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解密:司馬相如的故裡及籍貫之謎

2020-12-08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李大明教授。

  8月31日晚,「名人大講堂」第二季第四場講座如約而至。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李大明來到四川省圖書館,登上「名人大講堂」,帶來一場題為《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和非常功業》的精彩演講。李大明教授從傳奇解密、風流千古、非常之功三個層面開講,讓觀眾們看到了一位融冶古今、淵博通雅的全才,一位超級文化大師,一位不朽的歷史名人。

□李大明

司馬相如的故裡何在

  司馬相如是中華文化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漢代卓越的政治家、漢代蜀學的開拓者和巴蜀文化的傑出代表。
  對於司馬相如《自敘傳》雲「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書·司馬相如傳》同),歷來論著、辭書、教材等均沿襲此說,未有懷疑。但是,近二十年來,四川省(主要是南充市、蓬安縣)的專家學者根據南北朝隋唐以來的一些史料(主要是方志輿書和「正史」的《地理志》),尤其是梁武帝天監六年(公元507年)設置相如縣的史實,對這一說法提出了質疑,指出,司馬相如故裡在漢代巴郡安漢縣,梁代梓潼郡相如縣,即後之蓬州、今之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這方面的研討文章和有關資料,由蓬安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趙正銘、副會長鄧鬱章兩位先生彙編成《相如故裡在蓬安》一書。
  我們今天可以根據有關史料,對司馬相如「祖先所出」及其故裡、籍貫做一些補充和分析。
  根據《史記·太史公自序》等資料,「司馬」姓氏出自中原,而非巴蜀土著。
  作為姓氏,得於周宣王之時;其後「去周適晉」,又分為三個支系;其中一支「在秦」,「在秦者」是司馬錯,其主要功績是伐蜀定蜀。我們似乎可以推斷,司馬錯伐蜀定蜀,司馬氏族眾也因此而由秦入蜀,司馬相如的祖先也很可能就是在此期間而隨著司馬氏族眾由秦入蜀的。值得注意的是,南北朝隋唐以來的很多史料所記載的梁代設置的「相如縣」,就在嘉陵江畔。如果按此思路繼續考察相如縣與司馬相如的關係,則上述司馬相如《自敘傳》和《史記》《漢書》對司馬相如「祖先所出」以及司馬相如故裡(出生地或曰最早居住地)的失載,或許可以得以補敘。
  今見有關相如縣的最早記載,是北周時所修《周地圖記》。宋以後書亡,但宋時該書仍多被引用。檢《太平御覽·州郡部·果州》引《周地圖記》云:「相如縣有相如坪、相如故宅,因以名縣郡。」唐宋時期的地理書,對相如縣也有記載。北宋初樂史《太平寰宇記》云:「梁天監六年置相如縣」。明清時期的方志輿書,也多有記載。
  綜上引述分析可以確定:「司馬相如故裡」在漢代巴郡安漢縣,梁代梓潼郡相如縣,即後之蓬州、今之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梁代在安漢縣地改置相如縣,正是根據此地留存有司馬相如「故宅」「相如坪」「琴臺」等遺址、遺蹟或紀念地(還有的地理書記載有「司馬長卿祠」「練劍坪」「洗墨池」「慕藺山」等)。而依事理分析,司馬相如《自敘傳》言己「蜀郡成都人」,應該是自述其後來「落籍」而定居於成都。從其《自敘傳》言其「以貲為郎,事孝景帝」來看,他家(或他)的產業這時已在成都,故以此作為鬻職的資格。他所作的《自敘傳》,也就從落籍成都為始,這類似於今天所說的「籍貫」(「籍貫」是指出生地或長期居住地,但是有的人填表就填長期居住地,而不填出生地)。而對其「祖先所出」,以及己之「所出」,則沒有記載。清代學者浦起龍《史通通釋》云:「此則敘體所始,而不述其先者。」這也算是一種解釋。但是,如果用「標準」的《自敘傳》來要求,當然就要遭到像劉知幾這樣的史學家的批評了。
  現在有一通俗的表達:「司馬相如生於蓬安,長於成都。」


