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將相和的背後透著無限的悲涼

2020-12-06 我手寫我心人生百態

《廉頗藺相如列傳》出自司馬遷寫的《史記》,藺相如,原本是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廉頗,趙國的大將,兩個身份地位懸殊的人最後成了刎頸之交!「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白璧微瑕」這些著名的成語都出自於這篇列傳,「將相和」是多麼美好啊,可是,這一千古佳談真得那麼完美嗎?

《廉頗藺相如列傳》裡面講了三個故事,分別是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將相和。這三個故事顯示了兩個人不同的性格特點,藺相如,機智勇敢,隨機應變,深明大義。廉頗,老成持重,深謀遠慮,知錯能改。其實,我自己感覺,可能是司馬遷個人情感的因素,誇大了藺相如的才幹。

我們來看看藺相如在這幾段故事中的表現,在著名的「完璧歸趙」中,秦王拿著和氏璧傳給嬪妃看的時候,藺相如就想了一個法子,對秦王說,璧有瑕,請我指給你看,拿到和氏璧之後,藺相如退後幾步,說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話,意思就是秦王你想得到和氏璧,我就要跟和氏璧一起撞在柱子上。秦國是大國,這時候的趙國雖然弱一些,但還有實力,再加上秦國和楚國交戰,不願意跟趙國撕破臉面,面對藺相如的玉石俱焚的決心,秦王只好讓步,按照藺相如說的法子,齋戒沐浴,雖然最終沒有得到和氏璧,秦王也沒拿藺相如怎麼樣。

秦王其實才不在意藺相如的生死,只是出於自己國家利益的考慮,才沒有跟趙國計較,所以藺相如的那些小伎倆怎麼可能唬住秦王,秦王只不過從大局考慮,暫時退讓。在澠池之會上,秦王戲弄趙王,讓趙王彈琴,藺相如也毫不示弱,讓秦王為趙王擊缻,秦王不肯,然後藺相如拿出的他的殺手鐧,以死相逼,「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多麼勇猛無畏啊!秦王沒法,只好敲盆。

看來,好像又是趙國贏得了勝利,只是這樣的勝利贏得多麼得吃力。秦王並不是害怕藺相如,而是覺得趙國實力還比較強,再加上廉頗在邊境設置了大軍,不能硬碰硬,所以只能維持表面上的友好和平,等時機成熟,你藺相如再怎樣以死相逼,才不怕呢!所以,目光遠大的秦王再次委屈自己,放下身段,敲了一下盆。

在這兩個故事中,我只看到了藺相如的無畏,說起才能,我真覺得談不上有多少才幹,一個臣子動不動就以死相逼,又有多出色呢,如果不是當時的趙國實力不弱,秦國又忙著攻打楚國,不願跟趙國起衝突,這個法子根本沒什麼用!既使沒有藺相如,換另一個人出使,同樣會完成任務,難怪當初廉頗會覺得不服氣,所以我覺得藺相如只能算一個合格的外交家。藺相如因為這兩件事被升為宰相,可見趙國又是多麼缺乏人才啊!

幾年後,趙惠文王去世,趙孝成王成為新一任的君主。這時候的秦國終於準備充分,要跟趙國大幹一場,新上任的君王嫌棄廉頗老了,起用新人趙括,培植自己的勢力,長平之戰,四十萬趙軍被活埋,趙國一蹶不振,藺相如毫無建樹,在憂心如焚中去世,廉頗被迫逃到楚國,客死他鄉。一代將相落到這樣的下場,又是多麼的悲涼啊!

