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一定聽過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其中《白頭吟》中描述的白頭偕老更是今天大多數人所期望的情形。大多數人都只知道白首不相離這樣一個令人嚮往的愛情故事,對司馬相如本人可能不是很清楚,那麼就來看一看司馬相如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司馬相如出生於前179年,老家是蜀郡也就是今天的成都人。他的本名叫做犬子,是不是很奇怪的一個名?他也覺得不好,於是改名。因為仰慕戰國名相藺相如於是改名為相如,此後就叫做司馬相如。少年時喜歡讀書和劍術,到了二十多歲時花錢買了一個官職,做了漢景帝的常侍,本想用自己的才學獲得帝王的青睞,可是景帝並不喜愛辭賦,這個算盤落了空。直到梁孝王來朝賀才結識了鄒陽、莊忌等辭賦家。
這才是他想去的隊伍啊,於是後面司馬相如因病退職後去往梁地,開始了他的文學之路。直到前144年,梁孝王去世才回到了四川臨邛投靠縣令。也是在這一年,他的愛情來了,卓文君出現了。
事情是這樣的,他來到臨邛後,與臨邛令王吉要好,而王吉聽聞臨邛首富卓王孫家有一個女兒,有才有貌,是個新寡,於是便參加了卓王孫的宴請。
這就到了司馬相如表演的時候了,他前面十多年心思都在文學辭賦和琴藝上,於是便當場彈奏了一曲《鳳求凰》,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這就是很露骨的表達了,其實卓文君也聽聞司馬相如的才名,如今見到人後便已芳心暗許。之後司馬相如做出了更一步的攻勢,花重金收買卓文君身邊丫鬟,讓她轉告卓文君自己的愛慕之情。
這不,卓文君剛收到轉告就直接夜裡奔向司馬相如那裡,然後直截了當的說出愛意。於是馬上就回到了了四川老家成都,就這樣拐跑了一個才女。可是司馬相如家比較窮,於是回到了臨邛開起了小店專門賣酒。司馬相如看守店面,而卓文君在後邊洗起了碗,這樣一個大家閨秀也幹起粗活,可見卓文君的心思。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算是私奔的,卓王孫可是氣的想斷絕父女關係,一分錢都不想給。後來有人勸他才給卓文君送去了百萬錢,讓自己的女兒擺脫了貧窮的命運。古代對私奔是比較嚴厲的,但是司馬相如的才名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不至於一無是處。這才使得卓王孫慢慢接受了他。
司馬相如從參加宴會的那一刻開始就有了自己的心思,一曲《鳳求凰》加上他以往累積的名氣,成功的吸引了卓文君。富家女愛上窮酸才子的故事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綜合來說司馬相如是以才徵服了卓文君,也正是司馬相如的才能吸引了注意力。據《漢書》記載,司馬相如被武帝賞識後不想從事那些繁雜公事,便稱病不去。他本人其實有點口吃,但文章寫的很漂亮,肚子裡的墨水可有的是。至於身高相貌等並沒有明確記載,但是他的才學卻是實實在在的。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婚姻雖然中途出現過波折,最後還是白頭偕老過完一生。卓文君本身也是一個才女,能夠吸引她的就是司馬相如那種才氣了,或許在外貌不是重要因素的時候,才學是吸引異性的重要因素。
你可以窮,可以口吃,可以不那麼帥,但一定得有才,因為才學真的能夠抱得美人歸,會給你帶來真正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