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將落戶青島西海岸 13家研究機構共同建設...

2020-11-30 中國網

日前,中科院正式批准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籌建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選址古鎮口融合區大學園內。這是中科院繼北京、上海、合肥之後批准建設的第四個大科學研究中心。

15日,記者從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了解到,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選址西海岸新區的中科院青島科教園,以建成國際一流科研機構和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研究中心為目標,集聚中科院13家研究機構共同建設。

中科院青島科教園位於古鎮口融合區大學園內,項目總佔地面積約2000畝。其中,一期佔地860畝,建設內容包括科研區深海研究中心樓、物理海洋樓及海洋地質樓、海洋綜合技術樓、國際科研交流中心、教學樓、專家公寓等;二期位於三沙路以西,佔地約737畝。2016年,中科院青島科教園在西海岸新區奠基。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涉海研究所集群、青島科教園發展中心、產業研發單元四部分組成。到2020年,預計海洋學院園區總人數將達到2300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將以開拓交叉前沿領域、建設美麗健康海洋、保障國家海洋安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等為重要使命,將實現中科院先進科技創新設施、優勢科技創新團隊、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向我省集聚,打造以我省為總部、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海洋科技創新平臺、人才高地和新興產業培育基地,為我省新舊動能轉換和海洋強省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中國科學院青島科教園建成後,將通過科教融合新機制,依託中國科學院在海洋科學領域的集群優勢,充分整合青島市以及國際知名涉海單位等資源,凝聚一批具有創新活力的海洋領域一流人才,形成若干支有國際重要影響力的團隊,為國家及新區的海洋事業培養「國際化、創新型、複合型」的高層次人才。

這是中科院在全國建設的第四個大科學研究中心

●基本框架體系由四部分組成:

▲海洋科考船隊

▲開放支撐平臺

▲核心科研單元

▲交叉研究集群

●籌建期兩年: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

13個院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1月29日,中科院正式批准:依託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青島籌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昨日,海洋所所長王凡接受記者採訪時,對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未來的模樣進行了描摹。

據悉,這是中科院在全國建設的第四個大科學研究中心,基本框架體系由海洋科考船隊、開放支撐平臺、核心科研單元和交叉研究集群四部分組成,將承接海洋強國戰略,在青島構築海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高地和面向國內外的海洋系統創新基地。

13個院所共同搭建交叉研究集群

王凡表示,建設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是中科院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而啟動的。「我們的使命就是建設美麗健康海洋、開拓交叉前沿領域、保障國家海洋安全、支撐服務『一帶一路』。因此,海洋大科學中心按照『高起點、大格局、全鏈條、新機制』的建設思路,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參照國家實驗室的體制機制建設運行。」

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交叉研究集群位於中科院青島科教園內,由海洋所聯合中科院其他12家單位共同建設。「這些共建單位既有傳統的在海洋領域具有絕對領先優勢的研究所,如青島海洋所、煙臺海岸帶所、南海所和三亞深海所等單位,也有其他領域的院所參與其中發揮學科交叉優勢。」王凡向記者一一列舉:在北京的大氣物理所、地質與地球物理所及在廣州的地球化學所,都是地球科學領域的權威院所;在生命科學領域,微生物研究所、上海藥物研究所將發揮其在生物資源利用、海洋藥物方面的強勁實力;在高技術領域,聲學所、大連化物所、瀋陽自動化所、青島生物能源所等紛紛參與其中。「這些研究所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代表著國際最高水平,他們的合作共建相當於將中科院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青島集聚。」

科考船和高端科研設施聯網共享

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支撐平臺來源於中科系10艘科考船組成的譜系化科考船隊,以及分布在北京、上海、青島、煙臺、廣州、三亞等城市的海洋領域大型儀器裝備的聯網運行,統一管理。「我們的目標是,把中科院所有高端海洋領域重大設施組成集群,面向國內外實現高度共享。我們也將依託這些重大科學基礎設施組成創新團隊,圍繞重要的科技創新領域進行攻關。」王凡說。

據了解,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科考船隊由隸屬於海洋所、煙臺海岸帶所、南海所和深海所的「科學」系列、「創新」系列、「實驗」系列、「探索」系列共10艘船,以及青島、廣州兩個海洋科學考察船碼頭和岸基基地共同組成。船舶船基探測平臺、岸基支撐平臺、技術研發平臺、樣品數據平臺都將實行網絡化管理。由此形成了從海灣、海岸帶到近海、深海大洋的譜系化科考船隊,船時資源、高級船員資源、設備資源都將向國內外開放共享。

同時,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還將在融合優化中科院海洋大型儀器區域中心、野外臺站、海洋觀測網絡以及海洋大數據中心等平臺資源基礎上,構建開放支撐平臺。通過中心建設進一步強化海洋科學大型儀器區域中心運行管理體系,提升大型儀器開放共享水平;系統融合膠州灣站、長江口站、牟平站、黃河口站和黃海浮標觀測網、東海浮標觀測網、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構建「海岸帶—近海—大洋」一體化綜合觀測網絡;基於海洋科考及觀測網絡,整合現有數據資源,建設標準規範、系統集成、高效共享、綜合展示的海洋科學大數據中心,服務於海洋科學發現和管理決策。

