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大和最小的結構相差多少?10萬億億億億億倍!

2020-12-03 火星科普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當我們用顯微鏡觀測微觀世界時,就會發現宇宙中存在著結構極其微小的物體。當我們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太空時,就會發現宇宙中存在著結構極其龐大的天體。那麼,宇宙中的最小結構有多小?最大結構有多大?

對於微觀尺度,以人的結構為例,人的身體是由各種微小的細胞組成,細胞中還有更小的染色體,染色體則是由各種原子排列組合而成。原子並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結構,它們還能進一步分割。

原子的結構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心的原子核,還有一部分是在特定軌道上運行的核外電子。根據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電子已經是無法進一步分割的基本粒子,而原子核還能進一步分割。

除了H-1氕原子核沒有中子外,其他原子核都包含了質子和中子,這兩種粒子還不是基本粒子。如果能夠敲開質子和中子的結構,就會發現它們都是由兩種夸克組成。就像電子那樣,夸克是無法進一步分割的基本粒子。不過,夸克很特殊,它們不能單獨存在,必然會與其他夸克通過強核力結合成複合粒子。

那麼,電子和夸克有多小呢?

在現代物理學看來,作為基本粒子的電子和夸克,它們都是質點,也就意味著沒有大小。通過粒子加速器中的高能碰撞,物理學家沒有發現電子和夸克有內部結構,這有可能是碰撞能級還不夠。

據估計,電子的半徑可能要小於10^-20米,也就是1萬億億分之一米。夸克的尺寸也非常小,此前物理學家給出的夸克半徑上限為4.3×10^-19米。

電子和夸克非常小,這是目前已知組成物質的最小結構。沙子的半徑為DNA雙螺旋半徑的100萬倍,DNA雙螺旋半徑為氫原子半徑的40倍,氫原子半徑為質子半徑的6萬倍,質子半徑又是電子和夸克半徑的2000倍。

根據現有的理論,長度不能無限小,普朗克長度被認為是最短的距離。因為在測量小於普朗克長度的物體時,測量所用的光子能量極高,它們與被測量物體發生碰撞,就會製造出黑洞,導致光子被吸收,阻止了這種長度測量。1普朗克長度非常小,僅為1.6×10^-35米,電子和夸克的半徑相當於1000萬億普朗克長度。

雖然電子和夸克非常小,但它們卻能組成極其龐大的宏觀物體。小到人類,大到行星、恆星,甚至星系,它們的基本組成都是電子和夸克。

對於星系這的巨大結構,描述它們的大小通常需要使用極為巨大的長度單位——光年。1光年將近10萬億公裡,而星系的直徑一般為幾萬至幾十萬光年,我們所在的銀河系直徑估計超過10萬光年。

星系之間還會通過引力作用聚集在一起,形成更龐大的宇宙結構,分別是星系群、星系團、超星系團、宇宙纖維狀結構、宇宙長城。就目前所知,除了宇宙本身之外,最大的宇宙結構為武仙-北冕座長城,其寬度達到了100億光年。在這之上更大的結構是可觀測宇宙,半徑為465億光年,而在這之外的不可觀測宇宙有多大目前不得而知。

