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超評《巫者的世界》|中國的巫術傳統及其諸面向

2021-01-10 澎湃新聞

《巫者的世界》,林富士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490頁,65.00元

近年來,學界有關中國巫術史研究的著述,佳作迭出,其中林富士先生的《巫者的世界》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部。林富士先生是中國巫術史研究領域中少數最有創見的代表性學者之一。本文嘗試圍繞林富士先生的一些主要論著,對其關於中國巫術史的研究進行簡要的評述。

巫術自有其久遠的歷史,學界一般認為,真正開啟巫術研究的是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Edward Tylor,1832-1917)和J. G. 弗雷澤(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自此以後的巫術研究,(化用卡爾·波普爾對柏拉圖的評價)或者是弗雷澤的,或者是反弗雷澤的,可是在任何時候,都不是非弗雷澤的。中國學界關於巫術的研究,始於晚清民國時期,上世紀八十年代後,隨著學術研究重回正軌,加上當時的文化熱,學界重新開啟了關於巫術的研究。林富士對於巫術的研究,就始於八十年代,1987年,他完成了碩士論文《漢代的巫者》。近二十年的研究中,特別需要提及的是餘英時先生的《論天人之際》(2014),這是近年來有關中國巫術和思想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漢代的巫者》:斷代巫術史的典範之作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學界巫術研究復興,雖然成果甚多,但多是宏觀性的研究和一般性的介紹,專題研究相對較少。就巫術史研究來說,出現了通史著作,如上述張紫晨的《中國巫術》(1990)、高國藩的《中國巫術史》(1999)等,這些著作對於巫術研究,當然是極大的推進,但就整體而言,這些著作還比較粗疏。(如高國藩在此研究的基礎上,於2015年修訂出版了《中國巫術通史》,內容有了極大的豐富。)通史的研究要建立在大量專精的斷代史和專題研究基礎之上。在此背景中,《漢代的巫者》為斷代的巫術史研究確立了一個重要的範式。

《漢代的巫者》

關於早期中國巫術,《國語·楚語》中的一段文字可謂是最重要的文獻:

於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異業,敬而不瀆,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禍災不至,求用不匱。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民匱於祀,而不知其福。烝享無度,民神同位。民瀆齊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為。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荐臻,莫盡其氣。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

這段文獻曾引起廣泛的研究和討論,其中把中國早期巫術史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民神不雜、民神異業」;第二階段是「民神雜糅、家為巫史」;第三階段是「絕地天通、使復舊常」。其中第三階段尤其重要。由顓頊命重、黎所進行的「絕地天通」,被學者們稱作是中國的第一次宗教改革,這次宗教改革確立了巫覡在溝通天地時壟斷地位,意義極為重大。張光直的研究主要就聚焦於「絕地天通」之後,巫覡群體成為社會的核心,巫術性的宇宙觀也由此支配了政治權力、財富積累、城市建構、美術製作等各個領域,從而也奠定了中國文化的一些基本特質。

但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巫師的地位較之以前有所下降。鄭玄在《周禮·家宗人》的注釋中說:

巫既知神如此,又能居以天法,是以聖人祭之。今之巫祝,既暗其義,何明之見?何法之行?正神不降,或於淫厲,苟貪貨食,遂誣人神,令此道滅,痛矣!

也就是說,至遲在東漢末年,巫覡的地位和社會評價發生了一個顯著的「古今之變」。林富士在《漢代的巫者》也採用了很多例證來說明漢代巫者地位下降的現象,比如桑弘羊在「鹽鐵之議」中說:「若疫歲之巫,徒能鼓口舌耳。」

(桓寬《鹽鐵輪》卷六)

王充在《論衡》中說:「論解除,解除無益;論祭祀,祭祀無補;論巫祝,巫祝無力。」此類說法在漢代大量出現。

但這一轉型並不是一下子發生的,大致在東周時期開始,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如果接續此前提到的關於巫術史三階段的劃分,東周至秦漢時期可以看作是中國巫術發展的第四階段。林富士極為敏感地注意到了這一變化,他的碩士論文《漢代的巫者》,就是從巫覡的社會地位、功能、社會形象等方面,對這個轉變時期進行的研究,選題可謂是獨具慧眼。

