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蟲是寄生在人體細胞內的寄生蟲,進入人體後,隨著血液流動,到達全身各個地方。大腦、眼睛、心臟這些重要器官,弓形蟲統統都能佔領。
不過,不用擔心,弓形蟲對你沒有企圖,健康人群感染弓形蟲沒有臨床表徵,不存在危險。要知道,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體內攜帶有弓形蟲(剛地弓形蟲),而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很健康。
弓形蟲分布廣泛,它能感染所有的溫血動物,人只是其中之一。在所有的溫血動物裡,弓形蟲要找的唯一真愛是喵星人。弓形蟲不僅喜歡家裡的小貓咪,大型貓科動物包括老虎、獅子、豹子它都喜歡。
弓形蟲只能在貓的腸道裡進行有性繁殖,貓是弓形蟲的終點站,而弓形蟲在其他動物體內只不過是個乘客,等著宿主們把它帶給貓。
弓形蟲和老鼠
如果弓形蟲找不到貓的話,先找到一隻老鼠也是好的,畢竟,老鼠是最有可能接近貓的動物了。
先等等,老鼠見到貓不都是繞著走嗎,怎麼會最有可能接近貓呢?---弓形蟲帶給老鼠靠近貓的勇氣和力量。
實驗室發現感染弓形蟲的小白鼠比健康小白鼠更加活躍。把弓形蟲白鼠和健康白鼠放到轉輪上跑圈圈,頭三天,健康白鼠跑了2000圈,弓形蟲白鼠多跑2倍。到了第22天,健康白鼠跑了4000圈,弓形蟲白鼠跑了13000圈。
除了力量和熱情有了長足進步外,更為神奇的是,白鼠還提升了膽量。以前的白鼠,嗅到貓尿味立馬就逃,跑得越遠越好,本能帶領它離開可能有貓的危險環境。弓形蟲白鼠居然不怕貓尿,在貓尿旁打轉,活躍地跑來跑去,唯恐周圍的貓咪看不見它。
一隻在貓領土出沒的老鼠,活潑好動,大膽挑釁貓大人的權威,沒有比它更合適的獵物了。
弓形蟲無聲無息地操控了老鼠的行為,把它送到貓的嘴邊,弓形蟲是怎麼做到的?
簡單地說,弓形蟲進入老鼠的大腦,會釋放一種酶,刺激大腦產生多巴胺,多巴胺我們很熟悉了,讓我們心情愉快,全身充滿活力的化學物質。多巴胺讓老鼠更加活躍大膽,從洞裡跑出去找貓。
聽上去很簡單的反應背後還有很多未解的機制,不過弓形蟲能操縱大腦,分泌出不同常量的化學物質是確定的事實。而且,不僅是老鼠,人類的大腦也同樣受到弓形蟲的影響。
弓形蟲和人
研究弓形蟲的微生物學家弗萊克(Jaroslav Flegr)發現自己越來越膽大妄為了,回家路上,他不看交通燈,直接橫穿車輛川流不息的公路,根本不理會尖銳的剎車聲和此起彼伏的喇叭聲。在子彈飛來飛去的庫德斯坦街頭,他穿城而過,全然不顧自我安全。弗萊克覺得自己就像被弓形蟲感染的老鼠,超越本能地大膽冒險。
弗萊克的想法沒錯,他被弓形蟲感染了。單獨個例說明不了問題,其他被弓形蟲感染的人有沒有受到影響呢?
弗萊克在大學內做了一個性格問卷,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調查(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s / PF),參與者共338名。性格問卷的參與者同時也做了弓形蟲皮膚測試,不過他們不知道調查問卷和皮膚測試之間有聯繫。
歷經1年多的性格問卷結果出來了:
1、無論男女,弓形蟲感染者的性格與未被感染者之間有明顯區別。
2、被弓形蟲感染的男性更容易承擔風險,他們會無視規則,迅速做出危險的決定。弓形蟲感染者發生車禍的可能性是未感染者的2.5倍。
除了愛冒險之外,弓形蟲感染者還有什麼不同?來看一個數據分析。流行病學家獲取授權,拿到了美國軍方資料庫中的新兵體檢血液數據,分析結果如下:弓形蟲感染者比未感染者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高出24%。
還有,弓形蟲感染者的品味會變成跟被感染的白鼠一樣,覺得貓尿並不難聞。更有意思的是,被感染的黑猩猩也會被貓尿吸引,不過吸引黑猩猩的是大貓--豹子的尿。
如果你能忍受喵星人的尿味,或許不是因為你已經習慣了那個味道,而是你已經被弓形蟲操控了。被弓形蟲感染的概率比你想像中的要高得多。超過50%的法國人被感染了,40%的德國人被感染了,20%的美國人被感染了。加起來,全球超過20億人在生命的某個階段受到了感染。(中國的感染率比較低,沒有確實數據)
我們身體裡的弓形蟲從哪裡來?