對比宇宙中最大的結構和最小的結構,兩者的尺寸相差數量級可達10^45。也就是說,武仙-北冕座長城的大小是電子的10萬億億億億億倍。

相關焦點

  • 宇宙最大的結構:寬度100億光年,是太陽直徑的7億億倍!
    一光年,即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大約為9.5萬億公裡。比鄰星距離我們4.2光年,即40萬億公裡,音速飛機飛完這段距離需要370萬年的時間。如果覺得這個距離很遠,那來看看銀河系的大小,銀河系的寬度達到了10萬光年。然而,銀河系的寬度僅僅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物體寬度的0.001%。
  • 整個宇宙有多重?至少2600萬億億億倍太陽質量!
    宇宙這麼大,包含了數不勝數的行星、星雲、恆星、黑洞等物質。僅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就有2000億顆以上的恆星、行星,整個銀河系重達太陽的1萬億倍。那麼,整個宇宙究竟有多重呢?為了知道宇宙有多重,首先要知道宇宙有多大。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我們的宇宙在138億年前誕生於一個無窮小的奇點。
  • 跨度10億光年,質量為太陽100億億倍,銀河系處在巨大宇宙結構中
    宇宙中的天體會在引力的作用下組成一定尺度的結構,一些較小的結構又會在引力的作用下組成更大的結構。事實上,就連天體本身也是在引力的作用下從星際塵埃和氣體雲中形成的。我們的地球位於太陽系中,太陽系與其他上千億個恆星系統組成了銀河系,銀河系與其他數十個河外星系組成了本星系群,而本星系群又與其他星系群、星系團通過引力作用組成了更大尺度結構——直徑可達1.1億光年的本超星系團,或者說室女座超星系團,那麼,在室女座超星系團只之上,是否還有更大的天體系統或者說宇宙結構?
  • 科學家發現宇宙最大恆星,體積是太陽50億倍,地球連塵埃都不如
    木星和地球大小對比但是地球的「大」是相對的,因為在宇宙中地球算是一個微小的星球,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地球在木星面積只不過是小弟一個,而在太陽面前,碩大的木星又顯得很渺小,根據科學家觀測和分析,太陽體積比木星大了整整1000倍,在太陽上人類渺小的連塵埃都算不上。
  • 27億光年外出現超大宇宙結構,質量高達太陽的4600萬億倍!
    星系就像漂浮在宇宙中的孤島,而我們就生活在其中一座孤島上——銀河系。不過,宇宙中的星系並非完全孤立,而是會通過引力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群,以及更大的星系團。這種結構十分巨大,比如距離我們27億光年的阿貝爾2163(Abell 2163)星系團,這是人類已知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
  • 人類已知的宇宙中最大和最小的恆星相差多少倍?
    恆星,就是依靠星體內部的化學反應產生光和熱的星球,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在銀河系乃至宇宙中,恆星的數量多達數億顆,各個恆星的大小,質量各不相同,那麼人類已知的恆星中,最大和最小的恆星究竟有多大?盾牌座的紅超巨星盾牌座UY,它的體積將近太陽的50億倍,直徑大小足以覆蓋整個太陽系。
  • 人類已知的宇宙中最大和最小的恆星相差多少倍?
    恆星,就是依靠星體內部的化學反應產生光和熱的星球,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在銀河系乃至宇宙中,恆星的數量多達數億顆,各個恆星的大小,質量各不相同,那麼人類已知的恆星中,最大和最小的恆星究竟有多大?太陽系人類已知的最大的恆星是位於盾牌座的紅超巨星盾牌座UY,它的體積將近太陽的50億倍,直徑大小足以覆蓋整個太陽系
  • 可觀測宇宙直徑940億光年,它獨佔100億光年,是目前宇宙最大結構
    在天文學上,人們使用的距離單位叫做光年,也就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在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根據計算,這個距離大約是9.46萬億公裡。 這個距離對於人類來說已經非常誇張了,但是放在宇宙範圍內,卻顯得如此微小。即使是最近的比鄰星,距離我們也有4.24光年,也就是40萬億光年。
  • 1.4億億億億度,宇宙中最高溫度
    1.4億億億億度,宇宙溫度的上限?那下限又是多少?溫度是自然界中七大物理量之一,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的瞬間,溫度到達了1.4億億億億度,這一刻被認為是宇宙最高溫度,又被稱為"普朗克溫度"。那麼宇宙的最低溫又是多少呢在宇宙中,最低溫度又稱絕對零度,即零下273.15℃。一旦達到這個溫度,所有粒子都會停止運動,物質也會喪失基本形態,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將被打破,時間和空間也失去了意義,所謂宇宙也就不復存在。不過這是一種理想狀態,靜止是相對的,也就不存在絕對的靜止狀態。
  • 太陽的100億倍,這顆恆星就是宇宙中最大的了嗎?
