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or學術不當?都是紗布惹的禍

2020-06-23 輯思編譯SCI論文編輯

過去的2019,學術界的造假事件頻頻被曝光,很多心理脆弱的科研小白紛紛表示信仰崩潰,學術氛圍空前緊張,紅外都不敢讓師弟代做了…..

學術不端or學術不當?都是紗布惹的禍


學術不端的新聞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畢竟假的真不了,造假的數據是不可能被重複出來的,而對於一篇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論文來說,實驗結果可重複,是衡量其學術價值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否則無論擁有多麼漂亮的實驗數據,也難逃被撤稿的命運。

學術不端or學術不當?都是紗布惹的禍


「撤稿」在學術圈也不算是小概率事件,但撤稿原因無非以下兩種:


1.有的涉嫌「學術不端」,如P圖、篡改或憑空捏造數據等行為,屬於有意為之;

2.有的屬於「學術不當」,如操作失誤、儀器設備狀態不好、試劑不穩定,則屬於無意過失。


一字之差,事件的性質卻相差甚遠。造假當然不能被原諒,但是因為「學術不當」導致的被撤稿,有些卻讓人同情,比如下面這位大哥,他的文章撤稿竟然是因為一塊舊紗布。實驗中最不起眼的紗布,為何突然成了論文撤稿的 「背鍋俠」 ?

學術不端or學術不當?都是紗布惹的禍


這是一篇由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研究團隊發表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期刊上,接收於2018年5月的文章[1],題目是「利用金屬氧化物預處理玉米秸稈以提高木質素去除率,減少糖類的降解和水的消耗」。這個研究團隊主要從事生物質能源轉化方面的研究,他們想通過金屬氧化物的催化作用,高效經濟地預處理玉米秸稈,以期最終獲得生物來源的乙醇。


學術不端or學術不當?都是紗布惹的禍

▲ https://sciencedirect.xilesou.top/science/article/pii/S0960852418306540


實驗中,他們選擇了5種金屬氧化物(Fe2O3, CuO, NiO, ZnO, MgO),並以熱水作為對照,預處理玉米秸稈。得出結論是MgO最適合於玉米秸稈生物質預處理。其最優預處理條件是:玉米秸稈生物質固液比1/10,MgO濃度為0.10 mol/L,處理溫度190℃,處理時間40min。MgO預處理後生物質的木糖(85%)和葡萄糖(97%)含量與熱水處理相似(89%和95%),木質素去除率是熱水處理的1.5倍。MgO預處理後的玉米秸稈生物漿pH值為7.0,沒有糠醛和5-羥甲基糠醛的形成。因此,預處理後的生物漿可省略掉糠醛類抑制劑去除步驟,也不需要設備具有耐酸性能,可以直接用於下遊水解和發酵,非常高效和經濟。


然而,沒過多久,該團隊發現他們再也無法重複出文章所得到的實驗結果了。經過仔細排查,他們發現問題竟然出現在實驗的一個細節上玉米秸稈生物質前處理後的生物漿液需要進行固液分離,負責這個環節實驗的學生在布氏漏鬥上疊紗布過濾時,用的是已經重複使用多次的舊紗布(圖2 )。由於多次使用後的紗布孔徑大小不一,導致固液分離不準確,最終造成預處理後質量回收率和化學組織差異巨大。最終他們只能主動撤稿,並在撤稿聲明中作了相關解釋。

實驗的細節真的很重要。

紗布沒用好,小心會撤稿。

學術不端or學術不當?都是紗布惹的禍

▲ 圖2 舊紗布[3] 圖片來源:網絡


這件事也引起了網站 「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的關注。當網站聯繫到通訊作者,詢問他們課題組是否在其它實驗中,也有重複利用紗布的習慣時,作者予以否認,稱這是個例,只有這個學生很不幸選擇了這種方法,他們的其它實驗依傳統都是用的濾紙。這就悲劇了,這位同學在固液分離這一看似簡單操作上沒有按照實驗室慣例行事,本想著用舊紗布更節約環保,哪知最終造成了嚴重後果。


學術不端or學術不當?都是紗布惹的禍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小編還是要為該團隊的撤稿行為點讚。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該團隊在自檢重複實驗結果時,能夠發現問題所在,糾正錯誤,勇於承擔責任,這本身就體現了凡事求真的科學精神。科學界對主觀惡意的「學術不端」應保持零容忍,但是對無惡意過失的「學術不當」,只要錯誤主體勇於擔當,及時更正,應予以諒解。


當然,這篇文章的撤稿教訓還是深刻的。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實驗一定要重視細節,該省的時候要省,該投入的時候也要投入,不要一味想著給導師省錢。此外,數據處理更要小心翼翼,尤其是圖像數據,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掉進學術不端的「坑」!

