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動周期論》第一篇
文/陳嘉偉
周金濤是國內著名的研究經濟周期的學者,之前他在中信建投任首席科學家,經濟周期實際上是一套社會發展理論,除了經濟,還研究包括社會制度等各方面的問題,經濟周期會深刻的影響人一生的命運。他最著名的一句話是「人生財富靠康波」,意思是人一生的大財運主要是經濟周期帶來的,而不是這個人多有本事,比如2002年到2015年,很多煤老闆發財了,這其實是大宗商品牛市帶來財運,這是典型的經濟周期結果。
人一生有三次改變命運的財富機會,抓住一次就可以讓自己進入中產階級,如果一次都沒有抓住,那麼一生肯定就不會獲得大財富。這個觀點看上去有些宿命,但看完這本書後發現其實是非常嚴謹的學術著作,讀完這本書對投資者也非常有幫助,周金濤在股民心中也有崇高的地位。
周金濤對周期的研究很深,周期是有一定規律性的,所以他經常能前瞻性的預測一些事情,比如
2015年12月,他預測中國經濟2016年1季度觸底反彈,大宗商品會出現一波大反彈,後面被驗證了
2007年,他判斷2008年會發生一次世界範圍的衰退,後來發生了次貸危機
2014年10月,他發報告認為2015年二季度會發生二次衝擊,二季度之後股市暴跌
2016年他發報告,認為在2017年中期或者三季度之後,中國和美國的資產價格全線回落,並在2019年達到最終低點,股市在2019年1月達到2440點,之後一路上漲的,目前看來也是正確的。
我們好好讀讀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經濟周期,理解股市,更好的做好投資。
最長的經濟周期叫做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一個循環60年時間,分為回升,繁榮,衰退,蕭條,他說目前我們處於這個大周期衰退到蕭條的轉折點上。
2016年3月的一次演講中,他提到了以下主要內容:
康波的運動是由技術創新推動的,1982年之前是上一次康波的蕭條期,全球滯漲,美國,英國做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是經濟進入蕭條的標誌。本次康波是1982年開始回升,繁榮階段是1991年到2004年,美國的信息技術是這輪康波繁榮的標誌,2008年之前是本輪康波的黃金期,2004年到2015年是本輪康波的衰退期,衰退期股市,債市其實也提供了很高的收益。2015年是全球經濟和資產價格的重要拐點,因為央行放水不起作用了,所以央行很可能開始收縮流動性,從2015年之後的四五年時間的總體資產收益可能不但不賺錢,而且會虧錢。(這些預測都對了,後來國內在2017年開始全面去槓桿,股市一直跌到2019年1月)。
2015年之後全球進入康波衰退期,很多人為了手裡的資產保值,開始在一線城市買房子投資,或者是買點新興產業,投新三板,但周金濤認為,這是消滅中產階級最有效的二個辦法,他認為2014年之後不應該買房,而是應該賣房,2015年房價上漲只是中國幾十年房地產長周期的一個小反彈,長期趨勢向下,任何下行趨勢中的反彈其實是最好的賣點,炒股的都知道這個道理。而買代表新興技術的新三板也不行,為什麼呢?他認為本次信息技術爆發是從美國80年代末期開始,一路傳導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當這個技術在追趕國家(中國)都已經滲透的無孔不入的時候,說明這個技術已經是非常成熟並開始衰落了,所以他認為代表新科技的新三板也不是好的投資。
那本次蕭條期會延續到什麼時候,周金濤認為要到2025年,第三次康波的蕭條期在一九二幾年,第四次康波蕭條期在一九七幾年,本次到2025年,周期為60年。
那作為個人如何在周期中規劃人生的財富機會呢?他說,一個人發財不靠工資,而是依靠投資資產升值,人一生從參加工作到退休30年,只有三次康波機會,對40歲以上的人來說,1999年是第一 次機會,第二次機會是2008年,第三次機會是2019年,最後一次是2030年,基本10年一次,巴菲特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出生在第五次康波回升期,如果出生在現在也不會成功。他還打了一個比喻,在2002年如果在中信建投找一份工作改變不了你的財運,但如果在北京中信建投大樓旁邊買一塊地,買個房,那麼現在翻了幾十倍,因為人是在社會的大系統中工作,大系統沒有給你機會,再努力也沒有用,這就是宿命,也就是人生發財靠康波的道理。
那人生財富的機會有哪幾種?
第一類是大宗商品,比如剛說的煤老闆就是依靠這個發財,因為他們趕上了2000年到2002年的大宗商品牛市,這種牛市幾十年才來一次,這是最暴利的資產,但現在大宗商品牛市已經結束,至少在2030年之前都 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