    卡爾·薩根曾經說過,宇宙中的恆星比地球上的沙子還多2016年,天文學界根據20年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數據,預估可觀測宇宙內有2萬億個星系,包含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的銀河系,只是其中一個普通的棒旋星系。
  • 宇宙最大的恆星有多大?體積是地球的1.3億億倍,是太陽的100億倍
    眾所周知,宇宙是非常浩瀚的,其具體有多大人類到現在都還沒有搞清楚,只能推測個大概。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類可觀測到的宇宙直徑為930億。當然了,這並不代表著宇宙就只有這麼大,這個大小只是人類能觀測到的範圍,畢竟人類的科技還是很有限的,並不足以探索全部的宇宙。
  • 1.4億億億億°C,宇宙溫度的上限?
    像太陽這樣的中等質量黃矮星,在生命末期往往會生成一顆密度極大的白矮星,這種由原子和原子緊緊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天體,核心區域溫度達到了1億℃。而比太陽質量更大的恆星,在生命末期會生成一顆中子星,核心溫度10億℃,理論上存在的「夸克星」如果被發現,核心溫度肯定還會打破10億℃。
  • 又有新發現:宇宙爆炸10億年後,有一顆比太陽重10億倍的黑洞
    今天的我們,可以通過太空望遠鏡,去窺視距我們127億光年之外的天體,在127億年前所發生的故事。我們就像坐上了時空穿梭機,看到127億年前,宇宙在那一頭,宇宙剛誕生沒多久,所發生的一切故事,都潛藏在一絲絲光線裡!宇宙爆炸後的10億年,在那一刻,這個宇宙曾經的樣子!
  • 宇宙最大結構——武仙-北冕座長城——100億光年
    武仙-北冕座長城(英語:Hercules-Corona Borealis Great Wall)是宇宙中一個由星系組成的巨大超結構,延伸超過100億光年,是可觀測宇宙中已知最巨大的結構。天文學家於2013年11月使用雨燕衛星和費米伽瑪射線空間望遠鏡的觀測資料將發生在遙遠宇宙的多次伽瑪射線暴位置繪製成分布圖時發現了這個巨大結構。武仙-北冕座長城是大尺度纖維狀結構的一部分,或者是以重力結合的巨大星系集群。該長城的長度最長端橫跨約100億光年,另一端的長度則是72億光年,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的單一結構。
  • 體積是太陽100億倍,地球1.3億億倍!宇宙最大恆星大到什麼程度?
    然而,如果放眼宇宙,太陽的大小不算什麼,宇宙中存在一些尺寸極其巨大的恆星。夜空中肉眼能夠看到的恆星看似只是不起眼的星點,但它們的尺寸其實大都要比太陽更大。那麼,宇宙中尺寸最大的恆星有多大呢?目前已知半徑超過太陽1000倍的恆星有數十顆,包括更早之前被認為體積最大的恆星大犬座VY(半徑為太陽的1420倍)。
  • 體積是太陽100億倍,地球1.3億億倍!宇宙最大恆星大到什麼程度?
    然而,如果放眼宇宙,太陽的大小不算什麼,宇宙中存在一些尺寸極其巨大的恆星。 夜空中肉眼能夠看到的恆星看似只是不起眼的星點,但它們的尺寸其實大都要比太陽更大。例如,織女星的半徑是太陽的2.4倍,大角星的半徑是太陽的25.4倍,天津四的半徑是太陽的203倍,參宿四的半徑是太陽的887倍。
  • 宇宙中最大的天體被發現,直徑達到23億公裡,可以裝下50億個太陽
    ,再看看它其他的數據,盾牌座uy的體積是太陽的45億倍,是地球的2億億倍,它可以裝下45億個太陽或者2億億個地球,怪不得被稱作是宇宙中最大的天體,看看它直徑和體積,簡直大到驚人。理論上來說,行星的質量不能超過木星的13倍,因為如果超過這個值就會引發核聚變從而變成一顆恆星,因此宇宙中最大的行星質量應該是木星質量的13倍以下,目前人類已經尋找到一顆宇宙中存在的最大行星,這顆距離地球300光年遠的巨大行星質量是木星的7倍多,但是它的體積非常大,體積是木星的250倍,地球的30多萬倍,體積相當於太陽的25%,由此可見這顆行星有多大。
  • 宇宙最高溫度是1.4億億億億度,為何最低溫度只有零下273℃
    那麼,最熱的極限溫度又是多少呢?我們都知道太陽表面的溫度高達5500攝氏度,並且內部的溫度超過了2200萬攝氏度,由此可見,高溫的極限是非常驚人的,而目前科學家們探測到的宇宙中最高的溫度,來自於宇宙大爆炸發生時的一瞬間,達到了1.4億億億億度,科學家們將這個溫度命名為普朗克溫度。
  • 武仙座發現宇宙中的最大結構,長100億光年,改觀了科學家的認知
    宇宙中天體眾多,在我們看來,地球就是一個巨大的星球了,其直徑達12,756公裡,周長4萬公裡,我們開車跑高速,一天也不一千餘公裡,然而木星體積是地球的1000倍,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銀河系中有著數千億個太陽這樣的恆星,已知銀河系的直徑達16萬光年,但在可觀測的宇宙中,類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卻有著上萬億個。
  • 武仙座發現宇宙中的最大結構,長100億光年,改觀了科學家的認知
    1000倍,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銀河系中有著數千億個太陽這樣的恆星,已知銀河系的直徑達16萬光年,但在可觀測的宇宙中,類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卻有著上萬億個。『長城』命名)」差不多,這種巨型的宇宙結構包含了眾多的星系甚至星系團,也是宇宙中已知最大規模的物質富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