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天文學家看著黑洞的日冕消失,然後重新出現

2020-07-17 科技領航人

似乎宇宙有一種奇怪的幽默感。儘管冠殼病毒在世界各地肆虐,但距地球約一億光年的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日冕卻神秘地消失了。

首次,天文學家看著黑洞的日冕消失,然後重新出現

  • 圖註:該圖顯示了稱為日冕的移動特徵如何在黑洞周圍產生X射線耀斑。黑洞日冕(以紫色表示的特徵)向內(左)聚集,變得更亮,然後遠離黑洞(中間和右邊)噴射流。天文學家不知道為什麼日冕會移動,但是他們已經知道,這一過程導致X射線光變亮,可以通過望遠鏡觀察到。

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天文學家們第一次目睹了超大質量黑洞自身的日冕,即環繞黑洞事件視界的超亮,十億度高能粒子環被摧毀。

儘管研究人員猜測,災難的根源可能是黑洞引力所吸引的恆星導致的,但這種劇烈變化的原因尚不清楚。就像一顆被扔進變速箱的小卵石一樣,恆星可能在黑洞的旋轉物質盤上彈跳,導致附近的所有物體,包括日冕的高能粒子,突然墜入黑洞。

首次,天文學家看著黑洞的日冕消失,然後重新出現

正如天文學家所觀察到的,結果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黑洞的亮度急劇而出乎意料地下降了10,000倍。

「我們期望如此大的光度變化應在數千到數百萬年的時間尺度上變化。」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助理教授艾琳·卡拉說,「但是在這個目標上,我們看到它在一年中變化了10,000,甚至在八小時內變化了100倍,這是完全聞所未聞的,而且確實令人難以置信。」

隨著黑洞日冕的消失,天文學家繼續觀察發現,黑洞開始慢慢將物質從其外邊緣拉到一起以重新形成其渦旋吸積盤,從而又開始旋轉高能X射線,使其靠近黑洞的事件視界。這樣,在短短幾個月內,黑洞就能夠產生新的日冕,幾乎恢復到其原始的光度。

首次,天文學家看著黑洞的日冕消失,然後重新出現

「這似乎是我們第一次看到黑洞日冕首次消失,但隨後又重建了,我們正在實時觀看。」卡拉說,「這首先對於了解黑洞的日冕如何加熱和放電非常重要。」

卡拉和她的合著者,包括智利聖地牙哥迭戈波利斯大學的首席作者克勞迪奧·裡奇,今天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合著者還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羅恩·瑞米拉德(Ron Remillard)和德赫拉傑·帕沙姆(Dheeraj Pasham)。

靈活的「洗衣機」

2018年3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爆炸照亮了ASSASN的視野,這是超新星的全天候自動調查,它對整個夜空進行了超新星活動的調查。 調查記錄了1ES 1927 + 654的閃光,這是一個活躍的銀河核,即AGN,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在銀河系的中心具有比正常亮度更高的亮度。ASSASN觀察到該物體的亮度躍升至其正常亮度的40倍左右。

首次,天文學家看著黑洞的日冕消失,然後重新出現

「這是我們所熟悉的AGN,但不是很特別。」 卡拉說,「然後他們注意到,這個普通的AGN突然變亮,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我們開始將許多其他波長不同的其他望遠鏡對準它進行觀察。」

該團隊使用多個望遠鏡觀察了X射線、光學和紫外線波段中的黑洞。這些望遠鏡中的大多數都定期指向黑洞,例如每六個月記錄一整天的觀測數據。該團隊還每天用美國宇航局(NASA)的NICER觀察黑洞,NICER是一個較小的X射線望遠鏡,該望遠鏡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探測器由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和製造。

首次,天文學家看著黑洞的日冕消失,然後重新出現

「 NICER非常好,因為它非常靈活。」 卡拉說,「這是一架在國際空間站附近反彈的小『洗衣機』,它可以收集大量的X射線光子。每天,NICER可以快速瀏覽一下這個AGN,然後去做其他事情。」

