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巫術的誤解:比宗教更接近科學

2020-11-29 諸般誤解

無論你相信與否,巫術是更接近科學的學科,而並非站在科學的對立面。

大家之所以對巫術有迷信概念的誤解,一方面源自於巫術商業話的社會發展,一方面源自於對巫術和科學兩個概念的理解偏差。我將從巫術、神學、宗教、藝術的發展邏輯和巫術與科學概念重新認知的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遠古人類是崇尚自然力量的,尤其是人類的食物獲取渠道由狩獵方式過渡到農耕方式後,人類更加依賴大自然力量的恩賜。陽光、雨水、風力風向均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有巨大的影響。這也導致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恐懼和敬畏。最開始人們相信控制大自然萬事萬物運轉的是不知名的力量,這種力量是我們認知不到的,但卻可以操縱四季、控制冷暖、甚至創造了花鳥魚蟲,都是這種莫名力量的產物。因為農耕的原因,人敬畏天,其實只是將天當成這種力量的來源而已。

但自然是有規律的,比如觀察天色,可以預測潮汐,摸一下土壤的溼潤度,可以預判明天是否有暴雨,看枝頭的露水的狀態,可以判斷寒冷程度等等。所以出現了最早的佔卜師,他們聲稱可以預測甚至控制自然的力量。他們將龜甲放入土中燒制,根據裂紋的走向來判斷未來幾天的降雨,穿上綠色的異服以祈禱春天早點到來。我更願稱這些原始的佔卜師為最早的「科學家」,雖然他們不真正懂得事件的起因,但起碼他們可以通過規律來判斷自然事件的發展。比如土壤的潮溼度確實可以影響被燒制的龜甲裂紋走向,而一些風向的改變,也可以作為春天到來的啟示。

但後來巫師們遇到了棘手的問題,因為他們發現自己並不能控制所有的自然力量,其中最合理的理由不外乎對自己「靈力」的不認可。這時人們更願意相信有一些更加厲害的巫師在一個遠處我們不可企及的地方,來控制這些力量。他們可以控制四季變化,也可以控制雷電的大小,風向、陽光、土壤和海浪,由此,產生了最早的神學。

巫師們也願意相信這一點,只不過對於他們來講,工作屬性逐漸發生了變化。很多巫師由開始的「控制自然力量」的角色演變成「跟未知大巫師溝通的靈媒」,(因為那些大巫師雖然力量強大,但普通人是根本無法接近並交流的)。而這些巫師的工作相比以前更加尤為的重要,因為這些莫名的神,不像這些巫師一樣好「對付」,他們會發脾氣,而且喜怒無常,需要人們的供奉才可以賜予大地美好的能量,這就需要很好的「靈媒」,他們的重要性不亞於今天的翻譯官,同樣的行為在他們的轉述中可以是幾個不同的意思。而供奉需要議式,議式便是最好的跟神溝通的渠道,從而出現了最早的祭祀。

靈媒在祭祀場合中依然延續著自己「荒誕」的行為,有莫名的咒語,有誇張的肢體動作,還有奇異的服裝。在整體祭祀活動當中,並不是供奉食物那麼簡單,因為人類需要用複雜的祭祀過程來表現自己對神的敬畏。這些祭祀神的諸多行為,衍生出不同的傳播形態,逐步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認知的藝術。所以最早的藝術形式,都是為神而準備的。被祭祀和信仰的對象在中間發生了若干變化,有的神保留了下來,有的神消失了,有的人相信是多神控制著宇宙,有的人相信沒有那麼多,只有一個而已。無論如何,宗教在期間自然地產生了。

