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西方到底為什麼怕中國?

2020-12-05 環球網

香港《南華早報》7月7日文章,原題:為什麼西方必須向中國學,而非試圖改變或破壞中國世界正見證中美在一系列領域衝突,但美國對中國經濟競爭力和技術進步的害怕並非問題的本質,而是在於一個事實:中國經濟成功和現代化結果,不符合西方現代化歷史演進催生的那套理念。西方國家存在某種認同和生存危機感,對西方在中國崛起和多極化世界秩序時代的重要性有種不確定感。

美國統治精英們從來沒真正努力研究過中國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建構的,以及政治上的任人唯賢和決策過程、公務員選拔和評估、黨與民眾的聯繫等等,究竟是如何運作的。(西方)認為威權制度和治理模式會一成不變,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恰恰相反,中國的黨政體制自1949年以來一直在調整適應。經過幾十年學習和修正,中國的制度已具有一定韌性。它是歷史形成的,在文化上與眾不同,也不是要取代西方模式。我們不能把中國模式浪漫化,也不能妖魔化。

中國的成功並不具有普遍意義,但表明確實存在不同於西方發展和現代化的模式。事實上,這種模式對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具有吸引力。西方的不安,是一種對失去「西式」中國而深感失望的情緒。也可稱為「中國症候群」,其特點是心理上的焦慮夾雜著強烈的妖魔化傾向。近幾十年來,對中國迷戀或惱怒,影響了西方的研究和新聞報導。它常常產生突兀情緒。對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秩序來說,中國既是魅力和機遇的源泉,又意味著不確定和幹擾。西方人必須學會在自己習慣的框架之外,與崛起的中國打交道。

那西方如何應對未來挑戰?挪威外交大臣瑟雷德2月份在Leangkollen安全會議上的講話提供了答案,「我們不應高估中國對跨大西洋凝聚力的影響,也不應低估其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影響……與其體量和實力相應,中國將尋求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國際規範和機構,就像之前其他大國所做的。」「一系列例子表明同崛起中的大國共存與合作的好處。不可避免會有競爭、分歧,還可能有衝突。但在一個強大的多邊體系框架內,保持警惕和參與才是解決之道。遏制、對抗和脫鉤都不是辦法。」(作者Li Xing是丹麥奧爾堡大學政治與社會系、發展與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陳俊安譯)

