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璀璨星空永遠會引起人們的好奇。人們研究星空,分析星空,希望能夠解開宇宙起源和萬物誕生的秘密。物換星移,朝代更迭,人們居住的建築物換了又換,人們的穿著變了又變,唯一不變的就是那神秘莫測的星空。
可能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日月在移動,星辰在變幻,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其實,為了更好地觀測天象和認識星空,每一朝每一代都有專門觀測星空的愛好者,他們經常聚集在一起探討,這群人被人們稱為「星官」。古人根據神話傳說,創造出了28星宿。《史記》中「天官書」詳細記述了當時把星空分為中官,東官,西官,南官和北官五個天區。
不過受制於當時科學條件的限制,古人對星空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方位和變化軌跡上面。1609年,伽利略發明出天文望遠鏡以後,人類天文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原來,宇宙中除了能夠看到的星星,還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星辰。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鬥轉星移」這個詞語來形容時間過得飛快,實際上這個詞語是用來描述星辰運動的。由於地球每時每刻都在公轉和自轉,因此,同一天的不同時刻,我們看到的星辰位置都是不一樣的。除此之外,夏季的星空也和冬季的星空不一樣。
隨著對宇宙研究的越來越深入,天文學家發現,世界萬物都在運轉。地球圍繞著太陽運轉,太陽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運轉,銀河系圍繞著更大的星系群運轉,因此每顆星辰的位置都是在變化的。
八大行星距離我們很近,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它們在運動。一些古老的星系距離地球很遠,在我們看起來就好像靜止了一樣。在天文學中,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歲差」,因為地球的運轉是不規則的。
總結一下,如果將時間回溯到幾百萬甚至是千萬年以前,那個時候的星空和現在還是有區別的,因為地球在動,星辰也在動;如果將時間回溯到幾千年前古人生活的時代,星辰的位置變化可以忽略不計了,因此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是同一片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