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尼號:壯麗終章

2020-12-05 haibaraemily

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號光榮退役。

在這之前,卡西尼號將會燃燒最後的能量,繼續開拓前所未有的神秘領域:探索土星環、土星大氣層和外層結構。卡西尼項目組給這場最後的戰役起了個炫酷的名字——The Cassini Grand Finale(卡西尼號的壯麗終章)。

01The Cassini Grand Finale

首先是20圈準備和變軌期(Ring-Grazing Orbits,灰色軌道,開始於2017年4月19日,於4月22日最近飛掠土衛六Titan並藉助其重力變軌),然後是22圈土星環探測期(Grand Finale Orbits,下圖藍色軌道,開始於4月26日),卡西尼號會一次一次地穿過環縫(gap),最終撞向土星墜毀(Final Orbit,下圖橙色軌道,墜毀日為9月15日)

卡西尼號壯麗終章的軌道。來源:NASA

02關於土星環

土星環最早由伽利略於1610年通過望遠鏡觀測到,但當時因為解析度所限,他看到的並不是一個環,而是「土星兩側的小點」,因此以為只是土星的衛星。直到1655年,惠更斯用改良的望遠鏡才確認了之前的「衛星」其實是土星環。目前認為土星環的主要成分是水冰的冰礫,這些冰礫總體都比較小,最大不超過幾米。

圖:土星環物質的假想圖。來源:NASA

最靠近土星的內環,從內到外分別D環、C環、B環和A環,中間夾雜著幾個環縫(Gap),再往外是F環(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沒創意還不按位置順序來,因為這貨原本是按發現順序起的名字!)

土星系的整體結構。來源:NASA
土星內環的細節。來源:NASA

關於土星環的年齡,之前主要有兩種猜想:

老年說:土星環和土星差不多時候形成(也就是太陽系早期,略晚於45億年前左右),這樣,土星環的總質量應該很大,比如目前估計的B環的總質量應當比土星的衛星Mimas(直徑約400km)還要重;

青年說:土星環是約1億年前土星軌道上曾經存在過的一顆衛星的殘骸碎片,這一猜想一部分來源於卡西尼號拍攝的明亮而近乎透明的B環外觀——如果B環那麼老了,那應該會被日久經年的微隕石和星際物質染成深色了呀,怎麼還會這麼透明呢?如果這一假說成立的話,B環總質量就要輕得多——只有Mimas的20%到80%左右。

03能探測到什麼?如何探測?

按軌道的深入順序:

1)深入土星環內部,通過探測土星環的質量來推測土星環的年齡。

在卡西尼號一次一次穿過土星環縫的過程中,通過連續觀測卡西尼號信號微弱的都卜勒頻移(反映了土星和土星環對卡西尼號的引力作用變化),反推土星環的質量,以此推測土星環究竟是否年輕。據說卡西尼項目組的成員們為此在組內開了一個賭局,賭土星環究竟是很老還是很年輕——一注5美元,投注截止到卡西尼號進入土星環第一圈之前。

2)進入土星雲層,用相機拍攝土星上空風暴和雲的結構

3)通過近距離測量土星磁場,精確確定土星的自轉周期

我真的沒有在逗你們,由於氣態巨行星沒有明確的固體表面,所以我們之前真的不知道土星內部真正的一天具體有多長。因此,科學家們希冀這次可以通過測量土星磁場的周期來確定土星內部的自轉周期。

4)最後五圈,卡西尼號將深入土星大氣層,對土星的外層進行採樣分析

這將是人類自2003年伽利略號撞木星之後的另一次壯舉。幸運的話,卡西尼號將通過採樣分析,估算出土星外層的氦氣和氫氣含量,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土星的結構和氣態巨行星的形成。

04前路險阻,勇往直前

雖然目前的計劃「看上去很美」,但這最後的旅程實際上充滿險阻。

儘管按照之前觀測成果的模型估計,土星環縫應當相當安全,環縫中的顆粒物應當跟灰塵一樣細小,不會對探測器造成傷害。但一旦實際情況有絲毫意外——時速122,000千米的卡西尼號,即使不慎撞上了任何一個肉眼可見的小物體,都會是災難性的。因此謹慎起見,卡西尼號將在進入土星環的軌道之前,將它的高增益天線調整到行進的前方,把它作為遮擋的盾牌來保護儀器。