司馬相如的名字讀音

  開始是「其親名之曰犬子」(這句話被《漢書·司馬相如傳》刪去了),猶如舊時鄉下人給幼子取個小名或賤名「狗兒」;後來,「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這應該是他自己取的大名;他的字「長卿」,又是在「更名相如」之後取的。由此考察「相如」「長卿」的意思和讀音,「相」應該讀去聲而不要讀平聲,而「長」讀官長的長,不是長短的長。「相如」「長卿」就是「公卿將相」之義,大智大勇、大仁大義的藺相如就是這樣的人。另外,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就「字長卿」。由此亦可見青少年時期的司馬相如的志向和抱負。有的學者把「相」讀作平聲,取「相知相如」之義,這不符合名「相如」字「長卿」聯繫起來就是「公卿將相」的意思。
  還有一個理由是,唐宋以後的律詩,如果用了「相如」二字,「相」字在句中的位置,如果可平可仄,當然可以不論(所謂的「一三五不論」);如果「二四六分明」,要論。其實這也沒關係,該讀平聲讀平聲,該讀仄聲讀仄聲,這是遷就嚴格的「詩律」而對一字多音的一種變通讀法。古人寫詩,有時還專門愛在遣詞用典時的這種變通讀法上「賣弄」技巧,況且還有所謂的「拗救」之法給他「幫忙」呢。


司馬相如的學業養成

  其《自敘傳》先說「少時好讀書」,又說「相如既學」,好像是分為了兩個時段。「少時好讀書」是幼兒時期的啟蒙教育和「小學」教育(古代「小學」的概念),可能是在他居家安漢縣之時,這種「蒙學」應當是以家庭教育為主,父親親自授學或請「家教」,從相如《自敘傳》所說的「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中隱約透露出這一信息。而「相如既學」則可能是在移居成都以後,具體情況今天雖然不得而知,但是從相如《自敘傳》所說的「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來看,這時的司馬相如大概已經成人了(或者表述為「已是青少年了」)。再後來就是「以貲為郎,事孝景帝」,這是成年以後所做的事了。(我沒有在此開列「相如年譜」,是為了簡化講述。)而從前述司馬相如在經學、歷史學、諸子學、文學、藝術等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來看,這一時期他的學養,已然養成——「既學」就是這個意思——當然,後來他在學問上還有拓展和進步,這是無疑的,也是必然的。又參下面的討論。


司馬相如客遊於梁

  史傳的記載已經很清楚,我要強調的是這與司馬相如學業(學問)上的進步和轉型的關係。他之客遊於梁,實際上也算是棄武從文。作漢景帝的武騎常侍,「非其好也」。
  梁孝王叫司馬相如與鄒陽他們「同舍」,「相如得與諸生遊士居數歲」,生活優裕,切磋學問,作文作賦,優哉遊哉。這也大大促進了他的學業(學問)在轉型之後的發展精進。從他「居數歲,乃著《子虛之賦》」的自序來看,他對語言文字學的研究,撰寫《凡將篇》,以及博物學著作《草木篇》,應該開始於或者完成於這幾年間,因為《子虛賦》涉及到大量的漢字用字造字,以及自然界中包括草木(還有山水、動物、物產等)在內的大量名物。
  這裡有一個誤讀或曰誤會需要澄清:司馬相如的學業(學問)養成,與著名的「文翁興學化蜀」沒有關係。《漢書》明確記載文翁入蜀為蜀郡太守,是在漢景帝末年(漢景帝在位共16年),其時司馬相如已經「以貲為郎,事孝景帝」,又「因病免,客遊梁」去也。而《漢書·地理志》云:「景、武間,文翁為蜀守,教民讀書法令,未能篤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譏,貴慕權勢。及司馬相如遊宦京師諸侯,以文辭顯於世。鄉黨慕循其跡。後有王褒、嚴遵、揚雄之徒,文章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故孔子曰:『有教亡類。』」《漢書》所說的「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並沒有語義上的承接關係,其本義是說:文翁辦學教吏民,而司馬相如的顯世出名,成為了「鄉黨慕循」即巴蜀士人事業進取和人生追求所傾慕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相關焦點

