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布查繳《死亡筆記》的戰果,但該書暢銷引發的思考遠未結束——
「經反覆清查,目前市場上已很難見到公開銷售《死亡筆記》的現象。」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寶中興奮地告訴記者。
6月13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布,截至6月11日,各地共查繳《死亡筆記》圖書5912冊、音像製品1364盤、印刷品572件、其他恐怖類非法出版物11930冊(在收繳過程中與其他大量盜版及非法出版物混在一起無法統計的除外)。
多部門聯手封殺
地下書市依然熱銷
《死亡筆記》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書?為什麼會暢銷?何以會成為全國「掃黃打非」打擊的重點?
據記者了解,《死亡筆記》是2003年12月開始在日本連載的心理懸疑漫畫作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本死神掉落在人間的筆記本,被一位高中生夜神月拾到,他只要在筆記上寫上想殺的人名,對方就真的會死亡,他逐漸迷失在「死亡筆記」所帶來的生殺予奪的權力之中,開始了瘋狂的殺人遊戲,最終走上一條不歸路。
該書在我國國內最先通過網絡傳播,由動漫愛好者發布,其相關產品也出現並泛濫,最為暢銷的就是漫畫中可以主宰人生死的道具「死亡筆記本」。
在北京朝陽區一個流動的漫畫書攤旁,記者買到這套曾「風靡一時」的漫畫書。不可否認,漫畫中能吸引人的情節很多,環環相扣的邏輯推理,主角之間鬥智鬥勇的激烈交鋒等等,很吸引人,但通篇都充斥著宿命論和血腥殺戮。這種正邪價值混亂、視生命為遊戲道具的灰色故事,如果賣到未成年人,特別是中小學生手中,會有什麼後果?
與書攤老闆的對話證實了記者的擔憂。老闆小聲對記者說,這套書已被禁,現在手上就剩兩套,供貨商已經斷貨了。「這套書賣了幾百套啦!」「那買的都是些什麼人?」「主要是學生,有一些小學生過來就要這套書。」
「《死亡筆記》中包含了死亡、報復諸多黑色感情因素在內,可能對孩子幼小心靈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全國「掃黃打非」辦專家的聲音並未驚醒「書痴」們的狂熱。該書儘管遭到國家多部門聯合封殺,但在地下書市依然熱銷。
對《死亡筆記》的查封,在不同層面引發爭議。百度貼吧一篇反對查封的帖子,跟帖數竟然達到上百條。
查封不是終點
宜與疏導結合
6月13日,記者在北京朝陽新華書店採訪了專門帶著女兒前來購書的程女士。她憂慮地說:女兒在上初二,前段時間見她捧著本書看得津津有味,一看竟是一本叫《鬼吹燈》的恐怖小說。
「我們可以參照美、日等國,建立相應的動漫分級制度,滿足不同年齡人群的精神需要。拿《死亡筆記》來說,如果我們有分級制度的話,可以把它歸入『限』的範疇,避免未成年人接觸。」《漫友》雜誌社社長金城認為,建立動漫產品分級制度,通過行業自律、民眾監督和政府監管多管齊下,能夠有效地打擊恐怖類非法出版物。
「查繳《死亡筆記》只是開始。下一步,我們仍將重點打擊這種恐怖類非法出版物」,李寶中對記者說,「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工商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會高密度清查市場,立足於打窩點。教育部、各級網監、網管部門也行動起來,構建一道有效的立體防線。與此同時,積極引進優秀外來文化作品,著力發展本土文化精品。兩者結合才是治本之策。」(記者 朱磊 張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