即使22圈土星環觀測可以順利完成,此後的每一步深入,都面臨著各種意想不到的危險,最重要的是,機會只此一次,任何一個小差池,就是提前game over。

而最終,卡西尼號衝破了重重險阻,順利完成了最後的探測目標。

相關焦點

  • 永遠的卡西尼號——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的使命「終章」
    在經過四年的辛勤工作後,卡西尼基本上完成了所有的預定任務。按理說,我們已經可以和11歲高齡的卡西尼說拜拜了,但卡西尼號續的能力著實讓人感嘆。此時的卡西尼仍然狀況良好,在完成了預定的目標後又繼續續了9年時間,卡西尼號為何會如此長壽呢?
  • 太陽系裡的旅行者,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的壯麗終章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小新,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卡西尼號探測器直到2008年,以5000米的距離再一次飛掠土衛二的時候,對它噴出的羽狀物進行了更仔細的探查,發現其中有很多的碳氫化合物,這一項發現讓土衛二具有生命的可能性大大的提高。
  • NASA 公布卡西尼號 2017 年精品圖片集:全都做壁紙
    IT之家2月24日消息 NASA近日又公布了一批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所拍攝的圖片,並且從中精挑細選了一部分圖片公布到網上,NASA表示這些圖片都是卡西尼號在2017年拍攝土星的精品圖片。該系列圖片展示了這顆壯麗的氣態巨行星和其標誌性的土星環,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複雜多樣的的土星衛星。
  • 卡西尼號使命即將完成,它這些年都做了哪些貢獻
    網易科技訊9月14日消息,據Futurism報導,隨著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探測器的使命接近尾聲,它即將結束為期20年的運行。在環繞土星飛行的13年裡,卡西尼號已經在這顆行星及其衛星上有了一系列發現。下面讓我們詳細看看:當卡西尼號於美國當地時間9月15日完成「大終章(Grand Finale)」任務時,距離它進入太空20周年紀念只有一個月的時間。1997年10月15日,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ESA)和義大利航天局於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共同發射了卡西尼號。它用了7年時間接近任務目標土星,並於2004年到達土星軌道。
  • 土星光環下的雨,卡西尼號嘗了嘗
    在任務最終階段,卡西尼號探測器飛行於土星及其光環系統之間。圖片來源:NASA(Shea/譯)土星上會下雨。這些論文採用了2017年底卡西尼號墜入土星前「偉大終章」軌道後期的一系列觀測數據。在從土星及其光環間的縫隙呼嘯而過時,卡西尼號的運動速度高達每小時110 000千米——遠遠超出了星載儀器設計所能應對的上限。對於力圖解釋這些數據的科學家來說,如此高的速度著實是一項挑戰。
  • 史上最悲傷自毀:卡西尼號探測器今日墜入土星
    第一個打入土星內部的人類探測器卡西尼號今天將和我們告別了。1997年10月15日它發射升空,走了7年,才到達土星,然後圍著土星工作了13年。根據推測,北京時間9月15日19時54分左右,將是超齡服役的卡西尼號的最後時刻,我們將再也接收不到來自卡西尼的信號。
  • 卡西尼號探測器即將墜入土星終結生命
    當地時間2017年9月13日,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NASA召開發布會宣布,「卡西尼」號探測器正在逐漸接近完成它最後一次穿過土星及其光環之間狹窄縫隙的任務,隨後「卡西尼」號燃料即將耗盡,並將於9月15日衝進土星大氣層,結束它13年的土星探索旅程。圖為發布會現場。
  • 卡西尼「走了」 人類探索宇宙才剛剛開始
    近日,向我們告別的就是一位為土星而生的星際使者——卡西尼號!它的設計包括以義大利天文學家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命名的繞行土星的飛船「卡西尼」號和以荷蘭科學家克裡斯蒂安•惠更斯命名的登陸土衛六的太空飛行器「惠更斯」號。據悉,這兩位科學家都對土星研究做出過重要貢獻。卡西尼發現了4顆土星衛星,並發現了土星光環之間的環縫(卡西尼縫, Cassini Gap);惠更斯則在1655年發現了土衛六。
  • 地球啊,請別為我哭泣:卡西尼號焚毀前最後的22圈
    卡西尼號上的雷達對分布在土衛六北極地區的碳氫化合物海洋和湖泊拍攝了最後一組新的雷達影像,本周科學家將對這些影像進行分析研究。這些雷達影像覆蓋的地區,此前被卡西尼號上的相機拍攝過,但從來沒有被雷達掃描過。
  • 美國宇航局「卡西尼」飛船衝入土星大氣結束使命
    如同流星般消失在土星天空,「卡西尼」土星探測飛船在飛離地球20年後已永遠和故鄉失去聯繫。美國航天局下屬的噴氣推進實驗室15日確認,「卡西尼」已衝入土星大氣墜毀,完成其長達13年的土星探測使命。「地球於美國東部時間15日7時55分(北京時間15日19時55分)接收到卡西尼發來的最後信號。現在,卡西尼已成為其探測行星的一部分,」「卡西尼」項目團隊當天在推特上宣布。由於燃料即將耗盡,美國航天局決定結束「卡西尼」的探測任務。為避免對土衛二等土星衛星可能的影響,項目團隊讓它以衝向土星大氣的方式結束「生命」。