期待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據王凡介紹,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籌建期兩年,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主要依託青島海洋所和煙臺海岸帶所,依託中科院海洋科考船隊,聯合「四站三網」觀測網絡、大型儀器區域中心、海洋大數據中心等開放支撐平臺,聚焦「近海『健康海洋』示範工程」「印太匯聚區」多圈層相互作用和海洋生命過程認知與生物資源綠色發展三大研究方向,聚焦「一帶一路」海洋科技合作行動,以海洋所和煙臺海岸帶所的學科融合帶動重大突破和重點培育方向融合,形成立足海岸帶和近海、挺進深海大洋的發展格局,從而面向國際前沿佔領海洋科技最高端陣地。

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將通過集聚各領域的高層次人才,推進海洋基礎科學與高新技術深度融合,共同組建海洋新興產業研發單元,包括海洋裝備、海水淡化、海洋醫藥與生物製品、海洋新能源利用、海洋工程、海洋礦產資源開發、海洋災害防控等技術研發單元,提升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和技術研發水平,推進科研成果產業化,帶動我國海洋產業創新發展。

據了解,目前中科院在全國已啟動了三個「大科學中心」建設,其中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的大科學中心均已上升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科院天文大科學研究中心正在建設中。「青島的海洋大科學中心是中科院第四個項目,我們希望它在籌建成功之後,也能順利躋身『國家隊』。」

王凡的期待,也是眾多海洋科學家的殷切期盼。

名詞解釋:大科學

大科學,英文名稱megascience,是國際科技界近年來提出的新概念,通常指投資強度大、研究規模綜合性高,同時依賴於各種重大科研設施作為支撐開展的複雜型科學研究活動。從運行模式來看,大科學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科學家個人之間的合作、科研機構或大學之間的對等合作(一般有協議書)、政府間的合作(有國家級協議,如國際熱核聚變實驗研究ITER、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強子對撞機LHC等)。

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建設,旨在整合凝聚中科院海洋領域相關優勢研究力量,組織開展綜合交叉前沿研究,深入促進科教融合。