以上,便是我對巫術、神學、宗教、藝術的發展概況。當然後來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一些富有智慧的人從宗教信仰體系又剝離了出來,他們回到最初,他們不相信這個世界是由神來控制的,而寧願選擇是自然力量操作者這一切。所以就出現了研究自然力量的學科。再後來大家當然就知道了,一個叫牛頓的人認為蘋果掉下來是受到了一種叫做「力」的自然力量的操控,又有其他不同領域有不同叫法的人被稱作科學家,他們中有的人研究出下雨是因為天氣溼度的加重;河水結冰是因為水的結晶;聞到花香是分子的運動;死亡的原因是人體器官的衰竭;甚至巨大力量的發生是質量的丟失。而這一切種種,徹底改變了我們現在的生活。

由此,大家可以在其中發現巫術與科學的相似之處。兩者其實都是研究自然規律的學科。就像開篇提到的那樣,經過多年的發展,巫術曾經的商業化被惡意傳播利用,從而造成了迷信的概念。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於巫術的認知,我一直相信探求事物的本身就是科學精神,而過度迷信科學反而同迷信沒有差別。牛頓發現了「力」,但仍然解釋的只是客觀宇宙,作為一個富有科學精神的科學家,怎麼可以不去追究力的來源呢?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或多或少的理解牛頓大神,為什麼後半生都研究那些我們常人覺得稀奇古怪的東西了吧。

所以牛頓走向神學的道路是巫術化的過程,但同樣亦是科學的,你同意嗎?