需要指出的是,餘英時先生在2014年出版的新著《論天人之際》,是從另一個視角,即思想史的視角梳理了這個轉型過程。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思想經歷了「軸心突破」,其核心就在於天人關係的變化,在軸心突破之前,巫術性世界觀處於主導地位,天是人間秩序的基礎,而在突破之後,基於人性自覺的人文精神,成為價值判斷的根基。如果結合林富士和餘英時師生二人的研究,我們應該更能看出中國巫術史第四階段轉型期的完整面貌。

巫術、政治及巫醫傳統:由博返約的巫術專題研究

1989年,林富士赴美留學,師從餘英時先生,其博士論文為《六朝時期江南地區的巫者與巫俗》()。自此林富士的巫術研究不但在時段上有所延展,而且在關注的專題也逐漸開闊起來。林富士關於巫術的專題研究,涉及巫術與政治、巫醫傳統、巫道關係、臺灣童乩文化、巫術與藝術等多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有專精的研究成果。下面從巫術與政治、巫醫傳統兩個專題來簡要談談林富士的巫術專題研究情況。

Chinese Shamans and Shamanism in the Chiang-nan Area During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3rd-6th Century A.D.]

一、巫術與政治的合離

巫術與政治的關係至為密切,在「絕地天通」之後,通天的資格與政治的權力結合在一起,有許多政治首領同時也是大巫,比如大禹。一般的巫師也都是統治集團的核心成員,《周禮·春官》中提到「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國有大災,則帥巫而造恆。祭祀,則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館。凡祭事,守瘞。凡喪事,掌巫降之禮。」可見巫官掌管祭祀鬼神的重要工作,祈雨、消災、祭祀、喪禮等,都是關涉國家治理的重要事務。

但在東周至秦漢時期,巫師與政治的關係逐漸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在漢代,巫師的地位和社會形象都在下降。在官方的主導下,巫師被劃分為「官巫」與「民巫」,「官巫」的地位較之以前也有所下降,且數額有限。而且巫師更是難以成為專職的官吏。《後漢書》中記載高鳳「自言本巫家,不應為吏」。林富士曾對此言有詳盡的分析,概括來說,在漢代,巫者已被視為異端分子而受到廣泛的排擠與打壓,很難進入到官僚階層。這表示著巫術和政治合流的局面被打破。秦漢時期中國建立起了以皇帝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巫術逐漸被排斥出了政治權力的中心,並被納入到政治的治理系統之中。春秋戰國時期至秦漢時期,巫師地位的下降,其根本原因除了「軸心突破」中形成的人文精神覺醒之外,還與政治與巫術的分離,以及由此產生的政治對巫術的控制有關。此後各個朝代,政府都有禁巫的法令,針對的主要是巫術對政治權力和社會秩序的衝擊和破壞。而在很多領域,比如治療疾病、解除災害、求雨、喪葬等有利於政治統治和社會秩序的方面,政府還是允許巫術存在的。

二、中國巫醫傳統

巫術地位下降之後,巫師在許多領域逐漸失去了權威地位,但在治療疾病一事上,卻仍承擔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巫和醫本為一體,有天然的淵源,可以說中國醫學即是源自巫術。《山海經》中記載了十巫,居於靈山,「從此升降,百藥爰在」。在古人看來,巫師就是治療疾病、掌握不死之藥的醫者。十巫中的巫鹹、巫彭,似乎就是最早的一批醫者。從字形來看,醫的繁體字為醫,又有一個俗字作毉。唐代釋慧琳《一切經音義》說,醫者「以酒使藥,故從酉,酉者,古文酒字也」。又說,「古者巫彭初作醫。毉字本從酉,或從巫作毉,亦通。」而《廣雅》乾脆就說:「醫,巫也。」

