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來自浙江的網友發給我一幅他在野外山谷間拍攝到的野花圖片,問我圖片上的野花是不是彼岸花。剛開始我感覺挺奇怪的,因為彼岸花這種人盡皆知且辨識度很高的花應該很好認才對,他怎麼會分不清自己拍到的花是不是彼岸花呢?當他把圖片用微信發到我手機上,我才明白原來這位網友遇到了一種與彼岸花非常相似的彼岸花近緣物種——稻草石蒜。稻草石蒜與彼岸花也就是石蒜同屬於石蒜科石蒜屬下的物種,可以說親緣關係非常近,長得相似也就不奇怪了。
稻草石蒜為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葉子為披針形,和大蒜的葉子比較像,沒開花的時候和雜草無異。稻草石蒜具有一個洋蔥狀的地下鱗莖,花和葉都是從鱗莖的基部生出,開花的時候葉子會脫落,依靠鱗莖中貯存的營養開花,但它一般不會結果是典型的有花無果的植物,冬季花葉均枯萎利用地下鱗莖越冬。生長旺盛的時期鱗莖會從它的側邊抽出新芽並逐漸發育出新的小鱗莖,小鱗莖會在來年發育成大鱗莖,因此稻草石蒜一般利用分株的方式進行繁殖。
稻草石蒜的花與彼岸花的形狀非常相似,只是顏色不同,稻草石蒜的花為黃色,常常被誤認為是黃色彼岸花或忽地笑。稻草石蒜花生在一個長長的傘狀花序上,每個花序上有5-7朵花,花瓣細長,向內彎曲,雄蕊很長,探出花冠以外,與花瓣組成花的整體外形。黃色的花瓣和乾枯稻草的顏色非常像,這也是稻草石蒜名字的由來。
橙黃色的為忽地笑,淡黃色的為稻草石蒜
稻草石蒜一般分布在土壤肥沃,陰涼潮溼的山坡地帶,我們常常能在巖石邊或山坡的草叢中看到它們的身影。稻草石蒜無法結果,自然條件下只能依靠分球的方式進行繁殖,人工繁育效率比較低,而組培快繁的成本又比較高,無論是公園還是庭院種植的都比較少,因此稻草石蒜是一種比較稀有的野生花卉。
稻草石蒜的養護:坦白說作者並沒有種植過稻草石蒜,但公司組培部門有同事接觸過稻草石蒜的組培快繁工作,對稻草石蒜的養護工作有一定了解,我想在這裡把同事的種植經驗介紹給大家。
稻草石蒜一般都會被當做彼岸花來種植,有時會跟彼岸花、忽地笑、白色彼岸花種植到一個盆裡形成顏色上的搭配,因此關於稻草石蒜的種植我們完全可以參考彼岸花。
1.選土。選土上我建議大家選用鬆軟透氣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土,土壤PH偏酸為宜。家庭種植可選取沙質園土摻入入少量腐敗枝葉混合使用,腐敗枝葉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有條件的可以在土中摻入適量多菌靈以抑制土中有害真菌的生長,防止稻草石蒜出現爛根的情況。
2.入盆。對於野外獲得或購買的稻草石蒜(作者不建議從野外獲得)入盆前需要將鱗莖用水輕輕洗淨並用1:1000的多菌靈浸泡30min,除去鱗莖傷口上感染的真菌,這樣能夠有效防止稻草石蒜在入盆後最脆弱的階段出現爛根的情況。入盆時鱗莖不要埋得太深,鱗莖的1/3要居於土層之上,這樣有利於稻草石蒜出芽和透氣。
3.澆水施肥。稻草石蒜為宿根植物,鱗莖中貯存了大量的營養和水分,剛入盆的稻草石蒜以生根為主,對水分和營養物質的需求量不大,此時的稻草石蒜不需要施肥,過度施肥可能會出現燒苗現象,澆水也要適度保持土壤潮溼即可。當稻草石蒜新葉大量生出後可施加適量氮肥,促進葉的生長和光合作用,促進營養物質的積累。花期前要停止氮肥的使用,改用磷鉀肥或複合肥,磷鉀等元素能夠促進稻草石蒜花芽的發育,有利於提高開花質量。需要注意的是稻草石蒜怕澇,花盆中儘量不要積水,否則會使稻草石蒜的根莖出現爛根的情況。
總結:稻草石蒜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野生花卉,平時注意保護好它的鱗莖,適時適量的澆水施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