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為了應對冬季玻璃結霜搞出了無線加熱前擋風玻璃系統,大眾粉是...

2021-01-09 專注汽車資訊解說

但如果曾經有在高緯度地區的冬季生活或者是駕車的經驗,也許都曾經歷過這樣的問題。在早晨取車時,除了覆蓋在車上的積雪,擋風玻璃也常會有層積冰而影響視線。為了解決這樣的困擾,《Volkswagen》推出了無須埋入電熱絲,而是透過導電塗層加熱的無線加熱前擋風玻璃,在給予均勻除冰效果的同時,確保視線清晰。同時,還可反射高達60%的陽光溫度,在夏季降低車室溫度高達15度之多。

Volkswagen開發這套無線加熱擋風玻璃的主要動機,是在於目前的手動除冰方式對於駕駛來說,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而雖然部分車廠提供有前擋加熱功能作為選配,不過,所採用的方式都是在擋風玻璃內埋入加熱絲,也就是與後擋風玻璃除霧現類似的概念,將電流導入細小金屬絲線使其發熱,進而加熱擋風玻璃。雖然前擋採用的金屬絲現相當細小,在一般狀況下並不會影響視線。但在夜間燈光直射,或者夕陽西斜、陽光直射前擋時,細小的金屬絲線就會顯現出來,而對駕駛視線造成影響。

而Volkswagen所找到的方法,則是在多層設計的擋風玻璃中,夾入一層極薄的銀導電層,再透過將這層導電層通電的方式使玻璃加熱。Volkswagen表示,除了可以達到除冰、除霧的效果,還可以避免導電絲可能造成的視覺阻礙,同時,還僅需消耗約400瓦至500瓦左右的能量,就能迅速將玻璃升溫。此外,Volkswagen還在擋風玻璃底部埋入加熱器,能夠避免雨刷因為冰雪而被凍結在玻璃上。

Volkswagen所推出的這套無線加熱擋風玻璃系統,其實還有另一層好處。因為嵌入一層銀薄膜,這層含有金屬的薄膜其實也具備反射陽光與熱能的效果。與傳統的深色隔熱玻璃相比,可以反射多達60%的陽光,並讓車室溫度降低達15度之多,不但可以減輕空調系統的負擔,還可帶來更為涼爽的車室。Volkswagen表示,包括Golf、Golf Sportsvan、Tiguan、Sharan、Passat與Passat Variant等都可選配,選配價從340歐元起