儘管從戰國時期開始,中國就出現了專業醫師,但巫師在治療疾病中的作用仍是十分重要。如神醫扁鵲就談到病有六不治,其中之一就是「信巫不信醫」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可見當時「信巫不信醫」的現象十分普遍。關於古人的「信巫不信醫」,不能簡單視作迷信和愚昧,這一觀念毋寧說與古人對身體和疾病的認知有關。如東漢劉熙的《釋名》認為「疫」即是「有鬼行役也」,巫師就能通過巫術方法來驅逐疫鬼。又如古人認為兵災、瘟疫常與「厲鬼」有關,制服厲鬼也要通過法術。再如,中醫中的祝由術,其原理如《黃帝內經·素問》所言:「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巫術治療疾病的傳統,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是十分普遍的,甚至到二十世紀,這一傳統仍在延續。

巫醫問題所涉及的領域極為專門,一般學者難以進入,所以至今關於巫醫的研究仍是十分冷僻的領域。而林富士很早就關注到這一問題,並在此領域耕耘多年,這也是他研究用力最勤、碩果最多的研究領域。在《漢代的巫者》《巫者的世界》中,均有專章、專文探討巫醫問題,而且他還有《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等專書。馬塞爾·莫斯非常強調要在一個文化環境之中去理解巫術,林富士的研究,對於我們了解巫醫傳統、研究醫學史,以至理解中國文化,都提供了可靠和深入的視角。

《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

地方研究、田野調查與個體經驗:研究方法的啟示

巫術作為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有其普遍的特徵,如弗雷澤的《金枝》、伊利亞德的《薩滿教》等,都是在考察了大量來自於不同地域的資料之後,得出了一些普遍性的結論。但不同地域的巫術亦有其獨特性。比如說,就東西方文化而言,其巫術是有所不同的。林富士即指出,伊利亞德認為薩滿的特徵在於「出神」或「脫婚」(ecstasy),而中國巫覡最重要的特徵則是「降神」「附身」或「憑靈」(possession)。在西方,宗教的發展成熟之後,巫術往往就被視作異端加以禁絕;而在中國,巫術所代表的實用理性精神則逐漸滲透進中國文化之中,成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所以,對於巫術的研究,要從地方性的視角,才能真正把握巫術文化的獨特性和豐富性。巫術研究是在人類學學科之中誕生和成長起來的,所以巫術研究自始就十分注重地方視角和田野調查。

林富士在其博士論文中,就聚焦於江南地區的巫術文化,已經開始重視地方研究。此後他又特別聚焦於生於茲長於茲的臺灣地區,尤其是關注臺灣的巫術和民間信仰。臺灣如江南一樣,也是「好鬼好巫」之地,而臺灣的巫覡有個特殊的名稱叫「童乩」(或「乩童」)。林富士稱,「童乩(乩童)是臺灣宗教世界裡備受爭議卻又耀眼無比的明星。」對臺灣童乩的研究很多,但正如林富士所言,多數的研究都是基於共時性(synchronic)的「民族志」式研究,而極少有基於「貫時性」(diachronic)的歷史學的研究。他即立足於歷史的角度,詳盡地考察了臺灣童乩的起源、流變、功能、儀式、社會角色等問題。

臺灣童乩文化與其他地區的巫術,有相通之處,但也有其獨特性,尤其是其崇奉的神靈和儀式與其他地區有所差異。臺灣童乩所奉祀的神明,大致有七種:王爺與瘟神、媽祖、城隍、水仙、七娘、何仙姑、九天玄女等。在儀式上,童乩較之中華文化其他區域的巫術也有不同,尤其是其「裸體」「散發」的裝扮,以及「自傷」(self-mutilation)式的鮮血淋漓的展演。這種用利器自傷的儀式與儒家所主張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身體觀,是完全不同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區域多元性。

林富士對臺灣巫術及民間信仰的研究還包括對於「厲鬼」的研究。厲鬼是民間信仰及巫術研究中的重要對象,就如林富士所總結的那樣:「厲鬼在《周禮》所建構或描述的鬼神體系中並不重要,但『祭厲』一直在中國官方宗教與民間信仰中佔有一席之地,從六朝時起,厲鬼更成為巫者主要的祭拜對象,而臺灣民間廟宇及童乩的主祀神明更是以厲鬼為主。」他經過多年研究,最終完成了《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可說是有關臺灣巫術與民間信仰研究的重要成果。