相關焦點

  • 集合中科院13家院所優勢力量 助推青島建設國際海洋名城
    ▲海洋大科學中心效果圖。今年初,中科院決定依託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聯合中科院其他12家研究機構,籌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海洋大科學中心集聚了中科院的優勢力量,目前已列入山東省及青島市政府重點支持項目,中心的建設將對促進海洋高質量發展、支撐海洋強省建設、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大融合:多學科交叉實現陸海統籌「三產貫通」「青島正在加快建設國際海洋名城,必須堅持內涵式發展。」
  • 助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海洋強省建設 中科院籌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
    本報青島2月8日訊 中國科學院日前下發通知,決定依託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籌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籌建期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  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今天透露,通過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建設,將整合凝聚中科院海洋領域相關優勢研究力量,組織開展綜合交叉前沿研究,深入促進科教融合,建設海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高地和面向國內外的系統創新基地,助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海洋強省建設,為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和提升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揮科技支撐作用。
  •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調研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
    11月28日上午,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率山東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項目落地現場觀摩團一行,到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區中國科學院青島科教園考察調研了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  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籌備組組長、海洋研究所和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所長王凡結合海洋大科學的特點,從融合中科院涉海優勢資源,建設開放共享的先進平臺,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軍民融合等方面,匯報了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建設進展。
  • 中科院13家研究所聯合 要在青島做這件事!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1月29日,中科院正式批准依託海洋研究所籌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記者採訪海洋所所長王凡研究員,對海洋大科學中心未來的模樣進行了描摹。據悉,這是中科院在全國建設的第四個大科學中心,基本框架體系由海洋科考船隊、開放支撐平臺、核心科研單元和交叉研究集群四部分組成,將承接海洋強國戰略,在青島構築海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高地和面向國內外的海洋系統創新基地。
  • 青島將全力建設海洋大數據國家級中心
    2019年11月2日上午,西海岸新區與青島藍色地球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格裡拉大酒店籤署藍色地球大數據項目合作協議據了解,藍色地球大數據項目,總投資額27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主要建設海洋大數據國家級中心、地球大數據產業化服務與應用中心、「一帶一路」海洋大數據產業化研究與決策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工作站;二期主要建設七大海洋專題項目產業中心、海洋大數據產業孵化中心、地球大數據信息技術學院等。王清憲對客人來青表示歡迎。
  • 青島西海岸新區全面構建海洋開放合作格局 開啟星辰大海新徵程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認真貫徹海洋強國戰略思想,落實山東海洋強省建設和青島經略海洋攻勢決策部署,打響經略海洋攻堅戰,凝心聚力,奮楫篤行,交出一份海洋保護與利用的高質量答卷。 六大海洋特色產業突破發展經略海洋攻堅戰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十二大攻堅戰」之一。
  • 藍色地球大數據項目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 總投資27億
    &nbsp&nbsp&nbsp&nbsp早報11月4日訊 11月2日,青島西海岸新區與青島藍色地球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格裡拉大酒店籤署藍色地球大數據項目合作協議。
  • 國科大海洋學院建設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在青島市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島科教園在軟硬體建設方面已經開創了很好的局面,獲得了顯著的成績。中科院和國科大將積極落實院市合作協議約定,加快推進青島科教園和海洋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將全院海洋領域優勢力量向青島集聚,發揮戰略國家隊作用,打造我國海洋科技創新和高端人才培養高地。
  •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一行調研青島能源所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一行調研青島能源所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 2020-08-11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青島西海岸將建國家級海洋公園 保護活化石文昌魚
    原標題:西海岸建國家級海洋公園   總體規劃獲批 期限為10年將分兩個階段實施 為活化石野生文昌魚等撐起保護傘   記者從青島市黃島區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近日,《青島西海岸國家級海洋公園總體規劃」昨天,黃島區海洋與漁業局項目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王燕告訴記者,有了這個總體規劃,按《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辦法》,作為青島西海岸海洋公園主管部門,黃島區西海岸國家級海洋公園管理服務中心對海洋公園內用海項目是否符合規划進行初審後出具意見,項目單位在項目環評論證報告中設專章論證,報市海洋與漁業局經專家論證即可核准,減少了審批環節,縮短了審批時限。
  • 西海岸引入國家級團隊建世界最大海洋基因庫
    未來三至五年,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建設基因科技產業化基地和世界最大海洋基因庫,搭建基因、生命、扶貧及創業四大平臺。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王漢峰科技 基因測序戰勝病毒    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HGP)被視為生命科學領域的 「第二次革命」,15年前完成的人類基因組序列圖 「永遠地改變了生物學和生物技術」。
  • 青島:聚焦聚力四大「關鍵詞」實現海洋經濟逆勢發展
    下一步,我們要建設海洋科技創新中心,打造頂尖創新平臺,爭取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儘快入列。要建設海洋產業的集聚中心。西海岸有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藍谷集聚了大批高端海洋科研機構。在海洋信息網絡方面,我們應率先走在前列。我們還要升級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海工裝備產業。要繼續推動區域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膠東國際機場今年要實現轉場,青島港和國際郵輪港區建設正在步入一個新的階段。
  • 青島建世界第七大海洋研究中心 實驗室6月運行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西區工程)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東區工程)    青島新聞網4月16日訊 今天9時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成立暨第一次理事會全體會在青島八大關禮堂召開
  • 中國(青島)國際海洋時尚節在西海岸新區開幕 4大板塊演繹海洋時尚風
    9月8日上午,作為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板塊之一的海洋時尚產業發展論壇將在青島紅樹林度假世界召開,屆時將由政府、時尚行業、海洋研究領域品牌企業等眾多領軍人物共同探討中國海洋時尚經濟釋放的巨大需求和發展空間,以及海洋時尚產業的創新發展空間;吸引眾多設計師參與的海洋時尚創意設計大賽也將於8日揭曉獲獎名單,參賽作品也將以發布秀的形式進行展示。
  • 青島海洋活力區未來展示中心盛大開放
    2020年12月12日,備受矚目的青島西海岸新區開發建設再添濃重一筆——青島海洋活力區未來展示中心正式對外開放。作為該區域的首發展示中心,未來展示中心不僅為世人打開了深度了解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活力區的一扇窗口,更將成為引領區域發展的標誌性引擎。
  • 青少年海洋教育協同創新中心落戶青島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日前,青島市教育局、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海洋大學共同籤訂協議,聯合成立「青少年海洋教育協同創新中心」,這標誌著該中心正式落戶青島。
  • 青島「十四五」重要目標: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
    備受關注的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終於公布。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青島在「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中明確提出,以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為著力點,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建設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
  • 中國海洋大學開建西海岸校區!校長解密新校區建設原因及規劃定位
    9月16日,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教創新園區(西海岸校區)開工奠基儀式舉行。西海岸校區位於古鎮口融合創新區,佔地約2800畝,分三期進行建設,可容納在校生20000人,2022年完成一期建設。屆時,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個學院將首批遷入。
  • 中國物流企業家齊聚西海岸,獻智青島如何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青島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區委書記孫永紅,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副書記,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工委副書記、管委主任,青島中德生態園(國際經濟合作區)黨組書記、管委主任趙士玉出席開幕式。今年以來,青島自貿片區總結出60餘項創新成果,提報13項全國首創案例,其中物流相關案例佔比半數以上。在政策環境營造方面,青島自貿片區聯手青島海關、黃島海關共同制定實施了促進物流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並且是開創性的、首次實施的政策。年會上,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項目籤約儀式舉行。
  • 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與煙臺市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科學院
    >  5月7日,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煙臺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煙臺舉行。  根據協議,雙方將依託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平臺設施、人才團隊和科技成果集聚優勢,加強協同創新,重點圍繞海洋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軍民科技融合發展、高端智庫建設等開展合作,推進中科院煙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建設及藍色種業矽谷建設,為煙臺傳統海洋產業的升級轉換和新興產業培育孵化提供高質量的科技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