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頭標本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陸軍直升機一般以美洲原住民部落命名。不過派駐越南的首支美國陸軍UH-1「休伊」部隊把自己稱為「永隆眼鏡蛇」,因為他們的駐紮基地——南越永隆機場蛇類數量眾多,這個基於蛇類的無線電呼號隨後迅速成為UH-1武裝直升機的綽號。於是貝爾209就被美國陸軍正式分配了「休伊眼鏡蛇」這個綽號,以強調209型與「休伊」直升機的血緣聯繫,藉此獲取政治利益。最後在戰場上,該機被簡稱為「眼鏡蛇」。
AH-1G與UH-1「休伊」
貝爾209隨後開始了一次充滿營銷噱頭的演示飛行之旅。當時沃斯堡動物園的一條眼鏡蛇自然原因死亡,貝爾公司的人獲得了蛇頭並製成標本,安裝在前座艙的總距杆上,這受到了試飛員們的歡迎。之前包括逼真橡皮蛇在內的其他眼鏡蛇飾物在演示飛行中老是脫落。
AH-1G的前座艙
與此同時,第二架和第三架原型機從貝爾工廠下線加入試飛,該機的改進仍在繼續。福爾斯設計的獨特可伸縮起落滑撬成為早期犧牲品,該起落架功能齊全,但軍方擔心「眼鏡蛇」在越南的稻田降落時,高度不足的起落架可能會讓直升機機腹被泥漿淹沒。另一個擔心是,已經習慣於駕駛固定滑撬直升機的飛行員可能會在降落中忘記放下起落架,比如貝爾試飛員喬·馬什曼在1967年巴黎航展上駕駛「眼鏡蛇」原型機時就出了這個樂子。其他改進包括弦長更長的旋翼葉片,用有機玻璃替換過重的座艙蓋防彈玻璃,以及在第一次試飛後就被拆除的傘形俯衝減速板,因為這玩意在俯衝中被損壞了。
越南上空的AH-1G,可收放滑撬已經被改為固定式
原型機在胡德堡的一次試飛中發生了悲劇,福爾斯嚴肅地說:「本來那天會使我的忌日。」。五角大樓的一個電話把他從2號原型機的前座叫走後,另一名貝爾員工取代了他。片刻之後,該機的旋翼組件在飛行中失效,旋翼葉片切開座艙蓋,把前座人員切成兩半,並把後座飛行員撞出座艙。儘管進行了廣泛的事故調查,但始終沒有確定原因,項目繼續進行。
「眼鏡蛇」在越南
1967年8月29日,在第一架原型機首飛差不多兩年後,首批「眼鏡蛇」抵達越南。這是12架AH-1G,由C-133「貨運霸王」空運至邊和基地。此時洛克希德「夏延」預計5年後才能服役(最後由於技術困難和成本超支,「夏延」項目在1972年被取消)。幾天之內,美國陸軍又訂購了214架「眼鏡蛇」,總成本為6000萬美元。
部署在越南的AH-1G
「眼鏡蛇」的作戰方式與之前的UH-1武直完全不同,該機在發射火箭彈和射擊機鼻機槍時並不是在懸停中,而是像二戰戰鬥機那樣高速俯衝,通過狹窄的正面投影面積和高速來降低中彈概率。
俯衝發射火箭彈的AH-1Z
「眼鏡蛇」的前後座艙都有飛行操縱系統,前後座都需要獲得飛行員資格,可自行決定由誰來駕駛。所有「眼鏡蛇」飛行員都是志願者,具有「休伊」直升機駕駛資格。但並非所有「休伊」飛行員都渴望駕駛「眼鏡蛇」。相對於陸航其他直升機飛行員,專注進攻的「眼鏡蛇」飛行員每天都要承受更大壓力。
增加座艙裝甲的AH-1G
越戰時代「眼鏡蛇」的武器裝備包括一座旋轉下顎炮塔,內置一挺通用電氣六管迷你炮機槍和一門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由前座飛行員操作望遠瞄準具射擊。後座則控制掛在短翼上的2.75英寸摺疊翼火箭巢的發射,一般來說駕駛直升機的是後座。
AH-1G的下顎炮塔
