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去年空氣品質優良率98.1%,怎麼做到的?

2020-12-06 人民日報

2017年,大亞灣區實現GDP505.1億元,空氣品質優良率98.1%;飲用水源達標率100%;綠化覆蓋率42.1%,人均公園綠地18.5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市區最高,實現了天更藍,水更清,城更美。

近年來,大亞灣區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努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助力惠州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

生態規劃

4年來項目否決率19.6%

大亞灣長期以來努力堅持將生態和自然條件的約束作為各項規劃的前置條件,以生態規劃引領發展:相繼編制了《生態區建設規劃》《惠州大亞灣海洋綜合規劃》等系列生態規劃,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綠色生態環保規劃體系,並在「四規合一」中落實了其統領性的作用。

大亞灣區黨委政府還堅持把生態環保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銳意實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2014年以來共完成55項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事項。同時,堅持安全環保形勢分析會等制度,全力強化綠色規劃引領、環境綜合整治、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監管等工作。

「想進大亞灣投資可不是那麼容易。」國內某知名民營化工企業負責人坦言,儘管曾因為想進入大亞灣投資而屢次碰「一鼻子灰」,但她對大亞灣環保安全審批的「寸步不讓」豎起了大拇指:「捨棄財稅收入也要保證碧水藍天,要做到這點不容易。」

事實上,近3年來,大亞灣區大力實施產業優化升級工程,一方面全力消除環境隱患,通過部門聯動、交叉執法,開展專項行動對轄區內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等環境違法違規建設項目進行全面排查,實施分類處理整頓,落實「三個一批」(即淘汰關閉一批、整頓規範一批、完善備案一批)要求,徹底解決了一批環保重點難點問題;另一方面制定「招商圖譜」,修訂了《項目評估辦法和評估標準》,對項目實行安全、環保「一票否決」制度,2014年以來項目否決率達19.6%。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控減補」綜合施策抓生態環保,全力控源頭汙染、減總量排放、補生態短板,對環保安全違法行為實行一律立案查處、一律頂格處罰、一律公開曝光、一律追究責任 「四個一律」,持續優化生態環境。

公園進村

20多萬群眾受益

從大亞灣西區龍山一路轉入樟浦村,距離道路不到500米,樟浦村公園就在眼前,只見鬱鬱蔥蔥的古荔枝樹和古樟樹一棵緊挨著一棵。傍晚時分,樟浦村公園漸漸熱鬧起來。打球的、下棋的、遛娃的村民們不少,嚴劍來就是其中之一。

「年輕時我就很喜歡打籃球,不過因為村裡沒有合適的場地,很多年沒打了。現在公園建好了,還有籃球場,所以,我這老頭子又重新開始打球了。」已過花甲之年的村民嚴劍來說。

和他一樣,自從樟浦村公園建好以後,村民們的休閒生活不再是枯燥的看電視、打牌,而是參加各種健身休閒活動。這種改變不僅是在西區樟浦村,在大亞灣區的其他社區、農村也是如此。

村民們的幸福生活,得益於大亞灣區創新實施公園進村 (社區)改革。2015年起,該區實施該項改革,力爭2018年實現全區具備條件的村(社區)公園全覆蓋。

「這是優化村(社區)環境、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需要。」大亞灣區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創新開展「公園進村(社區)」改革,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等要求,加快打造 「環境優美的魅力灣區」,讓這座海濱城市煥發出新的活力。

據介紹,2015、2016、2017年大亞灣區共建成66個村莊公園 (其中澳頭20個,西區26個,霞湧20個),綠化面積30多萬平方米,受益群眾達20多萬人,為美好家園建設、幸福村居建設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到2017年底,大亞灣建成了社區綠道24.1公裡,完成濱河道路綠化工程4項,全區新建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達53.34%;實現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944公頃,綠化覆蓋率42.1%,人均公園綠地約18.5平方米,各項綠地指標均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水更清

河長制考核全市第一

「水更清了,岸更綠了,鳥兒也多了,沒想到大亞灣的水系這麼美。」日前,大亞灣區舉行「愛河·護河·愛家園」微攝影大賽頒獎儀式,居民劉先生在看到攝影作品時感嘆不已。

而在一幅幅美麗攝影作品的背後,是大亞灣區認真落實河長制。該區將全區海岸線和水源保護區,全部納入「河長制」工作範圍內,並構建了區、辦事處、村委三級「河長制+段長制」治水提質新體系。同時,持續推行河長巡河常態化,全區各級河長嚴格按照每周一巡的頻次,持續加大對河湖的巡查力度。實現巡河高頻次全覆蓋。通過巡河,發現或接收舉報涉河湖問題100%已完成核查。在2017年全市推行河長制驗收檢查中,該區以總分102.5分的成績在市內各縣區中排名第一。

