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編輯「開花素」和「赤黴素」兩大激素系統可助推「農業革命」

2020-12-06 騰訊網

(本圖為廣告,與文章無關)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成千上萬種植物都能產生果實、種子和其他可食用的部位,但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幾百種植物被人類種植,而人類的生存繁衍僅依賴於其中的幾十種作物。這些主要的糧食作物在人類馴化過程中出現了劇烈的表型變化,使得它們越來越符合人類的生產需要,我們稱之為「農業革命」。農業革命帶來了糧食產量的提升並且使作物得以大規模種植。面對日益增加的人口問題,如果能加速農業革命,並且讓那些未被開發利用的植物登上人們的餐桌,無疑將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糧食來源。

2019年9月5日,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由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Yuval Eshed教授和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Zachary B. Lippman教授共同撰寫的,題為「Revolutions in agriculture chart a course for targeted breeding of old and new crops」的綜述文章。他們提出定向編輯「開花素」和「赤黴素」兩大激素系統,並將其應用到新老作物中,將滿足人類未來的飲食需求,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控制開花的「開花素」(Florigen)和控制植物株型的「赤黴素」(Gibberellin)這兩大激素系統推動了農業革命。對這兩大激素系統的改造使植物的形狀得到了改良,包括更快速地成熟、集中開花坐果和更矮的株高(抗倒伏)(圖1)。

圖1 農業革命的遺傳和分子機制

當「開花素」水平高至足以刺激頂芽開花時,植物即開始開花,而新形成的營養芽則被局部產生的「反開花素」信號暫時抑制。第一個被發現的「反開花素」信號來自於對番茄self pruning(sp)突變體的研究,這個突變體是19世紀20年代在美國農田裡發現的一個稀有的自然變異。在種滿番茄的菜地裡,這個突變體株高矮,枝椏少,就像被修剪過一樣。它使番茄得以大規模生產種植,改變了加利福尼亞中央山谷的農業景觀(圖2A)。簡單來講,sp基因的突變破壞了「反開花素」信號,解除了「反開花素」在側芽對「開花素」活性的抑制,使番茄從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無限循環轉變為連續地集中開花,產生了同時大規模開花並產生果實的番茄品種,使番茄得以應用在農業生產中。在大豆中的同源基因的突變體(determinate stem, dt1)和棉花的sp突變體中也帶來了相似的利益(圖2B;圖2C)。

圖2 「反開花素」突變為多種作物生產帶來革命

「赤黴素」激素系統調控植物的株高。通過多步複雜的途徑合成後,活性的赤黴素被胞內受體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 1(GID1)感知,進而指導一種生長抑制蛋白DELLA的降解。50多年前,在小麥中引入獲得功能的DELLA突變和水稻中赤黴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突變,都產生了株高更矮的表型。育種家們利用這些「矮化基因」來使作物株高變矮,避免由於使用化肥使植物不受限制生長帶來的倒伏和產量損失。小麥是六倍體植物,編碼DELLA蛋白的Reduced height-1(Rht-1)基因的同源基因突變會不同程度抑制赤黴素信號。其中,半矮稈的Rht-B1b和Rht-D1b突變在當前大多數小麥品系中都有發現(圖3)。這些突變體的發現成就了19世紀70年代綠色革命中小麥和水稻產量的翻番,為數億人提供了糧食來源。

圖3 綠色革命中的矮化突變

利用CRISPR-Cas基因組編輯系統,育種家可以更快速地定向改變基因,獲得預期的突變體。同時,基因組編輯還加速了未被廣泛開發的作物的馴化過程。比如Lippman研究組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使番茄的遠親——「姑娘果」在枝椏結構、開花和果實大小等性狀方面都有改善。

作者提出,在「開花素」和「赤黴素」兩大激素系統的核心組分中定向地產生遺傳變異會引起更廣泛的表型變異。將這種育種模式引入傳統的和未被充分利用的作物中能滿足未來人類的飲食需求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來源: iPlants