相關焦點

  • 丹麥政客協助許智峰出逃,港媒:想讓丹麥和中國徹底鬧翻
    丹麥政客協助許智峰出逃,港媒:想讓丹麥和中國徹底鬧翻近日有多家媒體表示,曾參與亂港活動大鬧香港立法會,甚至阻攔《國安法》在香港生效的亂港分子許智峰,在丹麥國會議員的協助下出逃。港媒表示,Uffe Elbaek的行為,很顯然是為了讓丹麥政府中國政府鬧翻。Uffe Elbaek也公開表示,自己此舉是為了讓丹麥政府在民主和中國之間做出一個選擇。
  • 中國「時尚教母」坎城紅毯無人識,港媒稱之為:賣臺布的阿嬸
    一向說話一針見血的港媒,更是對今年坎城紅毯上的女人們做出了總結,紛紛為這些蹭坎城電影節紅毯的網紅取名:哨牙戰士、回春大媽、鄉鎮桃花大仙等等,不知不覺中意外的戳中了我的笑點。不過對於今年這群毯星來說,港媒嘴雖毒,但是戳中了要害,很多人都感慨是否坎城的條件放寬了,才會出現這樣千奇百怪的造型,關鍵還是這些人的面孔太過於生疏,幾乎都沒有見過,不過對於蹭紅毯,也是有人意外的躺槍,只因為人家一直都是深居簡出,忙著自己的事業,特別是在服裝藝術的造詣上,她可以說是很多國內知名明星請都請不到的知名服裝設計師,她就是熊英。
  • 港媒:美人體冷凍公司瞄上中國富人
    原標題:港媒:美人體冷凍公司瞄上中國富人  香港《南華早報》9月28日文章,原題:不朽的永恆魅力:人體冷凍技術在中國「重生」 一家美國人體冷凍公司稱自己已經吸引中國顧客的注意。該公司利用超低溫度保存人體,以期科技終有一天能使人們重生。
  • 老人常講「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到底是為什麼?
    老人常講「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到底是為什麼?而「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這句話從字面上我們很難理解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到底是講什麼呢?這句話講的就是男女的出生問題。在過去,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很迷信生辰八字,認為生辰是可以決定人一生的命運,所以我們經常可以在影視劇和現實生活中看見人在婚嫁的時候都要測個生辰,如果兩個人一個是水命一個是火命,即使兩情相悅也會被生生拆散,還有這個生辰問題,這句話通俗來說是男孩最怕在晚上生,女孩最怕在正午生,似乎生孩子還是能被人為控制的。
  • 西方國家為何更喜歡印度而不是中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2020年年初的時候疫情從中國爆發,很多西方國家刻意在社交媒體上攻擊我們。明明我們的疫情管控做得比較好,但他們卻選擇性地視而不見。其實我們已經習慣了下面的一樁樁,一件件事情很多中國人都記得清清楚楚。第1件事(北京奧運會)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很多西方媒體都在妖魔化我們。
  • 外國人虛構的一個中國人,西方人又怕又恨100多年,此人到底是誰
    以「黃禍」的形象在西方人心中不斷的進行演化,禁錮了西方人對於嚴州人的文化想像,同時也是這樣一個虛擬的人物,讓西方人害怕了100多年,讓其形象深入人心,其到底有何特殊之處?何為「黃禍」在說明傅滿洲的特殊之處之前,首先需要對一個名詞進行了解,那就是「黃禍」。
  • 為什麼科學誕生於西方而不是中國
    在如今資訊時代,網際網路,計算機,網絡傳輸協議,作業系統,資料庫等等都是都是美國人的發明,當然在吧這些東西應用方面中國現在做的很好,但是為什麼這種從無到有的發明中國做不到呢?在書籍《改變世界的1001項發明》中羅列了人類歷史上非常重要的1001項發明,中國人在其中有30項之多,但是在30多項發明全部出現在公元1500年之前。而這1001項發明中有800多項都是公元1500年以後的。
  • 港媒:兩位前特首發聲,呼籲香港實施全民強制檢測
    據報導,董建華在出席《南華早報》舉辦的論壇時發表演講稱:「為什麼我們不做呢?說服大家一起去檢測。這並不難。」他還說,「做吧,想清楚,這是可以做到的。」董建華表示,香港應該借鑑各地應對疫情的成功經驗。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據港媒報導,董建華還提到,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疫情大流行的復甦上處於領先地位,將成為未來一二十年內最大的經濟超級大國。他認為,這對西方發達國家造成了焦慮,覺得中國開始看起來像競爭對手。
  • 中國已崛起,「慕強」的西方,為什麼還是看不起我們?
    按理說中國已崛起,「慕強」的西方,為什麼還是看不起我們?按照西方世界那種嫌貧愛富、慕強欺弱的「優良傳統」,在面對已經崛起的我國時應該是各種「星星眼」。中國已崛起,為什麼西方還是看不起我們?網上有很多的說法,有人從文化角度去分析、有人從國民素質角度去分析,也有人從宗教角度去分析,但是實際上最核心的原因就只有以下兩個方面。西方世界:得不到就毀掉首先,是政治原因。
  • 印媒:為什麼西方害怕中國龍的技術民族主義
    印度《金融快報》8月8日文章,原題:為什麼西方害怕中國龍的技術民族主義去年12月,中國結束了政府採購中偏向本土創新產品的政策。此後,西方以為中國的「技術民族主義」將成歷史。然而,北京最近又在強調戰略新興產業,這令西方警惕起來。
  • 港媒關注中國首次公海自主休漁