  • 名人大講堂 揭秘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
    當晚,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李大明,解讀了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和非常功業,探尋其與卓文君流傳千古的故事,以及他與漢武帝傳奇的君臣之遇。在兩個小時的講座中,李大明主要就司馬相如的生平事跡講了三個專題,包括司馬相如的故裡、籍貫和早期生活;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司馬相如與漢武帝的君臣遇合,其中包括了司馬相如一生的功績。李大明表示,司馬相如的《自敘傳》今天已經讀不到了,要了解司馬相如的生平事跡,就只能讀《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李大明對司馬相如的故裡、籍貫做了詳細講解,最後得出結論:「司馬相如生於蓬安,長於成都。」
  • 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 吸引114萬網友「雲聽講」
    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 吸引114萬網友「雲聽講」   8月31日晚的「名人大講堂」,除了現場聆聽演講的聽眾外,李大明教授解讀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和非常功業,還吸引了眾多網友通過「雲聽講」,一起探尋他與卓文君的千古風流故事,以及他與漢武帝傳奇的君臣之遇。
  • 乘風破浪的「姐夫」司馬相如 還是漢武帝認可的「非常之人」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李大明來到四川省圖書館,登上「名人大講堂」,帶來一場題為《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和非常功業》的精彩演講。 兩個小時的講座中,李大明教授旁徵博引,深入淺出,他從傳奇解密、風流千古、非常之功三個層面開講,讓線上線下的觀眾們看到了一位融冶古今、淵博通雅的全才,一位超級文化大師,一位不朽的歷史名人。
  • 114萬網友「拍了拍」名人大講堂 「雲聽講」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
    ,在璀璨的星空下開講,解讀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和非常功業,探尋其與卓文君的千古風流故事,以及他與漢武帝傳奇的君臣之遇。作為四川歷史名人,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絕不只有風流千古的「鳳求凰」的經典愛情故事。他寫下《子虛賦》、《上林賦》,這在文學上具有開創意義和標誌意義的作品;他還是漢代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兩度奉使西南地區;他對漢武帝時期禮樂制度的建立,也作出了特殊貢獻……在長達近兩個小時的講座中,李大明教授從司馬相如的故裡講起,向觀眾分享了司馬相如的早期生活,又講到了其少年時期、學業養成、客遊於梁的故事,回顧了司馬相如「傳奇」的一生。
  • 生於南充的司馬相如為何說自己是成都人?名人大講堂31日晚揭開真相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關於司馬相如的生平事跡,現存最早的記載見於《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但根據史學家說法,司馬遷寫《史記》也是謄抄司馬相如《自敘傳》,其中寫有「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但近年來,司馬相如是成都人這一說法逐漸被質疑。
  • 司馬相如,一生鞠躬盡瘁,但卻不得皇帝賞識
    因為我們所講的人物就是司馬相如。說起司馬相如,其實他的家境並不好。但我們也知道,窮人家的孩子要想出人頭地,可能也只有讀書這一條道路,而在古代的時候,也大多都是通過科舉考試。他在從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家境並不好,所以就努力的學習,尤其是對文學特別感興趣。
  • 作為使節的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的生平事跡,主要見於《史記》《漢書》之記載(兩書文字大致相同。本文引文依《史記》,所據為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2013年9月版),除了收錄其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外,兩書所載相如主要的事跡,便是其在通西南夷中的所作所為。  西漢時期的西南夷,主要指巴蜀以西、以南和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在納入中央王朝統一管理之前,這一地區有許多大小不等的部落或王國。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司馬相如④:若沒有司馬相如,後世才子佳人故事...
    作家馬平以文學家身份入正史,備受司馬遷推崇作為中國二十四史正史之首,《史記》的地位毋庸置疑,正所謂「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獨一無二的《史記》中同樣佔據獨一無二位置的《司馬相如列傳》,就顯得尤為醒目。
  • 司馬相如漢賦《鳳求凰》,卓文君為之傾倒一生