通過頻繁的觀察,研究人員能夠捕獲到黑洞的亮度急劇下降,幾乎在他們所測量的所有波段中,尤其是在高能X射線波段中—觀察到的信號表明黑洞的日冕已經完全突然蒸發了。

首次,天文學家看著黑洞的日冕消失,然後重新出現

「在ASSASN看到它經歷了巨大的瘋狂爆發之後,我們看著日冕消失了。」卡拉回憶說,「它變得不可檢測,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

晃動的閃光燈

物理學家不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黑洞日冕形成,但他們相信這與穿過黑洞吸積盤的磁場線的結構有關。在黑洞物質旋轉盤的外部區域,磁場線或多或少以簡單的方式構成。物質越靠近內部,尤其是在事件視界附近,能量越多,從而可能導致磁場線扭曲和折斷,然後重新連接。如此糾纏的磁能可能使在黑洞附近旋轉的粒子旋轉,達到高能X射線的水平,形成環繞黑洞的冠狀日冕。

首次,天文學家看著黑洞的日冕消失,然後重新出現

卡拉和她的同事們相信,如果一顆任性的恆星確實是日冕消失的罪魁禍首,那它首先會被黑洞的引力撕開,將恆星碎片散布在吸積盤上。這可能導致ASSASN捕獲的亮度暫時閃爍。天文學家稱之為「顛簸事件」,這種「潮汐破壞」將觸發磁碟中的許多物質突然掉入黑洞。它也可能致使磁碟的磁力線不堪重負,以致於它不再能夠生成並支持高能日冕。

最後一點對於理解黑洞日冕如何初次形成可能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黑洞的質量,在一定半徑範圍內,恆星一定會在一定半徑內被黑洞的引力吸引。

「這告訴我們,如果所有動作都在該潮汐破壞半徑內發生,則意味著支撐黑洞日冕的磁場配置必須在該半徑內。」 卡拉說,「這意味著,對於任何正常的黑洞日冕,該半徑內的磁場就是產生黑洞日冕的原因。」

首次,天文學家看著黑洞的日冕消失,然後重新出現

研究人員計算出,如果確實有一顆恆星是造成黑洞缺失日冕的原因,並且如果在類似大小的超大質量黑洞中形成日冕,那麼它將在大約四光分鐘的半徑範圍內移動(距離距黑洞中心約7500萬公裡)。

