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賈曉緬甸雙翅螳蛉」發布--一起揭開美女收藏家的面紗

2021-01-18 石探記PaleoDiary

                    

---一起揭開美女收藏家的面紗



科學研究跟美女掛鈎,就兩個字形容---非常完美!(擦擦口水我們繼續)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劉星月老師和我國昆蟲學界著名學者張巍巍老師等人聯合發表了一個琥珀中的昆蟲新種——賈曉緬甸雙翅螳蛉 Burmodipteromantispa jiaxiaoae,其研究結果發表於2017年第72期Crecaceous Research(白堊紀研究)。該模式標本由我們石探記團隊收藏,(我們石探記團隊想低調都難)其種名「jiaxiaoae」根據標本發現人賈曉女士命名!聽起來就超級高大上啊。稍後我們就揭開賈曉女士的神秘面紗,請搬小板凳坐著圍觀吧。我們先看看新發現


螳蛉是一種有趣的昆蟲,最早出現於早白堊紀,在我國遼西的化石中就有發現,並倖存至今。螳蛉屬於脈翅目螳蛉科,與一般的蛉類不同,其前肢特化為捕捉足,與螳螂非常相似,故此得名。別急,耐心看完螳蛉我們再看美女!

現生螳蛉照片,圖片來自網絡



漢優螳蛉,圖片來自上海師範大學網站


與現生所有螳蛉不同,新發現的賈曉緬甸雙翅螳蛉的後翅退化成平衡棒狀,這一特徵與雙翅目類似,此類昆蟲也因此得名「雙翅螳蛉」。


賈曉緬甸雙翅螳蛉,圖片來自論文



頭部和第一對足特寫,圖片來自論文



前翅手繪圖,圖片來自論文


文章提到,螳蛉類作為一種化石資料稀缺的古昆蟲,緬甸琥珀中賈曉雙翅螳蛉的發現,讓我們對這個類群的演化有了新的認知。與此同時,這篇論文還介紹並討論了其他來自緬甸和美國新澤西琥珀中的白堊紀雙翅螳蛉,共界定出三個新屬和兩個新種。

論文照片中所展示的雙翅螳蛉琥珀由賈曉女士發現,現由石探記收藏,我們石探記的團隊會在新的一年裡繼續努力,並在在新的展會中展出這塊標本,展會展出時間到時候會在我們的公眾號公布出來,到時候大家可以親身臨近去感受這塊標本。大家敬請期待吧!現在神聖的時刻來臨啦。看美女啦,請自備碗接口水。照片就是我們的賈曉女神,四個字「非常完美」。在此感謝女神對緬甸蟲珀研究做出的貢獻。


賈曉女士——最美的緬甸琥珀收藏家


參考文獻:

1. Xingyue Liu, Xiumei Lu, Weiwei Zhang, New genera and species of the family Dipteromantispidae (Insecta: Neuroptera) from the Cretaceous amber of Myanmar and New Jersey, Cretaceous Research 72, 18-25.


又到了文章的尾聲啦!想第一時間接觸更多有趣的知識和精美標本(還有美女)嗎?想的話請關注我們石探記,不想的話也請關注我們石探記。人生需要多一些新的嘗試,就從關注我們開始吧。我們這麼有深度的公眾號絕對不會讓大家失望的,退一萬步講,關注一下又不會懷孕。退兩萬步講,真懷孕了小編負責。


                                                 







