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
在很多入門級射擊類遊戲玩家眼中,霰彈槍向來算不上一個很好的選擇。
它彈夾容量小、沒有瞄準鏡、裝彈又緩慢,最致命的是除非潛行到距離敵人很近的地方,否則霰彈槍超短的有效射程往往讓玩家即使命中了目標還是無法造成致命傷害。
那麼,現實中的霰彈槍真的有這麼不好用嗎?
遊戲中罕見的霰彈槍「遠程」擊殺
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在現實中見到過的警用槍械,霰彈槍應該是出現頻率最高的。運鈔車、安保人員、軍區警戒、暴動現場……各種類型的霰彈槍被廣泛裝備在軍警及安保人員身上。
從這個角度上看,霰彈槍肯定是「好用」的。
事實上,霰彈槍本來就是源自應用最廣泛的民用獵槍。它的口徑極大,發射出的彈道是一大片圓錐形的彈雲,而且其攻擊範圍會隨著子彈行進距離的增加而增大。
以前民間使用土製霰彈槍打鳥,朝著鳥類聚集的樹冠來上一發,運氣好的話同時就能打下來好幾隻鳥。它既不需要嚴格的精準射擊訓練,對槍械本身的精度細節也無過多要求。
這就是霰彈槍最大的一個優勢特徵:簡單易用。在19世紀後期的美國,早期多髮式霰彈槍就是應未受射擊訓練的平民自衛需要而生的。
美國國家武器博物館收藏的四管單發霰彈槍
霰彈槍的另一大優勢,是它驚人的壓制力。
儘管其子彈初速較低(約為400m/s),霰彈槍的槍口動能卻依舊能達到與狙擊步槍相仿的水平。根據動能公式
,明顯可以看出霰彈槍的超高動能源自其子彈的較大重量。
如果說步槍是追求穿透力與攻擊距離的精準打擊武器,那麼霰彈槍就是著力於壓制力與攻擊範圍的暴力大殺器。
在現代城市環境中面對持刀歹徒,兩三發手槍全部命中身體的情況下他還可能有餘力繼續傷人,但同樣距離來一發霰彈,直接就給你幹趴下了——而且還可能不致死。
大口徑造成的視覺及聽覺威懾力也很不錯
霰彈槍不易致死的一個原因在於它的子彈速度衰減快。
根據北京解放軍第三零四醫院骨科研究所的數據,遠距離(12米以上)的霰彈槍傷往往僅表現出低速投射物傷的特點——也就是俗稱的「皮外傷」。
而如果是近距離(5米以內)致傷,才會表現出高能量創傷的特點——大面積的傷口會深入到肌肉組織並破壞血循環。
霰彈槍傷
但霰彈槍不易致死的最主要原因還不是其子彈的速度衰減,而是經過改進之後,現代城市警戒、安保作用的霰彈槍多是裝填了非致命性彈藥的「善良之槍」。
裝填了豆袋彈、鹽彈、鳥彈、木棍彈、塑料棒式子彈或催淚彈的霰彈槍可以依靠其巨大動能實現防暴鎮壓的目的,大部分子彈射出後會以較大面積撞上暴徒,造成重擊效果,從而在儘量保證不致命的情況下控制局面。
但這也需要「雙方的配合」。持槍方原則上只能向目標下肢發射,切不可瞄準頭部,而施暴或者示威者看到霰彈槍也應自覺保持一定距離。
*這方面美國是個特例,他們每年都有被非致命性槍械擊殺的案例發生
裝填著布裹鉛珠的豆袋彈
回到文初提到的問題,既然霰彈槍有這麼多「不致死」的理由,那麼遊戲裡的設定也是合理的咯?並不是。
上述我們所講的是應用於現代都市護衛、防暴過程中的霰彈槍,其威力是受到了人為削弱的。但現實中不管是狩獵大型動物還是軍用的霰彈槍,其威力都遠超普通人的想像。
早在一戰期間,著名的溫徹斯特M1897泵動式霰彈槍就曾伴著美軍在戰壕中大殺四方。
當時美軍給前線霰彈槍配的是獵鹿用的大型鉛彈丸(一戰用的是.33口徑的#00號鹿彈,重3.49g,直徑8.38mm),一發就可以打出9顆呈圓錐形分布散射的鉛彈。
在狹窄的戰壕中,採用5+1發管狀彈倉和泵動式設計的M1897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連續射擊,造成大面積殺傷,因此被稱為「戰壕掃帚」。
更厲害的是這把霰彈槍還可以「防空」:經過簡單飛碟射擊訓練的士兵,使用M1897可以十分輕鬆地將敵方投擲到半空中的手榴彈攔截掉。
霰彈槍在戰場上的恐怖殺傷力,造成了當時很多敵方士兵的恐慌。乃至於1918年德國政府發布了外交抗議,要求「按照戰爭法」禁用M1897霰彈槍。
在德國人的抗議受到美軍的反駁後,他們更進一步威脅說會就地處決所有被發現使用了霰彈槍作為武器的美軍俘虜。這個威脅當然也沒起到什麼作用,美軍的回應是:你殺俘虜我也殺俘虜,跟我耍流氓?
