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市場監管局、省生態環境廳負責同志介紹《區域性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等6項大氣汙染物排放地方標準有關情況。記者注意到,修訂前的區域標準第四時段限值是2020年1月1日起實施,而此次修訂將實施時間提前到了2019年11月1日。對此,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崔鳳友介紹,提前實施區域標準第四時段排放限值,是為了加快治汙進度,為全面實現藍天保衛戰終期目標留足時間,爭取主動。
2018年在全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山東藍天保衛戰開局良好,全省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但進入秋冬季以來,環境空氣品質逐步變差,特別是今年1-2月份反彈幅度較大,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形勢十分嚴峻。
崔鳳友提到,空氣品質反彈除受到不利氣象條件等外部因素影響以外,汙染物排放依然是影響空氣品質的主因和內因。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汙染治理成效不僅直接影響著藍天保衛戰目標的實現,還直接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效。提前實施區域標準第四時段排放限值,就是為了加快治汙進度,為全面實現藍天保衛戰終期目標留足時間,爭取主動,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和汙染防治攻堅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另外,此次修訂前的思路是由行業標準逐步過渡到區域標準,但修訂後仍然保留了行業標準。
山東省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郭大雷介紹,要解決企業達標排放仍無法實現環境空氣品質目標的問題,就必須依據區域大氣環境容量的要求確定相對統一的排放限值。
我省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制定的思路就是以公眾能夠享受到最基本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倒推汙染源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值。第一個階段,我省首先從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入手,結合行業技術特點制定了一系列行業大氣汙染物的排放標準,以此控制重汙染行業大氣汙染物的排放。第二個階段,當重汙染行業排放逐步控制到接近其他行業水平時,我們就基於空氣品質或大氣環境承載力,將全省劃分為核心控制區、重點控制區和一般控制區,實施分區分級管控。企業執行什麼樣的排放限值,不取決於其所屬的行業,主要看其所處的位置,以此推動產業空間優化布局,實現大氣環境質量的總體改善,取消高汙染行業排汙特權。
現在隨著經濟技術發展,火電、鋼鐵等部分行業已經突破了高汙染的瓶頸,具備實現超低排放的水平。目前適時推動標準進入第三階段,即針對主要行業制定行業排放標準2.0版,推進行業汙染物超低排放改造。
下一階段,待相當一部分行業都實現了超低排放要求,將再次建立基於空氣品質全面達標的分區分級管控的區域性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