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從地球生物界中脫穎而出,依靠著智慧走向了食物鏈的頂端。人類的足跡遍布全球,地位就和當年的恐龍一樣。我們還建立了輝煌的人類文明,恐龍還不如我們。而對於人類來說,地球是我們的家,儘管科學的發展讓我們見識到了無邊無際的宇宙。可那裡不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家是地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們能永遠在地球生活嗎?相信大家都會有些迷茫,畢竟這是個宏大的問題,討論的是人類未來的命運。科學家是相信人類不會永遠在地球上生活的,我們掌握的科技力量足夠強大,我們就可以實現太空移民。火星是科學家鎖定的目標,現在的它還不適合人類生活,不過我們可以想辦法改造它。
在沒有意外情況的條件下,人類還能在地球生活多久?或者說,地球還能讓人類生活多久?答案是50億年。世間萬物都有生老病死,這是宇宙中的鐵律,地球也逃不過。在若干年後,它會走到生命的盡頭。比起地球,其實我們更應該關注太陽的情況,作為太陽系裡唯一的恆星,它才是主角。
太陽也是和人類命運關聯在一起的,沒有了太陽,地球就沒有了光。沒有了太陽,依靠太陽光存活的生物會死亡。它給予了我們光和熱,太陽內部的氫在燃燒,核聚變反應一刻也沒有停止。太陽的質量相當於33萬個地球,光是氫元素,就佔到了四分之三,剩下的主要氦,最後才是碳、鐵等元素。
按照恆星的分類,太陽屬於黃矮星,這類天體的壽命在100億年左右。再過50億年的時間,太陽就會進入老年,那時候的它,會變成紅巨星。氫元素基本消耗完畢,取代它的是氦元素。這個時候的太陽,將會成為地球的威脅。
因為「氦閃」,太陽裡的氫元素確實是耗盡了,但是氦元素還有許多,它是可以發生核聚變的,就是條件較為苛刻。「氦閃」說的是一種短暫性的核聚變,主要有氦元素引發,短時間內所釋放出來的能量會讓處於宜居帶裡的行星變成煉獄,沒有生命能夠存活下來。
所以50億年後,我們必須得離開地球,不過這個時間可能會縮短。在霍金看來,人類要在200年內離開地球。這一預言獲得了一部分科學家的支持,霍金這麼說的理由是什麼?霍金的想法其實和別的科學家不謀而合,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所消耗的地球資源越來越高,地球已經處於超負荷的狀態了。
溫室效應、兩極冰川融化、西伯利亞凍土解凍,都是地球發出來的信號,甚至有科學家認為,這就是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前兆。對比前幾次生物大滅絕的時間,能發現間隔時間在6000萬年到1.4億年之間。所以按照短一點的時間來算,我們已經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了。
不過科學家還沒有給出確定的答案,這還是個猜測。現在的地球,每天都有物種消失,人類進入近代社會後,生物滅絕的速度加快了許多。生態環境也發生了劇變,這一切都表明地球的環境處於一個動蕩不安的階段。地質活動頻發,黃石火山蠢蠢欲動,似乎都暗示了人類的未來不會好過。霍金讓人類在200年內離開地球,或許正是看到了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