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真的缺乏科學精神嗎?純屬誤解

2020-08-28 棟哥歷史

20世紀30年代,李約瑟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之問」:為什麼近現代科技與工業文明沒有誕生在當時世界科技與經濟最發達繁榮的中國?

從那以後,中國知識分子和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問類似的問題,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科學,為什麼中國古人缺乏科學精神,他們還認為相比歐美白人,現在的中國人依然缺乏科學精神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古人真的缺乏科學精神嗎?

類似的問題還有,為什麼古希臘擁有科學、自由和民主,中國沒有?

這樣的問題看似嚴謹,其實就是瞎扯淡,中國人什麼都不缺,只是現在有些知識分子缺少骨氣和水平太低罷了。

一,中國古代發展水平比古希臘高好幾個檔次。

在1500年之前的幾千年裡,中國都領先世界,是世界上的經濟最發達,科技最先進的地區,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古希臘文明只維持了約650年,在公元前146年就滅亡了

兩相對比,任何腦筋正常的人都知道,這樣的小微文明是不可能和中華文明相媲美的。如果古希臘城邦真的經濟發達,科學、自由、民主,她就不會地盤這麼小,人口這麼少,滅亡這麼早

中華文明比古希臘輝煌多了,中國表現最差的西晉和宋朝都比古希臘強幾十倍。

至於為什麼師承古希臘的西方列強為什麼崛起?

同時代的蒙古人、奧斯曼帝國、印度、中國才是西方的真正老師。絕不是死了一千多年的古希臘。

二,真正問題所在:體系問題。

軍事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一個軍事弱國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它能戰勝比軍事強國嗎?

舉個例子,假如印度(或日本)擁有了最先進的隱身戰機和航母,它能戰勝中國嗎?

答案很明顯:不能。

為什麼呢?

因為判斷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強弱,不能只看幾件先進武器,而是要看整體。印、日的軍事體系不如中國完整,單獨一兩個先進武器根本不足以彌補體系差距。

比較各國的歷史也是如此。不能只看其中一兩點,來判斷整個國家的狀況。

評價一個古代國家最重要的指標是人口數量,組織動員能力和經濟發展水平,其次是科技發展水平(注意不是科學精神)、思想文化等。

中國在這些重要指標上都遠遠領先於古希臘,也遠遠領先於近代史之前的西方各國。既然古希臘、西方各國都遠遠落後於中國,科技發展水平也落後於中國,憑什麼你們具有「科學精神」,而中國不具備?

這簡直是開玩笑。

所以,不管有多少清華北大的教授們說中國人沒有「科學精神」,中國古代沒有科學,這都是不符合事實的。

三,問題出在哪裡?

還是那個老問題,西方掌握話語權。

近代史開始,西方掌握了世界話語權,能顛倒黑白,指鹿為馬。西方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曾經向同時期的伊斯蘭文明、遊牧民族和中國學習,把已經滅亡一千多年的古希臘當成了文化祖先,加以膜拜。於是,古希臘的地位就越來越高了

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必須獨立思考,敢於質疑「權威」,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讓中國加快發展,在實力上超過美國,奪回世界話語權。

