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定理全宇宙通用嗎?120億光年外的古老天體似乎電磁常數更大

2020-12-05 關注未來世界

電磁力,與引力、弱核力和強核力並稱四大基本力,在電磁力的作用下,原子中的電子繞著原子核轉動,如果沒有電磁力,所有的物質都會瓦解。電磁力強度跟一個物理常數有關——精細結構常數(α),它是一個無量綱常數,約等於1/137,它與圓周率、光速、電子電荷這些常數一樣,是個數字不變的常量

這些地球上的物理常識都經過了無數次檢驗,但是,宇宙這麼大,這麼古老,有無數形形色色的天體,地球上總結出來的物理定律全宇宙通用嗎?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明確假定了自然界的基本物理法則在任何時空中都是不變的,因此宇宙應該是「各向同性」的——在宇宙中任意一個位置測量得到的物理常數,都應該跟地球上是一樣的;在宇宙演化的任意一個階段,物理常數跟現在不應該有任何區別。假如有朝一日證實宇宙有方向性,就會動搖現代物理學的基石,許多基本物理概念都要重新修正。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John Webb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過去20年裡一直在觀察遙遠的類星體。類星體是一類可以釋放出極高能量的天體,已知的最遙遠的類星體距離我們大約120到130億光年。宇宙總共存在了138億年,因此,研究來自這些類星體的光,實則是在研究宇宙才剛剛誕生10億年左右時的特徵。

研究人員發現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似乎存在異常——在宇宙某個特定方向上測得的電磁力會逐漸增加,而在相反方向上逐漸減弱。換句話說,我們原本以為各種天體在整個宇宙尺度是均勻隨機分布的,忽然間好像有了「南北極」。

這樣的測量結果真是令人瞠目結舌,就連Webb教授本人都表示難以置信。在排查了測量儀器的故障和計算的錯誤之後,還是選擇在近期的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進展》上發表了這項研究結果。

無獨有偶,另外一組來自美國波恩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研究星系和星系團的X射線特徵以及宇宙學距離時,也觀測到了同樣的宇宙「偶極」結構,得出了宇宙具有方向性的結論,而且這個方向跟Webb團隊測得的方向相同。

精細結構常數的意義在於表徵了電磁力的強度,假如這個值再大一點,那麼電磁力就會更強,原子會更小;反之假如這個值再小一點,那麼原子就會更大。Webb教授對古老類星體的研究難道說明在宇宙誕生之初,原子的大小跟現在不一樣嗎?

這些最新的研究結果亟待檢驗,Webb教授也想知道是否只是一個巧合,比如受到觀測地點、觀測時間、觀測技術的影響得出了錯誤的結論。但如果屬實,它所帶來的結果可以是顛覆性的。

參考資料:M. R. Wilczynska, et al., Four direct measurements of the fine-structure constant 13 billion years ago, Science Advances 2020, 6(17): eaay9672.

