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專用餐具 加點微生物直接變成水和氣

2021-01-13 中國青年報

視覺中國供圖

以包含澱粉、脂肪、纖維素等成分的農產品為原料,用工業生物技術製造的燃料、化學品、藥品等,用過後可完全降解,變成水和二氧化碳重回自然界。

170多年前,塑料界鼻祖「賽璐珞」剛在歐洲出現時,曾價比黃金,是歐洲貴婦們爭相獲取的裝飾用材料。但隨著其家族的擴大和演替,塑料成了地球上最大的汙染源之一。

日前,北京冬奧會組委會(以下簡稱奧組委)宣布,為全面落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奧運會舉辦理念,秉持「可持續·向未來」的願景,致力於體現賽會環境正影響,北京冬奧會將使用生物可降解餐具。

上月,奧組委與安徽豐原生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原集團)籤約,後者成為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生物可降解餐具官方供應商。雙方籤約後,豐原集團將提供生物可降解餐具和相關支持服務,助力冬奧盛會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有更多作為、更大貢獻。

北京冬奧會推廣生物可降解餐具,折射出哪些綠色理念?背後有哪些支撐的生物科技?科技日報記者為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每年數千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目前全球塑料年產量約為4億噸,化纖年產量約為1億噸。在我國,塑料和化纖年消耗量超過1億噸。據統計,全球僅有10%的塑料被回收,每年有數千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海洋生物正面臨巨大威脅。

「這是一場全球性危機,我們正在破壞海洋生態系統。」聯合國海洋問題主管麗莎·斯文森曾憂心忡忡地說。

美國工業生態學家羅蘭·蓋耶博士近期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發表論文稱,人類迄今為止生產的所有塑料數量達83億噸,其中63億噸已成為塑料垃圾;每年約有1000萬噸塑料在海洋中消失,對於海鳥、海龜、海豚、海豹等體型較大的海洋生物來說,誤食塑料、被塑料製品纏繞住等多種情況,是它們面對的最大威脅。每年大約有300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在海洋環境下,塑料垃圾降解周期需450年以上。有數據顯示,到2050年,海洋中廢塑料的總重量將超過魚類的重量。

一次性塑料用品在造成白色汙染的同時,也已經進入到食物鏈的循環中。「微塑料等正潛移默化地破壞整個生態平衡,最終受害的,將是我們人類自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國強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人類不斷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這些能源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溫室效應,加劇全球變暖,冰川融化。人類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逐步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尋求環境友好的新能源、新材料。

因此在「後石油時代」,主要呈現兩大發展趨勢:一是新能源逐步替代汽柴油,太陽能、核能、氫能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向清潔、高效、可持續的能源方向發展;二是使用生物質可再生資源,利用生物製造技術生產的聚羥基脂肪酸酯(PHA)、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PBAT)、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生物材料,逐步替代石油化工材料,實現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性價比高

在安徽蚌埠,年產5000噸L-乳酸/D-乳酸、年產3000噸聚L-乳酸/聚D-乳酸產業化示範線,已在豐原集團建成並試車投產。

「這是中國第一條從葡萄糖發酵開始的『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產業鏈生產線,它的投產,標誌著中國聚乳酸生物新材料產業化的成功和一個重大生物環保材料平臺的誕生。」豐原集團副總經理陳禮平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目前,一期年產15萬噸乳酸項目、一期年產10萬噸聚乳酸項目也已於2020年8月正式投產,為啟動百萬噸級聚乳酸大規模擴產提供了技術和工藝保障。

此外,讓陳禮平頗為自豪的是,就在9月26日,年產50萬噸乳酸和年產30萬噸聚乳酸項目也已開工建設,標誌著這家龍頭企業百萬噸級聚乳酸產業化進程正式啟動。

陳國強向記者介紹,工業生物技術主要是以可持續發展的農產品如澱粉、脂肪酸、纖維素等為原料,來大量製造燃料、化學品、藥品等。其中上述的PHA、PLA、PBAT和PBS,是生物可降解材料領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國際上生物可降解材料中產量最大、應用範圍最廣、性價比最高、最貼近石油基聚酯的可生物降解材料。

最關鍵的是,通過量產化,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成本可逐漸下降,價格接近消費者與產業鏈、消費鏈各環節所能樂意接受的水平。

以PHA為例,3年前,陳國強團隊已實現無滅菌開放連續發酵產品低成本量產能力。以生物質為原料、通過微生物發酵過程生產出的可降解生物塑料產品,可替代石油基塑料解決白色汙染問題。

「經過微生物參與,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和纖維等廢棄物,將真正變成水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又重新回到自然界中。」陳禮平說。

由於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生物可降解性、環境友好性、良好的力學性能,以及易於加工成型等優點,在生物醫用高分子、紡織行業、農用地膜和包裝等行業應用前景廣闊。近年來,我國生物基材料正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長,並逐步走向工業規模化和產業化階段。

