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沒有科學。」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句話,肯定會說:「怎麼可能?!我們不是四大發明麼?」如果更為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還會舉出各種反例:「我們不是有張衡的地動儀嗎?不是有祖衝之的圓周率嗎?不是有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麼?……」
是的,還可以舉出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以及他們做出的偉大貢獻。
但是,這些都跟科學無關。
為什麼古代中國沒有科學?答案是只有古代希臘有科學。希臘之外,其他地方都沒有科學。
這是怎麼回事?答案就在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教授的全新力作《科學的故事》一書中。
《科學的故事》是一本以權威學術為背景,且通俗易懂的科學精神啟蒙書。從亞里斯多德到柏拉圖,通過故事解析希臘城邦文明孕育出科學的奧秘,幫助大家理解科學,認識科學。
(2018年10月30日晚,吳國盛教授曾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名為《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的主題演講,從科學史的角度,幫助觀眾澄清許多誤解,通過追溯科學的起源,追問科學的本質,思考中國科學的發展方向。)
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清華教授:中國四大發明不屬於科學
01 關於吳國盛教授
先來介紹一下吳國盛教授。提到他,很多人都會用「天才」來形容他,年僅15歲便考入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空間物理專業。33歲便被破格評為中國社科院最年輕的研究員。1999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
此後,吳教授把精力更多投注在教學上,培養出數十個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專業的碩士和博士。2016年9月,他告別北大,調到清華,主持創建科學史系。
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學史專家。很多讀者想必讀過他的代表作《科學的歷程》。
這本書近一百萬字,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教科書,包羅萬象、內容精要而資料詳實,從宇宙起源一直講到生物技術時代。自出版後,深受讀者喜歡。
不過現在這個時代是個生活快節奏的時代,大家都沒有那麼長的時間去專門讀這樣的鴻篇巨製,所以吳教授決定重寫一些篇幅短小的科學史。《科學的故事》便是一次積極的嘗試。
02 古代中國有技術,但沒有科學
回到我們最開始的疑問:為什麼說古代中國沒有科學?舉例提到的那些人難道不是偉大的科學家嗎?
吳教授給出了答案:古代中國有技術,但沒有科學。不僅古代中國沒有,古埃及、兩河流域、羅馬帝國、蒙古帝國都沒有。它唯獨誕生於希臘。
我們經常說「科學技術」,吳教授提醒我們:「科學」和「技術」不是一碼事。
我們特別常見的觀念上的誤解有兩個:
「科技不分,以技代科,這是對科學產生的最常見的誤解。比如現代漢語裡,我們一說科學很容易說成科技,一說科技想的就是技術,這表明整個社會的集體無意識,實際就是我們腦子裡有技術沒有科學。」
吳教授在《科學的故事》結語裡寫道:「科學不等於技術。所有的人類族群都發展了屬於自己的技術,但科學只出現在古代希臘城邦時期。科學也不等於知識。所有古老的文明都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知識分子階層,但科學只出現在古代希臘城邦時期。如果不是希臘科學向外傳播的話,也看不出其他地區有自發產生科學的跡象。」
這個時候,有人會忍不住問到:「你說了那麼多,那究竟什麼是科學呢?」
吳教授認為就科學與技術相區別而言,科學是探求原因的普遍知識。就科學與一般知識相區別而言,它是探求事物「自身」的知識,而不是關於國計民生的「實用」知識。
在理解「科學」方面,吳教授認為我們中國人有強烈的「應用」傾向,這當然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關。
中國文化務實,強調『學以致用』,對學術一向抱有明確的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態度,從不認為學術、學問、知識有獨立不依的價值,讀書的價值盡在『黃金屋』和『顏如玉』,盡在『敲門磚』和『進身之階』。
以中國古代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為例,它就是一本應用問題集,搜集了246個與生產、生活實踐相關聯的應用問題。
中國古代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這種文化傳統反映在對科學的理解方面,就是強調科學是一種生產力,是人類為了物質生存的需要必定自發從事的一項活動。離開了應用,離開了國計民生,我們就根本無法理解『科學』是怎麼回事。
其實前面提到的四大發明也好,地動儀也好,都是技術,都有明確的實用目的。而真正的科學是「無用」的。承認事物有「自己」,是科學誕生的前提,而承認事物有其「自身」就是「自然的發現」。「發現」或「發明」自然,是希臘人對人類的獨特貢獻,也是科學的先決條件。
追究事物「自身」的科學,即「自由」的科學。
03 古希臘科學的誕生
為什麼只有希臘城邦時代才出現科學呢?
亞里斯多德已經有明確的答案:
一是因為希臘自由民「有閒」,只有擺脫了生存困擾的希臘城邦自由民才有可能去發展關於事物「自身」的純粹知識,而不顧及它的實用性。
二是因為希臘民族有天生的、未曾泯滅的好奇心,能夠專注於事物自身,並且以發現事物自身的邏輯為樂事。
簡單說來,因為希臘人是自由的民族,只有自由的民族才有可能發展「自由的」科學。
愛因斯坦提出自由學術的三個條件:一是擺脫生存的壓力,獲得生存自由;二是可以隨意發表意見,有言論自由;三是對世界事物有追根究底的好奇心,有心靈自由。
這三大自由和亞里斯多德的兩大自由一脈相承,揭示了為何只有希臘城邦文明才孕育出科學的奧秘:只有自由的人民才會追求自由的科學。
而自由的科學又有兩個特徵:一是高調強調自己的無用特徵;二是以「內在」 推演為知識的構成方式。
以這個標準來看,從來講究實用性的古代中國的確是沒有科學的。
但並不是說古代中國我們提到的那些偉大人物和他們的貢獻不重要,只是說這些與「科學」並不是一回事。就好比是「科學」是李子樹,而古代中國文明是蘋果樹。我們不能把李子樹的標準套在蘋果樹上面。
可以說,「科學」並不是人類文明中的普遍現象,而是極為偶然稀罕的事情。它也並不是人類社會發展中一件必然會出現的事情。
那科學究竟是怎麼從古希臘誕生的?又是怎樣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那就請翻開《科學的故事》這本書吧。
等你看完米利都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四個最重要的科學貢獻者(群體)對於「科學」的各種非常有意思的探索,很可能會拍拍心口:「原來科學的誕生,這麼有意思!這麼曲折!當然,也這麼偶然!差一點兒,就沒有科學了!那這樣的話,人類發展到現在,會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留言互動
你認為究竟什麼是科學呢?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留言最精彩的 前5名讀者
可獲得贈書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