參考文獻:

1.https://sciencedirect.xilesou.top/science/article/pii/S0960852418306540

2.http://www.bae.ksu.edu/people/faculty/wang/

3.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0/01/09/two-retractions-prove-fresh-is-best/


學術不端or學術不當?都是紗布惹的禍

相關焦點

  • 學術抄襲只是學術不端的冰山一角
    為此,本期時評以「學術抄襲為何屢禁不止?」為話題,邀請相關專家展開討論。 學術抄襲從主觀上來看,是利益驅動學術的後續效應。不難發現,中國高校的學者一旦成名,各種榮譽便紛至沓來,行政部門也樂意錦上添花,財富和地位便穩定下來,即使被人發現學術不端,也是「輕舟已過萬重山」,當下所爆料的學術抄襲或不端現象只能說是冰山一角。
  • 朱邦芬:遏制學術不端,從認真查處重大案例開始—新聞—科學網
    朱邦芬用兩個「史無前例」描述了當前我國科研誠信的現狀,一是隨著社會整體大環境的急功近利傾向與道德水準滑坡,擁有各種學術頭銜帶來的利益與學術不端行為低風險之間的反差,導致我國科研不端行為的涉及面之廣及嚴重程度史無前例;二是由於國家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網際網路自媒體傳播廣、速度快等特點,人們對科研誠信的關注史無前例。 每個國家都有科研誠信問題,而我國尤為嚴重。
  • 院士呼籲立法管制嚴重學術不端
    科研不端不遏制,各類『一流』建設就是空中樓閣」。11月10日,中國科學院學部2020科技倫理研討會在武漢召開,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呼籲,國家和相關部門應立法管制嚴重學術不端。區分科研不端和科研不當行為,對於科研不端的個人,真正做到「零容忍」,對於科研不端行為泛濫的單位或期刊,要給以「黃牌」警告以至「紅牌」罰出場。「從根本上遏制科研不端,需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回歸科研的本原。」「近幾十年來,尤其是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投入迅速增加,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呈現出一派日漸繁榮的景象,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科研論文的數量呈指數式的增長。
  • 教育部明確六類學術不端情形 包括剽竊、抄襲、侵佔他人學術成果
    教育部明確六類學術不端情形,包括剽竊、抄襲、侵佔他人學術成果等。新京報訊 (記者沙璐)日前,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明確了六類學術不端情形,包括:剽竊、抄襲、侵佔他人學術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 果,偽造數據或捏造事實,不當署名,提供虛假學術信息,買賣或代寫論文等。
  • 國家正式出臺學術不端行為界定!
    大家都在反對學術不端,何為學術不端?如何界定學術不端行為?其實,此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 2019年5月29日,國家新聞出版署才正式發布我國首個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行業標準——《學術出版規範——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 174—2019)》(以下簡稱《標準》),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
  • 專訪王小凡:治理學術不端,應重點打擊學術造假
    不僅如此,Bik在今年2月還曝出高達400多篇幾乎全部來自中國研究機構的論文似乎都產自一家 「論文工廠」。面對頻發的學術不端,除民間打假外,出版界也難以坐視。比如某科學家的論文數據在多次實驗中都被證明是可重複的,卻在論文的產生和修改過程中因為粗心甚至偷懶使用了非原始數據,從而被認定為編造數據。最後一種學術不端行為便是惡意造假。例如,一些研究成果沒有可重複性,本來不成立,但作者故意編造數據來達到目的。這會誤導學界甚至觸犯法律,假如有些成果被用於臨床醫學領域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
  • 陝西將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行為列入學術不端
    本報訊(記者 張彥剛)11月14日,省教育廳正式通過其網站公示《陝西高等學校學術道德建設實施細則》,向社會徵求意見。公示明確將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等9類行為列入學術不端行為,並提出根據性質和情節,給予當事人警告、解職直至開除公職等處理。
  • 高校一稿多投屬學術不端 情節嚴重者開除公職
    記者注意到,與此前徵求意見稿相比,第五條由「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或將已有成果改頭換面多次發表」改為「由他人代寫或者代替他人撰寫學術(學位)論文及其他學術成果」。  省教育廳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該條目主要是參考《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辦法》,結合徵求到的各方意見做出的修改。《辦法》中未將「一稿多投」列為學術不端行為。
  • 重拳出擊打擊學術不端,能否出奇制勝?
    國家科技部對於學術不端重拳出擊!8月21日《Nature》發表新聞:中國的不當研究規定針對的是炮製假研究報告的「造紙廠」國內的學術不端行為常見程度讓人瞠目結舌,因此近來中國科學部將引入其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規則,以處理研究不端行為,這些措施將於下個月生效。
  • 31篇文章被撤,中國學者被指學術不端,網友:該罰!
