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非典流行以來,一些國家陸續對中國公民入境採取了限制措施,給中國公民出國旅遊、訪問、求學、工作都帶來了很多不便。
各國限制寬嚴不等,中國出國人員明顯減少
目前,已有近100個國家對中國全境或部分地區人員申辦籤證或入境採取限制措施。根據採取的措施類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完全或部分停止辦理中國人入境籤證,或增加申辦籤證所需的文件。沙烏地阿拉伯等少數國家完全停辦,更多的國家只停辦旅遊(如越南)、勞務(如約旦)等某類籤證,還有些國家則要求申請前往該國留學或工作的常駐人員在申辦籤證時需到指定醫院辦理特別體檢。
第二類不允許我國各類或部分公民入境。有的國家(如蘇丹)不允許任何中國公民入境,有的國家不允許來自中國某個地區的公民入境(如馬紹爾不允許來自廣東和山西的中國公民入境),有的國家則不允許某類中國公民入境(如以色列不允許中國勞務人員入境)。
第三類在機場或口岸對來自中國的人員進行檢查,入境後進行疫情跟蹤。目前,絕大多數國家對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有疫情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員進行檢查。簡單的,登記入境時間、目的地、住處及聯繫電話,進行問詢;複雜的,入境時強制進行體溫檢測,心肺檢查;更嚴格的,還要在入境後一律隔離若干天。總的看來,目前大多數國家均對來自中國等疫區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入境進行一定限制和檢查,增加了申辦籤證和入境所需辦理的手續。但進行特別嚴格限制和完全禁止入境的,主要是小國,多數國家只是加強了檢查和跟蹤調查。
坐長途航班出國的經歷
近日,記者隨一個政府代表團前往中亞某國訪問。我們乘坐的是該國一家航空公司的班機,所有乘客和乘務員都戴著口罩。在前艙入座後不久,我們就感覺到戴口罩坐飛機的彆扭,幾個人不約而同地摘下了口罩,沒過多久,乘務員也和我們一樣拋掉了「包袱」。我們的邏輯很簡單,飛機要飛近5個半小時,你不可能不吃不喝,要吃要喝就要摘口罩。只要摘了,萬一機艙裡有非典病毒,時間長短怕就不那麼重要了。我們只能注意少與其他人接觸,注意公用物品的衛生和消毒,並吃些預防藥。
下飛機前,我們都按要求填寫了健康登記卡,以便萬一發現疫情及時取得聯繫。飛機停穩後,對方檢疫人員登機,詢問有沒有乘客有發燒等症狀。在機場,我們也沒有受到特殊檢查。
措施得當可以理解,藉機歧視難以接受
與記者到過的中亞國家不同,許多國家則對從中國入境的人員採取了較為嚴格的檢查措施。進出乘客較多的大機場,常常可以見到邊檢人員全都戴著口罩,在辦理來自疫區乘客入境手續的窗口,邊檢人員更是全副武裝。一些流動檢查人員還在乘客領取行李、等候轉機和入境處個別詢問,對他們認為可疑的人員採取強制措施。
據一個從法國歸來的朋友說,不久前,在法國戴高樂機場,有個中國代表團從這裡轉機前往非洲。在機場候機時,一個成員在吃方便食品時被嗆了一下,打了個噴嚏,法方一群檢查人員趕來,不由分說要將其帶走,並將中方代表團成員長時間扣留。法方的粗暴態度激起中方強烈不滿,中國分別在北京和巴黎向法方提出交涉,法方表示將就此事件展開調查。
一些國家為維護本國公民健康、防止非典疫情擴散,採取措施限制疫區人員來訪,或在口岸對來自疫區的人員進行登記和檢查,這是可以理解的,中國公民應當予以配合。但不分青紅皂白就粗暴執法、侮辱人格,則是另一回事,當事人應據理力爭。如對方在缺乏依據的情況下要強行將中方有關人員帶走,我方人員則可主動要求對方先與中國駐有關國家使領館取得聯繫,尋求保護。
為確保出行順利,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計劃出國的人員,在非典疫情尚未得到明顯控制的情況下,應暫緩申請籤證或推遲成行;如果必須出行,一定要事先與邀請方確認該國同意入境且願意接待,並了解是否需要額外辦理有關體檢文件或證明。如出訪國家超過一個或需要在第三國轉機的,也一定要了解相關規定和限制措施,以免造成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