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有望提前實施新空氣標準 優良率直落30%

2021-01-09 搜狐網

  珠三角有望提前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環保和氣象專家估計

  全省空氣品質優良率或降三成

  南方日報訊 (記者/謝慶裕)前日,環保部公布《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被稱為「灰霾」元兇的細顆粒物(PM2.5)終於被納入常規空氣品質評價,同時被列入的還有光化學汙染相關的臭氧(8小時濃度)。

  記者昨日採訪省環保部門和省氣象部門的專家了解到,目前我省環保和氣象部門合計在珠三角有20個站點在穩定監測PM2.5,並且持續了五六年;而且粵港珠三角區域空氣監控網絡的16個站點都在穩定監測臭氧,並每年兩次公報監測結果。因此,珠三角地區完全有能力提前實施新標準。

  新標準明年或在京滬穗推行

  意見稿中指出,新標準擬於2016年全面實施,更鼓勵各地主動提前實施新標準。廣東到底何時實施,引起了市民關注。記者了解到,目前官方雖未有明確說法,但種種跡象表明,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可能提前實施。

  今年4月全省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上就提出,「十二五」期間要擴展對臭氧、PM2.5、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等影響人體健康的汙染特徵因子的監測,這個時間早於國家要求的2016年。而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更在本月11日公開表示,PM2.5這一重要監測數據,明年將有望在京滬穗三地推行。

  環保部在官方網站也指出,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有兩種提前實施方式:一種是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國務院《關於推進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品質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指定部分地區提前實施本標準,具體實施方案(包括地域範圍、時間等)另行公告。記者查詢發現,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均被列入防控重點區域。

  專家回應

  美使館PM2.5值存誤導

  近日來,美國駐華使館公布使館監測的北京PM2.5數值較高,引起熱議。省氣象局首席專家吳兌向記者表示,美國使館把時均值與國內慣常的日均值做對比,就會有誤導作用。

  吳兌解釋,由於美國大使館公布的是時均值,目前國際標準對於PM2.5隻有年均標準和日均標準,沒有時均值標準。如果要為時均值設定限值,按照氣象國際規則,要把日均標準放大3倍,就是0.225毫克/立方米。

  「這跟世衛組織規定PM2.5日平均濃度限值(0.075毫克/立方米)要比年平均濃度限值(0.035毫克/立方米)大的道理是一樣的,時間尺度越短,越容易出現極端情況,導致均值突變,特別是大使館處於北京市中心,汙染物濃度短時間變化會較大,但往往短時間的極端情況比長時間的持久汙染危害要小,所以時間尺度越短,PM2.5的限值要更加放寬。而美使館把時均值與國內慣常的日均值做對比,就會有誤導作用。」謝慶裕

  省環境監測中心專家告訴記者,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從2005年起,已經從環境監測點布局、儀器設備、質量管理上對PM2.5等汙染因子的監測做了很多研究和準備,技術上在全國較為領先。「珠三角在空氣品質監測上擴展指標已沒有技術問題,目前要等國家環保部門的部署。」

  一直有監測卻未公布結果

  「事實上我們一直在監測,只是沒有公布。」省環境監測中心的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列入粵港珠三角區域空氣監測網絡的16個監測站都有監測臭氧,有3個站點對PM2.5做穩定監測。16個監測站每年兩次在《粵港珠三角區域空氣監測報告》中公布臭氧汙染的監測結果。

  環保部華南科學環境研究所所長彭曉春告訴記者,從2006年開始,該所就在廣州員村和新塘設點監測PM2.5,今年6月13日起更將結果逐日公布在網上。

  我國灰霾研究著名專家、省氣象局首席專家吳兌透露,省氣象部門也在珠三角地區布有15個大氣監測站監測PM2.5。

  因此,目前全省共有20個監測點在穩定監測PM2.5。

  既然一直有站點在監測,為什麼未公布結果?省環境監測專家表示,國家此前沒有明確PM2.5的指標,監測到的量化數據難以評價,沒有公開的意義。而根據環保部的徵求意見稿,PM2.5的年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將分別定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與世界衛生組織過渡期第一階段目標值相同。該專家認為此標準符合中國的國情,但由於尚未實施,PM2.5也難以馬上公開。

  吳兌則表示,與環保部門準備將PM2.5納入「空氣品質」指標不同,氣象部門監測PM2.5主要用於統計「灰霾天數」。早在去年,關於霾的氣象行業標準就已發布,除了按照世衛組織過渡期第一階段的PM2.5目標值外,還要與能見度、溼度等指標結合,判定是否灰霾天,並通過公報形式提供給環保部門以及各級政府。

