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文章,不求流量,只求警醒有心讀者做好非洲豬瘟防控方案優化和升級!)
前言
誤操作是非洲豬瘟防控中最大的漏洞!
綜述
流程化操作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而採取的一種管理方式。流程化不是以某一環節孤立的單個任務為目標,而是以期望結果形成的系列任務為目標!
流程化操作在養殖業中,除了提高生產效率的常規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承擔疫病防控的作用。在非洲豬瘟防控中,流程化操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直接關係到了非洲豬瘟防控方案能否落地執行,防控結果因其而定。
關於流程化操作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今年武漢抗擊新冠疫情中,有家醫院發生了新冠患者「擠兌」就醫的情況。此時,醫院的就診流程仍然沿用老方式,預診、診斷、治療沒有做分檢;普通患者和新冠患者沒有採取分流區別對待;進出通道和路線沒有做規定和管理;患者和醫護人員基本未做防護。院長意識到如此下去,別說救治患者,恐怕醫護人員也要全部感染,醫院會成為一個大染缸,進入醫院的每一位人員恐怕都無法倖免。院長當即決定,採取傳染病醫院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停止普通病患接診,對於入院就診的疑似患者規定嚴格的分診措施、劃定進出通道並嚴禁逆行、醫護人員和就診患者採取嚴格的自我防範措施,明確分工,嚴格流程化管理。採取流程化管理後,醫院的收治情況逐漸好轉,此事件也在五月份登陸央視的抗擊新冠疫情紀錄片中播出!
新冠和非洲豬瘟同樣都是傳染病,只是一個通過空氣傳播,一個通過接觸性傳播。流程化操作對空氣傳播的新冠有效,對於接觸傳播的非洲豬瘟更為有效!
非洲豬瘟防控,生物安全是基礎,提高豬只耐受性是輔助。基礎不牢,上層建築就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何時傾塌只是風險點到來早晚的問題。人流、車流、物流、豬流是豬場生物安全的四大核心,而每個核心的規範操作和管理都需要通過流程化來實現。各個防控核心規範操作依靠傳統的教、管和吼,甚至罵的管理方式,只會讓人身心俱疲,最後搞得一團糟,遠遠沒有流程化輕鬆和給力,因為流程化作用的點是系統,而其他作用的點只是點!
非洲豬瘟防控操作若沒有規範的流程化,難免出現誤操作,任何誤操作的存在都是堆積豬場感染非洲豬瘟的風險!
在非洲豬瘟防控中,流程化操作有哪些作用?
分析
我們從豬場的人流、車流、物流、豬流四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
一、人流
人員是四流中唯一完整通過六道封鎖線到達豬舍的風險因素,而人員又是具有獨立自主意識的生命體,其主動性同被動性的物質和豬群帶來的防控風險有本質的差別,流程化操作和管理對於降低人員風險最為有效!
簡單舉例,每個封鎖線都有人員消毒通道,而人員消毒通道又分為髒、灰、淨三區,三區通過更衣、換鞋、洗澡、消毒等一系列操作,達到病源不帶入淨區的目的。人員消毒通道一系列的操作需要通過流程化來實現規範,簡單到1、2、3、4、5,但是每個環節不能跳躍,更不能逆向操作,而且每個環節都有標準和驗證方法,這些都需要用「流程化思維」來制定和實施。
二、車流
車輛載毒量最大,也是豬場獲得病原的主要來源,車輛管控直接決定了豬場病源基數值。車輛分內外,外來車輛風險最大,內部車輛風險相對較小,相同的是都承擔著向豬場輸送病原的任務。
對於車輛最好的脫毒方式就是洗消、烘乾和燻蒸,包括多級消控亦是通過此類方式完成。不過,無論是洗消、烘乾還是燻蒸,都需要嚴格的流程化操作確保其規範化,比如洗消站人員分工、清潔順序和檢驗、消毒順序、配比、條件、作用時間、汙水處理和排洩方式等等。如此繁雜操作,沒有嚴格的流程化作為操作規範,洗消站成為病源站並不是危言聳聽!
三、物流
物質帶毒,如果不是來源於高風險地區,物質本身帶毒數量和機率均很低,主要還是運輸中轉過程物質表面或外包裝被汙染帶毒。
病毒在有機質附著的物體表面可以長時間保持感染力,而在非有機質且乾燥的物體表面存活時間很短。我們常用的脫毒方式為除去外包裝、浸泡、擦拭、噴淋、烘乾、燻蒸、紫外線照射、自然脫毒等等。不同的物質需要選擇不同的脫毒方式,雖然浸泡的方式消毒最好,但是飼料等怕潮溼物質無法做浸泡;對於耐熱的物質,烘乾可以做到完全脫毒,但是精液、疫苗等對溫度敏感的物質無法做烘乾;噴淋消毒也常用,但是也要根據氣候因素選擇;水性消毒劑很常用,但是手機等精密電子設備無法用水性消毒劑,只能選擇擦拭、紫外線照射或燻蒸相結合的方式;臭氧消毒雖然優點很多,但是在沒考慮環境溼度的條件下進行,多數是無效的。
物質種類繁多,相對應的脫毒方式自然也就多,而且多數還是兩種以上的脫毒方式相結合。如果沒有分門別類的嚴格規範操作,無法做到對物質的有效脫毒,而確保繁多操作能夠規範的基礎就操作流程化!
四、豬流
豬流分進豬和賣豬,無論是哪個方向的豬流都存在著病原直接入舍的風險!
趕豬通道、參與人員、人員分工、交接方式、意外處置、收工處理、採樣監測等等操作,同樣需要流程化管理,否者賣豬或引豬形成的混亂管理,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病源入場或汙染擴大!
總結
沒有嚴格流程化的非洲豬瘟防控操作,我們認為是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