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北的電影節,風雪再大也不能阻擋觀影熱情

2021-01-08 澎湃新聞

1月14日至20日舉行的特羅姆瑟國際電影節(Tromsø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以下簡稱TIFF)恐怕是這個星球最「冷」的電影節。

相較於挪威首都奧斯陸和以峽灣聞名於世的卑爾根,位於這片狹長國土西北偏北方的特羅姆瑟知名度似乎要小許多。可正得緣於偏北「北」進了北極圈,又為這座小城渲染上一層極光般瑰麗的色彩——是的,這裡的一切都可以被冠以「最北」的定語,特羅姆瑟大學是全球最北的高等學府,Mack's Beer Hall是最北的啤酒廠,達倫教堂是最北的大教堂……以此類推,TIFF就是全球最北的電影節。在冬天的北極圈舉行電影盛會,有沒有聽上去「瑟瑟發抖」。

「冷」,主要是就一種體感而言——由於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特羅姆瑟港一年四季都不會上凍,著名的極地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的青銅雕像現在還矗立在港口正中,任晶瑩的冰花落滿眼瞼,依舊面容堅毅地朝向平靜的北冰洋。

在特羅姆瑟廣場的「雪幕」上放映電影。攝影Ingun A. Mæhlum,圖片來自TIFF官網

一場全民的電影狂歡

「世界上有上千個電影節,功能和目的各不一樣。像『三大』(坎城、威尼斯、柏林)每年能夠拿到最新影片的全球首映,自是電影市場的兵家必爭之地。與柏林、鹿特丹包括北歐最大的哥德堡電影節幾乎同期開幕的TIFF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不與其他影展爭首映、不做專業的電影市場,它的選片方向和節目策展更像是一場全民的電影狂歡。文藝片、商業片、實驗片、默片現場配樂,各種形式無所不包。你從購票人次就可以看出,一座7萬人口的城市,購票數是六萬多張,也就是說,除了3歲小孩和出不了門的老人,每個人在電影節期間都看電影。而3歲的孩子們呢,都擠在零下十幾度的戶外電影院呢!」出發前,獨立製片人李姍姍女士告訴筆者,在北歐人看來電影節不需要西裝革履的正襟危坐,也沒有香檳酒滿場飛的交際應酬,更像是電影愛好者的大party。4年前她曾獲邀來此參展,之後還曾在上海辦過同TIFF合作的「極地光影電影展映」。

下大雪也不能阻擋孩子們的觀影熱情。 攝影Ingun A. Mæhlum,圖片來自TIFF官網

電影節主會場Aurora kino Fokus

此次受邀的中國媒體團在當地時間1月19日上午向TIFF組委會報到。一月份的特羅姆瑟,剛剛結束了長達兩個多月的極夜,每天上午十點天才放亮,午後三點便儼然是華燈初上入夜的光景。中國導演劉傑執導的影片《寶貝兒》(2018)入選2019TIFF競賽單元,當日午間一點整,影片在電影節主場地焦點戲院(Fokus Kino)一號廳準時放映。開場前匆匆一瞥,偌大的影廳坐得滿滿當當,擠進了五六百號觀眾。103分鐘的電影放映結束後,黑黢黢的影院在短暫的靜寂後爆發出長時間的掌聲。導演劉傑也在現場,他走到幕布前介紹說《寶貝兒》全片只有三位職業演員,「福利院的職工,以及片中的警察都是現實生活中的素人,他們都在演繹自己真實的職業狀態。電影去年在中國公映過,我聽到最主流的聲音是這個女孩(楊冪飾演的女主江萌)在多管閒事。」

劉傑導演的《寶貝兒》參賽特羅姆瑟電影節,「早早的票已售完」。

《寶貝兒》講述了殘疾女孩江萌救助無肛女嬰的故事。劉傑說:「如果大家知道我之前的電影題材,你們會發現它們都是我在社會上面對無解的問題而給出的(作品)。我不知道答案,但我可以用電影反映問題。」

今年有12部電影參賽

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是TIFF的一大特徵。從這個角度說,TIFF倒是有些像政治色彩濃厚的柏林電影節。本次電影節上安排有「冷戰電影」展映環節,顯然是對當下國際政治形勢有所映射。八部反映「冷戰」諜戰情形的電影,基本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品,由肖恩·康納利主演的007系列電影《來自俄羅斯的愛情》(1963)最受歡迎,興衝衝去售票處買票,被告知早已售罄。售票的電影無緣一見,幕天席地的「冬季電影院」展映單元卻真正是清風朗月不費一文。走出戲院過個馬路就來到了特羅姆瑟廣場,每天下午入夜後這裡便開始放映老少皆宜的電影,19號當天放映的是迪士尼動畫片《海洋奇緣》(2016),這不禁令人想到迪士尼另一部動畫片《冰雪奇緣》(2013),後者以挪威風光為基本素材打造,迄今還是動畫史上的全球票房冠軍。