相關焦點

  • 前擋風玻璃加熱你的車有嗎?
    寒冷的冬季,如果把汽車隔夜停在露天場地,經常會遇到冰碴問題,尤其在雪天,除雪是很麻煩的事兒,往往都要延緩車主外出時間,這時候前擋風玻璃的加熱系統就顯得格外重要,目前有很多不同的加熱系統,一般都是通過按鍵來實現。
  • 早上前擋風玻璃結霜怎麼辦?如何避免結霜?
    在車庫停車不需要擔心擋風玻璃結霜問題,而在戶外停車總是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當天晚上把車停好了,第二天再去開的時候前擋風玻璃上結了一層霜。必須清理掉才能開車,否則完全看不見路,視線被全部擋住了。因為這層霜比較硬,也不是很厚,如果不用一定的手段,清理起來比較麻煩。今天主要介紹一下怎麼除掉結霜,有以下幾種方法可參考。
  • 大眾的新型擋風玻璃能夠反射熱量 融化薄冰
    據外媒報導,大眾汽車公司剛剛發布了一款新型擋風玻璃,能夠解決一些非常常見的問題。 大眾汽車的「氣候擋風玻璃」並不是將可見的加熱元件放置在擋風玻璃上。
  • 冬季開車前擋玻璃起霧又結霜?老司機教你幾個小妙招
    為了去除這些冰霜,人們耗費大量的時間,  甚至導致許多車主上班遲到。  1、暖風除霜  啟動車子,當發動機水溫上升後,用暖風吹風擋玻璃,直到冰層融化。但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費時、費力、費油。假如在收車後不再下雨雪,可將擋風玻璃上的水擦拭乾淨,這樣也可避免擋風玻璃上再次結冰。
  • 大眾ID.4全副武裝抵抗寒冬 標配前排座椅和方向盤加熱
    在ID.4在北美上市之前,大眾汽車在最新的更新中解釋了為什麼冬天對於ID.4這樣的現代電動車來說並不擔心。第一點是冬天會影響到所有類型的車輛,第二點是通過技術特點和一點準備工作的結合,電動車可以很好地應對寒冷天氣。
  • 為什麼汽車的前擋風玻璃用夾心玻璃?而不是用鋼化玻璃?
    為什麼汽車的前擋風玻璃用夾心玻璃?而不是用鋼化玻璃? 2018-01-22 16:46 來源: 你身邊的汽車管家 想必大家都知道汽車玻璃無非分兩種,一是夾心玻璃,二是鋼化玻璃,夾心玻璃在受到撞擊時不會碎,只會裂開,會碎的那叫鋼化玻璃,那麼為什麼前擋風一定要用夾心玻璃呢?
  • 擋風玻璃遭旁車濺水瞬間結冰,冬季開車別忘開前擋加熱
    遼寧瀋陽,一轎車經過橋洞時,被旁邊車輛濺起積水灑到擋風玻璃上,由於氣溫較低,擋風玻璃瞬間結了一層冰,車主慌亂中打開雨刷,然而並無效果,幸運的是轎車最終平安停了下來,沒有造成事故。在零度附近時,積水受車輪碾壓,不易結冰,而一旦遇到冰冷的表面,如鋼鐵,玻璃等低溫物體,水會迅速結成一層薄冰。冬季行車時,暖風吹前擋會吹的駕駛員面部發乾,所以很多人開暖風會只吹腳部,這樣雖然提升了乘坐人員的舒適性,但萬一發生視頻中的意外狀況還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冬季開車時還是要打開前擋擋位,讓前擋保持一個較高的溫度。
  • 不懂後擋風玻璃上的「細線」是有啥用?老司機:車子真的白買了!
    相信每位車主對於自己的愛車都是非常了解的,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汽車的後擋風玻璃上總是會有一些「橫線」,偶爾還會阻擋駕駛人的視線,不少人認為這是車膜上帶的,其實這是後擋風玻璃上帶的,那麼這些「橫線」到底有什麼用呢?
  • 揭掉擋風玻璃貼膜後玻璃上全是殘留膠水,該如何清理?
    後擋風玻璃因為在冬天經常起霧或者結霜,這個時候就需要加熱清理霧氣從而讓後視鏡視野清晰起來,然而因為加熱的緣故,貼膜就容易出現鼓泡。首先,無論是奔馳奧迪還是科魯茲軒逸,貼膜都會多少因為後擋風玻璃上的加熱絲(一根根的銅線)的加溫受到影響產生鼓泡現象。
  • 汽車後擋風玻璃上的橫線是裝飾嗎?
    這裡給後擋風玻璃加熱的是電阻絲,是為了防止玻璃上面有霜或者雪影響視線而設計的,是為了倒車的時候看清楚後邊,提高開車的安全係數。當然,後擋風玻璃上的電阻絲確實會影響視線,但平時很少用到,只是作為輔助視野而已。也有很多朋友開車的時候,只看外後視鏡,內後視鏡也沒怎麼看的,基本來說後擋的除霜功能也只是擺設。
