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瘟疫史談當今生態平衡

2021-01-13 溫州美文

原創 戴忠華

盤古開天地,人類生生不息, 從茹毛飲血的氏族社會到刀耕火種的奴隸社會,從弱肉強食勝者為王的封建時代到聯合國框架下的新時代,人類文明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戰爭與和平,是人類永恆的主旋律,二則相依相存,不可調和,戰爭是為了和平,而和平是戰爭的喘息間隙。貪婪與自私是人性的弱點,在掠奪與反掠奪之間,人類文明被一些野蠻無知的人攪的支離破碎,停滯不前。

誠然,人類只是藍色星球中的渺小物種之一,跟大自然是無法抗衡的。宇宙星辰,滄海桑田變遷,是人類永恆的探索,隨著科學發展的不斷深入,人類掌握了越來越先進的生存技能。

叢林法則適用於這個星球的所有生物,人類是整個生物鏈的頂端。在七大洲五大洋之間,人類相互廝殺,攻城掠地。狼煙四起,生靈塗炭。人類文明的發展步伐伴隨著戰爭的腳步不斷前進。

掌握了冶煉技術後人類邁上了發展快車道,人口數量從公元前的不到5000萬,到今天的75億,並不斷的繼續爆炸式增長。科技不斷創新,人類不斷繁衍。

縱觀人類發展歷程,都是從貪婪和自私開始的,由此引發的戰爭--降低人口數量--內部整頓養精蓄銳--人口增長--繼續戰爭……周而復始....... 這一切,從核武器的發明以後,發生了改變,核武器,被稱之為人類的終極武器。

人類掌握了核武器之後的近一個世紀,人口蔓延的速度也達到了歷史最高點。梳理一下人口變遷史和戰爭史,相關數據都有史可查,在此不再贅言。

根據目前的事態發展,人類數量很快即將突破80億,100億,200億.......直至發生玉石俱焚的核戰爭。如果沒有意外,短期內人類數量還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著。

眾所周知,每一次戰爭都會造成人口的巨大傷亡。然而在中美俄核平衡下戰爭不會輕易開啟。唯一能夠遏制人口增長的將是大自然,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將是顛覆性的,我們不知道大自然採用何種方法對付人類,但一定比核武器更加可怕。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是人類最基本的文明素養。保持初心,敬畏生靈。

人口增長導致的生態平衡破壞,已經深深的影響到人類生活品質,極端氣候頻發,大氣汙染,水汙染,瀕危物種消亡,瘟疫肆虐,奇形怪病頻發……

翻看人類歷史,每一次大的戰爭都跟大自然有關,或因環境惡化導致民眾揭竿而起,或因瘟疫肆虐導致民不聊生,權利更替,利益重新分配。今天的人類,反省的人太少了,對大自然失去了敬畏,貪婪、自私成了主旋律,道德淪喪,綱常崩塌。萬物皆有規則,無度的索取必然遭致毀滅。

世人皆有欲,或為權利或為名利,或二者兼之。追求無所不在,競爭無所不用其極。人口數量的爆發式增長帶來的生存壓力。地球資源被不斷過度索取,金銀銅鐵,石油天然氣地下水資源,不斷被從地底下挖出,江河湖海天上人間飛禽走獸,皆成了人類美餐。壓力之下,人類不斷開拓領地,從南極到北極,從天上到地下,從地球到火星.......

人類與大自然的搏鬥從未間斷,人類是聰明的,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古人大禹成功治水,大禹治水的關鍵點是疏,而不是堵。人類終於學會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醫療水平的提高,人類壽命不斷延長,疾病被有效控制。然而,每一次並不是都那麼絕對完美,漏網之魚總會存在,瘟疫,也就適時蔓延,席捲人類。水至清則無魚,沒有絕對的完美,人類與病毒的鬥爭永遠沒有終點。

自抗生素髮明以來,人類以為破解了生命密碼可以肆無忌憚了,卻忽略了病毒也可以不斷進化,很快,新的病毒就獲得了耐藥性,人類奮起直追,又發明了新的抗生素,病毒繼續進化,繼續耐藥......一場生命的賽跑在爭分奪秒中拉開帷幕。

有人嘗試提出地球能承受的人口最大承載量是多少的話題,有人說100億,有人說150億,還有人說......

