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閱讀 .書香法院
書籍能讓人獲得力量 讀書能讓人獲得自信
冷水江法院開展「共享閱讀·書香法院"讀書活動
推進法院文化建設,提升法院"軟實力"
打造「書香法院」
法官們利用閒暇之餘通過多讀書,讀好書
充實自己、豐富精神世界
並撰寫了質量較高、內涵較深的讀書心得
好書亦友
愛上讀書 世界就愛上了你
今天是我們分享的最後一期
戴文英
讀《自媒體之道》
心得體會
《自媒體之道》指出媒體是公器,新時代的從業者當有敬畏之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裡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一個媒體人的初心,就是生產優質內容,並把它傳播得更廣泛。《自媒體之道》的「道」是什麼?其實就是運行的規律。只有把握規律才能掌握平衡,才能建立一個真正清朗的「水源生態平衡系統」。
該書指出,規範自媒體的很大一部分責任落到了平臺身上。「快播案」的宣判讓「技術無罪、平臺中立」的理念終結。道理很簡單,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開什麼花結什麼果,和你所處的土壤有很大的關係。微信、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等平臺相當於報社,自媒體作者相當於記者。報社應該對記者的言論負最終責任,並為規範他們的行為制定相關的規則。
我們雖然不是當代傳統媒體人,但也清楚這一代媒體人是身份最複雜的。我們親歷都市報的最後榮光,感受了紙媒消亡的切膚之痛,也明白新媒體創業的五味雜陳。但無論怎樣變化,媒體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堅守和信念:謠言、膚淺、標題絕不是新媒體的特質,優質內容、深度內容總會有市場。
我們面對朋友圈看到的優質內容產品,有三個基礎動作:點入、讀完、轉出。新媒體內容即應從這三個動作入手,提高傳播度。其中,「點入」對應的是標題,標題優秀才能引發後續的動作。「讀完」是節奏,節奏快速才能讓用戶欲罷不能。「轉出」對應的是情緒,當觸動情懷時,用戶願意主動分享內容,內容的傳播才能最大化。調動情緒論,應成為新媒體的必備技能。
通過讀書學習,我感覺到,要解決與「網際網路+」信息傳播的工作理念和能力上不適應問題,就要提升自己在網絡上的能力,能運用、會運用、善於運用法院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新媒體矩陣群」,講好法院故事,傳遞法院聲音,在提升新聞素養和創作能力上進行強化訓練,增強與媒體打交道的社會溝通能力,樹立法院正能量的形象。
當今時代,隨著網際網路及數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全民參與社會治理的「全媒體」時代悄然到來,讓我們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給人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也給我們法院新聞宣傳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輿論形勢複雜,引導難度較大;負面輿論多發,群體事件頻現;認識理念滯後,思想觀念轉變不及時等,這些問題成為基層法院宣傳工作面臨的重大問題。
該書講述的知識,告訴我們要圍繞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以知識運用到法院工作中,尊重法院工作規律和新聞傳播規律,培養準確把握、靈活運用好傳統媒體、用足網絡媒體、用活微媒體的能力,達到提升法院公平正義、司法為民等各項工作引導力和公信力的目的。
在「全媒體」時代下,做好新時代基層法院新聞宣傳工作,就要主動適應資訊時代新發展,堅持把移動傳播擺在突出位置,建設守正氣、善創新的新媒體傳播平臺,牢牢把握網際網路傳播「話語權」。微信公眾號、抖音等都是法院主動發聲、輿論引導的前沿陣地,更是法院隊伍凝心聚力、展示形象的重要平臺,對建設運營好法院自有公眾號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涉及法院工作的重大輿情上,必須以法律為後盾,進行有效的輿論引導,要敢於面對問題和質疑,切記「言出多門是輿論引導的大忌」,要提供及時全面的法院信息,保持誠懇耐心的對話態度,引導群眾理性思考。也要滿足受眾需求,根據普通群眾的接受習慣和需求,通過有效的宣傳,把那些晦澀難懂的法律觀念通過具體審判實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引導群眾知法守法、息訴服判。同時與受眾互動。針對輿情,不要用一個新的謊言去掩蓋另外一個謊言,要根據不同群眾的接受習慣和心理預期,有針對性互動溝通,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認同感。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完
審定:賀行君
審核:謝智星
撰稿:戴文英
原標題:《共享閱讀·書香法院 | 讀《自媒體之道》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