當然,在打嘴仗的同時德軍也拿出了一定的反抗措施,研製出了他們的專屬戰壕武器——MP18衝鋒鎗。但在火力上還是比不過M1897霰彈槍恐怖的「6連噴」,這也導致一戰過後美軍一開始選擇了裝備M1897的新版霰彈槍M1912,而非後來更知名的的湯姆森衝鋒鎗。
戰壕版溫徹斯特M1897(上)及溫徹斯特M1912(下)
到了二戰期間,由於各國軍事理論、戰術、軍備的進一步發展,像塹壕戰這種長期僵持的陣地戰被靈活多變的運動戰所取代。最經典的案例就是德軍的閃電戰,利用移動力量繞過塹壕、碉堡之類的防禦工事使敵軍前期的準備工作失效。
再加上炮兵、裝甲部隊和空中支援的發展,現代戰爭中步兵進入了小規模部隊作戰的時代。對於需要在更安全距離打擊敵方目標的步兵來說,突擊步槍和衝鋒鎗成為了更好的選擇。
說到底,大部分霰彈槍與其他槍械的區別在於它仍使用傳統的滑膛設計。
*也有少數採用線膛槍管及特製彈藥的霰彈槍用於遠距離狩獵大型動物和特殊任務
現代槍管和炮管內一般都有鍛刻加工出來的凹凸槽線,這是為了使子彈在發射出來時沿著膛線旋轉,這種運動模式產生的陀螺儀效應會幫助穩定彈道,從而更精準地射向目標。
但這也就意味著膛線磨損、槍管不乾淨、子彈不能完美貼合槍械等任何小問題都會嚴重影響其精準度。
9毫米手槍槍管內的傳統膛線
而一般採用光滑槍膛的霰彈槍,捨棄了子彈的精準度,卻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另一個意外的好處——子彈適應性極強。
以美國AA-12自動霰彈槍為例,這款後來多次改進的霰彈槍能夠以300發/分鐘的速度作全自動射擊,在現代巷戰、樓房攻守中簡直就是無堅不摧的大殺器。
而且它可以使用各種3英寸12鉛徑的霰彈彈藥,傳統的鹿彈、威力巨大的獨頭彈、還有非致命性的橡膠彈都應用自如。更誇張的是,它也可以用來發射照明彈、信號彈,以及特製的FRAG-12高爆彈藥系列。
這大大提高了特種兵單兵作戰的靈活性和全面能力,所以軍用霰彈槍在當前國際維和、小規模戰爭和針對恐怖分子的打擊活動中又重新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伊拉克城鎮使用M4超級90霰彈槍作戰的美軍士兵
相比現實中混得風生水起的霰彈槍,部分射擊類遊戲往往會出於平衡性的考慮,從射擊範圍、有效距離、創傷能力等方面合理削弱霰彈槍。這也讓很多人對霰彈槍留下了較為「雞肋」的印象。
不過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遊戲製作者注重真實感,請專業的槍械顧問作指導,在遊戲中還原各種槍械的「本色」。這也讓射擊遊戲中的「霰彈神教黨」有了崛起的資本。
但似乎是由於霰彈槍「單發」的形象實在太過經典,或者連發霰彈槍的平衡性與真實感確實很難把握,威力驚人的連發霰彈槍在遊戲中還是很罕見的。
綜上,如果不甚穿越到了戰場上或者有選擇槍械的奇遇。那麼作為一個菜鳥新人建議大家不要一上來就選擇什麼狙擊槍、AK47之類的遊戲裡似乎很厲害的槍械。
拿一把樸實無華,簡單易用,威力驚人的霰彈槍,或許我們能活得更久。
最後,考考讀到了這裡的各位:你們知道霰彈槍的「霰」字怎麼讀嗎?*自律作答,先選再查
劉振偉,國外霰彈槍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現代兵器,1987年04期
陳培琦,步兵的「鐵掃帚」 國產霰彈槍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現代兵器,2010年06期
陳思全,某次口徑霰彈的關鍵技術研究,南京理工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3月
曾能任,北海地區自製霰彈槍的特點和識別,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S1期
章亞東,四肢霰彈槍傷致傷特點和救治原則,中華創傷雜誌,2001年10期
原標題:《霰彈槍:遊戲裡唯唯諾諾,現實中重拳出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