    《鳳求凰》傳說是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所作的古琴曲,演繹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這個事情被司馬遷記錄在了《史記》當中。由於家境貧寒,司馬相如無法養活自己。他有一個好友王吉在臨邛當縣令,知道相如困厄,就邀請他去做客。卓文君,當時蜀地的一個美麗聰明、精詩文、善彈琴的女子,年紀輕輕,十七歲就在娘家守寡。卓文君就是當時四川臨邛巨富卓王孫之女。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司馬相如: 從嘉陵江...
    重溫司馬相如跌宕沉浮的傳奇人生,仍能給當今世人許多深刻的啟迪。川北「犬子」名相如距今2225年前的冬天(公元前205年),劉邦被項羽圍困於河南滎陽,形勢十分危急。南充人紀信喬裝劉邦捨身詐降楚軍,劉邦乘機逃生。3年後(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祖。劉邦感念紀信「誑楚存漢」之功,在紀信家鄉設安漢縣,屬巴郡。
  • 「文學」的光芒遮掩之下的使節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的生平事跡,主要見於《史記》《漢書》之記載(兩書文字大致相同。本文引文依《史記》,所據為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2013年9月版),除了收錄其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外,兩書所載相如主要的事跡,便是其在通西南夷中的所作所為。西漢時期的西南夷,主要指巴蜀以西、以南和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
  • 才女卓文君,一生追求司馬相如,無怨無悔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給大家很大的震撼吧。聽到卓文君夜奔司馬相如,並且當街沽酒,真的是感動了一把。卓文君十七歲出嫁,不久丈夫死了,然後她回到娘家一直在寡居,倒也是過的很悠閒。她家族在趙國時期生存的時候,趙國那個時候比較就行煉鐵,她們家族就一直冶鐵作為家族職業。到了漢代文景之治的時候繼續冶鐵,已經成了很富的家族了,家裡不缺金錢啥的,生活水平也在當時的前面。
  • 司馬相如為一代文宗,卻因愛情經歷被人熟知
    自荀子創作賦這一文學體裁後,司馬相如終於將之發揚光大,並成為一代賦聖。可以說,司馬相如是那個時代最有成就的文學家,不僅得到漢武帝的極大欣賞,也使司馬遷單獨為他立傳,完整地引用了他的一些文章,並與司馬遷一起被稱為西漢兩司馬。與此同時,他的事跡還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老百姓的某些日常行為。
  • 富二代卓文君,寒門司馬相如,人生若只如初見
    卓文君聞琴,「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宴會結束後,司馬相如將自己的傾慕之情,託人轉告卓文君。卓文君瞬間被突如其來的愛情迷醉,當夜就私奔出門,與司馬相如相會後,馳歸成都。一曲《鳳求凰》,迎得美人歸。
  • 卓王孫之女文君,婚姻不幸,後來幾經波折遇到司馬相如人生好轉
    此時她一抬頭,正巧與司馬相如對目。司馬相如長得十分俊俏,像是富家少爺的公子哥。五官生得精緻。文君一眼定情。想了想就彈奏了一曲即將絕世的鳳囚凰。第一個音符剛剛落下,司馬相如就放下了手中的酒杯,抬頭看著眼前的姑娘,瞧見文君如此美豔,而且又彈奏了這一首鳳囚凰。
  •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始於謀略的婚姻?現實之上的浪漫才能長久
    臨邛相逢司馬相如被後人稱為「賦聖」,在當時也是有名氣的。漢景帝年間,司馬相如作賓客於梁孝王劉武。一首《子虛賦》,工整華美,磅礴大氣,讓劉武甚為欣賞。劉武知道他同時精通音樂,還把自己珍藏的綠綺琴送給了他,當時綠綺琴有「世無第二」的美稱,由此,司馬相如聲名遠播。後來,梁武王去世,沒有謀生本領的他受邀去了臨邛令王吉住處。在這裡,遇到了離異守寡的卓文君。
  • 請注意:司馬相(xiāng)如,是「香」不是「向」!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有著「辭賦之宗」美譽的司馬相如,是漢大賦的奠基者和蜀學的開創者,也是通《爾雅》、著《凡將篇》的訓詁學家,還是一位古蜀歷史學家和博物學家。作為巴蜀文化的傑出代表,司馬相如入選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
  • 李斯的狗枷、司馬相如的圍裙、誰殺了陳陀
    果然沒幾天,劉義恭又腆著臉來要古董,何勖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呈上兩隻箱子,神神秘秘地告訴宰相大人:箱內絕非尋常之物,乃李斯的狗枷和司馬相如的裙子!李斯是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丞相,司馬相如是漢代名滿天下的詞賦大家,兩人都是青史彪炳的名人,他們的貼身之物,絕對是難得的古董! 劉義恭大喜過望。
  • 司馬相如親身經歷給我們答案
    相信你一定聽過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其中《白頭吟》中描述的白頭偕老更是今天大多數人所期望的情形。大多數人都只知道白首不相離這樣一個令人嚮往的愛情故事,對司馬相如本人可能不是很清楚,那麼就來看一看司馬相如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就是一場「軟飯硬吃」的成功案例
    以「犬子」為乳名實在難登大雅之堂,加之對於「藺相如」的仰慕,他在成年後正式更名為司馬相如。 漢景帝時期,司馬相如破釜沉舟通過買官成為了「武騎常侍」。他認為自己文武雙全,必然能夠通過這條捷徑實現平步青雲和飛黃騰達的夢想。 可惜,景帝歷來崇尚老莊思想,生活極其簡樸,慎用身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