相關焦點

  • 牛頓、巫術和宗教:論藝術和科學、宗教的關係
    而遠古時期的人們之所以需要藉助巫術的力量,求助於巫術通神,實際上還是出自自身對於周圍事物掌控的需要。面對周遭諸多不確定性,他們需要有一個心理上的安慰,而巫術活動恰恰可以起到這個作用。隨後由巫術演變成為的宗教也是如此。
  • 人們對主要宗教的10個誤解:比如佛教,更多的理解是一種哲學!
    3、巫術崇拜是建立在一個單一的宗教傳統之上的巫術崇拜近年來已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宗教,許多幻想小說和電影激發了人們的興趣,幫助許多年輕人迷戀神秘的自然和所有的神秘思想和實踐。那些贊同巫術崇拜的人會滔滔不絕地講述這是一個古老的異教徒傳統,在許多年前基督徒們摒棄了舊的方式之後,這一傳統又被恢復了。
  • 神話,巫術,禁忌
    巫術,雖然就其手段而言是想像的和幻想的,然而就其目的而言,也是科學的。從理論上講,巫術就是科學;雖然從實踐上講它是一種難以理解的科學——一種偽科學。因為即使巫術也是按照下述假定來立論和行事的:在自然中一個事件必然不變地跟隨另一個事件而產生,並不受任何精神的或人格作用的幹預。這裡的信念就是:「自然的進程並不是被個人的激情和任性所決定,而是為機械運轉著的永恆規律的作用所決定。」
  • 意識進化史,就是人類認知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的由來
    人類主流認知體系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與作為人的個體從誕生、成長的意識進化走的是同樣的過程。而科學理論的誕生,也是同樣的從靈感突現到觀念系統化,再到工具化過程。
  • 從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談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
    那麼人類歷史上的巫術、宗教、哲學呢?第二部分:人類認知中的宗教、哲學與科學如下草圖所示,我們從宇宙智慧這個大概念下進行分析,宇宙智慧不僅包括人類認知,也包括動物的基因傳播的經驗,也可能會有更高級的基因和非基因自由切換傳播模式。
  • 古埃及的巫術與古埃及的宗教儀式緊密相關,它倆又有什麼區別?
    本文由作者像夕陽一樣的溫暖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古埃及人在史前就已經有巫術了,古埃及的宗教雖然遮蓋面十分大,但是總有人在這個大的宗教面前感到無法自適,他們就找到了一個自己的角落,那就是巫術。這種巫術在民間流傳十分廣泛,如果有人犯了錯,他可以利用這種巫術躲避神的懲罰,上至國王下至貧民,他們都在得意於巫術帶來的好處。這個小小的巫術十分不簡單,國王利用它可以統治遙遠的地區。不僅如此,甚至古埃及人還認為神也會使用巫術的。據神話中說,當荷魯斯受到威脅之後,伊西斯為了幫助他,也利用了巫術這個鬼把戲。
  • 科學vs宗教?不,科學與宗教攜手並行
    [摘要]人們往往會將科學和宗教看作是互為矛盾的兩件事物,同時又會覺得科學優於宗教,但事實並非如此。科學與宗教多有相通之處,互利互惠,又各有分工,相輔相成,需要辯證看待宗教與科學的關係。2007年新加坡高校入學考試出了一道作文題:科學提倡懷疑精神,宗教信仰鎮壓懷疑精神,你對此認可多少?
  • 圖書2020|2020年巫術類著述經眼錄
    此書涉及巫術的內容不少,尤其是第三十卷專章論述巫術。他提出巫術是以「三重鐐銬控制著人類的情感,即醫學、宗教和佔星術」:沒有人懷疑巫術起源於醫學,也沒有人懷疑它是打著促進健康的旗號偷偷地、不知不覺地發展起來的。它似乎是醫療藝術更高尚和更神聖的形式。
  • 關於宗教與科學,簡明扼要的解讀在這兒
    ,宗教信仰本身也成為人類認知的一部分」天石說……     宗教與科學  ——鄒天石  這個問題最近許多人提及,這裡簡單說說看法。人類社會產生宗教比產生科學早,科學本身就是宗教信仰的副產品。  中國歷史上也是如此,人們為了長生不老煉丹而發明了火藥,可是道學不是科學,當時的火藥技術不是化學科學。  但是,宗教的目不是科學,因此不能說科學是宗教的產物,如同不能說人類是宗教的產物一樣。科學得以迅猛發展恰恰是擺脫宗教之後,成為自我獨立的邏輯自洽體系。
  • 鬼神究竟是什麼——生命科學與宗教的分野
    編者按:數千年來,在世界各國的文明文化中,都有著一些關於「鬼神」的描寫和記錄。由於認知的限制,人們無法看透這些「鬼神」的實質,執著地認為「鬼神」是真實存在的,以致於對妖魔鬼怪充滿了恐懼,對神靈盲目地崇拜。與宗教有所不同的是,生命科學對「鬼神」的真相有著究竟的認識。從生命科學的角度來看,「鬼神」真的存在嗎?「鬼神」究竟是什麼?
  • 巫術技術與汙名:晚清教案中「挖眼用於照相」謠言形成與傳播
    這種技術的神秘性,常會被巫術所利用,成為體現巫術神奇效力的工具。在巫術及民間信仰的世界中,科學技術一直扮演著既重要又神秘的角色。在歷史上,科學與宗教、巫術一直存在著領域之爭。有人喜歡說:科學每前進一步,宗教就後退一步。這話雖說似是而非,但也多少有些道理。
