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對魔術情有獨鍾。為了近距離欣賞科波菲爾的表演,我去了拉斯維加斯。
記得讀書時,第一回去上海雜技場觀看表演,就被神奇的魔術迷住了。後來,只要有機會就會想方設法去看各類雜技表演,因為十之八九有變戲法環節。魔術大有「真作假時假亦真」之效,有時明明知道它是假的,但到底假在何處又百思不解。魔術師都有一雙敏捷的手,他們利用道具中暗藏的構造和表演的本領,錯誤引導觀眾,或作心理暗示,造成觀眾的神經錯覺,最終使不可能變為可能,讓觀眾見證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不可小覷魔術,它涉及的領域可不少,包含物理、化學、心理學等原理。
大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得知了科波菲爾的大名。紐約自由女神像在他的魔杖下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他穿越萬夫莫開的萬裡長城;他從防範森嚴的阿爾卡特拉聯邦監獄逃脫……本世紀初,他又到北上廣三地演出,給中國觀眾帶來了全新的魔術體驗。可以說,科波菲爾是伴隨著我們這代人成長的魔術大師。以往只在電視上觀賞他的表演,幾次想親眼目睹他的風採均失之交臂,這回總算可以夢想成真了。
為近距離欣賞科波菲爾的表演,我去了拉斯維加斯。演出前,米高梅酒店內的劇院入口處已大排長龍,大家都想和科波菲爾雕塑合影,作為他的鐵桿粉絲,我不得不加入隊伍。
進入劇院,700多個位子已座無虛席。環視四周,年過半百的觀眾居多,顯然大多數是為了懷舊而來。整場演出一個半小時,包括大變活人、觀眾消失、奇變汽車、預知未來等節目,將古老的魔法結合高科技元素,把過去與未來融於一體,全場安排緊湊,高潮此起彼落。
不難看出,科波菲爾是一個極其擅長講故事的人,整個節目的基調是他用魔術講述童年的記憶,包括已故父親對他生活的影響,大屏幕上多次映現他及父母的大幅照片,節目既引人入勝又充滿了暖意。尤其是他回憶父親時的真摯眼神,數次打動了我的心扉,使我憶起家父的點點滴滴,喚起心靈深處的牽掛……居住在黃浦江畔的家父還好嗎?
與傳統魔術有所不同,科波菲爾的魔術表演有不少與觀眾互動的環節。我雖然沒被選中上臺,但因坐在前幾排,與他有了近在咫尺的接觸,甚至能聽到他的喘息聲,親眼領略了他的魅力和其團隊的高水準合作。他雖然年屆63歲,但還沒有準備告別舞臺,依然精力充沛,每天兩場表演,周末甚至多達三場。
為了與時俱進,科波菲爾不斷改變著魔術的內涵,一生造就了許多傳奇。他從12歲起學習魔術,並成為美國魔術組織最年輕的魔術師;16歲時就在大學教授魔術;他在大一入學三周後就成了音樂劇《魔術人》的主角,並且根據狄更斯的同名小說《大衛·科波菲爾》改名;他是歷史上獲得最多獎項的魔術師,入圍艾美獎38次,獲獎20次;他也是第一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留名的在世魔術師。
除了商業演出,科波菲爾還在1982年創辦了公益的「魔術計劃」,通過魔術幫助病人康復。
這是一場充滿魔力的精湛表演,我也因此度過了一個趣味盎然的夜晚。(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