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穀雨 X 數可視 穀雨數據-騰訊新聞
2018年,湖南查殺非法貿易中被救治的穿山甲 圖 | 新華網
出品丨騰訊新聞穀雨工作室
這是一個五味雜陳的年。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1月31日21點,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確診9812例、死亡213例。國家衛健委專家高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攤位上分離到了病毒,新型冠狀病毒來自野生動物證據確鑿。
疫情披露後,全國大量野生動物交易市場宣布休市。而這一切,似乎有點晚。
奪命瘟疫如何通過野生動物傳染給人?如果病毒源頭是野生動物,那麼它背後流竄的舞臺在哪裡?穀雨數據試圖尋找答案。
過半數人認為: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常見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的兩年前(2017年),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5.4%的受訪者認為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常見。進一步調查發現,22.3%的受訪者曾食用過以野生保護動物為原料的食品、藥品及保健品,19.7%的受訪者曾使用過野生保護動物的製成品,如衣服、裝飾品等。
捕殺、買賣、食用、製衣……人類與野生動物的這些「親密接觸」,已經屢次帶來了致命打擊。
多次重大疫情傳染源為野生動物縱觀這幾十年來的奪命瘟疫,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傳染源是攜帶病毒的動物。
而由這類動物所傳播的病,被稱為動物源性疾病。據中科院官網,現代醫學認知的1145種人類傳染性疾病中,有62%是動物源性疾病。
多次疫情都已尋找到病毒感染源,為何依舊無法切斷這一感染路徑?
事實上,「不管是食用野生動物,還是人類對野生動物生存領地的侵蝕,這些都使得人類與動物的接觸面大幅增加,給病毒從野生動物向人類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在公開演講中強調。
被交易的生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實施「對野生動物實行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在獲得相關部門批准後,可以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等特殊情況,出售、收購、利用受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產品。
允許持證經營,顯然制止不了非法交易,森林公安每年都會偵破一批大案要案。
公安部網站曾披露:野生動物刑事案件以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非法狩獵和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三類犯罪為主。其中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案件所佔比例最高。
市場貿易背後,是火熱的買賣。公開的野生動物市場和地下交易黑色鏈條,使得大量的「野味」被擺上國人餐桌。
疫情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1月27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林草局應聯合發布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間實施最嚴野生動物管控措施,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場所野生動物轉運販賣,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嚴查野生動物銷售鏈條。
目前,湖北省已全面禁止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市場交易,關閉全省21家動物園;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電商平臺監測,禁止野生動物網絡交易;湖南省封控隔離所有人工繁育場所的野生動物;廣西南寧市,11個野生動物市場休市;廣東江門市5個野生動物經營市場休市一年……
海鮮市場休市通知 圖 | 長江日報
然而,疫情期間嚴查嚴控,那疫情解除之後呢?
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期間,果子狸被認定為病毒大爆發的元兇。而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中華菊頭蝠才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和最終源頭。
03年疫情爆發,全國多省市對果子狸進行了地毯式搜查,對養殖果子狸展開了滅頂查殺。而疫情結束後,野生果子狸的非法狩獵貿易快速復活,養殖市場也逐漸反彈。2020年1月,擁有500萬人口的廣西貴港市就有6家活躍著的果子狸養殖場。
對於野生動物市場監管的持續性,執法的強度乃至立法規定的完整性值得反思。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袁國勇曾表示,要避免潛在傳染病,就應該尊重自然。不應破壞野生生物棲息地,不應買賣野生動物。
在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創始人呂植看來,《野生動物保護法》未對消費野生動物做嚴格的規定,應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以及餐館的非法經營。
一位滯留在外地的武漢人在微博中說:「生於安定興邦的年代,不曾想過此生會以這樣的方式歷此浩劫。」如若再不懂得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生命或將以更殘忍的方式被剝奪,甚至會催生更大的問題。
*參考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財新網《新冠肺炎禍起野生動物交易 專家呼籲立法禁止》
中國青年報《55.4%受訪者感覺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常見》
撰文|丁傑英*
設計|蔡星宇*
編輯 |赤兔
*為共同版權方數可視成員
原標題:《瘟疫曾多次放過人類,人類能否放過野生動物?丨穀雨數據》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