《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

林富士在對臺灣的研究中,很重視田野調查。如他關於臺灣厲鬼的研究,曾用一年的時間去搜羅資料和實地考察。1999年至2003年,他組織了一項「臺灣童乩基本資料」的調查,後來共完成了五百九十六位童乩的訪談。田野調查使得他的研究,既有紮實的史料根基和厚重的歷史感,又有鮮活的現場情景和深切的現實關懷。

一個學人的研究,往往與其所處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環境有些關聯。林富士在談及自己的治學經歷時,曾提到他是如何對巫術研究萌發起興趣的。他在大學畢業後服兵役時,帶了兩部書,一是《陽明全書》,一是《抱樸子》。他說在看前者時,感覺索然無味,而翻覽後者,卻興趣盎然,似乎為自己打開了一扇大門,「更重要的是,童年時期在鄉村的一些經驗突然醒覺,我恍惚又聽見了道士在喪禮中的搖鈴聲、吹角聲、唱誦聲,看見了三清道祖、十殿閻王、地獄鬼怪的圖像。在閱讀、冥想的過程中,我逐漸找到當下與往昔的聯繫,也找到自己歷史研究的方向」

(《巫者的世界·序》)

現代學術高度專業化,許多學者的研究都在追求熱點和前沿,這本也無可厚非,但林富士基於個人經驗和情懷的研究取向,對人文學科研究來說,似乎更能為學者帶來切近的觀察視角和不懈的研究動力。這也是可資年輕學人借鑑的學問方式。

張紫晨在《中國巫術》中說,中國的巫術文化「不僅影響道教文化、文學藝術,而且影響到民族、民俗、宗法、醫藥、飲食、器用、經濟生活、天文曆法、教育、法律、哲學、音樂、舞蹈、美術、民間文藝、工藝、功法、戲曲、文字、以至物質生產的各個方面,如果我們不局限於巫術、巫法、巫技運用的框框,而把巫術思想、巫教、巫醫、巫歌、巫舞、巫樂、巫戲、巫書,以及禁忌、佔卜、兆驗、讖緯、符咒等包括在內,那麼它的影響範圍和滲透方面則更為深廣。中國巫術對中國文化形態的構成起著不同忽視的作用」。可見巫術文化所包含的豐富內涵,以及巫術與其他文化領域的廣泛聯繫。林富士的巫術研究,既有開闊的通史視野,又有紮實深入的專題研究;既對巫術內部的重要專題有所探究,又非常關注巫術與外部社會歷史文化的關聯。林富士先生堪稱中國巫術史研究的典範學者。