相關焦點

  • 138億光年外的宇宙是什麼?那裡是宇宙的盡頭嗎?
    光速是宇宙最快速度,光在1年的時間裡可以前進1光年的距離。宇宙誕生至今已有138億年,這意味著光最遠傳播了138億光年。那麼,138億光年外的宇宙是什麼?那裡是宇宙的盡頭嗎?我們的太陽系直徑為2光年,太陽系又在直徑為10萬光年內的銀河系之內。
  • 138億光年外的宇宙是什麼?那裡是宇宙的盡頭嗎?
    之所以稱之為背景輻射,是因為它們是最為古老的光子,而且均勻地分布在宇宙的各個角落。當我們望向時間的盡頭時,最終所能看到的光子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更早之前的宇宙沒有自由光子,我們無法看到當時的情況。光速是宇宙最快速度,光在1年的時間裡可以前進1光年的距離。宇宙誕生至今已有138億年,這意味著光最遠傳播了138億光年。那麼,138億光年外的宇宙是什麼?那裡是宇宙的盡頭嗎?
  • 存在數萬億光年外的恆星嗎?宇宙不是只有930光年?答案是可能!
    有朋友認為某星球離地球有幾萬億光年,而整個宇宙的直徑才930億光年,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其實這個話題中有一個可能,還有一個錯誤,這是對宇宙認識的不足所導致,下面我們不妨來聊聊這個可能與錯誤!一、宇宙的大小是930億光年嗎?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是930億光年只是可觀測宇宙的大小!
  • 存在數萬億光年外的恆星嗎?宇宙不是只有930光年?答案是可能!
    其實這個話題中有一個可能,還有一個錯誤,這是對宇宙認識的不足所導致,下面我們不妨來聊聊這個可能與錯誤!一、宇宙的大小是930億光年嗎?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是930億光年只是可觀測宇宙的大小!因為從宇宙大暴漲論看來,我們最遙遠的恆星大約是在宇宙誕生約1億年左右誕生的,位於澳洲沙漠的一具從射電波段觀測的望遠鏡發現,最早的恆星位於136.8億光年外,而從光學波段觀測到最遙遠的天體則是在134億光年,GN-Z11是人類從光學波段觀測到最遙遠的星系,距離再遠則由於宇宙的膨脹將可見光波段拉伸至電磁波段,因此再也無法用光學望遠鏡觀測!
  • 在宇宙的不同方向上,這個基本常數會有所不同?
    電磁力被認為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不會發生變化的力,但在過去的20年裡,天體物理學家John Webb教授注意到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似乎存在異常,他發現在宇宙某個特定方向上所測得的電磁力似乎略有不同。正如前面所說的,精細結構常數表徵了電磁相互作用的強度,假如這個值再大一點,那麼電磁力就會更強,原子會更小;但反過來假如這個值再小一點,那麼原子就會變得更大。就在一篇最新發表於《科學進展》雜誌上的論文中,Webb領導的研究團隊報告了4個最新的精細結構常數的測量值。
  • 在宇宙的不同方向上,這個基本常數會有所不同?
    電磁力被認為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不會發生變化的力,但在過去的20年裡,天體物理學家John Webb教授注意到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似乎存在異常,他發現在宇宙某個特定方向上所測得的電磁力似乎略有不同。
  • 120億光年外的「火環」星系-愛因斯坦環
    「火環」星系存在於120億光年之外,當時的宇宙年齡僅為現在15%。
  • 宇宙年齡是130億年左右,為什麼人類能觀測到460億光年遠的天體?
    宇宙年齡約130億年,這是大家所熟知.但是人類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遠的天體則為460億光年遠.
  • 螺旋星系鼻祖在120億光年外被發現:中心隆起暗示已被黑洞佔領
    編者按:SPT0418-47星系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螺旋星系之一,形成時間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3.8億至4億年之間,堪稱螺旋星系的鼻祖,與我們的距離超過120億光年。深入觀測SPT0418-47星系存在中心隆起,暗示其中心已經被黑洞佔領。
  • 光年是怎麼來的?還有比光年更大的單位嗎?科學家:有,而且更準
    光年是怎麼來的?還有比光年更大的單位嗎?科學家:有,而且更準在探索無邊無際的宇宙時,人類能夠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對於廣闊無邊的宇宙來說,人類甚至連塵埃都算不上,所以人類在地球用來計量距離的單位用在宇宙的探索中就會非常的不方便,要記錄一個天體與地球的距離太陽系內還能用千米來表示,但是太陽系外的就需要使用光年來進行計算,否則就會是非常龐大的數據。那麼,光年一詞是怎麼來的呢?還有更大的距離單位嗎?