卡拉說:「警告說,這一事件是由恆星的潮汐破壞引起的,這將是我們對黑洞日冕必須存在的最嚴格的限制。」

首次,天文學家看著黑洞的日冕消失,然後重新出現

​此後,黑洞日冕有了變化,以高能X射線照亮,該小組還能夠觀察到。它不像以前那樣明亮,但是研究人員正在繼續監視它,儘管頻率降低了,以查看該系統還有什麼功能。

「我們希望對此保持關注。」 卡拉說,「它仍然處於這種異常的高通量狀態,也許它將再次發瘋,所以我們不想錯過它。」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對一個一年內消失又重新出現的黑洞感到困惑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報導,黑洞在天空中常常非常「耀眼」。這是因為它們周圍有一個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熾熱發光的環,稱為黑洞「日冕」。現在,天文學家一直疑惑地目睹了一個黑洞的「日冕」突然消失--但奇怪的是幾個月後它又重新出現了。 這個黑洞是一個超大質量「怪物」,位於大約1億光年外的星系中心。
  • 失控星因黑洞的奇異消失法案而受到譴責
    兩年前,天文學家們困惑地看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日冕迅速消失,直到幾個月後才重新出現。最新研究表明,這一奇怪的事件是由一顆失控的恆星引起的。超大質量黑洞位於星系的中心,並且像普通黑洞一樣,它們不發光。就是說,它們經常被漩渦狀的氣體環包圍,稱為吸積盤,使它們的周圍環境明亮。電暈-產生X射線光的高能粒子的光環-也背叛了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因為可以從地球上檢測到這種輻射。
  • 首次!黑洞光冕消失後又出現,刷新人類對黑洞的認識
    天文學家觀察到,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黑洞的亮度陡然下降了一萬倍。就像扔進齒輪箱的一顆鵝卵石一樣,這顆恆星可能在通過黑洞的漩渦狀吸積盤發生了反彈,導致附近的一切,包括光冕的高能粒子,突然墜入黑洞。在光冕消失之後,天文學家繼續觀察,黑洞開始慢慢地將外部邊緣的物質聚集在一起,以改變其旋轉的吸積盤,而吸積盤開始在接近黑洞視界的地方旋轉高能量的x射線。就這樣,在短短幾個月內,黑洞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光冕,幾乎恢復到它原來的亮度。
  • 碰撞恆星摧毀了遙遠星系中超大質量黑洞的日冕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觀察到活躍星系核1es1927+654中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X射線日冕突然被摧毀。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觀測結果可以解釋為黑洞周圍的吸積流與潮汐擾動恆星碎片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左邊的畫面中,黑洞上方的白光球就是黑洞日冕,它是一組超熱氣體粒子的集合,當氣體從圓盤落入黑洞時形成。落向圓盤的碎片條紋就是被黑洞引力撕裂的恆星的殘骸。右圖顯示的是恆星碎片分散了圓盤中的一些氣體,導致日冕消失後的黑洞。 2018年3月,一次意外的爆炸照亮了全天空超新星自動測量(ASASN)的視野,該系統測量整個夜空中的超新星活動。
  •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巨大恆星神秘消失,亮度曾是太陽的250萬倍
    據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學協會月刊》刊發的論文,歐洲南部天文臺(ESO)的天文學家驚訝地發現,距離地球7500萬光年的一顆巨大的恆星突然「消失」了。天文學家們認為,這顆處於演化末期的恆星沒有膨脹成超新星,而是突然坍縮為黑洞。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類似天文奇觀。
  • 史上首次!科學家發現其它恆星出現日冕物質拋射現象!
    史上首次!科學家發現其它恆星出現日冕物質拋射現象!研究人員還表示,他們首次清楚地探測到一顆遙遠的恆星正在發生一種類似日冕物質拋射的噴發活動,迄今為止,這種噴發活動一直以來只在我們的太陽上被觀察到。義大利巴勒莫大學天體物理學家Costanza Argiroffi說,這樣的爆炸活動可能會對恆星周圍的任何星球均造成嚴重破壞。科學家們對我們太陽的星體動力學最熟悉了。太陽耀斑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爆炸。
  • 在3億光年外,發現一顆恆星墜毀,導致一個黑洞消失長達100天!
    眾所周知,這些被稱為黑洞日冕的超熱氣體在黑洞進食時,其光度會發生明顯的變化,變亮或變暗高達100倍。但天文學家敬畏地觀察到,在一個名為1ES 1927+654的星系中,來自黑洞日冕的X射線完全消失,在大約40天內衰減了
  • 巨大恆星為何忽然消失?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
    巨大恆星為何忽然消失?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巨型恆星忽然消失,究竟是直接變成了黑洞,還是說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覺?你知道嗎?這顆巨大的恆星距離人類十分遙遠,導致人們難以定位,從而使得這顆位於金曼矮星系的亮藍色變星在突然消失前,天文學家們無法確定它是塌縮成了一個黑洞,還是躲到了星際塵埃的後面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科學家們再次深入對比後發現一個真真切切的事實,即一顆有7500萬光年的恆星,無緣無故的消失在宇宙中,他們之所以這般肯定是因為這顆恆星大約是太陽的85倍,亮度也足足比太陽高出幾百萬倍,其實在發現這顆行星時,科學家們就已經對其進行了長達十年左右的研究
