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詞典》:一本書裝下宇宙星辰的奧秘和人類精神的榮耀

2020-12-04 岑峰讀書

康德說:「有兩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覺神奇,心中也越是充滿敬畏,那就是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內心的道德準則」。

其實,不止「道德準則」,人對一切從自身出發,所獲得的知覺,感受,知識和智慧,幾乎都來自於頭頂的星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類一切進步都是從星空開始的,科學如此,人文也是如此。人們通過日月經天來感受時間節氣,人們通過遊歷廣袤的大地來積累智慧,人們用科學的規律安排生產,製作工具;接受星象的指引,制定人倫,組織社會。

正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你可能聽過這些事實或觀點:很多科學家都是信上帝的教徒,牛頓,愛因斯坦,居裡夫人,普朗克……還有人說「佛教是真的」,你認為這些人都迷信嗎?身為科學家卻違背可科學嗎?看了這本書——《星空詞典》,也許你和我一樣,會又另一番認識。

作者

鄭春順(Trinh Xuan Thuan),法籍越南人,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鄭教授深諳科學和哲學領域,代表作有《混沌與和諧》,《創世紀 :宇宙的生成》,《僧侶與科學家》等,在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國家出版發行。 2012年,他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獎 ;2014年,榮獲法國騎士勳章。

作者在《星空詞典》裡精心挑選收錄了有關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以及數學相關的200多條詞彙,用嚴謹而樸素的語言聯通了科學與哲學,美學,文學之間的距離。

01星空賜予人類人文與科學

科學與人文共同誕生了人類,而人文先於科學,並孕育了科學。

尤瓦爾·赫拉利在他的《人類簡史》中闡發了現代智人是因為擁有更會八卦的優勢才從其他智人兄弟中間脫穎而出的。

本書的作者鄭春順是一個法國籍的越南人,他小時候也聽說過牛郎織女的故事,越南作家也在抒寫著這段悽美的神話。對銀河的共同想像,讓中國和越南的人們擁有了一樣的情感寄託,而西方的黃道十二星座在中國同樣流行,生在12月初女孩會說她和泰勒·斯威夫特是同一個星座。

起初人們不知道的星彩紛呈,電閃雷鳴的原因,於是人們豎起了諸般神明;後來人們似乎找到了宇宙的奧秘,大地不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也不是圍繞著我們旋轉,於是,人們開始追問一切的緣由,最終卻找到了上帝。

漸漸地,人們知道了地球繞著著太陽轉如果蘋果熟了落地一般,天空中的電閃雷鳴與夜晚脫衣時迸發的電火花是同一個事物。人們開始知道地球有個起源,人類從細菌進化而來,宇宙開始於一次大爆炸,太陽也將燃燒殆盡。

這些都是我們仰望星空時,看到的,想到的,也最終做到的。

02天上鑲嵌著星光,也鐫刻著人類的名字

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託勒密,克卜勒,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龐加萊,達爾文,麥克斯韋,普朗克,哈勃,拉瓦錫,泡利,霍金……還有許許多多人的名字,永遠地與星空相連。

他們時人類最初的眼睛,他們有的用望遠鏡觀測遙遠的星系,有的用顯微鏡觀測逼近普朗克長度(10的-35次方米)的微小世界。宏大的天體被逐一發現,比太陽小得很小比比皆是,比太陽大的恆星也不勝枚舉,我們的銀河系之外還有三角星系,馬林I星系,仙女星系,星系之外還有星團;越來越多的微小粒子被發現,原子,質子,夸克,最終科學家找到了被譽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

從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到普朗克牆以內的空間裡,寫滿了人類神話人物的名字以及人類自己的名字。

「天體物理學沒有必要非得出技術應用的承諾,我們追求它,是為了人類精神的榮耀。」

03宗教是對同一片星空的不同思考

太陽已經燃燒了45億年,再過50億年,它將燒掉所有能源變成一顆暗淡的中子星;整個宇宙從誕生到現在已經140億年了,它最終走向何方,繼續膨脹,直到寂滅;還是重新坍縮,回歸奇點,我們現在不得而知。

宗教與科學都想找到宇宙的終極真理,讓人們不再迷茫。這個真理可能叫上帝,真主,也可能叫自然,或者M理論。

基督與佛陀,基督教和佛陀都認為世間萬物都有因果。然而他們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基督教認為這個因果應該是直線的,從柏拉圖開始,到阿奎納和康德,他們把萬物的最終原因歸於上帝;而佛陀認為因果輪迴,因就是果,果也是因。而中國的道教,認為「無就是有」,無中可以生有,不需要最初的原因,自然而然就有了。

相對於宗教,科學也是對星空的不同解釋,區別在於宗教不可證偽,而科學可以。牛頓的經典力學解釋了物體的低速運動規律,並得到了驗證;廣義相對論解釋了高速運動的規律,量子力學揭示了微觀世界的奧秘。科學家們還在思考世界的不確定性,研究捉摸不定的微觀世界,還在努力找尋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統一,找到並驗證宇宙終極真理。

