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後,標誌著正式進入寒冷時節,民間開始「數九」計算寒天,而今年,小寒、大寒、三九都在1月!
小寒在2021年1月6日;
大寒在2021年1月20日;
「三九」在2021年1月8日~1月16日,按照俗語的說法,這個時間段最冷。
又到了一年中最危險的日子了!寒冷的天氣導致慢性疾病易高發,低溫也很容易導致疾病加重。
這樣的天氣對所有人尤其是老年人都是一個考驗。冬季是老年人的一道「奪命坎」,可以說氣溫每降1℃。老年人就離危險更近一步。
在冬季,老年人會面臨三大「要命病」的威脅。
在冬季,老年人
要躲開這3道危險"關卡"!
心腦血管疾病
突如的降溫會使血管劇烈收縮,容易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項目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數比夏天高41%。
腦中風、冠心病等這些都是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
冠心病
在寒冷刺激下,冠心病在冬季易加重,心絞痛也更易頻發。此時,冠狀動脈斑塊突然破裂或血管堵塞,可能發生更嚴重的威脅生命的情況。
「在冬天,很多人都容易腳腫,或者氣緊、心累等,這也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現,也是冠心病的一種,我們稱為'缺血性心肌病',以心律失常、心臟功能不全為表現,一旦出現最好積極看醫生。」
腦卒中
寒冷的空氣會誘發腦中風,而腦中風最危險的時段是在清晨。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約有 40% 心肌梗死和 29% 心臟性猝死發生在清晨時段,該時段腦卒中的發生率是其他時段的3~4 倍。
清晨是一天中血壓波動最大的時段,高且波動大的血壓更可能導致血管斑塊破裂,在心臟造成心肌梗死,在大腦則會導致中風(腦梗死或腦出血)。
很多老年人都有清晨鍛鍊的習慣,鍛鍊最好避開清晨時間段。
高血壓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源!控好血壓是安全過冬的首要條件。
高血壓是諸多疾病的罪魁禍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源,直接關乎心、腦,甚至腎的健康,越是平常越要重視!
高血壓患者日常要堅持測量血壓、堅持服用降壓藥,可幫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感染性疾病
冬季寒冷乾燥的空氣、粉塵等會刺激呼吸道,容易導致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老年人一旦受涼或者吸入,則很容易中招,會加重老慢支、慢阻肺等疾病的病情。
免疫力差的老人尤其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的感染。
保命建議
● 避免吸入有害顆粒。空氣不佳時儘量不要出門,出門應注意戴好口罩。
●注意通風,積極預防呼吸道疾病。適當使用加溼器避免空氣乾燥,天氣好的時候,應定時給室內通風。
●考慮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如果出現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不要因為症狀輕就忽視它。
其他致病致殘因素
在冬季,除人體機能因素外,意外傷害對老人來說也是考驗。
跌倒
有數據顯示,跌倒是造成 65 歲以上老人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其危險性甚至不亞於中風、心梗等疾病。
王愛茹醫生介紹,冬天路面溼滑,衣物厚重,老人很容易摔跤,這增加了骨折的風險。老年人一旦發生骨折,有可能導致原有系統疾病加重,如果長期臥床,則容易形成深靜脈血栓,對健康造成威脅。
保命建議
● 預防跌倒是首位。可在廁所、浴室安裝防滑扶手,在過道安裝小夜燈,準備具防滑功能的鞋子,老人雨雪天最好不要出門。
● 跌倒後要儘快就醫。跌倒後要注意休息觀察,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更放心。
燙傷
在冬季,有些家庭會使用暖水袋取暖,要注意了,使用不當可能會增加了老年人的「低溫燙傷」風險。
保命建議
● 1.暖水袋避免直接接觸皮膚
使用時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可使用熱水袋自帶的保護套,或者外裹一層毛巾。
● 2.避免溫度過高、時間過長
溫度不宜過高,皮膚感到舒適即可,不宜超過40度;
避免長時間接觸,同一部位儘量不超過半小時,千萬不要敷著過夜。
建議用熱水袋暖被窩,待捂熱後再將其取出。
做好這幾件小事,身體更健康!
遠離疾病,安全過冬,離不開生活中這些小事的積累。
● 飲食營養均衡,多喝水。每天保持攝入1500~2000毫升的溫水,服藥最好用白開水,服藥期間勿飲酒。
● 鍛鍊別趁早。在冬日,最好選擇較溫暖的時候(上午9:00~10:00),進行走路、太極拳等運動鍛鍊。
● 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頭部保暖。養成戴帽子的習慣,可以減少熱量散失以及腦部血管收縮引起的各種不適。
● 起床慢一點。中老年人如果起床過快過猛,很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起床不要太早、太急,從躺—坐—起立的動作要緩,起床後伸展活動四肢,可飲200~300毫升溫開水。
● 排便用力是大忌。排便時不要太使勁,排不出來不應勉強。排尿也要儘量緩慢,不可用力過快過猛,直立位或蹲起時,要手扶支撐物。
溫馨提醒:
這天是真的很冷了
各位朋友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謹防意外發生,平安過冬喲
來源:成都商報四川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