其實這根本是一個偽命題,地球所能承受的人類極限,我們根本就不應該去挑戰,人類太渺小了,我們所要去做的就是與大自然和諧共處。那麼我們現在跟大自然和諧相處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自古以來,大自然所具有的天然調節能力在人類科技的進程中被徹底打破了,然而這只是暫時,大自然並未屈服,天災人禍對人口數量的遏制始終起到一定的作用。人口數量不可能是越多越好。在同一片藍天下,人類與各種動植物擁有共同的家園,單一物種的爆炸式增長對生態平衡的破壞是不可逆的。

人類的自私和貪婪必將遭自大自然無情的報復,地殼活躍度提升,南北極冰川融化,災害性極端氣候頻發,都將導致瘟疫的產生,蔓延。很多人看問題總是片面,膚淺,每一次病毒瘟疫的產生,總想找一個替罪羊,道德審判,然後依舊我行我故,等待下一個瘟疫的發生,周而復始。

甩鍋,是最自私的人性弱點。不去找問題的本質,或者說某些人根本就沒有思考的能力,天花也好,鼠疫也好,SARS,伊波拉,乃至今天的新冠病毒,根本不是某一人某一事乃至某一國的問題,問題的本質是什麼?有人思考過嗎?有多少人是簡單粗暴的甩鍋,而不是真正找原因。比如此次的疫情,有人說應該禁止所有野生動物的買賣,野生動物並不是原罪,因噎廢食不是解決問題的所在。野生動物如果無序的蔓延,又將是一場災難。

我想說,瘟疫,是不可能被完全消滅的,一個病毒被消滅,新的病毒很快又會來臨,絕對不可能完全消滅。要認識到這一點。正如大禹治水,不要只是堵,疏通也是方法之一。

人口密度的越發密集,必將導致更多的病毒產生,一代又一代的病毒不斷的更新進化,人類科學的發展愈發追趕不上病毒的肆虐。

人類如果不和平相處、不維護地球生態平衡終有一天會滅亡,是何種方式,我不知道,但我猜測有兩種可能:1,戰爭。大規模的戰爭,必將導致人類使出終極武器,玉石俱焚,地球重歸混沌。2,更可怕,大自然的報復。正如恐龍的滅絕,大自然面前,任何生物都是不堪一擊的。天崩地裂,宇宙射線,動植物變異,病毒傳染,惡疾瘟疫,人類至此徹底消亡,這絕非危言聳聽。

古人云,過猶不及,矯枉過正。生態平衡的打破,人類終將自食惡果。團結起來,不再推諉責任,相互構陷,降低人口數量,制定合理規劃,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攝影:網絡配圖 感謝

