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天數創歷史新低!上海空氣品質期末成績單請查收→

2021-01-10 解放日報

臨近新春佳節

上海守護藍天白雲的「期末考試成績」出爐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1月15日宣布,2019年,上海PM2.5年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再創「歷史新低」;AQI優良率為84.7%,同比上升3.6個百分點。

309個「好空氣日」

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天數為309天,即有309個「好空氣日」,保持了自2014年起消除嚴重汙染日的好趨勢。

其中,空氣品質為優的有80天,良229天,輕度汙染48天,中度汙染7天。2019年唯一一個重汙染日出現在5月,首要汙染物為臭氧。

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各級別分布情況

2013年~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各級別天數分布

其他主要汙染物方面,二氧化硫和PM10的年均濃度分別為7微克/立方米和45微克/立方米,分別達到國家一級標準(20微克/立方米)和國家二級標準(70微克/立方米)。

一氧化碳年均濃度為0.66毫克/立方米,日均濃度範圍在0.3毫克/立方米至1.6毫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一級標準(4毫克/立方米)。

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濃度第90百分位數為151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二級標準(160微克/立方米)。

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

二氧化氮、臭氧…治理新課題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大氣汙染治理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新課題出現了。

PM2.5作為被治理的主角「一家獨大」的日子已經過去,在防止其「反撲」的同時,二氧化氮和臭氧的問題開始突出。

因為複雜的原因,這些汙染物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壓住了PM2.5的濃度,另一頭臭氧等汙染物的濃度就悄悄抬高了,業內形象地比喻為「蹺蹺板」。

數據也顯示了這種趨勢。2019年,上海共有56個空氣汙染日。其中,26天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佔比高達46%,佔比超過了以PM2.5為首要汙染物的空氣汙染日(25天以PM2.5為首要汙染物,佔比為45%)。

2013年~2019年上海市臭氧濃度及達標率情況

2019年上海市汙染日首要汙染物佔比情況

2013年~2019年上海市汙染日首要汙染物佔比情況

與此同時,以年均濃度評價的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中,上海2019年只有二氧化氮未達標,為42微克/立方米,超出國家二級標準(40微克/立方米)。

2019年,二氧化氮也是上海環境空氣6項汙染物中,唯一沒有達標的。

2013年~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變化情況

此外,冬季空氣汙染頻發的挑戰仍難一舉擊破。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表示,在月度變化上,2019年四項主要汙染物的月均濃度值總體呈現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的趨勢。其中,2019年5月至11月連續7個月的PM2.5月均濃度均達到了國家二級標準。

2019年四項主要汙染物月均濃度變化情況

在空間分布上,2019年上海PM2.5、PM10和二氧化硫的濃度呈現西高東低的梯度分布特徵;二氧化氮則呈現市區高、郊區低的空間分布特徵。

過去一年,上海如何治理大氣汙染?

「藍天白雲」變多的背後,是上海持之以恆地投入汙染防治攻堅戰。

據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介紹,上海去年在幾個主要領域,取得了大氣汙染治理的顯著成效。

能源領域,進一步壓減煤炭消費總量,嚴控鋼鐵、石化工業用煤,重點用煤企業煤炭消費總量同比下降3.3%;在確保燃煤電廠全面超低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淘汰低效燃煤機組;完成中小燃油、燃氣鍋爐提標改造3851臺;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外來電量同比增加3.1%,天然氣發電量同比增加16.1%。

產業領域,完成產業結構調整1081項和「散亂汙」企業整治204家;啟動新一輪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深化治理,完成治理252家;實施工業爐窯專項治理方案,已完成治理37臺;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寶鋼股份近50%產能的超低排放改造。

交通領域,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提前實施輕型汽車國6b階段排放標準,2019年新增新能源汽車6.3萬輛(累計推廣約30.2萬輛),累計投放新能源公交車和純電動新能源物流車各1.1萬輛,更新1877輛新能源計程車;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高排放禁止使用區,完成近5萬臺機械的申報登記;持續推進公交優先戰略,軌道交通總運營裡程達705公裡,新增25公裡公交專用道,貨櫃水水中轉比例提升至47.9%,貨櫃鐵水聯運同比增長90%,基本完成滬通鐵路一期上海段建設,並開工滬通鐵路二期工程;率先實施綠色港口和第二階段船舶排放控制區,推進提升港口岸電和機場橋載電源覆蓋率和使用率。

建設領域,加強源頭過程控制,擴大揚塵在線監測布點,監測覆蓋點位超過3600個。

生活領域,開展商業綜合體油煙汙染集約化治理試點,構建以餐飲服務單位、商業綜合體和生態環境部門三級管理體系,形成三方溝通反饋機制。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陳璽撼