  • 是神秘力量摧毀了黑洞的等離子環
    全世界的望遠鏡都看到在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出現一道明亮的閃光,然後,很快它就消失了。這個黑洞是一個名為1ES1927+654的星系的重核,由於它的日冕、圍繞其視界旋轉的過熱粒子環,或是流入物質的不歸宿點,從地球上可以看到它。
  • 「不可能質量」黑洞: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發表研究報告稱,引力波探測器LIGO/Virgo發現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中等質量黑洞,也是目前藉助引力波觀測到的最大的黑洞。 「不可能質量」的黑洞與「迄今最強」引力波源據CNN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曾在4月16日發布消息,天文學家利用甚大望遠鏡(VLT)首次觀測到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
  • 宇宙當中的大食怪 - 黑洞,居然能死而復生
    黑洞是宇宙當中的大食怪宇宙中沒有其他物體能比黑洞更有效率地將物質轉變成能量,也只有黑洞能像個極巨大的旋轉電池般,將物質以近乎光速彈射到數萬光年之外,黑洞誘捕周遭物質的能力非常驚人,它們是宇宙裡最可怕的大食怪,黑洞通常不會以細嚼慢咽的方式運作,而是狼吞虎咽地吞食它所誘捕到的物質,通過不斷吞噬其他星球,黑洞的質量不斷變大,其半徑則會隨之向外擴張。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
    天文學家2日在《物理學評論通訊》和《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發表研究報告稱,發現的一段引力波信號可證明中等質量黑洞確實存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消息,天文學家當日表示,他們發現的這個中等質量黑洞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42倍。
  • 研究稱一顆「流氓」恆星可能導致一個巨大的黑洞消失
    據外媒CNET報導,兩年前,天文學家發現位於一個名為1ES 1927+654的星系中的黑洞慢慢吞噬了一個超熱的氣體盤--也就是所謂的黑洞「日冕」--然後逐漸重建另一個黑洞。在幾個星期的時間裡,這促使黑洞的光度只有原來的萬分之一,隨後又變亮了20多倍。
  • 愛黑洞的10個新奇原因
    通常,當光成功逃逸時,它會反彈到磁碟上,然後以直線射入太空。但是這些光束首先向黑洞捲曲。當光最終從磁碟反射回來時,它們看起來像飛旋鏢。此現象之前或之後從未出現過。 每個星系都帶來了自己的超大質量黑洞。到發現黑洞時,黑洞在NGC 6240的中心緊密靠近。2019年過去了,天文學家用更好的設備看著星系。他們很驚訝地在中心發現了第三個黑洞。80年代的同齡人可能會錯過它,因為黑洞處於休眠狀態(其他兩個消耗物質)。
  • 首次觀測到450光年外恆星的巨大日冕物質拋射!
    研究人員首次以完整的方式確定並表徵了活躍恆星HR 9024大氣中的一次強烈噴發,其特徵是x射線的強烈閃光,隨後釋放出一個巨大的等離子體氣泡,即含有帶電粒子的熱氣體。這是首次在太陽以外的恆星上觀測到日冕物質拋射,日冕是恆星的外層大氣。
  • 最新觀測顯示太陽大氣層出現「巨型黑洞」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天文學家最新觀測太陽大氣層中存在一個巨大的「黑洞」,但是人們不必擔憂,該現象並非預示著太陽系末日來臨。太陽大氣層中出現洞狀結構是一種普通現象,本月初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天文臺(SDO)觀測到太陽北半球大氣層覆蓋著這個特殊黑洞。
  • 在7500萬光年外,首次發現一顆恆星,直接坍塌成黑洞消失了!
    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VLT),天文學家發現矮星系中不穩定的大質量恆星。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表明這顆恆星變得不那麼明亮,部分被塵埃遮蔽了。另一種解釋是,這顆恆星直接坍塌成黑洞,沒有發生超新星爆炸。
  • 十大宇宙奇蹟:黑洞如何殺人?
    黑洞如何殺人?黑洞非常龐大,在其附近存在不可思議的現象。當人們落入黑洞將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如果人是腳將落入黑洞,腳部承受的引力作用將強於頭部,身體會像義大利麵條一樣被拉伸,最終在黑洞中心粉身碎骨。
  •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恆星被黑洞「拉伸成義大利麵條」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目睹了一場罕見的天體光影秀--一顆恆星被黑洞「拉伸成義大利麵條」。這一事件發生在距離地球2億多光年的地方,歷時6個月,垂死的恆星被巨大的引力撕成碎片。黑洞是出了名的「貪婪」天體,可以吞噬任何遊蕩在其驚人引力附近的東西。這也不會是一個快速而整齊的死亡--因為力的強度與距離成正比,天體面對黑洞的部分受到的引力要比面對遠方的一側強得多。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同時捕獲多個星系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一個歐洲的天文觀測及研究機構)的超大望遠鏡 VLT(Very Large Telescope),首次觀測到了宇宙在誕生後約十億年時(宇宙非常年輕的時候),數個星系同時被一超大質量黑洞所捕獲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