相關焦點

  • 幾種重要激素介紹: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黴素、脫落酸、乙烯
    植物生長調節劑包括三種類型:■人工合成提取的天然激素,如赤黴素;■人式合成的植物激素的類似物,如萘乙酸;■人工合成物, 如多效唑、乙烯利等。合理科學的使用可有效的調節植物的生產發育,增加和提高作物的產量。
  • 世界上公認的植物激素:赤黴素類、細胞分裂素類、脫落酸和乙烯
    第七章 植物生長物質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除了需要大量的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作為細胞生命活動的結構物質和營養物質外,還需要一類微量的所謂生長物質來調節與控制其各種代謝過程。植物生長物質(plant growth substances)是指具有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質,包括植物體內產生的和人工合成的。在植物體內合成,並能從合成部位轉移到其它部位,對生長發育產生顯著作用的微量有機物質,稱為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或phytohormones)。
  • 赤黴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對細胞分裂的影響首先是赤黴素起作用
    第一節 植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細胞的生長是植物體生長的基礎。通常把細胞生長的過程分為三個時期:即分裂期、伸長期和分化期。細胞周期包括分裂期和分裂間期。分裂期是指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分成兩個子細胞的時間。整個分裂過程又可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和末期四個時期。除分裂期以外的時間稱為分裂間期。分裂間期又可分為G1期、S期和G2期三個時期。G1期是分裂後細胞的第一個生長期,細胞內大規模進行蛋白質和RNA的合成,細胞體積顯著增長。這時尚末進行DNA的複製,故也稱DNA複製前期。
  • 水稻分櫱期誤噴施赤黴素後怎樣解救?適時適量使用好處多,可增產
    一般分櫱中期灌、露結合,淺灌為主;畝苗數達預期有效穗數80%苗時落水曬田;有水抽穗,後期乾濕壯籽,成熟前5-7天田間可排乾水,不能斷水過早。②合理施肥。後期管理注重鉀肥的使用,穗肥掌握在烤田復水時施氯化鉀6-10kg。如大穗型品種,後期肥力不足,葉片明顯落黃,可掌握在倒1.5葉齡期畝施複合肥做粒肥。
  • 《其他植物激素》教學設計
    再提出問題:除了生長素植物體內還有沒有其他種類的激素,有什麼作用?引入本節主題。(二)新課展開1.赤黴素發現的過程視頻展示科學家發現赤黴素的過程,設置問題:(1)培養赤黴菌培養基的濾液噴灑到健康水稻上會出現惡苗病說明什麼?(是赤黴菌產生的化學物質使水稻患病。)(2)赤黴素的作用是什麼?(促進細胞伸長,引起植物增高。)
  • 赤黴素塗抹在花卉上可以多發芽多開花是真的嗎?赤黴素怎麼使用?
    大家好,我是你們可愛的城市綠化養花匠,愛綠化愛養花,今天有網友問到,有網友說赤黴酸和赤黴素塗抹在花卉上可以多發芽多開花是真的嗎?赤黴素和赤黴酸是一種東西嗎?怎麼使用?敲重點:網友問的赤黴酸和赤黴素是一種東西嗎?
  • 植物激素的二次「綠色革命」
    在日前舉行的以「植物激素和綠色革命」為主題的第286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指出,在當前我國主要農作物產量長期徘徊不前的形勢下,充分利用植物基因組學知識,主動探索主要植物激素關鍵基因在植物生長發育中的調控作用,將有望使作物產量再次實現大的突破。
  • 赤黴素、芸苔素、多效唑使用方法大總結
    相信各位務農人對赤黴素、芸苔素、多效唑不算陌生,但怎麼使用效果更好?今天獻上赤黴素、芸苔素、多效唑最全總結!簡單實用,保證一看就懂~植物生長調節劑又稱植物激素,它們除了具有膨大、催熟功能外,還有促進生根發芽、調整花期、抑制生長、矮化植株等作用。農業農村部明確表示,目前,我國已取得登記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近40種,主要在部分瓜果、蔬菜及棉花、小麥等作物上使用。
  • 三年連考生物知識點:植物激素的作用
    應用:  植物激素應用面廣泛,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五大植物激素主要指:赤黴素、脫落酸、乙烯、細胞分裂素、生長素。  1、赤黴素:  大多應用在蔬菜生產上,常用赤黴素來提高莖葉用蔬菜的產量。
  • 中科院大化所痕量植物激素分析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關亞風研究員、耿旭輝副研究員帶領微型分析儀器研究團隊在微量樣品中痕量植物激素分析檢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植物激素與植物生長調劑的正確認識_化肥綜合_中國化肥網
