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自2018年8月傳入我國以來,已對我國養豬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並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由於此病目前沒有疫苗和獸藥可以進行預防和治療,只能通過加強生物安全措施和提高豬群整體健康度進行防控。筆者經過一年多的規模化豬場非洲豬瘟防控實踐,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非洲豬瘟防控技術措施,供同行參考。
我司防控非洲豬瘟的核心理念:將傳染源消滅和抵禦在豬場外,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提高豬群整體健康度,多級阻斷,嚴控「五進五出」,把豬場打造成「鐵桶式」。
一、全面升級防疫硬體設施,築牢五道防線,打造鐵桶式豬場
1.1 築建五道生物安全防線。
豬場外一級防線:距離豬場2~3公裡設立洗消中心(圖1),所有來場車輛需經過全面消毒、檢測合格方能抵達豬場外第二級防線;
圖1 車輛洗消烘乾中心
豬場外二級防線:距離豬場200米設立車輛消毒通道,所有來場車輛需經過第二次全面消毒方能抵達豬場(圖2);
圖2 汽車消毒通道
第三級豬場雙圍牆防線:完善豬場周圍實體圍牆,只留大門口、出豬臺、出糞渣等位置與外界連通,其他區域全部封閉,不留任何漏洞。排水溝用鐵絲網阻攔,防止貓狗、老鼠等進入,豬場大門設有人員淋浴消毒功能、物資消毒間、寄存舍及門衛室等功能;實體圍牆外側10米地帶用鐵絲網建起第二層圍牆,此區域作為生物隔離帶和緩衝區(圖3);
圖3 豬場雙圍牆及密閉大門(一層實體圍牆+10米外鐵絲網)
第四級防線是生活區與生產區實體圍牆防疫體系:徹底隔離生產區與生活區,確保所有進出只能通過唯一大門口(圖4);
圖4 生活區與生產區實體圍牆和進入生產區人員淋浴室
第五級是豬舍與豬舍隔離體系:生產區內母豬繁殖區、育肥區片、環保區域之間築建隔離帶,用不同顏色的衣服,區分不同區域的工作人員,做到不交叉,所有人員不得串崗,必須經過換鞋、洗手、消毒方能進入豬舍(圖5)。
圖5 人員進出豬舍必須經過洗手、消毒、換鞋
1.2 將廚房外移或建設場外中央廚房。食材是比較大的風險點,場內廚房必須移至豬場外圍,選取防護距離合理的地點設立中央廚房,每天對食材進行消毒,對食材進行加熱熟化,所有飯菜都經過消毒後方可進入豬場(圖6)。
圖6 場外中央廚房配送熟食飯菜到豬場
二、實行封閉式管理,分級分區顏色管理,嚴控「五進五出」
2.1 豬場實行封閉式管理,場內人員2個月休假出場一次,場外無關人員不得進入豬場,避免人員頻繁進出而將病原帶進豬場;
2.2 豬場分為圍牆外緩衝區(紅色)、圍牆內的辦公區(橙色)、生活區(黃色)、生產區(綠色)、汙水及無害化處理區(黃色),各區根據不同的生物安全風險係數按不同顏色管理。紅色為風險係數最大、綠色為最小,從風險高級別區進入低級別區必須經過嚴格洗澡消毒,每個區域的工作服、鞋子顏色對應該區域顏色,以便於區別管理;
2.3 「五進」是指除了人員、飼料、藥物和疫苗、豬只及必要生產物資進入豬場,其他物資減少或禁止進入豬場。外來人員、本場休假人員進入豬場,存在較大風險,視為紅色警戒。回場人員執行「兩次隔離、三次洗消流程」,在豬場外面3~5公裡地方設立場外隔離站(圖7),人員回場前進行有效隔離、洗消,對需要回場人員抽樣進行非洲豬瘟病毒核酸檢測。檢測為陰性後,經過洗澡、換衣鞋、生活區隔離後,方可進入生產區。在疫情高危區域,必須全面執行封場。
圖7 豬場外人員隔離站
2.4 飼料入場前要對飼料車進行徹底消毒,通過中轉的方式接駁進入豬場,飼料由散裝飼料車在圍牆外輸送進入豬場(飼料車停在圍牆外,通過管道輸送進入場內飼料塔),避免飼料車直接入場(圖8);
