人生無論身處何地都不應該停滯不前,愛情向來就是美好的,司馬相如和他妻子曾經的愛情故事更是令人嚮往不已。世間竟然有這樣的女子,甘願為了所愛之人付出一切,這樣的勇氣和魄力當真可以與男兒抗衡。但是生命中不只愛情。
在經歷了生活窘迫的司馬相如夫婦深諳此理,於是便想著利用自己所長,為百般照顧他們的鄉親們做些事情。冥思苦想之下還是他妻子想到了對策,於是她對司馬相如說:「長卿,這幾日下來我看到這鄉鄰之間雖然熱情淳樸,但是多沒什麼文化修養,你飽讀詩書,又有蜀中第一才子之名,不如你編寫幾本簡單易懂的書,教鄉親們識文寫字吧。而我自幼學習養蠶織布,也算是頗有心得,如今有此機會便將這技術傳授給鄉親們,也幫他們多一條貼補生計的門路。」他妻子的一番建議正中司馬相如下懷。而夫婦二人也便身體力行,很快將這計劃付諸實踐。他妻子讓人去集市上買來了筆墨,又讓僕人在山上砍了些竹子做成竹簡,司馬相如家一個簡易的小學堂便建立了起來。於是司馬相如家的院落中再次變得熱鬧起來。司馬相如更是將自己曾經寫的文章和新編的識字課本整理了出來,並找來鄉裡一些識字的青年一起,一字一句地教導鄉民讀書識字。朗朗書聲從庭院中緩緩流出,仿佛是一個個動聽的音符。這是司馬相如從未體會過的成就感。曾經在蜀郡做過教書先生,但是那時的自己一心想要積蓄力量從而飛離這小小的天地,而如今自己落寞歸來身心都已經是千瘡百孔,能夠給予自己安慰的竟然是自己曾經拼命逃離的生活。命運還真是愛捉弄人,讓司馬相如在人生兜了一個大圈之後才發現最可貴的其實一直都在最初的地方。縱使曾經深受梁王賞識,文賦才華名揚天下,卻從未如此刻這般踏實和滿足。
而他妻子則在家中辦起了小小的織布廠,帶領鄉裡的婦女一起養蠶織布,巨細無遺地向鄉親們傳授織布的技術。於是桑園中、院落裡時常聽到這些姑娘、大嫂們爽朗的笑聲。這一刻的他妻子跟這些鄉野村婦共處一室,玩笑嬉鬧,沒有半分大小姐的架子。生活其實原本就很簡單,快樂也很容易取得,只要將自己的姿態放低一些,讓自己融入人群之中,這樣的平淡生活其實就是最大的幸福。琴棋書畫詩酒茶的人生雖然令人神往,但是男耕女織、平凡忙碌的生活卻更加讓人感到踏實。若不是他妻子的提議,或許司馬相如這次的安漢之行也不過是一場緬懷過去的浪漫旅程罷了。但是如今能夠為鄉親鄰裡開拓出一番新的天地卻成了意料之外的驚喜。一個手握竹簡,細心地傳道受業;一個當戶織布,在桑園田間肆意行走。這樣的轉變於他們都是讓人驚嘆的。但是生活便是如此,正如他們以前的相遇,美好且浪漫,雖然因為互相的才華而彼此吸引,但最終還是回歸到平淡如水的真實人生。
忙碌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轉眼又是一年,他們也早就習慣了這樣細水長流的日子。但畢竟不是池中之物,司馬相如的人生註定不能夠在安漢這座小城蟄居一輩子。仿佛是沉積在水中的寶石,曾被流沙衝走,曾被亂石覆蓋,但終究會在歲月的洗禮下重新露出光芒,讓有心之人撿拾而去。當景帝去世,漢武帝即位,司馬相如的名字又再次被提起。或許是命不該平凡。當年司馬相如隨梁孝王進京贈予友人楊得意的《子虛賦》被楊得意呈給了漢武帝,以至於武帝看後讚賞不已,於是重新招司馬相如入京。
從此,司馬相如迎來了仕途的第二春,但是也不得不面臨跟他妻子的分別。只是一紙詔書,尚不知前途如何,司馬相如斷不敢攜家眷前往,於是分別成了必然。但是他妻子卻始終相信重逢的那天,正如她曾經不顧一切隨司馬相如私奔。此刻的離別她也篤定只是暫時的,因為她相信司馬相如的才華足以在京城闖出一片天地。於是策馬奔騰、絕塵而去,司馬相如獨自一人踏上了赴京的旅程。而他妻子留在了安漢,留在了這片與丈夫共同編織夢想的土地上。年年月月,相逢不知是何日,但是早已經篤定了這場緣分,便無怨無悔地選擇等待。情系三世,他妻子始終淺笑相應。
這對痴情男女在分別之後以鴻雁寄情,卻又在字裡行間之中展示出他們不同於常人的智慧和才華。連漢武帝被這對情比金堅的夫婦深深感動,於是令人奔赴安漢城,將他妻子接到長安與司馬相如團聚。別後重逢情更濃。來到長安的他妻子很快便適應了此處的生活,並且極力照顧起丈夫的生活起居。而因為有了他妻子的陪伴,司馬相如的生活也變得規律了起來,仕途也開始步入正軌。從此再也沒有人在安漢城裡撫弄琴弦,那相聚在司馬相如家門前溪流中的魚兒們也早已四散而去。但是關於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卻在安漢城中廣為流傳,而司馬家門前的琴臺也被當作是他們堅定愛情的象徵。後世之人將那琴臺稱為「望夫石」,引得無數情侶前來瞻仰膜拜。
愛情感動天或許從來不是一個神話,正如那曾經的千裡相隔從來就不是他們之間的阻礙。他們的鴻雁相寄,讓這份愛情的永恆變成了可能。他們之間的愛情向世人證明了愛情是可以照亮對方的生命的,也可以幫助對方變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