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當屬,「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三個歷史之作。

第一件事是「完璧歸趙」。說的是趙國得了一塊寶貝被秦國知道了要用十五個城池換和氏璧,這是人人都知道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秦國見寶起義,想據為己有。當時趙王就選派了藺相如去交換,並特意囑咐如不能換的城池,一定要把和氏璧帶回來。結果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果然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看完故事的我們覺得藺相如這個人是很有勇氣的,在面對即使是氣場很強大的秦王的時候,不卑不亢,而且還設計躲過了秦王對趙國的算計,不得不說藺相如是有勇有謀的一個人物,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外交家。當時他還只是一個門客,這件事成功之後對他後來仕途奠定基礎。也成為歷史記載裡比較有名的故事。

第二件事就是「澠池之會」。當時秦王主動想與趙國交好,約趙王在澠池會談。其實秦國也是另有企圖。當時趙王是又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藺相如得知後陪同趙王前往澠池。到澠池後,秦王故意刁難,發飆讓趙王鼓瑟,在看到趙王受辱的情況下,藺相如馬上以性命威脅秦王為趙王擊缶,並且讓趙國的御史迅速地記錄下來。藺相如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保護國君忠心耿耿。他們的機智勇敢和赤膽忠誠是第二件歷史有名的功績。

第三件事就是「負荊請罪」。「」將相和」的故事。說的是廉頗嫉妒藺相如的功績,總有意想挑釁藺相如,讓他出出醜,但藺相如總是故意躲著廉頗,不給他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藺相如的下屬都看不下去了,想要給藺相如出氣,藺相如後來跟下屬們講,「將相和,國家興。將相不和,國家敗!當廉頗知道了藺相如是為了國家的安危,不計個人,不與廉頗計較長短。廉頗很是羞愧,脫了上衣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上去主動請罪。這件事說明了藺相如,以大局為重,會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而且從長遠出發,心繫國家不計個人榮辱。是一個識大體講大局的名臣。
三件重大貢獻,為在戰國時期那個戰火不斷的時期,趙國保持一定的長期安全穩定奠定了基礎。這三件事也是我們經常在史書中看到,也是在歷史給予高度評價的,人生在世能做一兩件有成就的事很難,藺相如三件事情歷史流傳至今,稱的上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和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