超酷的戶外電影院。 攝影Mats Gangvik. 圖片來自TIFF官網

電影節對於小鎮的多重意義

「希望在電影節來特羅姆瑟的人們都可以做『TIFFER』(特羅姆瑟電影節人)」是特羅姆瑟市長Kristin Røymo女士在出席本屆TIFF開幕式時給出的呼籲,她介紹說自己在此次電影節上計劃看三部電影,「這都在我的日程表裡,其實我想看更多的電影。」在她看來,電影節之於這座小城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一點,電影節上的很多電影平時挪威人是看不到的,這對在北極圈生活的人們,特別是原住民薩米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幾個世紀以來他們都處於全球文化交流的邊緣。」 將世界電影呈現給當地人,亦將「北方」的風貌呈現給全世界,是TIFF常設的「來自北方的故事」展映單元的訴求。李姍姍介紹說,基本上,北極圈內的電影作品,短片、紀錄片,都會將這裡作為開啟電影節之旅的第一站。

來自北極圈的各種短片、紀錄片、劇情片在這裡展映。

《電網》劇照

今年摘得「特羅姆瑟棕櫚獎」的影片便是來自這一單元的短片《電網》(THE POWER GRID)。《電網》由瑞典電影人Clara Bodén女士執導,僅僅五分鐘的時長探討了個人成長與周遭環境間的關係,評委們給出的頒獎詞指出,「該片以清晰的藝術視野令人信服……導演在很短的時間內成功地解決了複雜的問題:少即是多,令人久久難忘。」

而TIFF的最高獎項「極光獎」此次則頒發給了義大利導演阿莉切·羅爾瓦赫爾執導的《幸福的拉扎羅》(Lazzaro felice),中國不少影迷已經通過各種途徑觀賞到了這部非線性敘事的電影,豆瓣評分8.6。評委會一致將這部電影譽為「現代童話故事」,「該片以其天使般的主角,豐富多彩的人物組合和無縫銜接的視覺風格,邀我們踏上一段心曠神怡的電影之旅。儘管電影描繪了這個社會的不平等,但它並沒有讓觀眾失望。」

特羅姆瑟國際電影節頒獎禮現場,《幸福的拉扎羅》獲得最高榮譽。 攝影Mats Gangvik. 圖片來自TIFF官網

保護和推動挪威語的傳播

遵循慣例,2019TIFF的開幕影片依舊由挪威語電影擔綱,挪威電影人Egil Håskjold Larsen的《人歸何處》(WHERE MAN RETURNS)是一幅描繪人與自然關係的肖像畫。閉幕影片則是今年奧斯卡熱門影片《綠皮書》,英文對白,挪威語字幕。

開幕片《人歸何處》劇照

之於上了些年歲的中國觀眾而言,第一次從大銀幕上了解到挪威,還要拜好萊塢所賜——1970年拍攝的《挪威之歌》完全遵從美式歌舞片的模式,講述了挪威作曲家格裡格的早年生活,1983年由上海電影譯製廠引進國內。影片開頭專門用長達幾分鐘的空鏡展現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美景:漂移的冰川、咆哮的瀑布、絢爛的晚霞,配上世人耳熟能詳的《培爾·金特》組曲,一派田園牧歌欣欣向榮貌。

《挪威之歌》

近些年來,除非通過電影學院的論文按圖索驥或者網際網路上「誤打誤撞」,中國觀眾其實對於挪威電影知之甚少,最近小有知名度的挪威電影是聚焦同一恐怖襲擊事件的《於特島7月22日》和《挪威7·22爆炸槍擊案》。

Martha Otte女士自2005年起便擔任TIFF主席,她介紹說挪威是一個小國家,挪威語是一個小語種,「在挪威很多的電影和文學項目的操作都需要政府資助,初衷自然是為了保護和推動挪威語的傳播。打個比方,在法國或義大利,他們會選擇用配音的形式去呈現國外電影,但在挪威,按法律規定所有公映的電影都要配上挪威語字幕。」