相關焦點

  • 人類歷史上致死率比較高的五種瘟疫
    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對人類殺傷性最大的不是戰爭,而是令人非常恐懼的瘟疫。一場瘟疫的爆發可能要奪去數萬人、甚至幾百萬、上千萬人的性命。但是,古代由於科學和醫學的發展有限,還不能正確認識各種病毒帶給人類的災難,所以當瘟疫來襲時,人類往往顯得很無助。
  • 是誰破壞了生態平衡?
    我們知道,生態平衡是一種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和環境之間、生物各個種群之間,通過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使它們相互之間達到高度適應、協調和統一的狀態。對於外界的幹擾和壓力,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當外來幹擾超越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初狀態時,就演變為生態失調或生態平衡的破壞。
  • 瘟疫如何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
    瘟疫為何被稱作是一種 「文明病」?它如何成為推動歷史的力量?一部反思疫情與人類歷史關係的新作 《記疫:祈禱、隔離與共生》,即將於近期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將以生動翔實的事例和數據,記錄世界歷史上數次大瘟疫的故事,講述瘟疫與自然、與人類歷史的關係。瘟疫究竟對人類歷史文明進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本書將在一次次生死之間體悟人類與瘟疫共生、共存的智慧。
  • 人類歷史上十大瘟疫有哪些?哪種瘟疫殺死的人最多?
    雖然結局是人類打敗了外星生物,取得了勝利,但是取勝的原因卻讓人啼笑皆非,最終打敗外星生物的不是人類,而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微生物,簡稱病菌。這個設定當時令很多人大呼上當,認為是天方夜譚,但仔細琢磨一下,還是很有道理的。畢竟人類與微生物的戰爭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停止過。與其朝夕相處的人類尚且未能戰勝病菌,更何況入侵的外星生物呢?
  • 瘟疫之鏡映照出人類之本相
    一場瘟疫,正在將人逼迫到現代性的牆角,拷問人的現實生存與未來走向。但是,瘟疫又何曾只是在今天如此咄咄逼人呢?翻開馬克·霍尼斯鮑姆的《人類大瘟疫——一個世紀以來的全球性流行病》一書,我們會驚訝地發現人類歷史與瘟疫的纏繞關係,也能由此反思人類的現代性基調與全球化歷程,更會見識人的「多面」。
  • 8大瘟疫影響人類文明進程?歷史上的瘟疫到底有多可怕?
    而縱觀數千年來的人類發展史,「瘟疫」始終威脅著人類的生存。作為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瘟疫始終與人類文明如影隨形,並奪取了數以億計人口的生命。時至今日,對人類文明造成巨大威脅的十大瘟疫種類包括:天花、流感、肺結核、鼠疫、霍亂、瘧疾、斑疹傷寒、黃熱病、愛滋病、SARS,加上2019新型冠狀病毒,目前共有11種之多。
  • 人類歷史上的10次大瘟疫(深度)
    作者:若谷人類在改進自身命運的同時,也加大了自己面對疾病的軟弱性。我們應當意識到人類自身的力量是有局限的,應當牢記,我們越是取得勝利,越是把傳染病趕到人類經驗的邊緣,就越是為災難性的傳染病掃清了道路。我們永遠難以逃脫生態系統的局限。
  • 在這些科幻小說中,瘟疫是人類文明的B面
    某種意義上,科幻其實是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瘟疫的本質是什麼?一部分答案反倒在歷史學中。世界史名家威廉·麥克尼爾在其名著《瘟疫與人》中發現,大型瘟疫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出現的。瘟疫實質上是寄生於人類關係的網絡之上的存在,這個網絡越大,關聯越密切,可能發生的疫情也就越大。
  • 沈祖新|瘟疫之鏡映照出人類之本相
    翻開馬克·霍尼斯鮑姆的《人類大瘟疫——一個世紀以來的全球性流行病》一書,我們會驚訝地發現人類歷史與瘟疫的纏繞關係,也能由此反思人類的現代性基調與全球化歷程,更會見識人的「多面」。由「病」向「疫」的現代潛流在《人類大瘟疫》一書中,瘟疫歷史的書寫首先是知識考古學的實踐,作者要呈現瘟疫的前世今生,尤其是個體的「病」如何擴張為群體的「疫」。
  • 盤點人類史上可怕的三場大瘟疫!
    今天,讓我們來盤點下,人類史上留名的三大瘟疫。正是這一場瘟疫,改變了歐洲的文明進程,摧毀了舊有社會體系,使歐洲迎來了文藝復興的黎明。因此15世紀末歐洲人將天花患者使用過的物品送過去美洲大陸,這是一場人為主導的毀滅性大瘟疫,最終導致三分之一的印第安人因此喪命,繼後麻疹,淋病等惡性傳染病在美洲肆虐,印第安人也差點因此團滅。
  • 瘟疫一次次襲來:一部人類痛史
    作為蒙古大軍所向披靡的「法寶」之一,擅長生物戰的蒙古人,是人類史上最恐怖的幽靈軍隊,由於奉行遊牧思維,習慣殺光徵服地區的人口以將土地作為牧場,因此早在此前公元1211至1234年間攻滅金朝的戰爭中,蒙古人就開始對中國北方的漢人和女真人實行了生物戰。