相關焦點

  • 圖書2020|2020年巫術類著述經眼錄
    二是歐洲「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傳統上篤信巫術存在,又(至少在官方意識形態上)自發地拒斥這種信仰的地區。」歐洲有關巫術和宗教的認識,隨著傳教士傳到中國,自然地也被運用到對中國宗教的理解上。在此意義上,此書對於研究中國巫術,亦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2.
  • 中國文學的源頭是原始巫術
    中國文學的源頭有神話說、勞動說、卜祝辭說、六經說等。諸家聚訟不已,莫衷一是。文學的起源問題是中國文學研究中不可迴避的重大議題,關乎中國文學的演進脈絡與發展規律。近年來,考古資料的不斷豐富,為中國文學源頭的探索揭開了新圖景。出土文獻愈來愈表明,中國文學的源頭在「原始巫術」。
  • 祖述憲:關於傳統動物藥及其療效問題
    祖述憲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室 提要古代人由於對疾病及其原因無知,只能憑著直覺和表象經驗使用動植物和礦物等天然材料為藥,世界各國的醫藥都經歷過這樣的歷史。動物入藥起源於原始人的動物崇拜,用吞食或外抹動物臟器或其象徵物來增強自身的力量或驅除魔鬼治療疾病,世界上許多原始部落和遠隔地區的初民現在仍然保持這種文化。濫觴於古希臘,在歐洲發展起來的西方醫學,早已擯棄了這種蠻遺。我國的傳統醫療仍然使用各種動物藥材,包括珍稀動物,其中不少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的瀕危物種。
  • 張亞輝評《西方神秘學指津》︱除魔的世界與附魔的心靈
    中國商業精英浸淫於各種神秘學的修行與學習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尤其是在中印邊界上,有不少名氣很大的古魯學院,每次為期不過四周的培訓的學費動輒幾十萬也是常有的事,培訓回來的學員每個人都帶著洞悉宇宙人生之終極奧義的滿足感。所有這些一方面不禁令人想起韋伯關於中國終究是一個「巫術花園」的判斷,另一方面也讓我開始懷疑,韋伯關於一個「除魔」的現代性的看法究竟在何種意義上仍舊是有效的。
  • 神話,巫術,禁忌
    如果神話不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那它就不可能以其獨特的方式對之作出判斷或解釋。我們必須追溯到這種更深的感知層,以便理解神話思想的特性。在經驗思維中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我們感覺經驗的不變特徵。在這裡我們總是在實體的與屬性的、必然的與偶然的、恆定不變的與瞬息即逝的東西之間作出區分。靠著這種識別力,我們得出了一個由具有各種確定而明確的質的諸物理對象構成的世界概念。
  • 朱大可:三星堆文明的眼睛巫術——縱目神的崛起
    該符號包括眼珠、眼眶及其後端水平延伸線、弧狀眉毛、眼下垂直短線和向後的捲曲弧線,濱因其神秘而富有壓迫感的裝飾風格,在現代首飾設計中被廣泛引用。更耐人尋味的是,其中一部分的石料,居然跟「中國玉」如出一轍,顯示玉雕在古敘利亞有悠遠的歷史,跟中國最早的玉器文明聚集地——凌家灘遺址(約3600~3300 B.C.)大致相當。
  • 玻利維亞巫術尋蹤:古柯、導火索、魔鬼與汽車
    Acullico是指咀嚼古柯葉,可以起到巫術儀式中淨化和入迷的效果,後來甚至變成了類似遞煙敬茶一樣的社交禮儀。古柯葉的輕微麻醉性可以幫助巫者進入迷醉狀態來溝通神靈。而yatiri們被認為是最擅長使用古柯溝通大地母親的。因此,和黑色chullu帽一樣,裝古柯葉的小挎包也是yatiri的招牌裝備。老巫師從包裡面取出了一張燭臺聖母的畫片擺在一塊深紅色小羊駝毛毯上。
  • 巫術與神秘學的娛樂時代
    巫術不但是開啟一個充滿驚喜的新世界的鑰匙,更是兒童保持自己天真想像力的手段。從「哈利·波特」到「魔獸世界」然而正當觀眾目睹哈利·波特在銀幕上騎著掃帚滿天飛的時候,他們很可能忘記了巫術曾經在歷史上遭受的嚴酷待遇。
  • 世界未解之謎:苗疆巫術蠱毒知多少
    導讀:說到苗疆,人們的第一印象一定是讓人聞風喪膽的神奇巫術和蠱。
  • 巫術技術與汙名:晚清教案中「挖眼用於照相」謠言形成與傳播
    考諸史實,可以發現,中國古代有挖眼剖心之類的採生折割巫術。在晚清基督宗教進入中國後,因其與武力相伴隨,故引起了中國人和外來宗教之間的緊張感,反洋教運動和教案頻發。在中國人反基督宗教的諸多理由中,逐漸出現了洋人會挖中國人眼睛的謠言。這一謠言在早期的傳播過程中,並未與照相術有什麼關聯。而後來逐漸有了挖眼珠用於製作照相藥水的說法。「挖眼用於照相」謠言在義和團運動中達到了傳播的頂峰,許多事件因此而起。
  • 道教咒語與巫術有何關係?為何又稱之禁咒,有怎樣強大的力量?
    文/曉夢閣主咒語是一種有別於正常語言的術語,是世界上所有神秘文化中重要的研究對象。它的神秘不僅在於自身的神秘晦澀,還在於強大的力量,不管是東方的佛道,還是西方的魔法,都有自身的咒語。一、咒語與巫術的關係咒語起源於原始宗教的先民對語言魔力的崇拜,後來成為巫術的核心要術。道教繼承了巫術的咒術並加以發展,同時又吸納進一些佛教咒語,但從總體上來說道教咒語有自己的特點。這裡順帶提一下,佛教中的真言宗,也就是唐密,一派非常擅長咒語,善於驅妖。真言宗基本被日本給繼續下來了。為什麼道教咒語通常結尾是「急急如律令」?
