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構成基礎這門課的學習 我知道了三大構成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構成基礎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中充滿樂趣也極富挑戰性。我們必須親自去做,才能夠體會到該「如何做」這要比整天在理論中找尋答案更有意義,這是顯而易見的。平面構成的要素:點的構成形式、線的構成形式、面的構成形式。平面構成的種類有:重複構成,變異,漸變,發射,肌理,近似構成,密集構成,分割構成,特異構成,空間構成,矛盾空間,對比構成,平衡構成。平面構成是視覺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力學的原理,進行編排和組合,現代構成是所有各類設計的基礎,這在全世界的設計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識,這種訓練就是時下在各個辦有設計類專業的院校對低年級學生所開的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三大構成課」。這些課程作為設計類專業的共同性專業基礎課,是在上個世紀20—30年代在德國包浩斯奠定的。這個課程體系經過在二戰前包浩斯的開拓,二戰中在美國的實踐和戰後德國的烏爾蒙設計學院的進一步發展,而成為今天在全世界範圍內大多數工業設計教育院校的專業基礎訓練的基本模式。
平面構成是視覺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力學的原理,進行編排和組合,它是以理性和邏輯推理來創造形象、研究形象與形象之間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產物。研究在二維平面內創造理想形態,或是將既有的形態(具象或抽象形態)按照一定原理進行分解,組合,從而構成多種理想的視覺形式的造型設計基礎課程。平面構成構築於現代科技美學基礎之上,它綜合了現代物理學、光學、數學、心理學、美學等諸多領域的成就,帶來新鮮的觀念要素,並且它已成功應用於藝術設計諸多領域,不能不成為現代藝術設計基礎的必經的途徑。對於學生來講,經歷構成和圖案等系列課程的學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學習,可獲得不同的審美體驗和情感體驗,訓練多種思維方法,拓展創作視野和創作手法,更好的服務社會。
色彩構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從人對色彩的知覺和心理效果出發,用科學分析的方法,把複雜的色彩現象還原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間、量與質上的可變幻性,按照一定的規律去組合各構成之間的相互關係,再創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過程。色彩構成是藝術設計的基礎理論之一,它與平面構成及立體構成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色彩不能脫離形體、空間、位置、面積、肌理等而獨立存在。色彩構成就是本著研究色彩的來源,物理化學性質及給人們帶來的生理和心理體驗,通過大量的系統的色彩訓練培養提升我們對色彩的感覺和敏銳度。
作為研究形態創造與造型設計的獨立學科。所涉及的學科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工業造型、雕塑、廣告等設計行業。除在平面上塑造形象與空間感的圖案及繪畫藝術外,其它各類造型藝術都應劃歸立體藝術與立體造型設計的範疇。它們的特點是,以實體佔有空間、限定空間、並與空間一同構成新的環境、新的視覺產物。由此,人們給了它們一個最摩登的稱謂:「空間藝術」。立體構成可以加深理解平面與空間之間的關係,就像做包裝設計就需要立體構成,總不能做張平面紙就當包裝。
三大構成帶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雖然我不是這個專業的學生,但是它可以培養我對美的感覺,加強我的動手能力,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將美的元素融入進去,通過平面的圖案設計轉達思想 通過色彩的斑斕表達情感,通過立體的構建學會動手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