  • 從大地震到瘟疫,一瞥那些驚心動魄的人類災難史
    無論是大地震還是瘟疫,帶給人的感受只有一個——驚心動魄。下面筆者將帶領大家簡單回顧一下人類歷史上的那些大災難。 大地震篇 相信很多人都親身經歷過地震,而級數高的地震往往能給一座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哪些重大瘟疫?
    人類歷史中不乏人類與瘟疫之間的鬥爭史,這同時也對人類文明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在人類歷史上,有過哪些重大瘟疫呢?14世紀中葉的黑死病及其周期性的復發在歐洲一直持續到17世紀,在中東則持續到19世紀。這可能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大瘟疫,但絕不是唯一的一次。當它在歐洲開始減弱的時候,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來到新大陸,給後者帶來了類似規模的,甚至可以說是更具災難性的瘟疫大流行。
  • 人類史上最嚴重的4大瘟疫,哀鴻遍野,比冠狀病毒更可怕!
    人類史上最嚴重的4大瘟疫, 哀鴻遍野, 比冠狀病毒更可怕!雅典鼠疫襲擊了整個古希臘和羅馬,是一種毀滅性的傳染病,兩千多年過去了,瘟疫對一個精心設計的文明城邦的破壞仍然令人記憶猶新。這場災難是由一位倖存的學者修昔底德記錄的。從那時起,人類瘟疫的編年史就從這裡開始了。
  • 論人類與瘟疫之抗爭。
    我們人類從靈長動物開始,到發展到智慧人類,據有關資料記載已經有四百五六十萬年了,我們從遙遠的歷史到發展到今天的科技時代,說明我們人類歷史,也演化成具有化時代的意義。我們今天的人類從航天,科技,通訊,醫藥,自己覺得很了不起。但是在我們一起生存的生物,有的我認為比我們人類還發達,為什麼大雁能南來北往?為什麼有鳥的能南北方棲息,這就是很多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法則,我們人類和大自然的一切生物都是生命共同體,我們一定和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平等對待和諧共處,這才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家園的生命共同體。
  • 遠古微生物啟示錄瘟疫是如何產生的人類滅亡初期階段報告書
    鼠疫,天花這些疾病是消滅人類多達5億人之多由微生物而造成的重大傳染病,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先認識的其中兩個病毒而已,他們如何產生的異變成為威脅人類的隱形殺手的呢,天花最早記錄是在埃及源於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為是天花皮疹的感染跡象,然而這一病毒存在絕對不只有幾千年的歷史,原來的只存在動物之上的寄生病毒,而漸漸發生了變異突破人類人體免疫系統繼而感染上了人類
  • 歷史上人類面臨的三大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
    人類從一種平淡無奇的生物,到今天處於地球生物鏈的頂端,成為不可一世的統治者,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不過現代先進的科學發展只是近來幾百年的事情,它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經千百萬年的歷史長河中顯得十分短暫,而在這突飛猛進的進步之前,饑荒、瘟疫和戰爭始終困擾著人們,幾乎毀滅人類。
  • 瘟疫曾多次放過人類,人類能否放過野生動物?
    奪命瘟疫如何通過野生動物傳染給人?如果病毒源頭是野生動物,那麼它背後流竄的舞臺在哪裡?穀雨數據試圖尋找答案。過半數人認為: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常見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的兩年前(2017年),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5.4%的受訪者認為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常見。
  • 中國戰勝瘟疫的啟示
    人類歷史上的十大瘟疫,即天花、流感、肺結核、鼠疫、霍亂、瘧疾、斑疹傷寒、黃熱病、愛滋病、SARS流行給人類帶來的,給人類造成了巨大危害。回顧人類十大瘟疫對戰勝當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借鑑意義,可以從中取得經驗、教訓和啟發,防患於未然。1、黑死病(1347-1351)。
  • 黎明殺機瘟疫技能介紹
    散播瘟疫:在地圖生成幾個治療池,殺手可以嘔吐到人類身上感染人類,並且瘟疫會傳染,人類需要找到治療池進行治療來去除這個debuff,使用一次後治療池就會被汙染噴出血水無法再次使用。被感染的人類角色在過板也會把瘟疫傳播到板子上,其他角色再觸發行為動作就會被感染,十分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