    參考消息網8月6日報導港媒稱,為了幫助魚群恢復數量,中國已宣布禁止中國漁船隊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部分水域捕撈魷魚3個月。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5日報導,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消息,7月開始生效的禁捕令禁止所有中國漁船在規定水域捕撈作業。
  • 中國的龍與西方的龍為什麼長相不一樣
    這是因為世界上的「龍」太多了,西方童話故事裡有龍,歐洲紋章上有龍,美索不達米亞、中亞甚至中美洲的神話中也有龍,更別說中國的龍了。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龍都有什麼關係?中西方的龍都有那些異同呢?說起中國龍的外形,無疑是與現實中的蛇最為接近的,所以很多學者都認為龍的形象是從蛇演變而成的。
  • 港媒:中國推十年禁漁令保護長江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農業農村部官員表示,為保護國內第一長河的生物多樣性,中國正式在長江流域各地的重點水域實施10年禁漁令。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月3日報導,禁漁令從2020年起在長江流域的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實施,最遲從2021年1月1日起覆蓋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的所有天然水域。
  • 大熊貓為什麼被視為中國的國寶。答案有點出乎意料
    大熊貓到底為什麼被稱為國寶,答案有點出乎意料,小玉給大家整理了有以下這幾個原因。珍稀,世界的分布範圍極小,數量少。熊貓只分布於中國,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要分布在我國的四川、甘肅、陝西省的個別崇山峻岭地區,數量十分稀少,一個物種如果稀少就珍貴。天然萌,中華民族的圖騰一直都是龍,但是中國龍在西方被翻譯成dragon,dragon 是邪惡巨獸的意思,因此怕起不良效果,熊貓則溫柔許多,通常不會威脅到他人,容易被人接受。
  • 科技日報談中國科技:華為 美國到底怕它什麼
    (原標題:華為,美國到底怕它什麼)從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實體名單」,到IEEE限制華為專家參與審稿,再到6月3日,IEEE忽又宣布限制解除。刀光劍影下,問題浮現每個人心中:一家中國民企面前,號稱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到底在怕什麼?
  • 為什麼貓怕黃瓜?喵星人還怕什麼呢?
    喵八玩黃瓜您絕對不會想到在網絡上有一個視頻,發現一隻貓在旁邊的地板上被一隻黃瓜嚇得跳起來,在空中跳躍,非常滑稽。毫無疑問,為什麼我們的貓科動物朋友會對不起眼的沙拉做出如此強烈的反應?對我們人類來說,黃瓜是無害的食物,但對貓來說,它們可以引起最強烈的反應。讓我們更深入地研究到底是什麼使它們如此恐懼和煩惱。貓真的害怕黃瓜嗎?好吧,看起來確實如此。有幾種理論在探討,但是專家們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大多貓科動物行為專家都認為,恐懼不是黃瓜本身,而是黃瓜出乎意料地出現。
  • 中國有四大發明,為什麼很多人卻說現代科學誕生於西方?
    筆者-小文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源遠流長,中國四大發明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中國研發出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和印刷術之前。其它西方國家還處於相對落後的階段,那麼,為什麼總有人說科學起源於西方國家,而不是歷史悠久,發明享譽世界的中國呢?關於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去回答,其一是中國古代的科學有沒有經過實踐去證明,其二則是古代的發明有沒有一種清晰的邏輯思維可以解釋。
  • 中國為什麼不建諾亞方舟?西方學者:這才是中國一直強大的秘密
    在北半球各國的神話故事中有一條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都提到了史前大洪水,在面對洪水時中西方的處理辦法卻截然不同,西方選擇造諾亞方舟來躲避洪水,而中國靠的是大禹治水。下面就來說一下中國為什麼不建諾亞方舟?西方學者:這才是中國一直強大的秘密。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而在中國,普遍來說,在科技與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大眾對西方哲學還缺乏了解。所以請李猛老師首先談談西方哲學對現在的中國社會有怎樣的意義。李猛:我在課上也對學生們講過這個問題,中國對西方哲學思想的關注,主要是因為中國進入了現代社會。
  • 港媒:內地人從小學英語卻說不流利,要怪死記硬背
    港媒:內地人從小學英語卻說不流利,要怪死記硬背 2017-09-08 11:29:31來源:參考消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