同時,該區加大投入對河道進行防洪整治,2017年大亞灣區共投入13.74億元,完成對全區47.8公裡河道防洪整治,佔全區河道總長度的47.8%,整治後的河道均達20年一遇以上防洪標準。

大亞灣還加快澳頭、霞湧老城區海綿化改造和城市道路綠化彩化;持續推進公園綠地的規劃建設,助力惠州由「臨湖沿江城市」向「沿江濱海城市」發展。

在海洋環境保護管理上,該區堅持規劃先行,統籌海洋生態環保工作,先後出臺了《大亞灣區海洋與漁業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和《大亞灣海洋生態修復規劃(2017-2025)》,為發展可持續海洋經濟和藍色海洋奠定基礎。同時,通過開展海水養殖汙染整治、海上垃圾整治、海洋船舶非法排汙整治等行動,多管齊下加強海上汙染源整治。監測結果顯示,2017年,大亞灣區近岸海域達一、二類海域水質面積比例為96.99%,同比增長3.9%。

產業「綠」

循環經濟成企業「標配」

在大亞灣石化區的惠州凱美特氣體有限公司廠區,記者看到,「隔牆供應」的管道從廠外接到廠區內一排兩層樓高的設備廠房,幾位工人正在對已完成灌裝的液化罐進行出廠前的搬運和檢查。

來自石化區裡中海殼牌項目的化工廢氣就在這裡進行壓縮、淨化、液化、提純處理,最後「變成」食品級二氧化碳——— 它是塑料,乃至可樂、啤酒等日常消費品中的原料。據了解,因為宏瑞環保和凱美特氣體的投產,兩家企業每年可以減少32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按一棵樹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計算,年減排二氧化碳相當於1749萬棵樹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石化產業是惠州目前兩大支柱產業之一,位於大亞灣的石化區裡,循環經濟已經成為入駐企業的「標配」,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效益,更實現了大石化產業與藍天碧海兼得。

目前,石化園區已基本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優勢產業鏈,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達85%,原料就地轉化率約71%。2017年,大亞灣區空氣品質持續優良,在惠州市區中排名第一。與此同時,該園區落戶項目86宗,世界500強及行業領先企業投資佔90%。石化區連續四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20強」第二,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第一批「綠色園區」、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建成華南首個國家級精細化工專業科技企業孵化器。

