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服貿會室外臨時場館外景。
以奧林匹克公園景觀大道為主軸,30個室外場館連成一道「彩虹」,5道「山形」迎賓門則與北部森林公園的奧海、仰山遙相呼應,將遠處的風景「框」到視野中。以奧林匹克公園為背景的室外臨時場館,是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亮點之一。
臨時場館是如何建成的?記者昨天探訪獲悉,國慶70周年天安門廣場「紅飄帶」的原班建設團隊,採用裝配式技術,用40餘天時間搭建起建築面積約7.1萬平方米的室外臨時場館。為保護景觀大道,場館建設全程不釘一顆釘子,不破壞一處地面。
「紅飄帶」原班人馬建設場館
橙色是文化服務展區、藍色是冬季運動展區、黃色是金融服務展區……昨天的奧林匹克公園景觀大道兩側,一道「彩虹」和藍天白雲組成了一幅賞心悅目的畫卷。
「服貿會展區以『一軸三區八館多節點』來規劃布局,總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其中室外臨時場館搭建面積達7.1萬平方米。」北京城建集團2020年服貿會項目部常務副經理王崢嶸如數家珍般說著每一個數字。
2019年,王崢嶸參與了國慶70周年天安門廣場「紅飄帶」的建設,負責現場施工協調。2020年,參與「紅飄帶」建設的原班人馬,再次來到奧林匹克公園景觀大道,負責服貿會室外臨時場館的搭建。「從管理人員到建設工人,每個人都有『紅飄帶』的經驗,也都按照準時、準確、不留痕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裝配式技術8小時拼出一道門
從開始施工到搭建完成,服貿會的室外臨時場館僅用時40餘天,裝配式技術是高效施工的關鍵。「無論是5道迎賓門,還是30個室外場館的篷房,全都採用了裝配式結構,桁架、梁、裝飾布等材料均可重複利用。」王崢嶸告訴記者,就像汽車能通過流水線組裝而成一樣,建築的梁、柱、樓板等部件也可以在工廠生產後運輸到現場直接拼裝,統稱為裝配式技術。
以南區第一道迎賓門來說,所有圓管桁架在工廠加工好後,運送到現場拼裝成11個單元板塊,再將11個單元板塊拼成一道完整的迎賓門,最快8個小時就能完成。「由於拼裝全程沒有焊接,全是通過螺栓連接,為了保證精確度,我們先預拼裝了一遍,就像是提前做了一次演習。」
螺栓連接的迎賓門,如何保證結構的穩固性?秘訣在於配重。總用鋼量680噸的迎賓門,鋼配重量達到2040噸,比例為11003d13。「就像1個人站著,3個人抱著他,可以實現抗風、抗側移、抗傾覆。」王崢嶸說。
建設全程不釘一顆釘子
值得一提的是,服貿會室外臨時場館的建設也遵循了最嚴格的保護標準,全程不釘一顆釘子、不破壞一處地面,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景觀大道。
「所有接觸到地面的結構,我們都採取了柔性接觸,觀眾未來在場館中絕對找不到一顆釘子。」王崢嶸介紹,30個篷房底部和地面有連接的地方,都鋪上了一層阻燃地毯。5道迎賓門的鋼結構則是搭建在底部鋼基座上,鋼基座下面鋪上了兩層阻燃橡膠墊和一層25毫米厚的鋼板,鋼基座四周還將裝飾綠植。就連吊車所經之處,項目人員都要鋪上防護設施,確保現場不留下任何施工痕跡。
在工程中,這種不釘釘子的施工方法,也被稱為地面不「生根」,最大的好處是不會對地面帶來任何破壞。「奧林匹克公園區域是旅遊景區,地面的每一塊石材都很珍貴,都得精心保護。」(記者 趙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