大家也可以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清華教授:中國四大發明不屬於科學
    吳國盛教授強調,科學的精神源於古希臘求真求知的人文精神,而「近代科學的出現,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社會思潮的一部分,包括基督教本身的思想運動、資本主義的萌芽、中世紀的技術革命,以及後面出現的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一大堆事情攪在一起的。 」而中國的歷史背景跟西方差別很大,從開始的時候就缺乏科學的基因。
  • 「人文清華」講壇 | 吳國盛: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
    科學的理論等於正確的理論嗎?什麼是科學?科學精神的本質是什麼?功利主義的科學觀有哪些局限?》的主題演講,從科學史的角度,幫助觀眾澄清許多誤解,通過追溯科學的起源追問科學的本質,思考中國科學的發展方向,並提出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讓科學精神紮根於中國文化的土壤之中,要改良我們的文化土壤;要在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同時,多弘揚自由科學的精神。
  • 饒毅:缺乏科學精神是我們文化的重大缺陷
    「中國古代是否有科學」?一旦提到這個問題,恐怕會有很多人用「四大發明」來做實證,再用李約瑟在其著作中提出的觀點來佐證,即「從3世紀到13世紀,中國一直處於西方望塵莫及的科學地位,明清以後逐漸落後了。」然而中國古代科學果真在明清之前一直處於超前的地位嗎?
  • 科學探秘,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古人根據神話傳說,創造出了28星宿。《史記》中「天官書」詳細記述了當時把星空分為中官,東官,西官,南官和北官五個天區。不過受制於當時科學條件的限制,古人對星空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方位和變化軌跡上面。
  • 科學探秘,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璀璨星空永遠會引起人們的好奇。人們研究星空,分析星空,希望能夠解開宇宙起源和萬物誕生的秘密。可能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日月在移動,星辰在變幻,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其實,為了更好地觀測天象和認識星空,每一朝每一代都有專門觀測星空的愛好者,他們經常聚集在一起探討,這群人被人們稱為「星官」。古人根據神話傳說,創造出了28星宿。
  • 四大發明為什麼不算科學,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
    如果更為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還會舉出各種反例:「我們不是有張衡的地動儀嗎?不是有祖衝之的圓周率嗎?不是有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麼?……」是的,還可以舉出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以及他們做出的偉大貢獻。但是,這些都跟科學無關。為什麼古代中國沒有科學?答案是只有古代希臘有科學。希臘之外,其他地方都沒有科學。
  • 愛因斯坦:中國古人早就發現了相對論,這話有確切依據嗎?
    有疑慮的聲音會提問,千年前的荒誕怪談怎麼會與後世的偉大科學發現有聯繫。但其實,愛因斯坦早就曾說:中國古人早就發現了相對論。而這話是真的嗎?又是否有確切依據?本文所述,即是對此事真偽略作分析。除了眼見中國之貧苦心生同情外,這位科學巨人亦為中華文化之深奧所嘆服。後來據愛因斯坦所說,他對中國古人發現相對論之說的原因,便是來自於中國友人為他講述的古籍故事。
  • 古人對於月球的描述,現代科學已經一一證實,這是怎麼回事?
    現代科學讓我們對月球有了更多的了解,那麼對於月球的認知是從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才開始的嗎?其實不然,科學家通過研究人類歷史發現,早在數千年前的古代,已經有不少有關月球的描述記載。這些描述記載在古時候的人們看來都是神話傳說,可是當人類真正登上月球之後才發現,這些描述都是真實的。
  • 論科學精神 - 中國青年網
    錢學森是新中國科學精神的傑出代表,他一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將自己畢生才華和智慧都獻給了國家,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圖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人民科學家錢學森。 新華社發今年是偉大的五四運動100周年,100年前,中國人民開始覺醒,民主(德先生)與科學(賽先生)成為國人救亡圖存的希望。
  • 中國幾千年歷史為什麼科學技術沒有發展?現代人比古人更聰明嗎?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四大文明古國其中就有一個是中國,中國也是現存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古國。那麼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孕育出工業革命呢?反倒是被中國稱之為「紅夷」的西方國家率先實現了工業現代化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 專家:純屬惡意炒作
    專家:純屬惡意炒作日前,一條「官媒證實三峽大壩變形,水利部:做好防大洪水的準備工作」的網絡傳言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這一說法純屬惡意炒作!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言,去年已經澄清過一輪了。另外,所謂的大壩變形和防大洪水之間也沒有必然關聯,拼接在一起,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
  • 2020年發生了這麼多「大事」,科學真的還科學嗎?
    2020年發生了那麼多大事,科學真的還科學嗎?有網友提出了這個問題,其實2020年發生了哪些大事呢?我想最嚴重的就是這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了。除此之外,還有「南極氣溫超20攝氏度」、「2020一月份最熱」、「澳大利亞山火」、「蝗災」這些事件。
  • 專家駁斥:純屬惡意炒作
    「這一說法純屬惡意炒作!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言,去年已經澄清過一輪了。另外,所謂的大壩變形和防大洪水之間也沒有必然關聯,拼接在一起,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不少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紛紛向社交媒體平臺舉報該傳言為不實信息。經查證,社交媒體平臺也判定該傳言為惡意拼接的不實信息,並公示了處理結果。
  • 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
    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在古書當中有這樣的記載,他們通過看雲朵的方式來預測地震的到來,通過雲來觀測地震,看似非常神奇,但這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在古時候沒有現代科學做支撐,我們也只能聽聽罷了,那麼在現代科學當中,我們是以什麼來觀測地震的呢?地震雲是否真的存在呢?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觀測地震的到來嗎?
  • 爭議 早餐真的那麼重要嗎?有專家稱缺乏科學論證
    但英國研究人員最近對此提出質疑,認為長期以來早餐的重要性缺乏科學論證,其背後可能隱藏商業利益。英國巴斯大學營養學教師詹姆斯·貝茨博士接受《新科學家》雜誌採訪時說,一直以來,吃早餐被認為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加能量,尤其能降低午飯進食過量導致發胖的機率,「這些好處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大多只是基於觀察的推論,並未經受過科學測試」。
  • 中國古代的「銀針試毒」有科學依據嗎?真的靠譜嗎?
    在中國的很多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銀針試毒」的橋段:如果銀針碰到食物後變黑了,就證明食物有毒,不能吃;反之,則說明食物無毒,可以放心食用。那麼,「銀針試毒」是真的嗎,古人為什麼用銀針試毒?背後究竟有什麼原理呢?
  • 如何理解科學精神
    如何理解科學精神對於科學精神,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從感性進入理性所需要面對的第一個課題。
  • 動輒八九尺,史書描述的「高個子」古人真的有那麼高嗎?
    古人和我們今天的差別還是蠻大的,我們經常能在古籍中看到古人對於自己的身高的描寫,拿《戰國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來舉例子,文章中記載:「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大家看看,八尺了,這麼長的身高,這簡直是巨無霸了,由此看來姚明(2.2米)都沒有鄒忌高。
  • 我國古人怎麼知道「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 西遊記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成書於明朝,是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作者是基於唐太宗時期的和尚玄奘徒步前往印度遊學為背景,並以中國民間傳說、話本、戲曲為基礎,進行再創作而來。因此,西遊記本質上是虛構類的小說,而不是紀實類型的。
  • 古人常說:「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難道古人真的不怕死嗎?
    在很多影視劇中都能看到,古人總有一種視死如歸的氣概,為了一些小事,他們總能做到「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就像很多文臣都敢在大殿上怒罵皇帝,好像巴不得被皇帝賜死一樣,這樣就可以流芳百世了,而皇帝往往拿他們也沒什麼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