我們都想,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洞悉星空的一切奧秘,在地球資源耗盡之前,毀天滅地的小行星到來之前,太陽熄滅之前,在年輕人類的有生之年。

結語

《易經》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這本《星空詞典》正式為文化人準備的,讀者並不需要具備特別深入的科學知識,作者用最簡單易懂的論述方式,讓我們懂得與星空有關的最重要的詞彙。讀完這本書,當你在此仰望秋天的星空時,你一定會得到與之前不同的思考與收穫。那些遙遠的星光最後都將化作理性的,神性的,哲學的,數學的光輝,灑在你智慧前行的路上。

相關焦點

  • 發揚「航天精神」 逐夢星辰大海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航天精神一以貫之、歷久彌新。銘記「東方紅一號」的歷史,傳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航天夢也是強國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砥礪前行。「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這是今年航天日的主題。無論是「奔月」還是「天問」,要擁抱星辰大海,一代代航天人凝聚的航天精神將永續傳承。
  • 宇宙中有無數的星辰,為什麼我們的星空沒有被填滿?
    當我們仰望星空,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星空的背景是黑色的?宇宙中有無數的星辰,我們的的星空應該被星辰填滿,整個星空應該亮如白晝,為什麼會有大片的黑暗,星辰只是點綴其中呢?這個問題最早是德國天文學家海因裡希·奧伯斯在18世紀提出的,因為宇宙是穩定且無限的,那麼星空的每一個位置都會有一顆星辰在發光,星辰密集到分不出彼此,就像我們看銀河系的中央,會是一片光幕。
  • 沒有人可以拒絕,對於星空的嚮往,在星辰宇宙中結婚的究極浪漫
    人類對世界的好奇總始於仰望星空我們無數次想觸碰這蒼穹下的點點繁星梵谷筆下的「星月夜」霍金終其一生的追逐而霍金看到的星空,推敲著時間與空間的內在原理,是人類的起源,我們的歸宿。「我所探尋的宇宙之所以有趣,因為它是我所愛之人的家園。」
  • 覽浩瀚星空,從星辰開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空像一個巨大的圓頂穹廬籠蓋著一望無際的大地,「天圓地方"的學說,表現了古代人對於整個世界,甚至整個宇宙的真實想法,通過眼睛」觀天「是產生如此結論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西方世界也產生了類似天圓地方的結論,平坦的大地,陡峻的山脈,甚至是穹頂一樣的天空,周而復始的太陽,一切的一切,從星辰開始。
  • 五本星空小說,無限拓展人類探索星空的神奇想像力
    以前我在寫番茄的系列作品時,很多人給我留言,對《吞噬星空》推崇備至。當時我也以為本書是番茄「鴻蒙三部曲」之一,後來認真分析後發覺並不是,而是和《雪鷹領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不管如何,本書確實在星空探索、科技文明方面,有它獨到的見解和認知。《君臨星空》,作者:風消逝,5級作者。天穹雷霆劈裂了命運軌跡,浩渺光芒照亮了無垠星空。
  • 從《天問》說起,看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和航天精神
    ,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回顧歷史,中華民族從蒙昧走向文明的實踐活動,正是我們對宇宙星空的探索和嚮往的歷程。《尚書》是中華文化最古老的遺存之一,翻開這部著作,首先映入眼帘的《堯典》便是中華民族的先人們對星空的認知與探索。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堯執政後,命羲氏和和氏"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即弄明白日月星辰的運轉情況,制定曆法,告訴天下百姓按照宇宙的科學規律去生活和生產。
  • 《宇宙的徵程》:一本書,帶你穿越時空,開啟認識宇宙之旅
    這些知識都來自於一部精彩的少兒科普繪本——《宇宙的徵程》。《宇宙的徵程》一書的作者是西班牙的索尼婭·費爾南德斯-比達爾和弗蘭塞斯克·米拉列斯,前者是一位研究信息和量子光學的物理學女博士,後者是一名出版了多部小說的記者。為本書繪製插畫的是西班牙讀者心目中的標杆人物皮拉林·巴耶斯,迄今為止,她已出版了900餘冊圖書。
  • 人類的好奇心,走了多遠?
    火星探索在某種程度上是探索人類的意義,從火星叔叔馬丁開始,去火星旅遊就是每個孩子乃至成年人的航空夢,本書用娛樂旅行的寫作線索,教讀者對空間生命科學進行探索,如果你關心人類的科技和未來,這本書中梳理出來的,人類的勇氣與挑戰、冒險與榮耀並存的徵途,相信也會給你啟發。
  • 撫廣袤銀河,攬萬般星辰
    從古到今,人類從未停止探索世界。 鄭和下西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都是人們為探索未知邁出的步伐。這個世界不僅有遼闊的海洋山川,更有深邃無垠的宇宙星空。向高處去,向無窮的宇宙深處去,才能發現這個世界的另一個維度。