圖8 散裝飼料車從圍牆外傳送飼料進入豬場
2.5 疫苗拆掉外包裝後必須經過有效消毒藥物浸泡,並經過臭氧燻蒸方可入場;
2.6 所有物資進場,先經過消毒水徹底噴淋,有內孔的(如管道),也必須用消毒水消毒;物資必須經過60℃、30 min加熱,不能高溫的採取燻蒸消毒後方可入場;
2.7 豬只引種要謹慎。ASFV感染豬具有一定潛伏期,引種之前檢測為陰性,並不能確保該豬沒有被感染。在疫情高危區域,可以暫時閉群,不引種;大型豬場建議本場建立核心群,自己繁育本場每年需要更新的種豬,避免因引種而帶來疫病風險;
2.8 「五出」是指所有人員、豬只、醫療廢棄物、垃圾、豬糞出場,必須經過中轉,外來車輛不得進入場內;
2.9 豬場出豬臺設置單向回流關卡,確保豬只能出,不能往回走(單向流動);所有銷售豬只必須經過豬場專用車輛運至場外中轉出豬臺轉運,確保外來拉豬車不靠近豬場(圖9)。中轉出豬是個複雜的流程,對硬體也有一定的要求,同時要兼顧流程設計以及人員的執行力;還需技術人員對洗車的質量進行評估以及對洗車人員進行培訓;中轉出豬臺必須分淨區(靠近豬場端)和汙區(外來車輛端),兩個區中間有實體牆隔開,兩個區的人員、物資、工具都不能有交叉,否則,中轉過程中有可能汙染中轉車而將病原帶到豬場,要嚴格管理賣豬的流程;
圖9 廣墾沃而多中轉出豬臺
2.10 運輸車輛使用密封式豬車,確保運輸安全,有條件的建立本場(本集團)運輸車隊,更有利於車輛的生物安全管理;
2.11 人員外出必須經過場長或者上級管理人員審批,堅持定期休假(我司採取兩個月休假一次)和嚴格返場隔離消毒流程,減少風險;
2.12 在疫病流行高危區域,建議停止垃圾、豬糞、醫療廢棄物外運。確實需要外運的,經過中轉的方式轉運出去,對中轉點進行徹底消毒;
2.13 規範豬舍、通道的消毒流程,可以採取六步法:第一步,浸泡;第二步,清洗(先高壓後低壓);第三步,去汙;第四步,消毒(帶泡沫或高溫熱水);第五步,重複消毒(燻蒸);第六步,檢測(檢驗是否達到消毒效果)。
三、切實管控好飼料和飲水,定期保健,提高豬群整體抗病力
3.1 加強各類飼料原料的檢測;取消配方中麩皮等高風險原料(用黃豆皮和膳食纖維代替),杜絕使用豬源性原料(如血漿蛋白、血球蛋白、肉骨粉等);升級飼料生產工藝,對所有飼料進行高溫處理,85℃、3 min以上高溫制粒。並定期對成品料進行檢測,確保飼料安全;加強飼料車的消毒,在飼料車從圍牆外輸送進場內飼料塔,避免飼料車進入豬場;
3.2 要關注豬場飲水安全,定期採樣檢測,特別是地表水,防止地表水被汙染;場內豬群飲水採取單體飲水,不要通槽飲水,避免豬群之間通過飲水互相傳播。豬群飲水添加發酵有機酸(確保豬場飲水pH值3.6左右),阻斷水源傳播途徑,酸化飲水,促進採食,提高免疫(圖10);
圖10 豬群飲水添加發酵有機酸
3.3 豬群飼料添加複合活性多肽+中藥保健,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適當降低飼養密度,淘汰性能差母豬以及殘次豬,降低豬群應激(圖11)。
圖11 豬群健康和養殖現場圖
四、加強滅鼠和滅蚊蠅等生物媒介的工作
豬舍四周鋪石子和石灰、場內放老鼠藥,嚴查圍牆(圍牆要採用2.5 m高實體圍牆,如圍牆不夠高,可以在外牆上離地面1.2~1.5 m處加7字鐵皮,避免老鼠爬牆進入豬場),如有洞口及時補上,排水溝口必須用鐵網罩住,防止老鼠進入豬場。定期清理場內雜物和雜草,儘量減少老鼠和軟蜱等有害生物;豬舍最好採取全密閉和封閉連廊設計,防止老鼠、蒼蠅、蚊子等小動物進入豬舍內,傳統豬舍可以在四周增加防蚊網(圖12)。
圖12 場內豬和人的密閉通道(豬舍採取全封閉和密閉連廊,避免蚊子、老鼠等有害生物進入豬舍)
五、健全防疫體系,壓實防疫責任