  • 卡西尼號已謝幕 但仍可欣賞它捕捉的最後一張土星照片
    卡西尼號已謝幕 但仍可欣賞它捕捉的最後一張土星照片2017-11-22 09:43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漢堡超人責任編輯:dengjinchao 美國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是一臺非常可靠的機器,提供了難以置信的大量數據,並發回了圍繞土星軌道的無數觀測資料。
  • 卡西尼號自毀前,眼前會閃過哪些美好回憶?
    經過七年的星際旅行,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抵達土星系統,它是人類送往土星的第四艘宇宙飛船,也是第一臺勘察土星最大的衛星——泰坦星的探測器。卡西尼-惠更斯號揭露了泰坦星的複雜與壯麗,畢竟,這是太陽系中唯一和地球一樣擁有厚實大氣層的星球。卡西尼-惠更斯號的發現印證了卡爾·薩根二十年前的預測:泰坦星上有甲烷海、乙烷海和水冰。
  • 紀念卡西尼號探測器——卡西尼號的奇妙世界
    歡迎大家收看波波說科學,波波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卡西尼號探測器,在此之前首先還是要明確一下卡西尼同志的任務,第一個任務自然就是要探測土星了。根據原來的設計方案,卡西尼要環繞土星76圈並利用身上背的各種探測設備和長槍短炮對土星的大氣、磁場、輻射以及內部結構進行探測。第二個任務是繼承當年卡西尼大師的遺志好好研究土星環和各個衛星,尤其是土星環的物質成分以及分布還有幾個大衛星上的情況。第三個任務是把小弟惠更斯號安全送往目的地土衛六並作為中間信使,把惠更斯號的發現傳回地球。
  • 科學家讚美卡西尼號最後所攝照片:令我震驚說不出話
    科學家讚美卡西尼號最後時刻所攝照片:令我震驚得說不出話科學家讚美卡西尼號最後時刻所攝照片:令我震驚得說不出話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卡西尼號探測器奮力抓拍了土星的最後一張馬賽克合成圖片,標題為「再見,土星」 。  我無法用語言描述這張照片的崇高與壯麗。如果你能用全屏看看這張照片,也許也會和我一樣震驚得說不出話。  卡西尼號於2017年9月15日墜入火星大氣,宣告其使命的終結。它的一生中完成了多項壯舉,如投放探測器、發現土衛六表面的液體甲烷海洋、以及土衛二的羽狀噴流等。
  • 告別卡西尼號探測器!
    這顆流星就是這一次表演的主角卡西尼號探測器,從進入土星大氣層到最後燃燒分解,可能就需要三分鐘的時間。除非是被迫信號中斷,否則卡西尼號會最後一刻都向地球傳遞他所看到的景象,完成他最後的使命,如此近距離的去觀察土星是前所未有的。這會是卡西尼號留給我們最後的禮物。它是1997年發射升空離開地球的,那個時候他還叫卡西尼惠更四號探測器。這是因為它是有兩個探測器合體的。卡西尼號是環繞土星軌道飛行的軌道探測器。
  • 十幾億千米外,卡西尼號用最後的「生命」解開了土星環的未知秘密
    我們知道,土星有一個大光環,是太陽系的行星中最容易辨識的一顆行星,它非常壯麗與神奇,它就像一張金唱片一樣懸浮在宇宙之中。土星環是土星的標準性部位,這種星體環看似簡單平滑,其實近距離觀察會發現它是由無數小型碎天體和冰塊組成的。
  • 卡西尼號的新發現
    這句話非常適用於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儘管它不是人,卻勝過大多數人。1997年發射升空,2004年成功進入土星軌道,前不久(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號終於走到傳奇的終點,一頭扎向土星懷抱,焚毀於土星大氣,最終成為土星的一部分。雖然卡西尼號與我們就此別過,但其在生命最後時刻收集並傳回地球的海量數據卻值得科學家們長久研究。
  • 偉大的卡西尼號探測器
    2017年9月15日,伴隨著一道如流星般絢爛的弧線,偉大的卡西尼號就這樣墜毀在了土星大氣層。這是一艘比旅行者1號更偉大的探測器,而它的故事還要從20多年前說起,1997年10月15日,肩負著探索土星使命的卡西尼號探測器於美國發射升空,這是一個高達6.8米重約2.5頓耗資達30億美金的龐然大物,為了節省燃料卡西尼號並沒有直接飛向土星,而是藉助了行星間的重力助推作用,在前往土星的星際航行中,它曾兩度飛躍金星一次飛躍地球與木星
  • 卡西尼號在撞上土星之前,飛船捕獲了太陽系中最上鏡的行星的圖像
    他們知道飛船無論如何都會在末尾撞上行星,所以該團隊冒了風險,讓卡西尼號飛過土星環,飛向月球,然後飛回。這些巨大的最終軌道拍出了一些壯觀的照片。下面將展現卡西尼號拍攝的一組土星照片。土星的巨眼實際上是一場巨大的風暴。寬達1,240英裡,風速為每小時330英裡。卡西尼號在2014年4月從140萬英裡以外的地方捕獲了這場風暴。
  • 走進偉大的太空探索者——卡西尼探測器的世界
    歡迎來到科學急診室,2017年北京時間9月15日19時55分,著名的土星探測器「卡西尼號」墜入了土星大氣,完成了自己偉大而壯麗的一生,享年20歲,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位偉大的太空探索者。不過在提到我們今天的主角卡西尼號之前,我們還是不得不先說一下它的大哥。在1989年,美國和歐洲合作發射了一個專門用於探測木星的探測器,用來研究木星及它的衛星。由於木星最早的四顆大衛星木衛一到木衛四最早的發現者是伽利略,所以美歐就把這個木星探測器起名為「伽利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