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科學誕生於西方而不是中國

2020-09-07 有趣帝靈魂

在如今資訊時代,網際網路,計算機,網絡傳輸協議,作業系統,資料庫等等都是都是美國人的發明,當然在吧這些東西應用方面中國現在做的很好,但是為什麼這種從無到有的發明中國做不到呢?在書籍《改變世界的1001項發明》中羅列了人類歷史上非常重要的1001項發明,中國人在其中有30項之多,但是在30多項發明全部出現在公元1500年之前。而這1001項發明中有800多項都是公元1500年以後的。換句話說在發明方面,中國對世界的貢獻是有的,但是這些貢獻是在公元1500年以前。為什麼從明朝中葉之後中國人的創造能力好去失去了一般?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落後呢?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得從數學說起,因為數學是科學發明的基石。先來看兩本書《九章算術》和《幾何原理》,《幾何原理》》是古希臘人的著作,而《九章算術》是同一時期中國人的著作,在明朝時期利瑪竇帶著《幾何原理》》來到中國,利瑪竇和他的朋友徐光啟一起對《幾何原理》》進行翻譯,徐光啟就感受到兩本書的差異非常巨大。他發現中國人特別注重實用性,而西方人注重的是事物背後的原理。這也是誕生科學是在西方而不是東方的根本原因。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曾經因為數學家們把他們發明用於製造機器,於是責備這些人損害了科學的尊嚴,因為他認為數學家應該去專研數學,研究那些抽象性的東西,不應該花太多時間去研究實用性。這和我們中國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我們中國最看重的就是實用性,如果一個東西不實用,很容易就被拋棄。

這種探求事物背後普遍性原理的思維方式對科學發明就真的那麼重要嗎?再來看一個建築方面的例子。西方因為掌握了建築背後的工程學原理,所以類似於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這樣的建築在那個時期就能到處興建,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傳播給其他人,讓所有人都知道怎麼建造,直至今日都在沿用。而中國類似於寧縣木塔這樣沒有用一根釘子,全是用木頭契合而成的古塔,這樣的建造工藝已經失傳,因為沒有研究背後的科學原理,所以沒有辦法大規模的傳播,唯一的傳播途徑就是拜師。時至今日我們連修復都難,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的是我們為前輩有這樣的聰明才智而自豪,壞的是為什麼這麼好的工藝得不到傳播。

說到這我們明白其實不是我們聰明才智不夠,相反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差,只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我們更看重的實用性,所以我們能夠把東西運用得很好,於是就忽略了事物背後的原理。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你們覺得呢?歡迎給我留言。