特羅姆瑟國際電影節主席Martha Otte女士

2001年挪威政府頒布的「新挪威電影政策」,旨在為本國電影製作提供資金供應。「現如今每年大概只有20部電影能夠得到政府的專項資金支持,電影人可以到世界各地去拍片,拍攝各種題材,但前提是一定要用挪威語來展現。」 2015年的《海浪》是挪威首部特效災難片,也是近年來少見的北歐類型電影實踐。拿手機展示海報給Otte女士看,主席大人微微一笑,說2018年挪威電影《大地震》也是如法炮製。「TIFF本身並不設紅毯,我們不是為了明星來做電影節,而是更多地關乎電影本身,包括這些作品探討的問題以及延伸出的思考,今年的TIFF上新加入了『女性力量』單元,我認為世界本身並不像好萊塢所一貫展示的由男人的力量來推動,女性同樣很重要。2018年時,同事給我推薦了兩部非常好的巴西影片,這令我們也開始關注巴西電影反映社會問題的角度與手法,今年的『焦點』單元也專門給了巴西,好讓更多挪威人去了解這個國家。」她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手機+大屏多場景觀影:上影節攜手咪咕打造「網際網路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進入開幕一周倒計時,為了加強電影節公共文化服務質量,豐富用戶多場景觀影體驗,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首次開設網際網路上海國際電影節,攜手咪咕視訊實現上影節「手機端和OTT端獨家展映」——影迷朋友不僅可以通過官方移動網際網路獨家展映平臺——咪咕影院
  • 2020上海國際電影節最全觀影攻略來了
    本屆電影節將於7月25日—8月2日在上海舉行,這是今年我國舉辦的首個重大國際性影視節慶活動。 官方表示,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以線下、線上並舉的方式,盡最大努力減少疫情對辦節帶來的影響,滿足人民群眾的觀影需求,促進影視行業復工復業。
  • 世界各大電影節最強掃盲貼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俄羅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於1959年創辦。1999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7月舉行,1979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60周年,改為8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電影節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
  • 北京國際電影節觀影手冊 一周看盡全球佳片
    第1頁:北京國際電影節觀影手冊——獲獎佳片系 第2頁:北京國際電影節觀影手冊——票房熱片系 第3頁:北京國際電影節觀影手冊——文藝佳片系 第4頁:北京國際電影節觀影手冊——經典回顧系  >>>>>點擊查看影院排片表
  • 世界上十大最熱情好客的國家
    世界上十大最熱情好客的國家暑假剛過完,帶大家看看世界十大最熱情好客的國家,如果小夥伴們以後想去哪裡玩的話,可以考慮下這些個國家哦!土耳其文明的搖籃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 漫漫風雪路 勇敢「逆行」人——內蒙古移動全力做好暴風雪通信保障
    風雪中,夜晚氣溫幾乎降到了零下10度左右,白毛風一刻不停地刮著,雪花四處飛舞。停電及退服基站大部分為高山站,道路更加難以通行,路途中車輛多次陷入深雪中無法行駛,人推、手刨、鐵鍬挖,維護人員一次次將車輛從厚厚的積雪中挖出,繼續前行。惡劣天氣車輛無法上山,只能依靠人力,將汽油桶一步步抬上山頂基站,進行發電機加油作業。
  • 第15屆中美電影節、中美電視節發布會亮相2019北京國際電影節
    當天出席新聞發布會的包括中影股份、珠江電影集團、電影頻道、博納影業、SMG、大盛國際、北廣傳媒、樂創文娛、香蕉影業、太陽娛樂、騰訊影業、華錄百納、吉安永禾影視、中視美星每年超過300家中美影視公司在中美電影節的影視市場平臺上交流合作,每年展映超過500部優秀中美電影,觀影人數累計已經超過130萬人次。組委會也將一如既往的與美國製片人協會、美西編劇協會、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廣電影視聯盟、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首都廣播電視製作業協會聯合主辦高峰論壇暨影視市場;同時與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繼續聯合主辦「微電影」單元。
  • 日本導演大友啟史攜新作《影裡》世界首映 主演亮相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點擊查看專題  12月8日,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迎來一場日本佳片的世界首映,曾憑藉《三月的獅子》大獲好評的導演大友啟史,帶著他的新作《影裡》在三亞市1+X紅樹林影城與影迷「見面」。展映結束後,大友啟史和本片主演綾野剛、松田龍平出席映後見面會,與影迷分享拍攝期間的心路歷程,並現場互動答疑。
  • 4K全畫幅雷射版CGS中國巨幕四部影片首度亮相上海電影節
    4K全畫幅專屬版《黑衣人》三部曲傾力打造經典科幻喜劇片親臨現場般的觀影體驗,百變外星人、組裝飛車、雷射大炮、記憶消除等花式科技武器讓影迷百「刷」不厭。 值得一提的是,《黑衣人》第一、二部未在國內正式公映,而基於「黑衣人」IP ⻛靡全球,第四部《黑衣人:全球追緝》將在6月14日全國上映。《黑衣人》四部曲一次備齊,全面襲來,科幻新世界的大門將再度開啟。