微信編輯:納米

相關焦點

  • 優良天數最多!PM2.5濃度最低!重慶一季度環境空氣品質創歷史同期...
    資料圖片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3日17時訊(記者 邱小雅 通訊員 陳娟)今(23)日,重慶市召開2020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會,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一季度,重慶環境空氣品質實現「開門紅」,優良天數、優天數為歷史同期最多,PM2.5濃度創歷史同期最低。
  • 1-11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出爐 平均優良天數同比增加22.5天
    1-11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同比增加22.5天圖為西安漢城湖012020年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2020年1~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同比增加22.5天。022020年1~11月,安康、韓城、銅川、榆林、鹹陽、西鹹、商洛、西安、延安、寶雞、楊凌、渭南、漢中等13個市(區)空氣品質均有所改善(按改善程度由高到低排序)。
  • 全年優良天數達312天 2020年我市藍天保衛戰成績單出爐
    記者1月5日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我市年優良天數達312天,創歷史新高,剛性關鍵指標實現歷史性和質的突破,圓滿完成了「十三五」目標任務。優良天數預測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4位,北方省會城市中排名第2位。環境空氣品質實現8年來持續改善。
  • 1-10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出爐
    䴉䴉今天來發布1-10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平均優良天數247.5天,022020年1~10月,安康、韓城、銅川、延安、榆林、鹹陽、西鹹、楊凌、寶雞、商洛、西安、渭南、漢中等13個市(區)空氣品質均有所改善(按改善程度由高到低排序)。
  • 北京去年「好天兒」多了36天,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2020年北京空氣品質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同時,2020年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平均每周7天有6.3天為PM2.5優良天,全年的「好天兒」比2019年多了36天。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全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至此,北京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從具體分項指標來看,全年北京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四川富順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02天 再創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富順縣將大氣汙染防治作為黨委政府一號工程抓落實,圍繞《富順縣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度實施計劃》的44項工作任務,實施全覆蓋無死角鐵腕治汙。截至11月29日,該縣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02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0天,達標率90.4%,同比上升5.7%,再創歷史新高。
  • 2020年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北京去年「好天兒」多了36天
    資料圖 來源 北晚新視覺資料圖 來源 北晚新視覺2020年北京空氣品質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同時,2020年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平均每周7天有6.3天為PM2.5優良天,全年的「好天兒」比2019年多了36天。
  • 去年開州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56天
    天朗氣清的開州城區一角 記者 何定 攝昨日,記者從區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我區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工業治汙減排、揚塵和移動源汙染整治等重點工作,推動空氣品質持續向好發展,抬頭可見「開州藍」已成常態。去年,我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56天,同比增加5天,優良率為97.5%,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創歷史新高。
  •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
    記者從會上獲悉,在「十三五」期間,我省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全省106個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4%。其中,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90%,創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平。
  • 上海去年環境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和優級天數創新高
    過去的一年裡,上海的空氣品質到底如何?市生態環境局說,2018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進一步改善,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均為2013年實施《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以來歷史最低值,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率和優級天數均為歷年最高,詳↓2018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總體情況
  • 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09天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今天透露,2019年上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推動"四大結構"調整,深化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不斷提升長三角區域大氣協作水平,實現了環境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09天,AQI優良率為84.7%。
  • 武漢前三季度空氣品質「成績單」出爐:優良天數比例87.2%,同比增加...
    報告顯示,今年1至9月,武漢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較去年持續增加,未出現中度、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水環境質量保持穩步提升,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環境質量考核目標要求。據介紹,今年1至9月,武漢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39天(優80天、良159天),同比增加57天;輕度汙染35天,同比減少41天;未出現中度、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
  • 主城區空氣品質為優的天數突破100天
    &nbsp&nbsp&nbsp&nbsp重慶晨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王倩)昨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截至10月22日,主城區空氣品質為優的天數首次突破100天,同比增加19天,為2013年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以來最好水平。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優良天數累計達到254天,達標率86.1%。
  • 北京公布去年治霾成績單:186天空氣品質達標,多了14天
    年均濃度達標情況主要汙染物多年變化趨勢2015年空氣品質達標天數186天,佔全年天數的51%,較2014年增加14天,其中一級優的天數增加13天;2015年重汙染共46天,佔13%,較2014年減少1天。
  • 北京去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六成 pm2.5仍是大氣主要汙染物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記者3日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19年北京市空氣品質得到有效改善,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六成。根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北京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40天,全年重汙染天數降到4天。
  • 空氣品質保持連續52天無汙染 蘇州環境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蘇州市成為我省PM2.5平均濃度率先達到環境空氣品質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之一,創歷史最好水平,為全省空氣品質改善和藍天保衛戰圓滿『收官』作出了突出貢獻,謹此表示熱烈祝賀! 」1月5日,江蘇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給蘇州市委、市政府發來賀信。 賀信指出:2020年,蘇州生態環保工作交出「高分答卷」。
  • 優良天數245天,增幅全國第一!2020年河南環境空氣品質很「牛」
    2020年河南省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效咋樣?優良天數變多了嗎?哪個城市「氣質」更好?1月12日,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0年全省PM2.5等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優良天數大幅增加,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效前所未有。
  • 空氣品質優良率達標!江蘇2019年PM2.5均值創監測最低值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蘇環軒 記者 徐紅豔 / 文 徐洋 / 攝)2020 年伊始,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江蘇 2019 年環境質量成績單公布。過去一年,全省水環境和空氣品質改善明顯。據初步統計,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 71.3%,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考核指標。
  • 北京曬2015治霾成績單 空氣達標天超5成
    當天上午,市環保局發布了2015年空氣品質情況。這是北京第二次發布年度「治霾成績單」。  過去這一年,北京通過調整產業、優化能源結構等舉措加大空氣汙染治理力度,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PM2.5平均濃度為80.6微克/立方米,較2014年下降了6.2%,超額完成全年下降5%的目標。此外,2015年本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186天,佔全年天數的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