  • 宇宙中存在以光年計量大小的巨型天體嗎,宇宙最大的天體是什麼?
    但這還不算大,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對宇宙的探索日益深入,現在展現在人類面前的宇宙是一個無法想像的巨大空間。據悉,人類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已達到920億光年,這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
  • 宇宙膨脹速度只有67千米/秒,為什麼138億年能膨脹出930億光年?
    宇宙的年齡到底是多少年在這問題上並不重要,而且138億年這個數字非常準確了,在這裡就不糾正了,吃瓜群眾好奇的是宇宙中速度最高的不過是光速而已,即使以光速膨脹也不過是276光年而已,怎麼會跑出930億光年的距離呢?而且表現宇宙膨脹速度的哈勃常數不過67.15千米/秒,都還沒有帕克衛星環繞太陽的近日點速度高,天文學家是不是搞錯了?
  • 愛因斯坦說光速不可超越,138億光年外的地方,現在怎麼樣了?
    都說宇宙廣袤達到了138億光年,光從如此遙遠的地方到達這裡,早就過去了138億年,那麼現在那宇宙的邊緣,怎麼樣了呢?為什麼138億年的時間膨脹出了465億光年的宇宙有了宇宙誕生的模型、參數和時間,那麼科學家計算出了宇宙的大小,大約930億光年直徑!
  • 930億光年外是宇宙的邊緣嗎?
    宇宙到底是有限還是無限的,這個謎團已經困擾人類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人類一直找不到確切的答案,歸根到底是因為人類實在太過於渺小了,按照人類目前的文明發展程度,要想探索宇宙的實際大小,就好比叫螞蟻去測量太平洋的大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人類為啥能看到100億光年外天體,因為我們看到的宇宙只是過去的
    光年是長度單位 ,一般被用于衡量天體間的時空距離,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了一年時間所經過的距離,所以人類能夠發現100億光年外的天體和太陽多少年齡並沒有任何關係。人類是如何看到100億光年外的天體呢?
  • 愛因斯坦說光速不可超越,宇宙138億年,為何能膨脹出930億光年?
    宇宙的年齡可以通過對哈勃常數以及所含成分的密度參數的測量決定為什麼138億年的時間膨脹出了465億光年的宇宙有了宇宙誕生的模型、參數和時間,那麼科學家計算出了宇宙的大小,大約930億光年直徑!也許大家有點懵逼,宇宙誕生不就是138億年麼?怎麼就膨脹出465億光年半徑的宇宙,即使以光速膨脹宇宙也就276億光年直徑,難道算錯了嗎?
  • 距離地球130億光年!天文學家發現最遙遠、最古老的耀變體
    騰訊太空訊 天文學家利用亞利桑那州大型雙筒望遠鏡天文臺(LBTO)設備,最近發現了一個距地球130億光年、被命名為PSOJ0309+27的耀變體這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遙遠、最古老的耀變體。 該研究小組由義大利英蘇布裡亞大學博士生西爾維婭·貝拉蒂塔領導,研究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INAF)研究員以及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此提供指導。 什麼是活動星系核?什麼類星體?
  • 宇宙138億年的年齡是怎麼知道的呢?
    我們選取古老的巖石,測定其中的鈾同位素,上圖的式子中λ′和λ分別是U和U 的衰變常數。計算表明T0為44.3~44.5億年。宇宙年齡的測量也能用這種方法嗎?我們也能尋找宇宙中的某些物質來用同位素的測定年份方法測定嗎?科學家曾經也這樣想過,但是宇宙的那些天體是早產生還是晚產生呢?
  • 最新研究:新方法完善了哈勃常數和宇宙年齡
    哈勃常數(Hubble's constant),指哈勃定律中的常數值。哈勃定律是關於物理宇宙論的陳述,該定律是哈勃和米爾頓·修默生在接近十年的觀測之後,於1929年首先公式化,被認為是在擴展宇宙空間範例上的第一個觀察依據。
  • 宇宙可能真的存在方向性?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電磁力被認為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不會發生變化的力,但在過去的20年裡,天體物理學家John Webb教授注意到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似乎存在異常,他發現在宇宙某個特定方向上所測得的電磁力似乎略有不同。正如前面所說的,精細結構常數表徵了電磁相互作用的強度,假如這個值再大一點,那麼電磁力就會更強,原子會更小;但反過來假如這個值再小一點,那麼原子就會變得更大。就在一篇最新發表於《科學進展》雜誌上的論文中,Webb領導的研究團隊報告了4個最新的精細結構常數的測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