  • 川航飛機前擋玻璃為何突然破裂?原因可能有多種
    據悉,飛機擋風玻璃完全破裂的情況歷史上僅發生過兩次,前一次是1990年6月10日,英國航空5390航班,在伯明罕飛往西班牙馬拉加途中,客機左擋風玻璃脫框,當時沒有系安全帶的機長被吸出艙外,失去意識,所幸被趕來的空乘等人緊緊抓住雙腿,飛機在副駕駛操縱下安全降落。
  • 電加熱玻璃的優點和應用及電加熱的加工原理-嘉顥(Hào)玻璃
    玻璃本身具有熱敏電阻,與溫度控制系統連接,玻璃表面溫度可以自動調節控制,具有一定的抗衝擊安全性。玻璃表面溫度高可達40-60℃。透光度一般為80%。優良的化冰霜功能:電加熱玻璃在通電後.表面溫度升高(通常為40~ 60℃},使玻璃表面不會產生結霜結露現象,並且電壓安全,對人體沒有傷害。
  • 前擋風玻璃有必要貼膜嗎?
    前擋風玻璃有必要貼膜嗎?我覺得如果是4S店買車送的膜就沒必要貼了,如果非要貼就選擇貼品牌膜吧,以我個人的觀點來說即使是品牌膜也不建議貼,其他部位的玻璃可以貼,前擋玻璃貼膜的弊大於利。因為這個問題是答案一直存在爭議,也只是藉助這個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交流!
  • 啟動難、車玻璃結冰……車輛遇見這些冬季「常見病」怎麼辦?
    另外在冬季,一些車型的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後視鏡加熱等功能也會增加蓄電池的壓力。 平時注意清潔蓄電池的接線柱,塗抹專用的油脂保持一個好的蓄電池狀態,有利於冬季車輛順利啟動。 症狀二:汽車玻璃結冰
  • 擋風玻璃破碎,「中國機長」神話誕生,戰機玻璃的奧秘有哪些?
    作者/林一編輯/伊峰對於由張涵予,歐豪等演員主演的《中國機長》這部影片來說,廣大讀者再熟悉不過,這部劇由真實事跡改編而成,描述了一位資歷深厚,心理素質過硬的中年機長在一次客機駕駛飛行過程中,突遇駕駛艙擋風玻璃破碎事故。
  • 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傾斜角度,是由什麼原理決定的?
    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傾斜角度,是由什麼原理決定的?這個問題好,我們初中物理考過這道題。當時我寫的然而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正確答案,只知道老師說過一句,鏡面折射。很簡單,為了載貨,載貨之餘為了美觀,美觀之餘為了安全。物理講過,玻璃的成像是一重要原因,大車高,小車低,其中原因自己體會。
  • 林肯飛行家將提供點噴式加熱前雨刮器 加熱快速清除玻璃積雪結冰
    【林肯飛行家】據悉,所有的新車都擁有後擋風玻璃加熱功能,一些車型還擁有有前排座椅加熱功能,還有一些甚至具有外後視鏡加熱功能,但這些都比不上林肯飛行家的最新突破。【林肯飛行家】有很多方法可以判斷一輛車到底有多豪華。比如價格、馬力和車內環境安靜程度。
  • 擋風玻璃碎成蜘蛛網,所幸……
    日航班機起飛時駕駛艙玻璃裂成「蜘蛛網」據中國之聲報導,1月18日,日本航空873航班從日本成田機場出發飛往上海,在起飛滑行途中駕駛艙的玻璃突然開裂,起飛被緊急中斷,所幸機上無人受傷。據了解,這次涉事航班機型為波音787-9型,目前日本航空正在調查玻璃開裂的具體原因。當時,飛機才剛剛開始滑行,時速約為55公裡。機上乘客與機組人員共79人,無人受傷。
  • 煙臺40釐米「冰錐」高樓墜落 砸穿轎車擋風玻璃
    齊魯網煙臺1月9日訊(記者 於雅琪)昨日,記者在某社交網站上看到一位網友發了一張被「冰錐」砸穿轎車擋風玻璃的圖片,稱自己當時距離車只有兩米遠,隨後記者聯繫到該網友劉女士。
  • 為何擋風玻璃上的蟲子變少了?不是玻璃的問題,是昆蟲陷入危機了
    還記得多年前驅車在鄉間的道路上,密密麻麻的小蟲子向你飛來,汽車前擋風玻璃很快變得模糊不堪的場景嗎?如果你發現這樣的景象似乎越來越少見了,這並不意外,幾乎全世界都差不多。科學家們留意到了這個現象,並認為這是影響我們星球的更廣泛的「昆蟲危機」的一個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