弓形蟲能潛伏在肌肉細胞中,蟲卵會混跡於水中、土壤裡,食用未完全煮熟的肉,飲用被汙染的水源都會被感染。雖然輸血、母嬰傳播也會感染弓形蟲,但被弓形蟲感染的原因大都因為把蟲子吃進肚子裡了。
弓形蟲的輪迴之路
佔領了全世界三分之一人群身體的弓形蟲到底長成什麼樣?
上圖是剛地弓形蟲的圖片,單細胞原生生物,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弓形蟲的身體結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正是這樣一隻單細胞生物潛入我們的大腦,影響我們的行為。
弓形蟲的輪迴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發生在喵星人腸道內的有性繁殖,二是發生在其他溫血動物,包括老鼠、鳥、人類,身體內的無性分裂。喵星人是最終宿主,而我們只是把弓形蟲帶給貓咪的中間宿主。
弓形蟲的感染階段主要分為3段時期:快速分裂的速殖期(產生速殖子),緩慢分離的緩殖期(形成包囊),卵囊形成期(有性生殖)。
1、速殖期:老鼠吃了含有弓形蟲卵囊的食物或水,胃裡的酶分解了卵囊的硬殼,釋放出子孢子,進入腸道。子孢子侵入腸道上皮細胞,在細胞內變成速殖子,迅速分裂,直到上皮細胞破裂,速殖子流入了血液,隨著血液來到身體的其他組織中紮根生長。
2、緩殖期:速殖子會被老鼠的免疫系統抑制,轉變成分裂緩慢的緩殖子。幾個到幾百個緩殖子包裹在液泡膜內,寄生在宿主的細胞裡,叫做包囊。
上圖是老鼠大腦內的包囊,包囊是弓形蟲半休眠的細胞狀態。包囊喜歡生存在大腦、眼睛和橫紋肌中,還會根據宿主的不同,佔據不同的部位。豬身體內的包囊主要存在肌肉組織裡,老鼠身體內的包囊生存在大腦裡。
3、卵囊形成期:包囊潛伏在中間宿主的身體內,等著中間人把它帶給喵星人。包囊到了貓咪的腸道裡,開始正式的生命旅程,進行有性繁殖,生殖出數百萬個卵囊,隨著貓咪的糞便排出。 一粒小小的貓糞能容納2000萬個卵囊。卵囊保質期很長,在土壤裡呆上幾個月沒有問題。等待著中間宿主比如老鼠吞食了卵囊,弓形蟲再次開始新的生命周期輪迴。
這裡是貓咪和我們的不同之處,我們被弓形蟲的卵囊感染,而貓咪被包囊感染。或者說,我們被貓咪的糞便感染,而貓咪被老鼠的肉身傳染。
弓形蟲對人的危害
我們不是弓形蟲的目標,只是它的運載工具。
免疫系統正常工作的健康人群,感染弓形蟲後身體沒有異樣反應。免疫系統缺損的人群,感染弓形蟲對他們雪上加霜,會誘發免疫系統的抑制功能,進一步降低病弱人群的免疫狀態。免疫系統缺損的人群,對各種潛在危險都很敏感,一場普通感冒也會引發他們嚴重的心肺感染。
弓形蟲感染影響最大的人群是孕婦,懷孕初期感染弓形蟲,會導致胎兒智力低下、耳聾、癲癇和視網膜損傷。對抗弓形蟲感染,家有寵物的主人知道該怎樣防護,比如定期給寵物體檢,準寶媽媽不要接觸喵星人糞便。現在醫院都有弓形蟲測試,準寶媽媽可以做次測試放個心。
人體內的弓形蟲不像其它寄生蟲那麼可怕,血吸蟲、鉤蟲、蛔蟲、絛蟲都比弓形蟲危險可怕得多。實際上,比起這些寄生蟲來,弓形蟲分布得更廣泛,感染的人數更多。我們對弓形蟲的關注度遠遠比不上它的普及度,因為相對於弓形蟲感染的人群數量,弓形蟲給人類帶來的健康傷害其實太微不足道了,輕微到我們能長期視而不見。
最後,喵星人不是危險體,寵物帶給我們的愉悅遠超過帶給我們的危險。
如果你愛上了喵星人,覺得它們香噴噴、軟乎乎、萌噠噠的,很可能是你腦袋裡的弓形蟲指揮你的後果,弓形蟲希望你能把自己傳染給貓咪。而生活在貓咪體內的弓形蟲,已經到達它的終極目的地了,不在乎貓咪通過什麼方式傳染給另外一隻貓咪,你不是唯一的選擇。
在弓形蟲的世界裡,人類不是主角,只是暫居地。與在我們身體內的其他微生物一樣,弓形蟲跟我們能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