  • 一名普通影迷該如何更好地參加與體驗國內外的電影節?
    坎城電影節作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自然是無數影迷心中的聖地。 在坎城機場見到濤姐時被拍下的奇妙瞬間 總結來看,雖然去坎城電影節是最難的,但路是人走出來的,只要你有決心,真的想去坎城看世界上最好的電影,那就一定能想出辦法
  • 【絲路國際電影節】絲路連世界 光影耀古都
    原標題: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西安落幕 絲路連世界 光影耀古都千年絲路文明共生,光影薈萃民心相通。電影,正以其親切而富於藝術性的表達,為絲綢之路增添有深度、有溫度的生動註腳。日前,以「絲路連接世界 電影和合文明」為主題的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陝西西安落幕。
  • 聖丹斯電影節|全球獨立電影領域的風向標
    因為電影節主要展示美國製作的獨立電影,而且舉辦地在遠離好萊塢的猶他州鹽湖城,由此形成了獨特的定位:展示獨立真實,且不迎合主流院線觀眾的電影作品。在第一屆聖丹斯電影節,初出茅廬的喬爾·柯恩在這裡嶄露頭角,由他執導的《血迷宮》被評為最佳影片。時至今日,科恩兄弟早已躋身世界一流導演,而《血迷宮》也成了影史經典。
  • 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將以線上線下混合模式舉行
    1905電影網訊 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定於4月1日開幕,為期12天,舉行至4月12日,將首度以線上與線下混合模式舉行。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總監利雅博表示,本屆電影節既提供獨一無二的大銀幕觀影體驗,又兼備防疫措施,讓影迷安坐家中,欣賞電影節精選的環球佳作。
  • ...侏羅紀世界|預告片|安東尼·霍普金斯|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空中大...
    1、《空中大灌籃2》曝光先導預告片據外媒報導,由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主演的新片《空中大灌籃2》近日曝光了先導預告片。據悉,第一部《空中大灌籃》於1996年上映,由籃球巨星麥可·喬丹主演,即將上映的續集由瑞恩·庫格勒(《黑豹》《奎迪》)任製片人,馬爾科姆·D·李擔當導演,除了詹姆斯外,包括唐·錢德爾、索妮誇·馬丁-格林、卡桑德拉·斯塔爾等均有出演。《空中大灌籃2》目前已定檔於2021年7月16日北美上映。
  • 雲觀影丨賈樟柯直播:我的電影江湖
    2018年5月11日,《江湖兒女》在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進行世界首映,並贏得良好口碑,以場刊評分2.9(滿分4.0)雄踞當屆電影節最受歡迎影片之列,而這已經是賈樟柯導演繼《任逍遙》《二十四城記》《天註定》《山河故人》之後,第五次帶著佳作入圍坎城。《江湖兒女》劇照。
  • 70屆威尼斯觀影指南:2800元看遍男神女神
    票價的擬定標準並不是因電影的不同而變化,而是根據時間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最便宜的是早晨九點場12歐,最貴是晚間七點半的45歐。但有經驗的觀眾都知道,這個時間段出現的都是好片,能與主創一同觀影,也是非常奇妙的體驗。
  • 上海電影節|知名影評人推薦近百部必看佳片
    2、《冷戰》 本片以波蘭視角講特殊年代下的波蘭故事,也讓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拿下了剛結束不久的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作為電影節速遞,先睹為快。 3、《賽馬皮特》 去年入圍威尼斯主競賽的《賽馬皮特》展現了極為精準的美國鄉村生活以及少年的倔強時光,從《45周年》過來的導演安德魯·海格再一次展現了他對情感把握的熨帖。
  • 曾入圍坎城電影節,為什麼《氣球》是11月最不容錯過的電影?
    這部入圍過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多倫多電影節「當代世界單元」等數十個國際電影節的,從劇本構思到改寫小說再到成片,已經耗費了差不多十年時間,才終於登陸大銀幕。1一隻保險套打破了平靜生活《氣球》由知名導演萬瑪才旦執導,改編自萬瑪才旦本人的同名小說,電影經歷了劇本到小說,再到劇本的創作歷程。影片將時間設定在上世紀末計劃生育剛剛推行的時期,以西藏為背景,講述了一段靈魂與現實的緊張關係。
  • 最潮最尖兒的電影節盛況,盡在海南衛視十小時大直播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特別直播節目 10小時全程無間斷大直播從今天中午 帶你與電影節零距離接觸 直播內容涵蓋電影節全部元素
  • ScreenX版快槍手首映 270度屏幕觀影時代開啟了
    這一天恰逢CGV北京清河店、武漢萬達影城江漢路店等多家ScreenX影廳的炫彩啟幕之日,感官體驗巔峰的ScreenX遇上槍戰精彩紛呈的《快槍手》,強強聯手的組合吸引了大量媒體人、KOL、嘉賓及影迷的熱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