相關焦點

  • 趙國最佳偶像組合-藺相如與廉頗
    《將相和》為小學生必學的課文,這個故事取自於司馬遷的《史記》,在《資治通鑑》這本書中也寫到了這個故事。小時候讀來只覺得文中插圖十分搞笑,赤著上身負荊請罪的廉頗頗有些動畫片中反派的感覺,那幅畫看起來便十分解氣,如今再看,這才知道傳頌千古的將相和是多少人嚮往的境界。
  • 戰國時期藺相如的「三件」重大貢獻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當屬,「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三個歷史之作。當時趙王就選派了藺相如去交換,並特意囑咐如不能換的城池,一定要把和氏璧帶回來。結果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果然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看完故事的我們覺得藺相如這個人是很有勇氣的,在面對即使是氣場很強大的秦王的時候,不卑不亢,而且還設計躲過了秦王對趙國的算計,不得不說藺相如是有勇有謀的一個人物,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外交家。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一死一逃讓人嘆息
    我們知道一切事物的發展從來都不是順順利利的,人際交往上尤其如此,作為武功派的廉頗一開始對憑藉智慧只是動動腦就站上政治舞臺的藺相如原本是抱著輕視之心的,當藺相如完成了完璧歸趙的壯舉和在澠池之會上憑藉大智大勇保全住了趙國的威嚴以及趙王的安全之後,他自然地得到了趙王的賞識,升職加薪不在話下,地位比廉頗還要高的時候,廉頗原來的輕視就慢慢轉變成了不滿,私底下便有與藺相如對立起來的硬幹之勢
  • 靠嘴吃飯的藺相如,為何能夠得到趙王的重用?他是秦趙博弈的關鍵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出文武相爭的故事,莫過於廉頗和藺相如兩個人的「將相和」了。廉頗是趙國的大將,他的戰功和資歷都是沒得說的,但趙惠文王偏偏就讓藺相如的地位高於他,這換做是任何一個人,恐怕也接受不了吧。司馬遷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錄了藺相如的兩大功績:「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
  • 廉頗因負荊請罪出名,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結局讓人惋惜!
    但是趙王也捨不得這塊寶玉,於是便讓藺相如帶著這塊寶玉到秦國去。秦王看見這塊寶玉之後 ,那是十分的喜歡啊,拿在手上不肯放下,看了許久也未對城池之事發聲。此時藺相如知道,秦王準備耍賴皮了,於是他便對秦王說,寶玉之上有一處瑕疵,找了半天沒有找到的秦王便讓藺相如指給他看。
  • 藺相如完璧歸趙後,成為上卿卻再無建樹?其實他差點改寫長平之戰
    而藺相如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關於他的典故「完璧歸趙」膾炙人口,而藺相如在剛剛出場的時候是做什麼的呢?只是趙國宦官繆賢手下的門客,出身寒門的他並沒有雄厚的背景,也沒有做官的門路,只能夠屈居一個宦官家裡為他出謀劃策。就是為了得到一個在趙王面前展示自己的機會。
  • 【詩意童年】看《將相和》 負荊請罪傳佳話
    【詩意童年】看《將相和》 負荊請罪傳佳話 2020-11-21 0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史記》中飽含深意的一句話,藺相如完璧歸趙,但實際上一敗塗地
    大家都知道司馬遷寫的《史記》,作為歷史上最重要的史書之一,它的歷史地位更是無與倫比,在《史記 藺相如列傳》中記載過完璧歸趙這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鮮為人知的是,藺相如這次事件中可以說是很失敗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讓我們分析一下。
  • 藺相如為保和氏璧對峙秦王,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不是完璧歸趙
    說到這裡,可能大多數人已經猜到了,他不是別人,正是為趙國保住和氏璧的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得到了著名的和氏璧,當時諸侯中最強大的秦國得知了此事,想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派人對趙王說,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當時和氏璧還沒被做成玉璽,沒有什麼象徵意義,只是一塊較為寶貴的玉石,秦國願意用城池來換取,對於趙國而言是非常划算的。
  • 高二語文測試題:廉頗藺相如列傳同步練習題及答案
    14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一、基礎部分(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加點的字在該句中音、形、義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①舍(shě安置住宿)相如廣成傳舍(shè館舍) ②臣願奉(fénɡ帶著)璧往使 ③秦王竟(jìnɡ完畢)酒 ④可予不(fǒu
  • 藺相如騙了秦王3次,秦王用3個成語見招拆招,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
    藺相如騙了秦王3次,秦王用3個成語見招拆招,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今天我們來說說藺相如,絕大部分人知道藺相如都是因為「完璧歸趙」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司馬遷寫在《史記》中的,屬於《廉頗藺相如列傳》這部分的內容。
  • 《搭石》《冀中的地道戰》《比獵豹的速度更快》《將相和》考點
    山洪爆發 溪水猛漲 保持平衡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相背而行聯結情感 速度驚人 嗒嗒的聲音 輕快的音樂 隆重的典禮七、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1、不飽食以終日,不棄功於寸陰。——葛洪2、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3、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藺相如耍小聰明帶走和氏璧,秦國故意不加防備,趙國成了真正輸家
    在《史記·廉頗》列傳中,藺相如被塑造成了一個聰明聰明的人,他把原本驕傲輕視趙國的秦昭襄王逼得步步為營。大家都知道司馬遷寫的《史記》帶有個人情感色彩,漢朝建立後對前朝「暴秦」的好感並不高,動不動就罵它不如禽獸之國,賈誼就這樣做了,所以司馬遷偏袒藺相如的寫法也值得認真研究,難道秦昭襄王真拿藺相如無計可施,只為了色厲內荏想耍外交威風?
  • 這24個成語背後的歷史人物,你知道幾個?
    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報對自己有恩的人。 4、負荊請罪(廉頗)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 老師苦笑:還有藺相如
    同樣是歷史故事,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6課講述了廉頗和藺相如的《將相和》,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兩人從不和到和好的過程。這個故事讚揚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暴,也讚美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整篇內容處處洋溢著滿滿的正能量。但是,到了課後習題上,學生的答題竟然讓整個文風陡然來了180°的大轉變,老師看了不是哭笑而是苦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