「眼鏡蛇」的載彈量是「休伊」武裝直升機的兩倍,飛抵目標耗時僅一半,戰區滯留時間增加到三倍。搶先抵達最後撤離使「眼鏡蛇」能在「休伊」大部隊降落前使用迷你炮對著陸場進行清掃並散布煙霧,然後支援步兵機降。
在越南執行護航任務的AH-1G
俯衝攻擊
在作戰中,「眼鏡蛇」通常以雙機或多機編隊出擊,很少獨自作戰。向目標俯衝時,前座會先操作迷你炮壓制地面火力,他會在接近最低點時停止射擊,讓後座發射火箭彈。隨著「眼鏡蛇」拉起爬升,前座會重新射擊迷你炮,直到機鼻搞搞抬起看不到目標。這種戰術能在整個俯衝過程中始終保持對地火力壓制。
越南上空的「眼鏡蛇」雙機
「眼鏡蛇」還與其他直升機組成了獵-殲小隊,獵人是一架休斯OH-6偵察直升機(綽號「小鳥」),在樹梢高度像誘餌一樣盤旋,而一兩架殺手「眼鏡蛇」在更高處飛行。一旦「小鳥」成功誘使隱藏的地面部隊開火,那麼就會發射煙霧彈標記該地點然後飛走。「眼鏡蛇」隨即進入俯衝攻擊,以射速每分鐘4000發的迷你炮和「九頭蛇」反人員火箭彈實施攻擊。
倒滾進入俯衝的「眼鏡蛇」,這種機動能讓飛行員全程目視目標
「眼鏡蛇」的飛行員坐在防彈鋼板製造的座椅上,身穿10公斤重的「雞肉盤」防彈衣。「眼鏡蛇」在越南損失慘重,但總體損失率數字還是比其他直升機好看不少。不管怎樣,「眼鏡蛇」和其他直升機有著相同的生存性缺陷:尾槳驅動軸或發動機與旋翼之間的主傳動裝置被擊中都會導致致命後果。
營救被擊落的AH-1飛行員
已經習慣於向速度較慢、機身更寬的「休伊」射擊的北越軍隊一開始在面對時速265公裡的「眼鏡蛇」時很不適應,曾經出現過AK-47向一架「眼鏡蛇」集火射擊卻無一命中的事情。攻擊「眼鏡蛇」更有效的武器是蘇制12.7毫米重機槍,但直到肩扛式防空飛彈的出現才對該機構成巨大威脅,這種武器在戰爭中擊落了10架「眼鏡蛇」。
尾聲
在越南戰爭之後,「眼鏡蛇」又參加了海灣戰爭。此時的AH-1F擁有多出500馬力新發動機,駕駛艙儀表兼容夜視鏡。由於地面威脅比越戰時期的輕武器複雜得多,因此AH-1F配備有紅外幹擾機、雷達幹擾器和尾噴管紅外抑制器,用於幹擾紅外製導飛彈。
約旦軍隊的AH-1F,發動機尾噴管上方的就是紅外幹擾機
在1990-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眼鏡蛇」通常與一架貝爾OH-58「基奧瓦」偵察直升機組成編隊執行武裝偵察任務。在任務中,飛行員有時要身穿飛行服、全套防化裝備、防彈衣、救生衣和無線電在座艙中待上八個半小時。
海灣戰爭期間被運往戰區的一架AH-1F
雖然在「沙漠風暴」行動中,「眼鏡蛇」的後繼機——休斯AH-64「阿帕奇」也參戰了,但「眼鏡蛇」仍摧毀了比「阿帕奇」更多的戰車,並且用更少的直升機和支援來做到這一點。
海灣戰爭中被塗成沙黃色的AH-1F
貝爾在1967年至1973年間製造了1100多架AH-1,該機在越南的飛行時間超過一百萬小時,損失了270架,有231名「眼鏡蛇」飛行員在戰鬥中喪生或失蹤。AH-1在1999年從美國陸軍退役,目前美國海軍陸戰隊仍在使用雙發的AH-1「超級眼鏡蛇」改型,至今已經發展到AH-1Z,與UH-1Y組成最佳拍檔。
新一代四旋翼AH-1Z
麥克·福爾斯在1971年離開貝爾直升機公司,他到現在仍會獲得來自越戰老兵的反饋。他說:「我每周都會收到兩到三封電子郵件,前往越南的老兵告訴我,如果沒有『眼鏡蛇』他早就陣亡了。」
作者:阿姆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