  • 流星划過的星空下是人類勇敢的夢
    人類探索太空走出的每一步都付出巨大的努力;人類對探索太空的奧秘充滿無盡的渴望!,浩瀚無際一垠無邊;不禁讓人感嘆到宇宙是那麼大,人類是非常的渺小。搭建了蔬菜大棚,用地球上帶去的一小部分土壤與火星土壤和自己糞便混合,生產出有利於作物生長的、富含微生物的土壤,在火星上種起了土豆。
  • 那片讓梵谷、康德和哥白尼都痴迷的星空,它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為了和心愛的姑娘求婚,他特意選擇了會出現日全食的3月9號。在鑽戒一樣的日食貝利珠下,Steed向女友許下了攜手共度一生的諾言。這場別具匠心的求婚不僅讓他娶到了美麗的妻子,還讓他成為世界上最浪漫的男人。對普通人而言,星空神秘又浪漫。我們給天上的星星命名,賦予意義。我們對著流星許願,希望許下的願望能實現。
  • 星空攝影師眼中的日月星辰:大美星空和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觀
    >導演/攝影/後期:林立鍇編輯/助理:鹿遊原鳴謝:每一個熱愛星空的你*本文部分圖片是由多張疊加而成,視頻素材未經授權禁止使用素材網站https://www.8kraw.com/這是他的第一張星空作品。記錄下漫天繁星和銀河的同時,也記錄下了那個夜晚難以名狀的激動。一個不眠夜,獨自一人在城市的最角落,
  • 【探索星空的奧秘】活動致辭稿
    衷心感謝各位領導、嘉賓來我校參與《探索星空的奧秘》活動!浩瀚的宇宙中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我們人類一直在探索、研究,希望能掌握宇宙的密碼,促進科學的進步、文明的發展。為了研究宇宙的奧秘,我們發明了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空;發明了宇宙飛船,翱翔太空;發明了空間站,進行太空探索實驗。探尋宇宙奧秘的過程,也是人類科技不斷進步的過程。
  • 破除迷信,崇尚科學最好的一本書《宇宙物理體系》
    破除迷信,崇尚科學最好的一本書《宇宙物理體系》:人類歷史是人類文明史,人類科學史,人類對宇宙大自然認識史。當對宇宙大自然奧秘認識不清時,解釋不清時,自然會衍生出許多迷信的解釋和認為。今天人類文明已進入高級階段,即人類對宇宙大自然奧秘已破解,它就是《宇宙物理體系》。《宇宙物理體系》標誌著人類從根本上解開了宇宙大自然運行之理,標誌著人類從根本上全面崇尚科學的時代真正到來。
  • [學習時報]王利明:仰望那遙遠的星空
    仰望那遙遠的星空——博大、深邃、美麗、璀璨,像是懸浮在茫茫蒼穹中的星海,又似散布在湛藍天幕上一顆顆耀眼的明珠,讓人痴迷!那遙遠的星空仿佛有一種神秘的力量,不斷激發人類發現和探索宇宙的神奇欲望。哲學家仰望這片星空,探索人類過去和未來的哲理;科學家仰望這片星空,發現宇宙無盡的奧秘;文學家仰望這片星空,書寫來自天外的故事;地理學家仰望星空,從日月星辰的運轉中探索地質變化的真諦;佔卜者也仰望星空,或許是他們試圖從星座中窺探人生的秘密。其實,宇宙遠比我們想像的要神秘複雜得多,許多宇宙現象也許是我們連做夢都無法想像的。
  • 屬於星辰宇宙的人類——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宇宙之王」。他的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2015年7月20日,史蒂芬•霍金啟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外星智慧生命的搜索行動。他只是離開了輪椅,回到了她最愛的浩瀚星辰。
  • 探索星空奧秘,帶孩子們走進奇美的天文學殿堂
    宇宙很遙遠,漫無邊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去探究,我們為宇宙的廣袤、黑洞的神秘所震撼,但該如何給孩子講那些深奧的天文學理論呢?劉興詩爺爺,一位九十高齡、著作等身的科普作家,用一套《劉興詩爺爺講星空》為孩子揭秘。讓孩子看懂神秘的星空和宇宙,培養對天文學的基礎概念和興趣,是這套書出版的緣起,也是本套書最大的「野心」。
  • 當宇宙星辰遇上古詩詞,文人也瘋狂!
    當宇宙星辰遇上古詩詞,文人也瘋狂!三垣二十八宿、恆星背景、行星運轉、空間判斷…… 如果這些「硬核」的知識點出現在古詩詞中,我們該如何解讀古人借星辰表達的情愫呢?那麼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探尋這背後的答案吧!
  • 科學探秘,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璀璨星空永遠會引起人們的好奇。人們研究星空,分析星空,希望能夠解開宇宙起源和萬物誕生的秘密。物換星移,朝代更迭,人們居住的建築物換了又換,人們的穿著變了又變,唯一不變的就是那神秘莫測的星空。
  • 科學探秘,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璀璨星空永遠會引起人們的好奇。人們研究星空,分析星空,希望能夠解開宇宙起源和萬物誕生的秘密。物換星移,朝代更迭,人們居住的建築物換了又換,人們的穿著變了又變,唯一不變的就是那神秘莫測的星空。可能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日月在移動,星辰在變幻,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