「目前,PLA已可完全實現國內生產,早期主要用玉米來發酵,為減少糧食消耗,未來,只要含有澱粉的物質都可以作為原料,比如農林廢棄物秸稈等,可實現變廢為寶。」陳禮平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國擁有超過年產10億噸以上的各類農作物秸稈,原料來源充足,價格低廉,可減少對石油附屬物的依賴,對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冬奧會的可降解餐具只是個開始

陳國強向記者介紹,早在12年前,他的團隊就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技術和原料支撐,實現了餐盒的「綠色化」。此次,奧組委秉持「可持續·向未來」的願景,再次將這個「小問題」納入「大行動」,可見綠色發展理念在我國正持續深入到方方面面。

「環境問題在全社會長期受關注,我覺得付諸行動的時機到了。借北京冬奧會之機,再推可降解餐盒和其他環保耗材,有利於在全世界範圍內促進人們觀念和行為的轉變,是對環境的極大貢獻。」陳國強說。

「我們已和奧組委對接,確認將提供垃圾袋、手提袋,一次性刀、叉、勺、餐盒,以及注塑類託盤、筷子、吸管等,無所不包。」陳禮平告訴記者,這些產品的樣式、尺寸均已確定,目前已提供部分樣品供奧組委試用,明年初將提供所有產品。此外,其他涉及頒獎的一系列產品合作事宜也在對接中。

據悉,經過20多年潛心研發,目前豐原集團在三碳酸、四碳酸、四碳醇發酵技術方面實現重大突破,現已全面掌握乳酸菌種選育、發酵控制、分離純化、聚合反應以及環保纖維、環保塑料、環保木板材製備等聚乳酸下遊應用開發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和生產管理經驗。

「為探索聚乳酸生產核心技術,我們依託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聯合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組建了安徽省聚乳酸新材料製造業創新中心、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安徽省生物基聚合材料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做實了技術和產業化的基礎。」陳禮平說。