  • 《中國阿爾泰語系諸民族神話比較研究》簡介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 第四批成果文庫(2009—2010) 《中國阿爾泰語系諸民族神話比較研究》簡介   2011年05月13日16:14
  • 洪江市龍船塘瑤鄉四個村獲評「中國傳統村落」
    12月22日,從洪江市龍船塘瑤族鄉傳來好消息:該鄉黃家村、白龍村、翁朗溪村、小熟坪村列入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被授予由住建部監製的」中國傳統村落「牌匾。「這榮譽來之不易啊!」黃家村村支書激動地說道。據悉,在未來3至5年裡,該市將加大保護建設,使中國傳統村落的文化建築保護、基礎設施水平、宜居人文環境方面得到明顯改善。四個「中國傳統村落」在龍船塘瑤族鄉安家落戶,將成為該鄉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有利於老百姓理解中國傳統村落文化底蘊、文化價值,增強中國傳統村落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
  • 中國歷史上那些民間巫術文化避邪,躲避鬼怪邪煞為目地多種多樣!
    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無論是在政治、軍事、人文風俗等等在世界上都是有著傲人的一面,讓世界為之敬仰。尤其是在人文風俗方面,先不說道德經、鬼谷子、孫子兵法等一些奇書,光一些傳承了數千年的民間風俗更是讓人稱奇,那麼小編就先為大家再次對我國從古代傳承下來的一種形似巫術的民俗。
  • 中國輿論觀的近代轉型及其困境
    本文旨在系統梳理、建構中國輿論觀念史的理路和架構,考察始終盤桓於觀念世界或實踐中反覆湧現的基源問題——重點是輿論的理性品質、能力及其與政治秩序、社會共識的關係問題,以開顯歷史接續傳遞的見識和鬱積的困惑,促進輿論觀的傳承、更新和創造。
  • 專訪|蘇國勳:韋伯思想是如何「東漸」到中國的?
    蘇國勳:當中國社會學界引入韋伯思想之際,正值國際學術界關注東亞經濟騰飛與傳統儒家文化的關係的時刻。此前,美國漢學家曾就「儒家傳統與現代化」的關係先後在日本和韓國召開了兩次國際學術研討會;80年代初,香港也舉行了「中國文化與現代化」的國際學術會議,中心議題就是探討儒家倫理與東亞經濟起飛的關係。
  • 現代巫術7大奇異故事
    2017年2月,為了阻止川普總統對美國乃至世界其他地區造成傷害,人們在紐約市聚集一堂,舉辦了一個Facebook活動。許多現代女巫和巫術崇拜者不能參加紐約的活動,他們決定利用蠟燭、水晶和塔羅牌的幫助,在自己家裡的私密處施魔法。有關的措辭如下:「約束唐納德·J·川普,這樣他的惡性作品就會徹底失敗。」巫術崇拜者解釋說,這個咒語不是為了詛咒或傷害川普,而是為了阻止他傷害他人。
  • 揭秘超自然神秘力量——巫術(蠱、降頭……)
    『三』中國的薩滿教巫術 分布 在中國,薩滿教巫術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西南等少數民族地區。漢族地區也有神漢和神婆,但他們的傳承不甚穩定,真實性和有效性也廣受懷疑。 據社科研究人員調查,至今仍保有薩滿教巫術傳統的民族有:蒙古族、滿族、塔吉克族、達斡爾族、錫伯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藏族、珞巴族、納西族、摩梭族、苗族等。 理論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宗教,它沒有系統的教義、教規、經文,人們只能從巫師的巫術實踐中窺探它的理論基礎。
  • 李國平等:面向2030年的中國城鎮化及其區域差異態勢分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和如何實現面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關鍵之年。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引以為傲和舉世矚目的成就是在經濟領域中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在社會領域中從鄉村社會走向城市社會。2019年,中國城鎮化水平超過60%。
  •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圖書在滬發布
    上海譯文出版社供圖中新網上海8月12日電 (周卓傲 葉穎)8月12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的讀本「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在2020上海書展上舉辦新書發布會。該系列圖書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內容,精美的藝術設計,助力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