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盆景是立體的畫」,立體在哪裡能體現出來呢?這就要說到盆景的「枝布四岐」了,何謂「枝布四岐」?這一說法主要是為了押韻而改變了字的順序,應該叫做,盆景布枝四岐法,再簡單點,意思就是盆景枝條的布局手法。好的盆景,它的枝條的布局肯定是分布在前後左右四個面上的,這樣才能讓盆景有立體感。
當然,這種枝條的布局方法,還有一個要點就是在布枝的時候,枝條間要相互錯開,不能讓四面的枝條處在一個平面之上。「四岐」就是前後左右四面布枝,表現出盆景的立體感和空間感。之所以,在這裡,使用「岐」字,而是不用簡俗易的「面」字,是要大家了解枝幹走勢的錯綜複雜之勢,和現實當中很多人面對一樣事情所產生的分歧一樣,熟練掌握後,自然恩能夠做到四岐中毎一岐都有條理和看頭。
這裡再和大家詳細聊下「四岐法」,其實「四岐法」最早源於畫壇,在《芥子園畫譜-樹譜》之中,就有畫樹時「四岐法」的詳細論述,原文在這裡就不一一羅列出來了,怕有湊字數之嫌。如果有感興趣的,可以去網上查閱一下,可以讓你更深層次的了解,什麼是」四岐法「。
之後,「四岐法」被引用到了盆景布枝當中,雖然說,我們不用照搬畫論中的「四岐法」,盆景創作也不需要什麼一定之規,規則在盆景創作當中,遲早都會過時,被打破,這就是創新。但在盆景創作中,也是有一些基本原則需要遵守的,下面和大家說下盆景布枝時的三個原則,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在之後的盆景創作中有點參考價值。
原則一:
在給盆景進行布枝時,最低的分支點一般位於樹總高度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上,這樣的布局,不光會讓整個盆景和樹幹在視覺上更加具有力量感,並且要儘量的讓樹幹的三分之二的部分能被觀察到,也就是要求,在布枝時,樹幹、樹枝、樹葉要「穿插相見」。
原則二:
盆景不光有八方根盤,在布枝也有個」八方出枝「的說法,就是說,在布枝時,讓枝條儘量做到輪式布局,從盆景的上部往下觀察,整個枝條出枝成輻射狀,這樣做的好處,不光能讓樹形更加的飽滿,還能和根盤相呼應,讓盆景更具有藝術性和觀賞性,價值大增。
原則三:
枝條的出枝點也是有講究的,理想的出枝點應該在枝幹的陽面,就是向外凸出的位置上,而不是陰面,就是向內凹陷的位置上。在向內凹陷的位置上出枝和腋下枝是一個道理,外凸面出枝,能夠讓整個樹勢更加的舒展。在枝條萌芽時,我們就要早早的定好枝條的位置,加以重點的培養。
盆景在布枝時的三個原則,我是@花房姑娘娟子,記得給個關注、點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