相關焦點

  • 一季度空氣品質優良率98.1%,帶你看「望城藍」
    記者從望城區藍天辦獲悉,全區一季度空氣品質大幅改善:截至 4 月 13 日,總天數為 104 天,累計空氣品質優良天數 102 天(去年 88 天),優良率 98.1%,居全市前列。PM2.5 同比下降 31.2%,PM10 同比下降 29%,O 同比下降 19.8%,NO 同比下降 16.0%。
  • 貴陽去年空氣品質362天優良優良率連續三年超過97%
    1月4日,貴陽市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出爐,去年,貴陽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8.9%,這意味著貴陽空氣品質優良率連續三年超過97%。據貴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部門初步統計,2020年,貴陽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362天,全年只有4天輕度汙染。
  • 去年茂名市區空氣品質優良率排全省第一 劣V類水體比例為零
    隨著2020年全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通報出爐,茂名環境質量多項重要指標排在全省前列,其中市區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8.9%,排名全省第一;PM2.5濃度2020年全省最低。  2020年,茂名市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面完成省下達的三年汙染防治攻堅各項硬任務,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 全年優良率100% 2020年雲南昆明空氣品質為2013年來最好
    1月5日,記者從雲南昆明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昆明用綠色發展為城市賦能,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20年昆明市全年空氣品質實現優良率100%的突破,優級天數、優良率均是自2013年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以來的最好水平。
  • 我區去年空氣品質優良率為81.69%
    2020年,我區PM2.5、PM10兩項指標分別為36.5μg/m3、64.5μg/m3,同比改善了13.08%、17.29%,空氣品質優良率為81.69%,為歷史最好成績。生態環境分局對工業企業、加油站、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專項執法檢查,並對重點企業進行駐廠幫扶;住建、綜合行政執法部門等加大對建築施工工地巡查力度,督促施工工地落實「六個百分之百」措施;交通、公安等部門加強交通管控,加大對柴油貨車的查處力度;各鎮街對轄區企業採取減排限排措施,加強垃圾、秸稈焚燒巡查管控力度,為推動全區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 全年優良率100%,2020年昆明市空氣品質為7年來最好!
    最新數據顯示 2020年昆明市 城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100% 天天都是好空氣 為2013年執行國家空氣 質量新標準以來最好水平 近日,昆明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昆明市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
  • 去年昆明空氣品質達標率98.9% 排全國第九
    原標題:去年昆明空氣品質達標率98.9%   昨日,昆明市環保局發布昆明市2016年度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去年我市空氣品質日均值達標率98.9%,排名全國第九。水環境質量中,滇池、陽宗海等水質有所改善,聲環境質量總體水平達二級,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工業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保持100%。總體而言,去年昆明環境質量較往年有所改善。
  • 上海去年環境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和優級天數創新高
    過去的一年裡,上海的空氣品質到底如何?市生態環境局說,2018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進一步改善,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均為2013年實施《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以來歷史最低值,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率和優級天數均為歷年最高,詳↓2018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總體情況
  • 10月青島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100%,省內16地市中排名第1
    10月份,青島市環境空氣中,PM2.5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濃度為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濃度為1.0毫克/立方米,臭氧濃度為14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一級標準,其他四項汙染物濃度均達到二級標準。
  • 去年開州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56天
    天朗氣清的開州城區一角 記者 何定 攝昨日,記者從區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我區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工業治汙減排、揚塵和移動源汙染整治等重點工作,推動空氣品質持續向好發展,抬頭可見「開州藍」已成常態。去年,我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56天,同比增加5天,優良率為97.5%,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創歷史新高。
  • PM2.5下降 空氣品質優良率上升 今年浙江投入5億元治氣
    這說明,空氣品質不錯。  那麼,最近這半年,浙江的PM2.5到底降了多少?優良天數增加得多嗎?這些描述浙江大氣環境質量的數據,我們可以從兩份報告中找到答案。  總體來說,浙江的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這從一組數據中就能看出來:去年,縣級以上城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濃度分別比上年下降22.2%和6.7%,11個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11.3%。今年1-6月三項指標又分別同比下降25%、6.7%、11.5%。
  • 去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成績單」出爐
    全面打好汙染防治八大戰役大氣:去年巴城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6.7%,同比提升1.9%水:全市地表水斷面Ⅰ-Ⅲ類水質佔比100%其他:5條城市黑臭水體完成整治,全市122個建制鄉鎮汙水處理廠建成投運86個、在建22個,40個自然保護地的環境問題全面整改 去年底,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
  • 空氣品質同比「兩降一升」 袁州區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圖)
    2019年1至6月,袁河水質優良率為100%,所有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與去年同期相比,袁河水質達標率提升了4個百分點(去年2、3月洋江斷面氨氮超標),水質狀況保持穩步向上。  據介紹,袁州區袁河流域段將新建9個水質自動監測站(6個市控站,3個區控站)。目前,已完成水站站房主體工程及文化建設,預計8月底,可運行使用。
  • 成都重汙染天氣長效治理:2020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70%以上
    在2016年成都大氣汙染防治新聞通氣會上,成都有關部門表示,針對重汙染天氣治理,在臨時性的「應急預案」基礎上,制定了「長效治理」的規劃,並承諾在2020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70%以上,計劃到2030年,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為實現以上目標,成都將汙染防治寫進了多項城市規劃,成都「單中心、放射性、圈層狀」的城市空間結構將徹底被改變。
  • 珠三角有望提前實施新空氣標準 優良率直落30%
    珠三角有望提前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環保和氣象專家估計  全省空氣品質優良率或降三成  南方日報訊 (記者/謝慶裕)前日,環保部公布《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被稱為「灰霾」元兇的細顆粒物
  • 143天空氣品質指標「六降一升」
    據統計,今年1至6月,自貢市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明顯,空氣品質指標呈現「六降一升」態勢: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濃度分別同比下降9.0%、13.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濃度分別下降46.5%、21%、15.4%、9%;優良天數143天,優良率79%,同比上升12.7%,增加23天,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2天,同比減少5天。
  • 深圳PM2.5首達歐盟標準 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100%
    今年1-3月,全市PM2.5濃度為2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7%,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100%。推進大氣汙染防治精準防控精準治理。深圳市財政局研究制定《深圳市大氣環境質量提升補貼辦法》,大力支持電廠、鍋爐、揮發性有機物(VOC)及非道路移動機械治理。
  • 2月份惠州環境空氣品質全省第一
    南都訊 2020年度1-2月廣東空氣和水環境質量成績單出爐啦,惠州市2月份環境空氣品質排名全省第一!南都記者從惠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按照空氣品質綜合指數排名,惠州各縣區2月空氣品質由好到差依次排名為惠陽區、仲愷區、惠城區、大亞灣區和惠東縣、龍門縣、博羅縣;與2019年同期相比,龍門縣空氣品質略有下降,仲愷區和大亞灣空氣品質無變化,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4個縣區空氣品質均有所改善。
  • 山東發布今年1到5月空氣品質狀況 全省PM2.5濃度同比下降9.1%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8日訊 今天,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5月份及1-5月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新聞發布會。其中,1—5月份,青島、煙臺、威海、日照4個沿海城市優良率均不低於80%,其他12個內陸城市優良率均不低於60%。
  • 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指數優良天數為309天,優良率為84.7%
    《公報》顯示,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天數為309天,AQI優良率為84.7%。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但是,臭氧汙染較為突出。  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天數為309天,AQI優良率為84.7%。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為7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一級標準;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超出國家二級標準2微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