  • 王宏超評《巫者的世界》|中國的巫術傳統及其諸面向
    自此以後的巫術研究,(化用卡爾·波普爾對柏拉圖的評價)或者是弗雷澤的,或者是反弗雷澤的,可是在任何時候,都不是非弗雷澤的。中國學界關於巫術的研究,始於晚清民國時期,上世紀八十年代後,隨著學術研究重回正軌,加上當時的文化熱,學界重新開啟了關於巫術的研究。林富士對於巫術的研究,就始於八十年代,1987年,他完成了碩士論文《漢代的巫者》。
  • 中國文學的源頭是原始巫術
    依此亦可推知,先秦時期應當還有大量的原始巫術咒語詩在民間流傳。  無獨有偶,清華簡《禱辭》與《祝辭》亦相類似,乃禱祠地祇的告事求福之辭,辭多韻語。所不同的是,該篇禱辭應當屬於宗教祭祀頌詩。這首宗教祭祀頌詩,亦屬於佚詩。另外,九店簡《告武夷》、睡虎地《日書》甲種的《馬禖》《夢》等短章以及新蔡簡、裡耶簡的部分殘簡亦有此類禱辭。
  • 巫術與神秘學的娛樂時代
    獵巫運動持續了將近200年,僅僅在歐洲就有大約75萬人在宗教裁判所裡被處決,這場災難一直持續到啟蒙運動將公眾的注意力轉移到人體與自然環境的種種奧秘上才告一段落:「哈維和笛卡兒關於人體解剖,血液循環,神經系統的發現無情地截斷了人體小宇宙與外部世界的臆想聯繫,從而也顛覆了魔鬼或巫術成為兩者相互影響媒介的可能性。」羅貝爾·穆尚布萊在《魔鬼的歷史》中宣稱。
  • 寫作素材:關於神魔法巫術由來與簡介,寫個玄幻小說吧
    隨著人類文明的興起,尤其是城市的形成,人與自然日漸分離,一種新的精神亦出現,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情形,在城市裡比任何一個地方更激烈,人類開始發展他的野心和侵略性,只有騎到別人頭上,自己才可以出頭,在這種情形下,巫術變成個人事鬥的恐怖工具,成為人所懼怕的黑巫術,巫術至此亦為大多數人唾棄。
  • 朱大可:三星堆文明的眼睛巫術——縱目神的崛起
    假如從更大的全球範圍觀察,眼睛從來就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宗教器官,它代表了偉大的日神,它是日神的標誌物。這場大規模培訓的結果,是眼睛巫術的廣泛興盛,並對整個西亞宗教產生深遠影響。由於眼睛偶像的面部結構類似蜻蜓,故有人將其稱為「蜻蜓眼」(Dragonflyeye)。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作為人類文化現象的產物 今人該如何理解
    所以關於文化和人學的任何領域的研究和繼續,缺少和忽視對宗教的正確認識和了解,那一定是不全面的,了解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社會、歷史、文化和民族的心理特性與其性格的演化而不了解它的宗教傳統,終不過是隔岸觀花,難盡其妙,隔靴搔癢,難切重點。
  • 「人文清華」講壇 | 吳國盛: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
    2018年10月30日晚,科學史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名為《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的主題演講,從科學史的角度,幫助觀眾澄清許多誤解,通過追溯科學的起源追問科學的本質,思考中國科學的發展方向,並提出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讓科學精神紮根於中國文化的土壤之中,要改良我們的文化土壤;要在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同時,多弘揚自由科學的精神。
  • 《美國眾神》:現代美國的奇幻肖像 沒有耶穌會更完美
    可是劇版加的戲——無處不在的耶穌,無處不在的信仰,殭屍女集結多元種族團隊尋找愛——相比原著奇幻公路輕小說,更像是美式基督教主旋律雞湯。實際上我並不把《美國眾神》當作宗教故事,而是當作神話故事。神話和宗教故事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但是它們之間還是有些微妙的心理差別。在《金枝》中弗雷澤從思維層面提出了一種巫術-宗教-科學變遷的假說。
  • 科學實在論與宗教的合理性——比較與反思
    再者,這些改變並不能使我們更接近真理。這一來我們不能簡單地說,科學是可證偽而宗教不能,所以科學與宗教的截然二分更難成立。我相信這看法更接近真理,這可透過對庫恩(Thomas Kuhn)的探討帶出來。另一方面,有些詮釋偏向非理性主義,認為庫恩證明了科學基本上也是受社會和歷史處境制約的實踐,這一來科學與宗教就更接近了:「庫恩對科學知識發展的理解,不單引致理性的概念的徹底重新定義和擴闊,也使我們更敏感理論建構如何以範式的方式塑造科學家的最終目標。要謝謝庫恩,神學最終也發展出一種敏感性,覺察到它所有概念模型都受歷史處境和範式制約」(van Huyssteen 1989,p.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