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本土思潮鬧得沸沸揚揚,更有甚者從「本土派」變成「激進派」,有的甚至公開發出「港獨」的聲音,或者以「自決」等言辭來表達「獨立」的想法。
健康本土情懷是進步動力
對於「港獨」,我們堅決反對,那是臧害香港的一劑毒藥。但對於「本土派」,我們則需要分析。健康的本土情懷,是香港進步的動力。比如我們說愛國愛港,就是本土情懷的最高體現。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本土情懷,我們以自己的能力,努力建設與發展香港,與一切破壞香港平穩發展的勢力針鋒相對。我們愛腳下這塊土地,並不意味?我們會排斥香港之外的任何地方,排斥祖國內地。我們與內地交流與融合,也是為了給香港更多發展機會,令香港能夠搭上國家揚帆遠航的大船。
不過,對於那種「病態本土派」,我們要給他們頭上潑上一盆涼水,讓他們清醒一些。愛香港,就要為香港好。歷史進程發展到今天,國家在進步,香港的一些經濟桂冠旁落,不必有失落感。只要香港保持自有的優勢,全體民眾一心,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完全可能的,香港的明天照樣美好。
至於那些「激進本土派」,其亂港行徑我們堅決反對。事實證明,從「鳩嗚」驅趕內地遊客,到用武力「反水貨客」,已經造成內地人避香港不及,影響了香港的零售業和旅遊業,這些勞動密集型行業以前吸納了大量就業人口,包括大量年輕人。一旦這些行業衰落,勢必造成失業率增加,而且市面的榮景不再。這些「激進本土派」是愛香港,還是害香港呢?
至於那些「港獨」分子或者有「港獨」思潮的人,他們要麼別有用心,來自於敵對勢力的支持與慫?;要麼愚昧無知,對香港的歷史與現實懵懂不知。不讀史而無以行,這些人很難從自己的幻象中清醒與抽身。對這些人的言與行,我們千萬警惕,絕不能讓香港毀在他們手中。
為何這些年「本土意識」突然鋪天蓋地,甚至演化成「香港自決」、「港獨」呢?其成因複雜,既有國際因素,也有本地因素。本小文千餘字難以一一解說。但按筆者觀察與分析,「本土思潮」其中一個擔憂是「一國兩制」會否繼續落實,會否喪失一旦,香港會否淪落為國家一個普通的城市。這也是這兩年「本土派」大行其道的社會基礎之一,是「激進本土派」恐嚇普通民眾的「有效武器」。
對此,有必要向市民重提,對「一國兩制」要有堅定信心。
「一國兩制」是鄧小平提出來的天才設想,得到了包括香港在內的全國人民的支持,之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成為中國國策,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香港基本法,受到這兩部法律的保護。正是因為「一國兩制」的實施,香港才在沒有兵刃沒有動盪下順利回歸。也正是看到中央對「一國兩制」的誠意,外資企業遷回香港,九七回歸前移民海外的港人才不斷回流香港。如今,香港回歸19年,「一國兩制」也實施了19年。實踐中我們看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強大的生命力和現實價值,贏得包括香港居民和內地居民一致的認同。未來只會不斷完善和改進,哪有什麼理由取消「一國兩制」呢?
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
毋庸諱言,「一國兩制」是前所未有的實踐,全世界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以借鑑的版本。既然是實踐,就難免有「試錯」。一件新衣扣子沒釘好,拆了重釘,不妨礙它依然是一件新衣服,「一國兩制」實踐也是這個道理。走路不小心淌水溼腳,或者在道上滑一跤,這是每個個體都有的經歷,為什麼在「一國兩制」這個前無古人的實踐中就容不得半點「溼腳」?科學實驗總是經歷多次失敗,才把人類引進一個個科學高峰,「一國兩制」的實踐也不可能完全一帆風順。依然是那句老話: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19年的實踐已經證實這一點。
其次,要避免那種無限放大錯誤,用放大鏡找錯的情況。香港一些媒體對新聞的標準是典型的「人咬狗才是新聞」,香港一些無良政客更是唯恐天下不亂,對於「一國兩制」實踐中的個別情況,無限放大,個別事件引申為普遍情況,青春痘誇大成癌症。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芝麻可以說成是西瓜,但永遠變不了西瓜。
第三,要當心別有用心者製造「恐懼」。香港一些政客是販賣「恐懼」的高手,因為只有讓民眾恐懼,他們才可能得到選票。事實上,大部分恐懼是判斷能力不足導致的誤判。溫故能知新,了解過去可以鑑今。「一國兩制」已經實踐19年了,實在想不出,有任何改變的必要和可能性。堅定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是抗拒恐懼最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