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Nature》發表新聞:中國的不當研究規定針對的是炮製假研究報告的「造紙廠」
國內的學術不端行為常見程度讓人瞠目結舌,因此近來中國科學部將引入其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規則,以處理研究不端行為,這些措施將於下個月生效。
其中概述了構成違法行為和適當的懲罰,它們將適用於從事科學技術活動的任何人,包括研究人員,審閱者和機構負責人。
除此之外,該政策還首次包括獨立承包商的違規行為,例如那些出售學術論文,捏造數據並代表研究人員撰寫或提交文章的承包商。
對此,上海復旦那大學研究科學政策的李唐說:這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中國長期以來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引起全球關注,並且幾乎每個月都有撤稿,這種情況下對於中國科學研究公信是一個很大的打擊,這個新規則的出現能否有用?拭目以待。
8月20日《Nature》發表新聞:調整軍事預算以應對氣候變化和流行病
儘管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以及毀滅性的經濟和癱瘓的社會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威脅,但各國仍在大肆花錢購買破壞性武器,以進行他們永遠不會打仗的戰爭。
但是這次新冠大流行之下就暴露出一個問題,對於安全經費的預算只是在軍事武器上,而不是健康方面,想問一句:到底是戰爭死亡的人多還是死於疾病大流行?
今年必須是國家安全預算的轉折點。各國政府必須承認,由軍工聯合體維持的國家安全概念是不合時宜且無關緊要的。
真正的敵人在我們身上,在過去的40年中,熱浪,乾旱,森林火災,洪水和颶風的頻率翻了兩番,並且還在上升。到2050年,將有近1億人被迫從沿海地區和其他地區遷徙,這些地區由於氣候變化而變得無人居住
大型軍隊沒有幫助各國抗擊COVID-19,恰恰相反。國防預算最大的五個國家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受到了沉重打擊。
美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合計佔2019年全球軍事支出的近三分之二(62%),而美國,印度和俄羅斯的感染率是迄今為止最高的州名列前茅。
因此軍事實力能反映一個國家的對外安全程度,但是國內的安全程度誰來保證?
我是 歡迎關注,更多有趣內容等待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