  能否儘快實施取決於地方政府

  「珠三角治理灰霾要比北方難,廣東高溫高溼的天氣比較多,同樣的PM2.5,能見度要比北方低很多,看起來更嚴重。近年來,廣東儘管機動車仍在增多,但灰霾治理還是有成效。」

  吳兌向記者透露,廣東全省近十年的灰霾情況在「高位震蕩」,但已基本控制。廣州從2004年最高峰的200多天持續減少,前年為120餘天,亞運年為78天,今年估計仍保持較低水平。記者從環保部華南科學環境研究所網站了解到,近兩個月來,廣州PM2.5超標6天,年內PM2.5值最高的出現在11月15日,為0.09878毫克/立方米。該所負責人表示,近年廣州PM2.5基本穩定,略有下降。

  不過,吳兌估計,由於空氣品質的新評價標準趨緊,一旦實施,地方政府要做好空氣品質優良率下降的心理準備。「按照目前的情況預測,實行新國標後,全省的空氣品質優良率可能從95%下降到60%左右。事實上,PM2.5標準能否儘快實施,也取決於地方政府承受壓力的態度和治理空氣汙染的決心。」

  省環境監測專家表示,目前除了珠三角地區較為成熟外,如在全省實施新標準的話,需要增加設備投入,每個站點需增加約20萬元。

  據悉,東莞在今年6月已被確定為省內唯一的環境空氣品質評價試點監測城市,開展了PM2.5監測。運作一年後,東莞將成果提供給環保部,以備今後推出更科學的空氣品質指標。廣東也已在鶴山開建國內首個大氣超級監測站,將可以監測PM2.5以及臭氧。