豬場場長制定符合本場的防疫體系,落實防控責任。每一個防控環節如何操作,制定流程圖(如人員進場流程、人員進入生產區流程、人員隔離流程、物資進場流程、出豬流程、豬只無害化處理流程、場內消毒流程、車輛洗消流程等)(圖13),對全場員工進行思想及操作培訓,使全場員工對各項防疫制度、流程入腦入心,大家能夠自覺地落實各項措施,提高防非措施的執行力。豬場建立有效監督機制,監督每個防疫環節落實情況,確保無漏洞可鑽;設立獎罰制度,獎優罰劣、獎罰分明,促進各項防非措施的落實和執行;對待員工人性化,增加人文關懷,如提高封場補貼、改善夥食、增加場內娛樂設施等、把員工視為親人對待,讓員工感受豬場的溫暖和關懷,有效提升執行力。
圖13 人員入場流程、物資入場流程圖
六、制定科學合理的檢測和監測方案,走在疫情前面
豬場制定完善的檢測和監測方案,異常豬只(厭食、發燒、突然死亡等豬只)要及時檢測,對豬場環境(包括每棟豬舍、無害化區、生活區、出豬臺等)、豬群(包括公豬、母豬、保育豬、生長豬)進行採樣檢測(螢光PCR),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置。
七、實行區域性聯防聯控,打贏防非攻堅持久戰
豬場必須與當地動物防疫部門緊密聯繫,掌握實時疫情動向。邀請政府動物衛生防疫部門或業內專家提出防疫指導意見,不斷升級防疫硬體,制定合理的防疫流程,監督落實。對豬場周圍3公裡的其他養殖戶(特別是散養戶)進行規範管理,與他們共享洗消中心,協助其消毒,一起做好防控工作,實行區域性聯防聯控。政府有關部門加大對進入豬場周邊地區豬肉產品及生豬車輛的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置,確保大環境安全。
八、小結
當前,非洲豬瘟防控最有效措施仍是依靠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和提高豬群整體抗病力。疫苗只能期待、不能等待;在非洲豬瘟面前,一切有效防控措施都不會是多餘的。防非是一項系統工程,再好的防控措施,如果執行不到位,一切等於零;防非重在理念、重在投入、重在執行、重在堅持。
專家點評
實踐出真知,經歷了兩年多的非洲豬瘟洗禮後,我國養豬人對非洲豬瘟有了非常清晰的認知,人們對非洲豬瘟防控變得淡定、坦然、自信,更加細緻、踏實、務實、系統。越來越多的養豬人發現和證明非洲豬瘟可防可控,同時高等級的生物安全防控和提高豬群整體抗病力是當前解決非洲豬瘟的正確之道。說到不如做到,從實踐中提煉出的關鍵點是抗非成功的真正密碼。
養豬人對成功防非的認知趨於一致,但是在執行層面還是會有些差異,甚至有一些不足之處,本文中廣東省湛江農墾畜牧有限公司的黃如渠總經理給大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臨床實戰措施和經驗。成功的非洲豬瘟防控需要有堅定信念並堅持核心理念:將傳染源消滅和抵禦在豬場外,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把豬場打造成為「鐵桶式」。按照高級別生物安全豬場的需求,全面升級防疫軟硬體,築牢五道防線,打造鐵桶式豬場。在良好軟硬體的基礎上,做好封閉式管理,分級分區,嚴控「五進五出」。
同時,做好飼料和飲水的管理,通過飲水添加發酵有機酸,阻斷飲水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酸化飲水、提高採食量、增強免疫力;飼料添加複合活性多肽+中藥保健,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通過飼養密度管理,降低豬群應激。另外,要做好生物媒介的管控,健全防控體系,做到全員參與,通過績效管理和持續培訓學習提升團隊執行力和戰鬥力。通過檢測和監測進行早期預警和快速處置,通過區域聯防聯控,確保防非攻堅戰的勝利。成功的實踐勝過失敗的「千言萬語」!讓我們堅定非洲豬瘟防控核心理念,打好軟硬體基礎,落實執行力,管理好一個豬場,帶動一個區域,確保非洲豬瘟防控乃至淨化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