相關焦點

  • 科研團隊發現白堊紀緬甸琥珀昆蟲新屬新種——卓德曲雙翅螳蛉
    近日中國科研團隊基於三枚晚白堊世Cenomanian 期早期緬甸琥珀化石標本, 記述了脈翅目雙翅螳蛉科Dipteromantispidae
  • 【蟲趣點滴】藏東南的螳蛉
    螳蛉科Mantispidae 隸屬於脈翅目Neuroptera,具捕捉足,成蟲雜食性,可捕食小型節肢動物、取食花粉甚至樹汁。
  • 中國科學家,在瘋狂的緬甸琥珀江湖淘寶
    緬甸琥珀的獨特價值,吸引了很多國內外收藏家與古生物學家來此開展他們的尋寶之旅。「入坑」6月13日下午,邢立達的辦公室。他正和學生對一枚緬甸琥珀中的鳥爪進行掃描圖的三維修復,這是讓古生物現出原形的必備步驟。
  • 雲南出現許多緬甸美女,她們是怎麼謀生的?
    在中緬邊境的雲南省,就湧入大量的緬甸美女,她們到底是靠什麼生活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農業國家,與我國的雲南接壤。每年我國有不少遊客通過雲南的邊境,到緬甸去旅遊。近年來緬甸發展緩慢,國民生活水平不高,受教育程度也不理想,所以就有很多人湧入雲南的邊境城市來謀求生活。在雲南的騰衝和瑞麗這兩個城市,湧入大量的緬甸美女。
  • 其實在《銀護》就揭開他們的面紗了!
    因為虛無之地本身是一顆天神組成員的頭顱,它是被共生體鼻祖納爾從虛空中抽出的「黑死劍」砍下來的,當時天神組正在創造宇宙,喚醒了沉睡之中的納爾,因為納爾不滿天神組制定的規則,所以納爾一怒之下便將其中一位天神組的頭顱砍了下來,留在了漫威宇宙一處無名之地,後來有很多的生靈覬覦天神組的頭顱,他們逐漸的聚集在一起開採頭顱裡的能量,由此形成了「虛無之地」,大家熟悉的收藏家就在這裡建造了自己的地盤。
  • 緬甸琥珀中新發現具櫛狀觸角的石蛾
    石蛾在緬甸琥珀中並不少見,但它們的基本形態與現代的石蛾類似。最近,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一類非常罕見的具有櫛角狀觸角的石蛾,將其命名為夏氏櫛角石蛾,種名以收藏家夏方遠先生命名。該類石蛾屬於齒角石蛾科,體型極小,前翅長僅有2.5毫米,後翅長約2毫米。    現生石蛾中僅有幾個種具有類似的觸角,其分類位置與夏氏櫛角化石也不同。表明這些櫛狀觸角是各自獨立演化出來的。
  • 一起揭開「毒仙人掌」的面紗
    今天,小編將帶您揭開「毒仙人掌」的面紗。在廣袤的格蘭德河谷荒漠上(墨西哥北部和美國西南部兩國交界),有一種生存能力極強,生長茂盛的無刺仙人球,這種仙人球,是仙人掌科烏羽玉屬仙人球,是一種沒有刺的多肉多漿植物。大致呈圓形,飽滿柔潤,憨憨可愛,猶如橙子一樣大小,在球形莖頂部的芽苞上,有鳥羽狀的軟毛,加之其質地滑嫩如玉,烏羽玉由此得名。
  • 【蟲珀欣賞】緬甸琥珀中的襀翅目 石蠅
    襀翅目因常棲息在山溪的石面上而有石蠅之稱,是一類較古老的原始昆蟲。全世界已知3400多種,中國已知400多種。半變態。小型種類1年1代,大型種類3~4年1代。卵產於水中,稚蟲水生。微信公眾號:burmite (緬甸琥珀)@琥珀主 www.hupozhu.com覺得內容不錯想分享給朋友們,請【分享到朋友圈】,想看過往信息
  • 穿越地雷密布的火線,深入緬甸礦區,真學霸邢立達把古生物搬上網
    蜘蛛剛撲過去時,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起包在裡頭。松脂不停滴落下來,最後積成一個松脂球,把兩隻小蟲重重包裹在裡面。滄海桑田,松脂球變成了化石。蜘蛛捕食蒼蠅的那個瞬間,就這樣凝固在地球生命演化的長河中。這個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小故事,是大部分人對琥珀的第一認知。
  •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2020-12-0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跟著手藝人一起揭開《烏銅走銀》的神秘面紗
    很少有人見過,在烏黑色的銅上製作精美的花紋和圖樣,也很少有人知道這種製作工藝與早已聞名天下的景泰藍比肩齊名並稱為"天下銅藝雙絕"。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烏銅走銀」。捂黑敬請關注本周日上午11:10深圳衛視《溫暖在身邊——烏銅走銀》,讓手藝人袁昆林揭開烏銅走銀的神秘面紗。
  • 《奪命地鐵》驚悚來襲 金剛狼「美女蛇」加盟
    《奪命地鐵》驚悚來襲 金剛狼「美女蛇」加盟 《奪命地鐵》中文海報     由安東·梅格迪契夫執導的災難電影《奪命地鐵》日前剛剛發布了首款中文版海報,近日電影引進方又放出消息,該片在國內已初步定檔14年初。
  • 濰萊高鐵明日通車,沿線高鐵站揭開「面紗」
    濰萊高鐵明日通車,沿線高鐵站揭開「面紗」 2020-11-25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蟲趣點滴】地獄中的精靈,脈翅目的怪咖
    顧名思義,這是一類成蟲具兩對複雜翅脈的翅的昆蟲,那麼大家對他們成體的直觀印象很自然就是一類飛蟲。意草蛉Italochrysa sp.(張巍巍攝)脈翅目也是一個淨出奇葩的目,諸如前足跟螳螂一樣的螳蛉、後翅極度延長的旌蛉、長得和蜻蜓似的蝶角蛉與蟻蛉等等(戳這裡【蟲譜大觀】脈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