相關焦點

  • 廣州實施新空氣監測標準 優良天氣率下降兩成
    按照國家空氣品質環境監測二次徵求意見稿中,關於PM2.5數值的標準,廣州2011年有22天空氣品質達不到「優良」,而根據現行標準,這個數字只有5天。廣州市環保局局長羅思源昨日邀請媒體參觀廣州10個大氣國控點之一,他指出,新標準如與二次徵求稿一致,則廣州優良天氣率可能下降兩成。
  • 深圳PM2.5首達歐盟標準 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100%
    原標題:深圳PM2.5首達歐盟標準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2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陳發清)2019年深圳PM2.5平均濃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創2006年有監測數據以來最佳水平,首次達到歐盟現行標準。
  • 廣東去年空氣優良率95.5%,連續6年PM2.5穩定達標
    記者6日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全面完成國家考核約束性指標,空氣品質優良比例達95.5%,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為「十三五」最優水平,劣V類國考斷面全面消除,近岸海域水質近四年持續改善,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較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效。
  • 空氣品質新國標公布 明確PM2.5濃度標準
    空氣品質新國標公布 明確PM2.5濃度標準     空氣品質新國標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公眾主觀感觀與監測評價結果不完全一致的現象 羊城晚報記者 陳秋明 攝(資料圖片)
  • 全年優良率100% 2020年雲南昆明空氣品質為2013年來最好
    1月5日,記者從雲南昆明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昆明用綠色發展為城市賦能,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20年昆明市全年空氣品質實現優良率100%的突破,優級天數、優良率均是自2013年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以來的最好水平。
  • 上海去年環境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和優級天數創新高
    市生態環境局說,2018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進一步改善,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均為2013年實施《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以來歷史最低值,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率和優級天數均為歷年最高,詳↓2018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總體情況
  • 全年優良率100%,2020年昆明市空氣品質為7年來最好!
    100% 天天都是好空氣 為2013年執行國家空氣 質量新標準以來最好水平 近日,昆明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昆明市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
  • 山東:排汙新標準11月1日起實施,比原定提前兩個月
    6月2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市場監管局、省生態環境廳負責同志介紹《區域性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等6項大氣汙染物排放地方標準有關情況。記者注意到,修訂前的區域標準第四時段限值是2020年1月1日起實施,而此次修訂將實施時間提前到了2019年11月1日。
  • 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指數優良天數為309天,優良率為84.7%
    《公報》顯示,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天數為309天,AQI優良率為84.7%。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但是,臭氧汙染較為突出。  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天數為309天,AQI優良率為84.7%。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為7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一級標準;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超出國家二級標準2微克/立方米。
  • 10月青島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100%,省內16地市中排名第1
    10月份,青島市環境空氣中,PM2.5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濃度為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濃度為1.0毫克/立方米,臭氧濃度為14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一級標準,其他四項汙染物濃度均達到二級標準。
  • 成都重汙染天氣長效治理:2020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70%以上
    在2016年成都大氣汙染防治新聞通氣會上,成都有關部門表示,針對重汙染天氣治理,在臨時性的「應急預案」基礎上,制定了「長效治理」的規劃,並承諾在2020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70%以上,計劃到2030年,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為實現以上目標,成都將汙染防治寫進了多項城市規劃,成都「單中心、放射性、圈層狀」的城市空間結構將徹底被改變。
  • 貴陽去年空氣品質362天優良優良率連續三年超過97%
    1月4日,貴陽市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出爐,去年,貴陽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8.9%,這意味著貴陽空氣品質優良率連續三年超過97%。據貴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部門初步統計,2020年,貴陽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362天,全年只有4天輕度汙染。
  • 一季度空氣品質優良率98.1%,帶你看「望城藍」
    記者從望城區藍天辦獲悉,全區一季度空氣品質大幅改善:截至 4 月 13 日,總天數為 104 天,累計空氣品質優良天數 102 天(去年 88 天),優良率 98.1%,居全市前列。PM2.5 同比下降 31.2%,PM10 同比下降 29%,O 同比下降 19.8%,NO 同比下降 16.0%。
  • 汙染天數創歷史新低!上海空氣品質期末成績單請查收→
    臨近新春佳節上海守護藍天白雲的「期末考試成績」出爐上海市生態環境局1月15日宣布,2019年,上海PM2.5年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再創「歷史新低」;AQI優良率為84.7%,同比上升3.6個百分點。
  • 大亞灣去年空氣品質優良率98.1%,怎麼做到的?
    2017年,大亞灣區實現GDP505.1億元,空氣品質優良率98.1%;飲用水源達標率100%;綠化覆蓋率42.1%,人均公園綠地18.5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市區最高,實現了天更藍,水更清,城更美。事實上,近3年來,大亞灣區大力實施產業優化升級工程,一方面全力消除環境隱患,通過部門聯動、交叉執法,開展專項行動對轄區內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等環境違法違規建設項目進行全面排查,實施分類處理整頓,落實「三個一批」(即淘汰關閉一批、整頓規範一批、完善備案一批)要求,徹底解決了一批環保重點難點問題;另一方面制定「招商圖譜」,修訂了《項目評估辦法和評估標準》,對項目實行安全
  • PM2.5下降 空氣品質優良率上升 今年浙江投入5億元治氣
    這說明,空氣品質不錯。  那麼,最近這半年,浙江的PM2.5到底降了多少?優良天數增加得多嗎?這些描述浙江大氣環境質量的數據,我們可以從兩份報告中找到答案。  成績:PM2.5濃度降了11.3%  這兩份報告分別是省政府關於大氣汙染防治法執行情況的報告和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大氣汙染防治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
  • 國家衛健委:新生活飲用水衛及室內空氣品質標準有望明年公布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巡視員崔鋼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巡視員崔鋼7月24日表示,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和《室內空氣品質標準》有望在據了解,2006年底,原衛生部會同各有關部門完成了對1985年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修訂工作,並正式頒布了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自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
  • 科學網—PM2.5指標列入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部署加強大氣汙染綜合防治重點工作。
  • 北京國六排放標準最新消息及實施時間
    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北京銷售和登記註冊的輕型汽油車和其餘行業重型柴油車須滿足國六b階段標準要求  備受關注的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的實施時間有望整體提前。近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關於北京市實施第六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的通告(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表示為進一步加大機動車汙染防治力度,改善北京市環境空氣品質,擬提前第六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時間表:從2019年7月1日起分步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第一步先主要針對重型燃氣車和公交環衛領域的重型柴油車。
  • 報告| 《中國空氣品質改善的協同路徑(2019):「藍天保衛戰」目標下...
    」 的主要政策與措施的實施情況,評估了2018年政策措施實施效果,探討了「藍天保衛戰」 下空氣品質改善的協同路徑和協同效益。在超過國家二級標準的116 個城市中,有113 個城市超標控制在30% 以下,7 個城市超標在30% 以上。全國338 個城市的臭氧超標天數比例為8.4%,較2017 年相比,增加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