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會說大衛.科波菲爾是最棒的魔術師,其實,他可能是惟一全世界知名的魔術師,要讓你說出第二棒還不太容易,如果你不是一個魔術愛好者的話。在過去20年裡,他製作了近20場電視魔術系列表演的專題節目,發行至40多個國家。1995年大衛.科波菲爾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下掌印,這是星光大道上惟一一雙魔術師的手印。比那些明星更多的榮譽是,有四個國家把他的肖像印在郵票上,還被法國政府封為文學藝術騎士,也是獲得這個頭銜的第一個魔術師。1996年,大衛名為《夢想與夢魘》的大型表演曾打破百老匯票房紀錄。他與塔霍的愷撒飯店、花花公子飯店,以及大西洋城卡西諾飯店等地籤訂了一系列合同,此外還有每年的現場演出,動輒超過500場,票房從來沒有低於9成,使他成為有史以來收入最高的魔術師。《福布斯》曾在世界娛樂名人榜上把他排在第6位,名利雙收地到了2000年,和史匹柏一起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世紀傳奇」。
他這次深圳、廣州、上海及北京的中國之行至少有28場現場演出,也是從南向北的軒然大波地一路過來,所到之處,無不亢奮。可是中國魔術師們不甚服氣,他們評價大衛.科波菲爾在中國的表演時有一個一致態度——節目流暢但並不出新,魔術師的魅力蓋過魔術本身;就他的魔術本身來說,至少能看懂85%。總之,所有魔術的基本技巧都是差不多一樣的,只是在處理方法上不同而已。那就有記者問了,既然技術不是障礙,你們怎麼不能把火車變沒呢?中國魔術師們反問道:如果不是大衛來了,你們會想得起採訪中國魔術嗎?那意思是說,大衛的魔術並非單靠個人力量就能實現的,那是商業化運作的一種結果,而中國缺少對魔術的商業支持,甚至根本沒有人關心魔術文化。
王志偉是中國魔術師中對大衛有最多研究的,他從1983年到美國讀書開始,十幾年中看了50多場大衛的現場演出,在他看來,大衛早就修改了魔術的定義。1974年,大衛.科波菲爾從新澤西州的麥森特高中畢業,進入福特哈姆大學,在他剛開始讀大學時,接到芝加哥《魔術人》輕歌劇劇組邀請,請他主演這部新型歌舞魔術劇。大衛中輟了才三個星期的大學生活,開始了《魔術人》的創作。劇中所需全部魔術由他設計是必然的,因為那時候他已經是美國最年輕的知名魔術師。載歌載舞是他的另一項本事,這個本事改變了魔術風格,魔術加歌舞使這部喜劇成了那時候芝加哥歷史上連續上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劇。
大衛.科波菲爾魔術的真正時尚化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王志偉說,是他對電視的利用。一般魔術師看不起電視演出,因為會有利用鏡頭切換、掩蓋手藝漏洞的嫌疑。但科波菲爾要利用的是電視資金雄厚、觀眾廣泛這種哪兒也替代不了的強勢。之所以要在電視節目之外做那麼多現場演出,也想證實他的電視演出沒有利用鏡頭做假,和現場完全一樣。之所以要自編自導,王志偉說,也是為最大限度地利用電視,如果編排不當或鏡頭角度不當都可能穿幫。1978年他與哥倫比亞廣播電視公司合作,開始拍攝《大衛.科波菲爾的魔術世界》,由他本人自編自導自演。《大衛.科波菲爾的魔術世界》連續3集在CBS獲得高收視率,第3集是那一年的年度最受歡迎節目。1978年,CBS將其魔術推廣到世界各地。由於他藉助電視獲得的商業成功,節目更新不僅有了資金的保證,而且有的魔術師有了新方案更願意賣給他,因為自己演出獲得的演出收益不如這樣多。
1981年,《大衛.科波菲爾的魔術世界》第4集播出,這也許是一個魔術真正讓夢想飛翔的節目——在數百萬電視觀眾面前,科波菲爾不靠攝影伎倆,變走一架7噸重的噴氣式飛機轟動美國,並使其在當年成為全美年度最佳表演藝人。1983年在這系列節目第5集中,他變走的自由女神像又被稱作「本世紀最偉大的錯覺」。1987年,他從防衛森嚴的美國阿爾卡特拉聯邦監獄逃脫,1992年,他創造了經典魔術「飛翔」,又是歷史上第一個不藉助繩索和攝像技巧而飛翔的魔術師。他的魔術完全是大規模的商業製作,單就一個「自由女神消失」設計方案花費就是20萬美元,以350多萬美元進行籌備。
《大衛.科波菲爾的魔術世界》共16個專集,通過這個系列節目,他的魔術超出江湖概念,再也不是馬戲團裡逗樂的把戲,成了與其他娛樂行業一樣的時尚文化。大衛.科波菲爾給魔術的定義是「讓人產生夢想的東西」。生活是脆弱而有壓迫力的,夢想卻是「縱慾」的翅膀。這個出發點使他對魔術設計樁樁件件落在時尚娛樂輕巧的縱慾歡樂中。也許方法有限,可是他在魔術中講故事,故事是無限的,小夫妻鬧彆扭,老年人的孤獨,兒童的幼稚幻想,個個難題都像夢想中的一樣。藉故事施展的魔術如虎添翼,如同好萊塢的科幻大片,魔術不是其演練的主角,是支撐故事的技術。科波菲爾在這些故事的演繹中著力塑造了他這個有情感、有欲望,還有政治理想的魔術師本人。在「自由女神消失」之前,他大談這個女神所象徵的自由之重要,「如果失去自由,人們才更知道它的可貴」。做「飛翔」節目時,也是從他自己的夢想講起。
1982年大衛設計出一種「魔術計劃」,他先到加利福尼亞的丹尼爾福裡門醫院,醫院治療科和大衛一起研究可用於殘疾治療的各種不同節目。魔術師先把魔術教給治療專家,由他們去教授患者表演,經過一段時間患者掌握了節目,魔術師再來提高他們的技巧。他解釋說,教導殘疾人士研習魔術,可助病患者改進靈活度,協調聽力、視力感覺、認知技巧,同時分散他們在治療中的痛苦和厭煩,並鼓舞他們進行持續治療,激發他們復健的效果。這個計劃目前已經在全世界三十多個國家超過1000家醫院推廣。有一位21歲的女演員,因一次車禍致局部麻痺,經過一年學習「解開繩結」的戲法,目前已經治癒。大衛自認為「這項工作可能成為他最偉大的魔術」。
除了讓魔術縱容你內心那些愚蠢而甜絲絲的欲望,看魔術過後一個實在的結果是給自己裝一腦子疑難雜問回家。美國的一個大衛迷在自己做的網站上給大衛的著名幻術節目揭秘,也有的人慢放DVD盤,破解一些小魔術。這些疑問可能這輩子也沒法解答,這個實在的結果又要歸因於魔術本身的趣味。在所有這些魔術中,科波菲爾從來都把魔術師的形象和性情作為焦點,他是這所有故事的主角,是他策動了一場場的夢想,所以他能成為偶像,正好他有那麼一雙夢遊般的眼睛,那麼一雙神經質的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