    例如促進菠蘿開花、引起頂端優勢(即頂芽對側芽生長的抑制)、誘導雌花分化(但效果不如乙烯)、促進形成層細胞向木質部細胞分化、促進光合產物的運輸、葉片的擴大和氣孔的開放等。此外,生長素還可抑制花朵脫落、葉片老化和塊根形成等。   二、赤黴素:代號為GA。   赤黴素是主要促進節間生長的植物激素。
  • 植物激素——正確的認識才能正確的使用
    「激素」這兩個字在當下的社會認知中,如同過街的老鼠一般—人人喊打!在大部分消費人群的認知中,凡是與「激素」相關的就必然不是什麼好東西。而在農業生產中,植物「激素」卻是不可或缺的一類產品,對於種植業有著非常大的促進意義。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很多種植業從事者也沒能正確的認識到植物「激素」的作用。
  • CRISPR轉座酶系統在細菌中實現大片段DNA的多位點高效定向整合
    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組中大片段DNA的定向整合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理想的定向整合系統不應被DNA片段大小限制,可一步到位實現高特異性的定向整合,整合位點可控,且整合過程不依賴於DNA雙鏈斷裂(DSBs)和同源重組系統(HR)。但目前細菌中的定向整合系統存在諸多不足,如效率偏低且缺乏有效的篩選標記物,可整合的片段大小有限,需要多載體協作且難以實現多位點同時整合。
  •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知識大全!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知識大全!   (4)脫落酸與赤黴素:脫落酸是在短日照下形成的,而赤黴素是在長日照下形成的。因此,夏季日照長,產生赤黴素使植物繼續生長,而冬季來臨前日照變短,產生脫落酸,使芽進入休眠狀態。   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1、概念: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素有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
  • 柑橘促花芽分化必不可少的營養和激素條件,4點教你做好
    好的花芽分化需要兩大類條件,內在條件和外在條件。外在條件包括1、合理的溫差;2、適當的乾旱;3、良好的光照條件。詳細的昨天已經講了,沒有看到的果友可以點擊藍字查看:柑橘花芽分化弄不好?是你不了解它的原理!最詳細的促花芽分化方法奉上今天我們繼續來講花芽分化必須的內在條件。
  • 赤黴素、芸苔素、多效唑用法大全,原來是這麼用的?
    植物生長調節劑又稱植物激素,它們除了具有膨大、催熟功能外,還有促進生根發芽、調整花期、抑制生長、矮化植株等作用。農業農村部明確表示,目前,我國已取得登記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近40種,主要在部分瓜果、蔬菜及棉花、小麥等作物上使用。下面,就介紹一下赤黴素、芸苔素、多效唑等使用技術。
  •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與發育激素交互作用新機制
    文章的通訊作者發表是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何祖華研究員,密西根州立大學何勝洋(Sheng Yang He),以及阿肯色大學楊亦農教授,這項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的支持。 植物抗病性往往以發育抑制作為代價,但相關的調控機制不清楚。
  •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調節2》教學設計
    2.植物激素:在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並且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的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稱為植物激素。  三、生長素的生理作用——調節生長   1.作用特點:兩重性  2.兩重性的原因:與生長素的濃度和植物器官種類等有關。
  • 花卉的溫度調節和激素調節
    花卉的溫度調節和激素調節一、溫度調節1、增加溫度一些多年生花卉和秋播草花在入冬前若放入溫室內培養,一般都能提前開花,如牡丹、杜鵑、山茶、瓜葉菊、大巖桐等。二年生花卉和宿根花卉,在生長發育中需要一個低溫春化過程才能抽萋開花,如毛地黃、桂竹香、牛眼菊等;秋植球根花卉需要一段9℃低溫才能使花頸伸長,如君子蘭、水仙、風信子等;對於原產夏季涼爽地區的花卉,因在夏季炎熱地區生長不良,開花停止,若使溫度降到28℃以下,使其繼續處於旺盛生長的狀態,就會繼續開花,如仙客來、天竺葵、吊鐘海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