    還有其餘文章來自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刑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不乏優秀的院校和單位,不禁令人震驚,學術不端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了嗎?復旦大學的研究者曾在《Nature》上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了國內學術界的學術不端現狀,並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此前,演藝圈的一位「高學歷」演員也曾被曝出在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期間,博士論文複製率極高,涉嫌嚴重抄襲行為。
  • 學術不端、學術造假的事件也越來越多
    學術不端、學術造假的事件也越來越多,他淪為國人所感到的恥辱,學術不端、學術造假的事件也越來越多,但是在完成畢業論文的時候。那麼知網檢測系統會不會識別發現圖片或者截圖上的文字呢?這些內容也許你的指導老師都不知道,只要在畢業論文定稿後便可以提交至學校進行檢測,一般知網檢測的系統都會設計一個閥值的,提交給系統查重的文章不管是同一篇還是修改後的。
  • 哪些情況下論文會被知網判定為學術不端?
    為保障全國高校學生的正常學習,打贏這場疫戰,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積極響應行動。在此期間,有些同學已經在努力撰寫學術論文了,那麼我們很有必要注意自己的論文在什麼情況下會被知網查重檢測系統判定為學術不端。以中國知網的AMLC系統為例,在用該系統(數據來自:www.cnkiorg.cn)在線檢測論文時,可以發現不端文獻主要有重複發表、文獻複製比過高和一稿多投。
  • 論文降重|從韓春雨到翟天臨,學術不端層出不窮,應該如何避免?
    近年來,學術不端的事件層出不窮,有些著名學者也難以倖免,這些人敗壞了學術的風氣,阻礙了學術的發展,給我國的科教事業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這些事件,希望從中我們能得到一些啟示。一、何為學術不端?我們總說某人學術不端,那學術不端到底是什麼呢?
  • 科學網—國外防治學術不端行為的措施與借鑑
    該政策包括兩大塊,一是匯總的公眾意見,包括採納了哪些意見,沒有採納哪些意見,以及對沒有採納的原因都進行了詳述,使公眾能夠充分了解政策制定、修改的全過程;二是該政策的正文文本,包括概要、科研不端行為的定義、研究機構的責任、衛生服務部的責任、對ORI查處科研不端行為和HHS行政行為提出質疑的機會等。 2. 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
  • 「科學界奧斯卡」獎官宣;40%三級醫院研究者承認曾有學術不端
    「科學界奧斯卡」獎官宣;40%三級醫院研究者自稱曾有學術不端2、調研結果:40%中國三級醫院研究人員承認曾有過學術不端行為在這217份問卷中,大約40%的研究人員承認犯有所列的9種學術不端行為中的至少一種,17.51%的受訪者承認犯有捏造、偽造或剽竊中的至少一種。
  • 淺談學術造假的認識
    本文結合《科研素質培養與論文指導》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其他資料,簡要闡述了學術造假的定義以及形式,然後結合社會中的一些案例對學術造假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討論。關鍵詞:學術剽竊;學術不端;科研誠信當下,學術造假是學術界和社會輿論中的熱門話題之一,學術造假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由百度指數得出結論,見圖1)。
  • 【資訊快遞】重磅,國家正式出臺學術不端行為界定!
    學術不端主要包括剽竊,偽造數據,篡改數據,不當署名,一稿多投,重複發表,違背研究倫理,偽造評審意見等方面。3.8 其他學術不端行為其他學術不端行為包括:a) 在參考文獻中加入實際未參考過的文獻。b) 將轉引自其他文獻的引文標註為直引,包括將引自譯著的引文標註為引自原著。
  • 湖北經濟學院回應「抄襲」事件:不屬於「學術不端」
    8月3日,《中國青年報》刊發《湖北經濟學院一院長被指「學術不端」》,指出對蔡紅英學術不端的舉報在2016年10月就已出現,但未有公開信息表明該校進行過相關調查。8月4日晚,湖北經濟學院官網發布《湖北經濟學院學術委員會關於蔡紅英被指「學術不端」問題的認定意見》稱,蔡紅英被指抄襲的兩篇論文屬於歷史性、國際性比較研究,引用他人相關研究成果並提煉自己的研究結論與觀點是必要的;專著部分的引用為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管理制度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文件;「一稿兩發」非蔡紅英主觀行為。「存在學術不夠規範,但不構成『學術不端』」。
  • 加強科學道德建設 摒棄學術不端行為
    也不能因為利益的誘惑而成為急功近利的藉口,不能違背科學精神做一些不端行為,這樣做不僅會衝擊科技工作的質量,也不符合應有的科學品格和做人的原則,這一點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    中外科技史上的許多重大成就,都來自非功利追求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都是這樣。在我們國家,為新中國的科技事業作出歷史性貢獻的一大批科學家,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郭永懷、鄧稼先等,每個人都有生動的事例。
  • 知網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有哪些版本,都有什麼區別?
    與其它論文檢測系統相比,知網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的發展是較早的,而且擁有國內最為全面的學術論文資源庫以及技術領先的檢測算法,具有多語種、圖文OCR識別等特點,使得論文檢測的結果更具權威、準確性。知網學術不端檢測擁有6大子系統,涵蓋了專科、本科、碩博、學術期刊等論文檢查範圍,具體的子系統細分如下:PMLC(大學生論文檢測系統)知網學術不端PMLC檢測系統適用於大專、本科的論文查重檢測,具有檢測識別快速精準、線上實時全文檢測、院校內部互相比對、觀點剽竊自動檢測、跨語言互譯檢測、表格與公式檢測和圖片OCR識別處理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