相關焦點

  • 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2)
    中國在20世紀開始參與世界現代科學的發展,並且貢獻度也越來越高,但是,中國對於近代科學的直接貢獻,卻為「零」。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這個問題,近百年來,有無數人在腦海裡盤旋,也有無數的答案。中國的科技發展歷史悠久,無論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等等,查一查歷史,都比歐洲早很多年。但是,近代科學卻誕生於歐洲而不是古代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誕生在中國?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誕生在中國?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它能讓人很輕易就得出中國文化不如西方文化的謬論。如果不是在這次疫情中,亞洲國家優異的抗疫表現,我們都很難找到理由去反駁它。客觀地講,現代科學,的確沒有誕生在中國,中國甚至不具備誕生現代科學的土壤:即使沒有西方的入侵,中國出現現代科學的可能性依然十分渺茫。因為,中國文化土壤中孕育的是科技,而不是科學。
  • 中國有四大發明,為什麼很多人卻說現代科學誕生於西方?
    筆者-小文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源遠流長,中國四大發明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中國研發出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和印刷術之前。其它西方國家還處於相對落後的階段,那麼,為什麼總有人說科學起源於西方國家,而不是歷史悠久,發明享譽世界的中國呢?關於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去回答,其一是中國古代的科學有沒有經過實踐去證明,其二則是古代的發明有沒有一種清晰的邏輯思維可以解釋。
  • 為什麼科學時代是從西方開始而不是東方呢?
    但其實縱觀中國五千多年延續下來的歷史,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不管是在國力,還是人類文明、文化多個方面,都遠高於西方世界的發展。然而盛極必衰,從蒙古國分裂,建立元朝,再到明代開始,這一階段東方開始逐漸弱勢下來,而此時的西方卻開始進入大航海時代,為之後的日不落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為何中國不是現代科學的發源地?西方究竟贏在哪裡?
    提起中國的科技史,相信很多朋友首先都會想到的是「四大發明」,它們也是古代中國科技發展史中,對於全世界都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發明之一,勤勞智慧的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用他們的雙手發明了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不僅對當時中國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而且現代研究也表明,中國的四大發明
  • 工業革命為什麼誕生在西方?工業革命的未來將是終結
    第一次以蒸汽技術為代表,英國主導推動,英國成為全球霸主; 第二次以電力技術為代表,美德日三國主導; 第三次以計算機、原子能為代表,美國獨領風騷,繼而構建全球霸權; 第四次以人工智慧數位技術為代表,中美德日爭雄,中國作為唯一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擠進工業革命競爭中
  • 中國有悠久的文化和歷史,為何科學革命誕生在西方?原因在這裡
    每每談到影響近代科學的歷史,我們腦海中往往想起這些人:阿基米德、亞里斯多德、哥白尼、牛頓……而很少有東方人,中國人就更少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很多人會說,因為地理因素。因為歐洲國家在地理上來說很零散,而且山脈和島嶼都很多。
  • 為什麼世界級科學家只誕生在西方國家?
    網上有人問:為什麼中國近代沒有世界級的科學大家?為什麼西方總能出現世界級的科學家?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李約瑟之問。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其編著的15卷《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一個問題,其主題是:「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 陰陽八卦理論和西方科學誰厲害?
    以陰陽八卦為基礎的五行學說體系是和西方科學並列的解釋世界的方法。並沒有誰比誰厲害,不是說西方科學就比陰陽八卦理論高明。只是我們到了近現代不學習陰陽八卦理論了,習慣使用西方科學了。我認為陰陽八卦理論更勝一籌。難道只有十進位制可以計數,二進位制就不能?不能把習慣,孰知當成真理。如果還不能理解,說個容易理解的。世界五大宗教各有各的圖騰,他們各用各的理解解釋世界,並行流傳。
  • 哲學本體在中國,不是與西方哲學「亮劍」,而是與西方哲學的融合
    哲學的本體在中國,不是與西方哲學的「亮劍」,而是與西方哲學的融合與統一哲學不是西方的。哲學是人類的,哲學是人類的思維。哲學作為人類思維的方式,人類思維的直接對象,人類思維的間接對象,人類思維的內容物的到達方式的人類認識自然與社會和改造自然與社會的「科學之母」的精確科學的哲學,由西方哲學建制為哲學體系以後,出現了幾次關涉哲學體系的根基和基礎的變革,人們都在疑問,西方哲學出了什麼樣的哲學問題,為什麼停滯不前。
  •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誕生在中國呢?
    如果翻開歷史來看,中國有好幾次是擁有實力,發展出工業革命誕生現代化的,但是每一次都擦肩而過,以至於李約瑟發出了一個著名的問號,為什麼現在科學技術沒有最先誕生在中國,以當時的條件來看,我們是最有優勢的。西方歷史上有文藝復興,但是在中國同樣有,並且在500年前已經有了它,就是宋朝的沈括,沈括可以說是一個比肩達文西的人物,他在物理學,數學,地理,地質,天文,醫學,化學,農學氣象學等諸多領域都是當時領先世界的,而且它最重要的科學成就就是發現最先進的指南針,為後來的大航海時代提供了最精準的指南,他不僅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也是一個工程師,發明家實踐者,他還發明出了化肥
  • 我們為什麼沒有誕生科學?
    ——吳國盛《科學的故事 起源篇》我一直對科普抱有稱讚和感恩的態度。知識曾一度是貴族、士族掌握的東西,進入近代以來,才漸漸向普通大眾張開了懷抱。21世紀,有了資訊時代的加成,知識終於成為了我們只要想要,就能得到的東西。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科學的進步。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感謝科學沒錯,但讀完吳國盛老師的這本《科學的故事》之後,我才明白自己混淆了一些東西。
  • 中國古代沒有科學,那四大發明算什麼?我們的智力比西方人差嗎?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科學的誕生,長期以來,我們在學習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過程中,總有一些疑問,為什麼科學誕生在歐洲?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科學?諸子百家為什麼不研究科學?
  • 中國古代天文學才是西方科學的源頭!
    中國古代天文學才是西方科學的源頭! 原創: 舞天玄姬 長樂未央宮 公眾號轉發 現在常說中國古代沒有科學,易經、
  • 西方的鍊金術誕生了化學,中國的煉丹術呢?
    在中國,鄒衍認為金木水火土才是世界的根本。表面上兩種理論大同小異,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四元素說」描述了固態(土)、液態(水)、氣態(氣)和變化(火)。是不是和現在的化學很像。而五行學說沒有氣態,卻多了金屬態(金)和有機態(木),使其更關注生命。理論基礎的差異讓同一目標分化出了兩條道路。
  • 港媒:西方到底為什麼怕中國?
    香港《南華早報》7月7日文章,原題:為什麼西方必須向中國學,而非試圖改變或破壞中國世界正見證中美在一系列領域衝突,但美國對中國經濟競爭力和技術進步的害怕並非問題的本質,而是在於一個事實:中國經濟成功和現代化結果,不符合西方現代化歷史演進催生的那套理念。
  • 中國古人真的缺乏科學精神嗎?純屬誤解
    20世紀30年代,李約瑟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之問」:為什麼近現代科技與工業文明沒有誕生在當時世界科技與經濟最發達繁榮的中國?從那以後,中國知識分子和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問類似的問題,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科學,為什麼中國古人缺乏科學精神,他們還認為相比歐美白人,現在的中國人依然缺乏科學精神。
  • 《解讀中國經濟》: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從今天起《峰雲讀書會》幾篇文章介紹,林毅夫先生的《解讀中國經濟》,內容讓我們感覺眼前一亮或眼前一黑,顛覆我們傳統認知的內容。今天首先介紹一個有意思的題目: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選這個題目是因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還從來沒從這個角度想過這個問題。我們古代的科學叫不叫科學?
  • 如果沒有西方文明,中國本身的文明能否發展出現代的科技文明?
    即便沒有西方文明,中國本身的文明並不能獨立發展出現代科技文明,這是因為我們文化本身並不產生科學。要說到為什麼我們不能產生科學,我們就要首先搞清楚科學的概念是什麼。科學與技術其實科學是一種能夠用模型來解釋世界的系統,科學往往是現有理論,然後再用實踐去證明。
  • 中國如何避免西方的現代性錯誤
    正是中國這種難以置信的變化速度給了我今天站在你們面前的勇氣。中國所面臨的挑戰極其複雜,但是中國領導人有足夠的智慧在世界範圍內找出應對辦法。對於中國來說,我不能說什麼是最好的,但是我可以描述西方已經做錯的。我很樂意看到中國領導人能夠避免西方的這些錯誤。 如何看待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和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