陳禮平透露,為打造一個「無塑」冬奧會,他們和奧組委達成了合作協議。奧組委對北京冬奧會供應商和贊助商要求非常嚴格,他們將全力投入,對生產車間進行標準化認證,認真做好產品檢測。目前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北京冬奧會籤約「官方生物可降解餐具供應商」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11月9日記者從北京冬奧組委獲悉,安徽豐原生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冬奧組委籤約,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官方生物可降解餐具供應商,將為北京冬奧會提供生物可降解餐具和相關支持服務。
  • 導讀:安徽豐原成為北京冬奧會「官方生物可降解餐具供應商」
    近期,安徽豐原生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冬奧組委籤約,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生物可降解餐具官方供應商。  冬奧組委全面落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堅持疫情防控和冬奧籌辦兩手抓,確保各項工作按計劃有序推進,努力創造冬奧會和地區可持續發展新典範。
  • 安徽豐原與北京冬奧組委籤約 為2022年冬奧會提供生物可降解餐具
    原標題:安徽豐原與北京冬奧組委籤約 為2022年冬奧會提供生物可降解餐具   11月9日,安徽豐原生物化學
  • 北京冬奧會的冰上運動-光明日報-光明網
    【集郵擷趣】      11月7日,中國郵政發行《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上運動》紀念郵票,全套5枚連印,面值均為1.20元。這是中國郵政繼2015年7月31日發行《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紀念》郵票;2017年12月31日發行《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和冬帕運會會徽》紀念郵票;2018年11月16日發行《北京2022年冬奧會——雪上運動》紀念郵票;2019年12月7日發行《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會徽》個性化服務專用郵票和2020年1月16日發行《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和冬帕運會吉祥物》紀念郵票之後,為北京
  • 小孩請自備專用餐具
    小孩請自備專用餐具去外面餐廳吃飯是經常有的事,談事請客、好友聚餐、親人團聚等等,但基本上會有一個共同動作,在上菜前自己把擺放在餐桌上的碗、筷子、碟子一個也不放過,做一次「高溫」洗禮,也就是用所謂的開水燙一遍餐具,看上去很衛生很講究,但是這樣做真的有用嗎?可以殺菌、可以消毒嗎?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
  • 北京冬奧會的冰,竟用溫室氣體製造
    北京冬奧會的腳步漸行漸近,截至目前,北京賽區15塊冰面已全部完成場地建設。除首都體育館外,其他所有競賽場館均在進行製冰設備調試,將於今冬全部完成製冰。首都體育館快人一步,已成功制出北京冬奧會首塊由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制出的冰面。
  • 北京冬奧會的冰 竟是用溫室氣體製造
    北京冬奧會的腳步漸行漸近,截至目前,北京賽區15塊冰面已全部完成場地建設。除首都體育館外,其他所有競賽場館均在進行製冰設備調試,將於今冬全部完成製冰。首都體育館快人一步,已成功制出北京冬奧會首塊由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制出的冰面。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是當前冬季運動場館最先進的製冰技術之一,將在北京冬奧會進行大規模應用。體育場館的大塊冰面如何製成?
  • 北京冬奧會的冰 將首次大規模使用二氧化碳製冷劑
    原標題:北京冬奧會的冰,竟用溫室氣體製造 將是奧運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二氧化碳製冷劑號稱當前最先進位冰技術之一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絕非浪得虛名。
  • 洗碗機專用餐具洗滌劑配方分享
    自動洗碗機目前已在我國機洗餐具洗滌劑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國城市中的大飯店、賓館、食堂中使用。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洗碗機很可能成為繼彩色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之後成為一個新的家電消費熱點,而與其配套使用的專用淨洗劑也將會有更加廣闊的市場。
  • 「水立方」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完工的改造場館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張驍、夏子麟)記者27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正式完工,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完工的改造場館。「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場館,曾舉辦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奧運水上比賽,為迎接北京冬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場館2019年首次實現「水冰轉換」並舉辦賽事,在北京市冬奧場館中率先進入實戰測試階段。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水立方」改造涉及建築、防水、膜維修等多個工程領域,改造面積約5萬平方米。
  • 完成月球之旅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回家」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陳杭)在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到來之際,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交接儀式21日在北京舉行。完成月球之旅的北京冬奧會會旗、會徽、吉祥物,首次與公眾見面。12月17日,嫦娥五號在太空遨遊23天之後,首次實現了中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開水可以給餐具消毒嗎?餐具如何正確消毒?
    原標題:開水可以給餐具消毒嗎?餐具如何正確消毒?   很多人在外出就餐時,不放心餐具的衛生安全,因此他們會選擇用開水或是茶水燙洗一下,認為這樣就可以殺死細菌。可是這種方法真的可以給餐具消毒嗎?怎樣給餐具消毒才是正確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為了保證我們的飲食安全,大家家裡的餐具消消毒吧。
  • 冬奧會中的滑雪項目英文詞:北京冬奧會新增7個小項
    國際奧委會18日宣布,2022年北京冬奧會新增7個比賽小項,屆時總共將產生109枚金牌。同時女性運動員的參賽比例進一步提高,參賽運動員的男女比例更趨於平衡。   當日在瑞士洛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通過了有關北京冬奧會項目設置的方案。
  • 如何給寶寶的餐具消毒?
    多層設計的餐具,也要分解拆開後,用清水衝洗乾淨。  4、清潔後晾乾  清洗後注意晾乾,可以減少微生物的繁殖。  可以將餐具或奶瓶倒置在專門的烘乾架上自然風乾,也可以放在帶有烘乾功能的消毒鍋裡烘乾。  需要注意的是,乾燥後的餐具要保存在清潔乾燥的儲物櫃內,避免處於過於潮溼的環境。
  •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乘嫦娥五號太空遨遊歸來
    與此同時,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上還搭載了國際奧委會會旗一面、國際帕運委會會旗一面、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會旗各一面、會徽兩對、吉祥物手辦一對、吉祥物徽章兩對。這些冬奧會展示品是最具代表性、最受關注、最能闡釋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理念、願景的形象標識。
  • 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500天 「雙奧」傳承新動力
    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500天 「雙奧」傳承新動力 2020-09-21 15:11:14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汪湧、姬燁、楊帆 | 字號:A+ | A- 【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500天】京西石景山腳下
  •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世界媒體大會在線舉行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世界媒體大會於19日通過遠程視頻會議方式如期開幕,來自國際奧委會、國際帕運委會、各國(地區)奧委會和帕運委會、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及全球媒體代表的400餘人克服時差等困難參會。
  • 2022北京冬奧會比賽場館及重點賽事賽程表
    11月17日,北京冬奧組委發布了2022北京冬奧會第七版競賽日程,雖然這個競賽日程仍有微調的可能,但四百多天後即將舉行的北京冬奧會的賽程和場館已基本確定,今天我們就來縱覽一下北京冬奧會的比賽場館和焦點比賽日程表。北京冬奧會將於2022年2月4日至20日舉行,共設7個大項、15個分項、109個小項。
  • 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交接儀式舉行
    本報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季芳)21日,在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到來之際,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交接儀式在北京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舉行。嫦娥五號探測器上搭載的國際奧委會會旗一面、國際帕運委會會旗一面、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會旗各一面、會徽兩對、吉祥物手辦一對、吉祥物徽章兩對,也完成了月球之旅。這些冬奧會展示品是最具代表性、最受關注、最能闡釋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理念、願景的形象標識。
  • 相約冰雪助力冬奧——兩岸媒體參訪北京冬奧會場館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王麗麗)以「相約冰雪助力冬奧」為主題的第四屆兩岸媒體參訪活動11月25日至28日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媒體記者赴河北崇禮、懷來等地,圍繞北京冬奧會主題開展相關參訪交流活動。本次活動由北京市臺聯主辦,來自海峽兩岸的20多家媒體的記者現場體驗冰雪運動的魅力,以及2022年冬奧會的籌備情況。2015年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目前,冬奧會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作為北京冬奧會的聯合舉辦地,河北崇禮、北京延慶兩地的冬奧會籌備工作同步推進,當地的冰雪運動參與度進一步提高。