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85㎡屋子雖空無一物,但精緻又溫馨,充滿生活氣息
客廳沒有沙發,沒有電視;衛生間不需要收納櫃,護膚品就 3 種;臥室衣櫥,掛著整個夏天的三四套衣服……
「空無一物感」的家有很多,大多是極簡風格,收納設計藏得巧妙。但今天這個85㎡家,可是真·空無一物。
這個看起來很空的房子,是來自浙江紹興的末末花12萬裝修的成果,雖然空,可生活氣息卻又十分豐盈。
1.談儲物都多餘,真沒什麼「物」需要「儲」
此前,末末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現在有了獨居的機會,便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裝修,這樣的極簡風格,與其說是風格,不如說是末末想要的一種生活狀態。
盤算下來,整個家像樣的儲物家具,只有櫥櫃、書櫃、衣櫃,也都沒有刻意去追求大容量。末末對於「收納」這件事,似乎並不放在心上,因為東西是真的少。
進門沒有鞋櫃,門口三層置鞋位,長凳下方可以再放幾雙,就是全部了。
所有木質家具都用了木蠟油著色,打磨上色也是末末獨立完成。全屋無主燈,2700 的色溫並不十分明亮,但也讓夜幕下的家有一種安寧感。
厚厚的珍珠棉地墊後來因為打掃衛生有死角而撤掉,被宜家的一把藤椅替代。
有人會好奇,家裡真的不需要沙發嗎?如果有客人來要怎麼坐呢?
末末則表示還是喜歡坐硬板凳,白天癱著不是自己的風格。偶爾有朋友來,就把長條凳和餐椅搬來圍坐著聊天。畢竟更多時候,家還是一個人的。
沒有沙發,自然也沒有固定的電視機。偶爾用投影儀看看電影和日劇。四白落地的好處,哪裡都可以是幕布,這面白牆是最常用的。
「以前的和父母住的老房子,我一個人在家有時會覺得不安。但是現在一個人卻一點也不覺得空落落,像擁有自己的小世界那樣的安全感,或許孤獨的盡頭是自在吧。」
2. 真心喜愛的物品,又怎麼會留著它落灰呢?
廚房是末末每日待得最多的地方,也是全屋唯一看上去有點「滿」的空間。原本覺得這樣一個清潔強迫症,廚房臺面應該無物吧?或者至少不會用開放式收納。事實恰恰相反。
喜愛烘焙,日常輕食,末末的廚房並不「油膩」。而關於落灰的問題,末末也從不擔心,因為一切都太過常用了,都是心愛之物,怎麼會放任它們像擺設一樣吃灰?
櫥櫃是磚砌的,沒有發黴的後顧之憂。廚房和餐廳之間的這道室內窗,是末末最得意的設計,用了三種不同的玻璃,美貌又讓光線通透。
老闆油煙機、能率燃氣熱水器、林內燃氣灶、摩恩大單槽,抽拉水龍頭來自海達水暖。廚房設備上,末末投入了不少,兩年用下來都還滿意。
另一邊的冰箱,貼著烘焙愛好者的武林秘籍。
從餐廳一側看過去,廚房架子上擺滿瓶瓶罐罐。或許正因為有這樣的廚房,才讓整個家都看起來更溫暖生動。
3. 沒那麼多選擇,就不會有「選擇困難症」
陽臺也是空無一物,窗外綠植就是最好的裝飾了。
一個夏天衣櫥裡也就三四套衣服,大多是亞麻材質,一件可以穿很多年,作為一個女生的衣櫥實在是過分簡單了。而且這樣的衣櫥面貌,並非是靠定期「斷舍離」,而是從購買源頭上的克制。
衛生間的洗手池也沒有儲物區。末末不化妝,僅有的護膚品就是洗面奶、面霜、防曬霜,最多冬天再加上護手霜,三兩個瓶子都放在洗衣機旁的窄架上。
末末的家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起什麼是「空間的利用」。是榨乾每一寸,去塞滿幾乎不會再用到的東西?還是舍掉一些不必要的,留出點空白去生活。
末末認為,她本來也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不喜歡複雜的人際關係,不逢迎不扎堆。也許斷舍離最大的意義,不是物質的拋棄,而應該是精神上的有所舍,有所領悟。
當你已經被繁瑣的生活包圍,不妨看一看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你會從中找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通過《斷舍離》,我們可以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重拾輕盈自在的人生。
受益一生的文學勵志書籍斷舍離人生沒有白走的路全6冊
也正如山下英子在專訪中曾說的那樣: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的收納術,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很多時候,每一次斷舍離,可能就意味著一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